對生命力的謳歌——淺析《紅高粱》鏡頭運用

2020-12-23 時社論事

如果說情節是一部電影的軀幹,那麼鏡頭就是電影的血肉。在一部好的電影中,導演不會浪費任何一塊血肉,浪費任何一個鏡頭。影片《紅高粱》作為中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之作,對鏡頭的運用同樣是可圈可點的。

特寫中推動劇情發展

/故事中的特寫舉例

我們的女主人公九兒第一次出場,是她即將坐上花轎,前往十八裡坡之時。九兒身著大紅色的嫁衣,周圍充斥著喜慶的嗩吶鑼鼓聲。在周圍他人喧鬧歡慶的氛圍裡,鏡頭配以一張面部特寫,九兒充滿悲傷的面龐與喜慶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一下就能讓人聯想到這樁婚事並非她所情願,表現出她的無奈與反抗心理的同時為後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

在抬轎眾人制服歹徒,九兒回到轎子,準備重新啟程之時,影片用兩個特寫鏡頭,營造出男女主人公之間的對視感,眼裡不一樣的情愫暗示了二人之後的感情走向,餘佔鰲握九兒角的特寫更是直接地為後來二人在高粱地裡相遇並發生關係做了鋪墊。

新婚之夜,九兒獨自一人蜷縮在新房的一角,喜房的紅在四周黑暗的渲染下愈發顯得陰森與可怖,這時鏡頭由遠推近給到九兒一個面部特寫。她面上的驚慌表露無遺,胸前雙手緊握一把剪刀暗示其雖恐懼但仍有反抗的決心,為她刺傷李大頭做了暗示。

影片中日軍殺害羅漢之後,九兒號召大伙兒為其報仇。特寫鏡頭中紅光映照下九兒的臉上不屈中透著堅毅,背後熊熊燃燒的火焰仿佛是九兒與眾人心中分怒之火的外化,也像是吹向革命的號角,戰鬥激情蓬勃而出,暗示眾人即將揭竿而起,採取行動。

《紅高粱》運用特寫鏡頭充分表達了人物情感,暗示人物情感線的同時,也將情節串聯起來,是劇情有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之感。讓整部電影有血有肉,活了起來。

全景中蘊含深意

影片中多次使用抬轎隊伍在荒涼的黃土高原上行進前往十八裡坡的全景鏡頭。一方面,是向觀眾暗示九兒今後的生活環境,故事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展開;另一方面,環境的荒涼與轎夫們的熱情張揚結合在一起,表達出了作者對這片荒涼之地,以及屬於這片土地的無拘無束的野性,人們堅韌不拔,樂觀向上品質的讚美

在九兒回門的路上,影片用全景拍攝九兒駕驢向日出而去的畫面。太陽象徵光明與鬥爭,九兒向太陽奔去,表現出了她不屈服,要鬥爭到底的決心和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既豐富了人物的形象,又表現了謳歌生命力的主題。

空鏡的巧妙運用

01

以空鏡暗示情節走向

九兒與餘佔鰲在高粱地裡私會情節,影片並沒有直接拍攝露骨鏡頭,而是通過拍攝高粱隨風搖擺的空境,運用疊化等手法,表現出時間的流逝,暗示了主人公命運。表達效果較直接拍攝要更上一層樓,體現出了導演與攝影師的小巧思。

高粱酒釀成時,羅漢找九兒為新酒取名,九兒並未出境。影片採用空境拍攝炕頭的紙窗,九兒與羅漢隔著一面牆,一層紙窗對話。只是一層紙,一面牆,在此刻卻顯得無盡的遙遠,暗示了羅漢的感情最終無果,二人的距離愈來愈遠,為下文羅漢出走做了鋪墊,推動了情節發展。

02

以空鏡詮釋對生命力的謳歌

《紅高粱》中最為經典的一幕莫過於結尾時的紅日。一輪紅日映照著高粱地,也映照著高粱地裡抗日犧牲的人們的靈魂。高粱仍舊在隨風搖擺,是在為英靈獻禮,也表達了革命的力量生生不息。雖然高粱地裡烈士的犧牲令人悲哀,但影片運用高粱借喻人們頑強的生命力,革命烈士倒下了,但革命的力量,反抗的精神不會消失。影片用它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人們原始生命力的最高謳歌。

《紅高粱》表達了對黃土高原人們面對惡劣環境,日軍侵略不畏懼,勇於反抗豪情壯志的讚頌,從配樂、色彩到鏡頭,追求的都是是讓影片,讓人物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人們多稱讚《紅高粱》的配樂與色彩運用,我想表達的是《紅高粱》的鏡頭運用同樣有值得讚揚之處。組成一部影片的元素有很多,色彩,配樂,鏡頭,無論缺了哪一個,《紅高粱》也許就不成其《紅高粱》。

相關焦點

  • 豆瓣8.4《紅高粱》的色彩渲染 | 淺談張藝謀電影對色彩運用的研究
    影片一開場, 就是一組以新娘為表現中心的特寫鏡頭, 新娘九兒(鞏俐飾演)充滿生命的紅潤的臉,紅嫁衣、紅蓋頭,從頭到腳都是豔麗大紅色, 非常惹眼。2.電影《紅高粱》中紅色與黃色的碰撞成功地刻畫了中國農民淳樸、灑脫的形象電影《紅高粱》以紅色作主題色、以黃色為綢帶、由黑色渲染,鉤編出一張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卷,荒蕪的十八裡坡和飛揚的黃色塵土將生存環境的艱難和生命力的頑強展現得淋漓盡致。
  • 二刷《紅高粱》:從視覺層面分析,電影畫面中的色彩與構圖
    該作品通過濃豔血紅的色彩、精心設計的構圖、帶有地方性特色的音樂和語言,以及第一人稱「我」的敘述視角,並藉助血紅色的高粱酒傳達出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對人性本真的謳歌,對鄉土文化的宣揚,對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最高讚歌。
  • 葉匡政|《紅高粱》讓人看到了自己血液中汪洋恣肆的生命力
    《紅高粱》讓人看到了自己血液中汪洋恣肆的生命力文|葉匡政 《紅高粱》
  • 《紅高粱》影評:人類的本性,對生命力的追求
    《紅高粱》影評:人類的本性,對生命力的追求男聲低沉的獨白,一首屬於這個作品的悲傷之歌慢慢升起。它充滿了紅色的高粱,象徵著活力,象徵著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在夕陽的照射下,戰後的十八個斜坡伴隨著血腥的氣息。
  • 淺析《紅高粱》:高粱地裡的野合電影,完美的東方含蓄藝術
    不過眾說紛紜之下,《紅高粱》還是因其功大於過的藝術手法留在了中國影史。時隔多年,社會語境一變再變,再看《紅高粱》時,不僅沒有業餘影片的「鄉野味道」,反而覺得它把中規中矩的東方古典韻味發揮到了極致。留白鏡頭的含蓄表達,局部色相呼應主題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鏡頭就成為了劇情發展的「潛臺詞」,類似於國畫中的「留白」,在《紅高粱》中採用「空鏡頭」的形式對劇情進行暗解,拿電影中最經典的野合場景來說,當九兒躺在紅高粱堆好的「
  • 淺析《紅高粱》:來自野高粱地裡的野性,完美的東方含蓄藝術
    拿《紅高粱》來說,它取得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殊榮是真,但其意識形態上的巨大革新也不假,所以當年的《紅高粱》成為了影視圈討論的焦點:有人說它打開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大門,帶動了中國電影的國外市場;有人說它的藝術手法太粗俗,甚至還有反動的意味。不過眾說紛紜之下,《紅高粱》還是因其功大於過的藝術手法留在了中國影史。
  • 生命是一種燃燒的紅——淺評電影《紅高粱》
    生命是一種燃燒的紅,高粱象徵著狂野的,自然的人性,十八裡的紅高粱在風中舞蹈,野蠻生長,象徵著熱烈昂揚的生命力。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紅高粱》通過講述少女九兒被貪財父親嫁入單家,與轎夫相愛,因單家父子之死繼承酒坊後,跟酒坊兄弟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讚揚了人對自由的不懈追求,歌頌了生命的熱烈勃發和蓬勃向上。電影《紅高梁》通過極具特色的色彩運用向觀眾展現出了中華民族原始的熱烈昂揚,激情勃發的生命力。
  • 民族生命的生生不息——電影《紅高粱》分析
    長鏡頭的拍攝更加注重導演對於鏡頭構圖,現場場景以及演員調度的功力。長鏡頭大多出現在電影較為平緩的節奏中,用以渲染氣氛與情緒。在影片《紅高粱》中,劉羅漢被日軍剝皮後,持刀的小弟在草地上坐著的長鏡頭。充分給予了觀眾在受到心靈衝擊後冷靜與思考的時間,至此放緩電影節奏,避免觀眾產生觀影疲勞,讓劇情發展跌宕有序。
  • 想當年|《紅高粱》:中國電影的轉折點
    電影《紅高粱》改編自小說家莫言的作品,以孫輩的視角回憶了「我爺爺」餘佔鰲(姜文飾)和「我奶奶」九兒(鞏俐飾)的傳奇故事。電影前半部分以表現西北民俗民生為主,後半部分加入日本侵華的大歷史背景。整部電影畫面色彩濃烈,以強烈的視覺刺激突出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在大的歷史背景下,這種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又成為了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 再看《紅高粱》
    我在電影院裡面重新看了《紅高粱》,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受。
  •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原創 牧心微筆記 2020-02-14 10:13:28文/牧心圖/網絡《天堂電影院》是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而這,要歸功於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對「蒙太奇」的表達手法的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僅使電影看起來連貫有序,並且在推進影片敘事、渲染影片情緒、詮釋影片主題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讓這部電影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 電視劇《紅高粱》片尾曲《九兒》
    山東衛視首映禮 胡莎莎演唱《九兒》電視劇《紅高粱》片尾曲 胡莎莎演唱《九兒》    胡莎莎的演唱,嗓音清純、甜美、自然,極富穿透力。《九兒》- 李雨兒      《九兒》是電視劇《紅高粱》片尾曲,歌曲由「80後」音樂人阿鯤(陳鯤)作曲,何其玲、阿鯤作詞。
  • 影評 I 深度解讀經典電影《紅高粱》
    一曲生命的讚歌                                                ——評電影《紅高粱》   張藝謀的《紅高粱》是豪放派中的寫意派。顛轎、野合、祭酒等無一不淋漓盡致地宣洩著原始而可貴的人性。風吹高粱、斜陽刺目,張藝謀在每一部作品裡汪洋恣意,揮灑著對色彩的迷戀。土飛揚,各種景致都鑲嵌進敘事的邏輯線條之中。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這部小說是強悍的生命力和凜然的民族正氣的混聲合唱。小說的主人公——「我爺爺」「我奶奶」身上迸發出的蓬勃生命力和自發的愛國熱情,令無數讀者震撼、感動。所以《紅高粱》裡一開筆就是一場大霧」。如果光有戰爭新素材的獲得與戰爭感覺的把握,莫言的《紅高粱》還是難以完成對革命歷史戰爭題材「五老峰」的逾越。「五老峰」即老題材、老故事、老典型、老主題、老手法,在教條主義影響下,軍事文學創作一度呈現出歷史戰爭題材單一、主題思想淺顯、藝術手法陳舊的創作傾向。《紅高粱》的成功還得益於莫言對戰爭文學創作觀念的重新理解。
  • 張藝謀的《紅高粱》,30年前沒看懂,30年後才明白到底有多經典
    張藝謀是大家公認的一個非常善於運用色彩的導演,他對色彩美學有著獨到的了解和準確地運用,他所拍攝的電影畫面都體現出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藝術效果。30年前,他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火遍了大江南北,在30年後才明白《紅高粱》有多經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電影。
  • 從電影《紅高粱》看,導演張藝謀的鄉土情懷
    接下來,我將從電影的題材選擇、民俗元素和鏡頭語言三個方面,具體分析一下張藝謀導演影片中的體現的鄉土情懷。①九兒張藝謀導演在塑造女主角九兒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臉部特寫,表現出九兒被迫嫁人的辛酸和委屈。高粱地裡面對「我爺爺」時半推半就的羞澀狀態,隱含無窮的野性和強勁爆發力,將一個追求自由農村姑娘表現得淋漓盡致。
  • 《紅高粱》1988年
    張藝謀是在1988年3月的《人民文學》雜誌上看到莫言的《紅高粱》的。「莫言的《紅高粱》描述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農村淳樸、粗獷的民間生活,對人的生命力和精神自由進行讚頌,呈現出一個自由張揚的民間世界,與以往農村鄉土小說有很大不同。」
  • 電視劇《紅高粱》開播 咱高密又火了
    作為本年度最受觀眾期待的大戲,改編自莫言原著小說的《紅高粱》於10月27日登陸東方衛視和山東衛視。該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九兒和餘佔鰲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於愛與恨、徵服與被徵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巨製。相信《紅高粱》一定能夠在2014年底的電視劇市場創造新的收視高峰和流量奇蹟。
  • 老謀子的《紅高粱》——「一畝高粱九擔半,十個野種九個混蛋」
    《紅高粱》是由張藝謀執導,並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的電影。電影以第三人稱敘述的方式,講述了「我爺爺」和「我奶奶」如何相愛、如何經營燒酒作坊、又如何打擊日本侵略的故事。《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中的前兩篇——《紅高粱》和《高粱酒》。當時的莫言雖不是如今蜚聲海內外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也憑藉《透明的紅蘿蔔》而在文學界廣為人知。
  • 熱播電視劇《紅高粱》拍攝地
    由莫言小說改編的《紅高粱》電視劇熱播。電視劇中的紅高粱地更是受到眾人青睞,家家戶戶走在看紅高粱。那麼《紅高粱》都是在哪裡取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