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情節是一部電影的軀幹,那麼鏡頭就是電影的血肉。在一部好的電影中,導演不會浪費任何一塊血肉,浪費任何一個鏡頭。影片《紅高粱》作為中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之作,對鏡頭的運用同樣是可圈可點的。
特寫中推動劇情發展
/故事中的特寫舉例
我們的女主人公九兒第一次出場,是她即將坐上花轎,前往十八裡坡之時。九兒身著大紅色的嫁衣,周圍充斥著喜慶的嗩吶鑼鼓聲。在周圍他人喧鬧歡慶的氛圍裡,鏡頭配以一張面部特寫,九兒充滿悲傷的面龐與喜慶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一下就能讓人聯想到這樁婚事並非她所情願,表現出她的無奈與反抗心理的同時為後面的情節發展做鋪墊。
在抬轎眾人制服歹徒,九兒回到轎子,準備重新啟程之時,影片用兩個特寫鏡頭,營造出男女主人公之間的對視感,眼裡不一樣的情愫暗示了二人之後的感情走向,餘佔鰲握九兒角的特寫更是直接地為後來二人在高粱地裡相遇並發生關係做了鋪墊。
新婚之夜,九兒獨自一人蜷縮在新房的一角,喜房的紅在四周黑暗的渲染下愈發顯得陰森與可怖,這時鏡頭由遠推近給到九兒一個面部特寫。她面上的驚慌表露無遺,胸前雙手緊握一把剪刀暗示其雖恐懼但仍有反抗的決心,為她刺傷李大頭做了暗示。
影片中日軍殺害羅漢之後,九兒號召大伙兒為其報仇。特寫鏡頭中紅光映照下九兒的臉上不屈中透著堅毅,背後熊熊燃燒的火焰仿佛是九兒與眾人心中分怒之火的外化,也像是吹向革命的號角,戰鬥激情蓬勃而出,暗示眾人即將揭竿而起,採取行動。
《紅高粱》運用特寫鏡頭充分表達了人物情感,暗示人物情感線的同時,也將情節串聯起來,是劇情有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之感。讓整部電影有血有肉,活了起來。
二
全景中蘊含深意
影片中多次使用抬轎隊伍在荒涼的黃土高原上行進前往十八裡坡的全景鏡頭。一方面,是向觀眾暗示九兒今後的生活環境,故事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展開;另一方面,環境的荒涼與轎夫們的熱情張揚結合在一起,表達出了作者對這片荒涼之地,以及屬於這片土地的無拘無束的野性,人們堅韌不拔,樂觀向上品質的讚美。
在九兒回門的路上,影片用全景拍攝九兒駕驢向日出而去的畫面。太陽象徵光明與鬥爭,九兒向太陽奔去,表現出了她不屈服,要鬥爭到底的決心和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既豐富了人物的形象,又表現了謳歌生命力的主題。
三
空鏡的巧妙運用
01
以空鏡暗示情節走向
九兒與餘佔鰲在高粱地裡私會情節,影片並沒有直接拍攝露骨鏡頭,而是通過拍攝高粱隨風搖擺的空境,運用疊化等手法,表現出時間的流逝,暗示了主人公命運。表達效果較直接拍攝要更上一層樓,體現出了導演與攝影師的小巧思。
高粱酒釀成時,羅漢找九兒為新酒取名,九兒並未出境。影片採用空境拍攝炕頭的紙窗,九兒與羅漢隔著一面牆,一層紙窗對話。只是一層紙,一面牆,在此刻卻顯得無盡的遙遠,暗示了羅漢的感情最終無果,二人的距離愈來愈遠,為下文羅漢出走做了鋪墊,推動了情節發展。
02
以空鏡詮釋對生命力的謳歌
《紅高粱》中最為經典的一幕莫過於結尾時的紅日。一輪紅日映照著高粱地,也映照著高粱地裡抗日犧牲的人們的靈魂。高粱仍舊在隨風搖擺,是在為英靈獻禮,也表達了革命的力量生生不息。雖然高粱地裡烈士的犧牲令人悲哀,但影片運用高粱借喻人們頑強的生命力,革命烈士倒下了,但革命的力量,反抗的精神不會消失。影片用它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人們原始生命力的最高謳歌。
《紅高粱》表達了對黃土高原人們面對惡劣環境,日軍侵略不畏懼,勇於反抗豪情壯志的讚頌,從配樂、色彩到鏡頭,追求的都是是讓影片,讓人物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人們多稱讚《紅高粱》的配樂與色彩運用,我想表達的是《紅高粱》的鏡頭運用同樣有值得讚揚之處。組成一部影片的元素有很多,色彩,配樂,鏡頭,無論缺了哪一個,《紅高粱》也許就不成其《紅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