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岱是一員猛將,武藝比魏延還高,劉禪親政後為何把他永久棄用

2021-02-13 功夫者

公元214年,劉備奪取益州之戰進行到關鍵階段,劉備指揮大軍,把劉璋的老巢成都圍了個水洩不通。劉備指揮大軍正要對成都展開猛烈進攻,一個天大的喜訊傳來:涼州軍閥馬超前來歸降

公元214年,劉備奪取益州之戰進行到關鍵階段,劉備指揮大軍,把劉璋的老巢成都圍了個水洩不通。劉備指揮大軍正要對成都展開猛烈進攻,一個天大的喜訊傳來:涼州軍閥馬超前來歸降

更為重要的是,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雖然都是猛將,但都是草根出身。在極度重視門閥世家的東漢末年,對劉備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遺憾。馬超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正兒八經的名門望族,他的到來正好填補了劉備的這個缺憾

馬超的到來,還給劉備帶來一員猛將:他的同族兄弟馬岱。自馬超西涼起兵之初,馬岱就緊跟左右,經歷了和曹操大軍的眾多戰事,磨練成一個久經沙場的能徵善戰之將

公元222年,馬超病危,劉備前去探望,馬超在病榻上對劉備說:「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唯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把馬岱託付給劉備

劉備死後,五虎大將相繼凋零,蜀國陷入青黃不接的人才荒。馬岱也因此獲得發展機遇,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在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之戰中,馬岱緊隨丞相左右,多次帶兵出徵,勞苦功高

馬岱的武藝和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三國志》沒有明言。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線病逝。他死後蜀國軍中發生權力之爭,長史楊儀和大將魏延爭奪領導權,最終兵戎相見。在這次內訌中,馬岱跟其他大多數武將一起,站在了楊儀一邊。他帶兵迎戰魏延,驍勇善戰的魏延最終死在他的刀下

由此可見,馬岱的武藝要高於魏延,戰鬥力不容小覷。對當時的蜀國而言,老成凋謝後繼無人,馬岱正好能彌補這個空缺。在當時蜀國缺兵少將的情況下,馬岱完全可以成為武將之中的中流砥柱,堪當大用

但令人不解的是,諸葛亮死後劉禪親政,馬岱的仕途非但沒有青雲直上,反而急轉直下。公元235年,平北將軍馬岱帶兵出擊魏國,與魏將牛金大戰一場。這也成為他最後一次領兵出徵。從此之後,馬岱遭到劉禪永久棄用,史書中再未提到他一個字

是什麼原因使得馬岱遭到劉禪的棄用?原來,這與魏延之死有密切關係。劉備生前,魏延作為武將中的後起之秀已經開始崛起,被劉備任命為蜀國三大根據地之一的漢中太守,足以證明這一點

劉備死時,為了防止出現權臣一手遮天的局面,特意任命諸葛亮和李嚴兩人同為託孤大臣,互相制衡。但李嚴才能有限,在與諸葛亮的鬥爭中落敗。劉禪登基後,試圖重建權力構架,魏延作為當時武將中的骨幹,得到了他的重視

公元230年,魏延已經晉升到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進封南鄭侯,還獲得了「假節」大權,地位已經直逼諸葛亮。劉禪扶植魏延,大有深意,既可以制衡諸葛亮,也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堪稱是一步好棋

然而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後,蜀軍內部發生權力之爭,長史楊儀與魏延發生火拼。馬岱稀裡糊塗站在了楊儀一邊,並在混戰中斬殺魏延。楊儀和馬岱還以功臣自居,殊不知此舉大大違背了劉禪的心意,導致蜀國人才荒局面進一步加劇

回到蜀國後,楊儀和馬岱都受到劉禪冷遇。公元235年,楊儀被劉禪抓住把柄,撤職流放。馬岱作為擊殺魏延的頭號「元兇」,又豈能獨善其身,故此才被劉禪徹底棄用,鬱鬱而終

上功夫者,學天下功夫



功夫者正面向全國開始招募:非物質文化武術傳承人、國家一二級武術運動員、民間武者、武術培訓教育機構。

以機構公會形式與功夫者合作,可享受更多平臺政策

詳情可諮詢微信:gfz010


相關焦點

  • 馬岱如何能斬殺得了魏延?
    蜀中大將不少,為何諸葛亮獨獨選中武藝不算頂尖的馬岱來對付魏延呢,這個馬岱到底是何許人也?據三國演義說馬岱是名將馬超的堂弟,蜀漢中後期的重要將領。早年他曾經從曹操手中死裡逃生,後跟隨馬超大戰曹操。建安十九年,馬岱隨馬超歸附劉備,馬超臨終前將馬岱託付劉備。跟隨丞相諸葛南徵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
  • 殺死魏延的馬岱,到底是什麼人?
    蜀中大將不少,為何諸葛亮獨獨選中武藝不算頂尖的馬岱來對付魏延呢,這個馬岱到底是何許人也?據三國演義說馬岱是名將馬超的堂弟,蜀漢中後期的重要將領。早年他曾經從曹操手中死裡逃生,後跟隨馬超大戰曹操。建安十九年,馬岱隨馬超歸附劉備,馬超臨終前將馬岱託付劉備。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不讓姜維殺魏延,姜維知道後冒出冷汗
    而關於諸葛亮擺七星大陣進行逆天改命的時候本來都快要成功了,卻被突然闖進來的魏延給弄熄滅了,導致計劃功虧一簣,諸葛亮也是無力回天,姜維氣得想要將魏延斬殺,卻被諸葛亮給阻止了,這是為何?
  • 馬岱斬殺魏延,為蜀漢立下大功,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諸葛亮的安排比較完善,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爆發,還是差一點讓蜀漢大軍陷入險境。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和魏延不僅爭奪兵權,還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這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不過,魏延勇猛,如果他想要造反的話,楊儀是難以降服他的。在這個關鍵時刻,馬岱站了出來,斬殺了魏延。
  • 歷史上的馬岱是什麼人?為何能殺了名將魏延?
    沒過多久馬超因病一命嗚呼,在臨終之時,馬超上書劉備,其奏疏中這樣寫到:他的一家老小在涼州被曹操幾乎都被殺死,現在倖存的與他同輩的只有馬岱了,在他死後希望劉備能夠關照馬岱,這是他的而唯一的要求。先說說馬岱殺魏延的這件事,在《三國演義》中話說諸葛亮在去世之前,馬岱受其委託殺了魏延,對此有著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說魏延長有反骨,在諸葛亮死後,擔心魏延反水,所以以絕後患,一旦魏延不能他服從命令,馬岱就可以將其殺之。
  • 魏延的武藝,在三國眾多武將中,到底能排名第幾
    衡量一個武將的水平,主要就是看他的戰績。所以要討論魏延的武藝排名,首先就要看一下他的具體戰績如何。魏延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備火燒新野以後,帶著軍民南下來到襄陽,卻被蔡瑁、張允所阻。劉表手下部將魏延早就仰慕劉備,心中不平,帶著幾百軍士砍死守門士兵,開城要迎劉備入城。
  • 諸葛亮離世時,為何劉禪一口氣連殺了3位重臣?1年後才知他多高明
    實際上劉禪說不上是明君,但是作為一個皇帝,基本的素養是沒有問題的,有些問題處理得還相當高明。諸葛亮去世後,他連殺3位大臣,後面就看出了他的高明之處。 作為蜀國的肱股之臣,諸葛亮在公元234年10月8日去世,這對於整個蜀國來說,都是一件非常讓人傷心的事情。劉禪為諸葛亮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不過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的去世,很多人的心思就「活絡」了起來。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魏延不受控制,堅持要留兵據守,不還成都,甚至和楊儀發生了軍事衝突,繼而有投靠魏國的打算,魏延收聚殘軍,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當魏延與姜維對陣時,姜維依照諸葛亮錦囊的指示,激怒魏延喊話,魏延狂傲,大喊一聲:誰敢殺我?聲音未落,身後馬岱手起刀落,將魏延斬於馬下。
  • 揭秘馬岱的身世之謎,他和馬超究竟是什麼關係?
    他們受到了對方的賞識,馬岱的兄長還被封了侯,差點就成了人家的女婿。可是過了不久,兄弟倆的才幹遭到了張魯手下的嫉妒,想要加害兄弟倆人。馬岱只得和哥哥一起辭官。恰好在路上遇到了劉備,兩人就此歸順。之後,馬岱跟隨兄長一起攻打成都,圍城不到十天,成都方面就開城投降。九年後,馬超病逝。馬岱披上孝衣,繼承了哥哥的爵位,成為了馬家家主。又過了十餘年,諸葛亮去世。眾臣陷入爭鬥的漩渦。馬岱殺死了魏延,使蜀漢的局面控制下來。在這件事過去的第二年,馬岱率領軍隊討伐魏國,但被打退了。他在不久後就病死了,被埋在了蜀地。
  • 《出師表》為何不提趙雲、魏延和姜維,反倒提了聲名不顯的向寵?
    魏延,退一萬步說,哪怕就按演義的劇情,諸葛亮也不會推薦魏延的好嗎?當時趙雲已經年老了,已經沒有當年那麼英勇了,魏延在歷史上就不是很被諸葛亮看重,我記得寫《出師表》的時候當時姜維好像還沒有投降蜀國,就算有,姜維太過年輕,缺乏參政議政的經驗。最重要的是,這三個人都是外出大戰的大將。我對向寵不是很懂,但是我覺得向寵應該留守在宮殿的像御林軍一樣的吧。
  • 馬岱武功比魏延低很多,為什麼最後能殺了魏延?
    魏延,因其腦後有反骨,諸葛亮生前一直不看好他,當初在長沙時,曾要將其拖出去斬首,幸虧劉皇叔愛才惜才,說服諸葛亮,才將魏延力保下來。果然,魏延不負眾望,入川後,因屢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攻下漢中,劉備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 魏延有反骨,諸葛亮為什麼不殺他?諸葛亮:沒他,我打不贏這位猛將
    諸葛亮死前甚至留下遺計殺了魏延。 在正史中,諸葛亮對待魏延雖然不算壞,但也絕不算好。為何說諸葛亮對他不算壞呢?這是因為諸葛亮還算是重用魏延的,在北伐中,每次都以魏延為先鋒。在官位和爵位方面,也從來不吝惜。魏延立下戰功後,諸葛亮更是將他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而曹操年輕時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做個徵西將軍。而魏延卻做到了,由此可見,他對魏延有多麼重用。
  • 三國演義中,若魏延與文聘單挑的話,結局如何誰更厲害
    文聘之後還率軍參與了長坂坡大戰,追上劉備後,結果被劉備幾句話罵退,因為劉備原來就認識文聘,都在劉表手下待過,而文聘這個人懷舊,劉備一提文聘投降曹操,文聘就不好意思攻打劉備,只能撤退了,後來文聘還遇到了趙雲,也沒敢出手,眼看趙雲逃走,然後又與張飛對峙,同時也沒有出手。
  • 諸葛亮死後,斬殺魏延的馬岱去哪裡了?下場有點悽涼!
    在臨終之際,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讓魏延斷後的安排,如果魏延不聽從的話,就隨他的便。但是,在諸葛亮病逝後,魏延和楊儀兩人的矛盾徹底激化。對此,楊儀派遣馬岱斬殺了魏延。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斬殺魏延的馬岱,可謂為蜀漢立下了大功,也即控制了魏延叛亂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沒有給曹魏帶來可趁之機。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死後,斬殺魏延的馬岱去哪裡了,也即馬超的弟弟馬岱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 《魏延之死》 總結篇
    這也就引出了馬超——以及馬岱——的使命:自保。不僅僅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馬家的後代,為西涼馬氏留下火種。*/ 好了,說回馬岱。有了這種使命感,馬岱的一切言行必須小心謹慎。因此本文中馬岱的形象就是內向、嚴謹。只有涉及到個人危機與家族危急的時候他才會驚慌失措。馬岱作為武將,或者說也是一代猛將,和魏延關係應當比較親密。
  • 三國演義中,龐德單挑魏延結局如何,龐德能不能斬殺魏延
    最終還是曹操依靠賈詡的計謀引誘龐德中了陷阱然後被活捉下來,曹操其實早就看中了龐德,之後龐德投靠了曹操,成為曹營中僅次於許褚的猛將,畢竟五十回合戰平許褚的人不多,龐德算一個,徐晃算一個,龐德的武藝應該比許褚稍弱一些,但起碼比徐晃、張郃、夏侯淵等人要強一些。
  • 三國人物:除了24名將之外,還有哪些武藝高強的猛將被遺漏了呢?
    而典韋又太高,戎馬一生卻沒有斬殺過一個有名有姓的敵將,儕身於前三實在是名不副實。但基本上這些人物代表著三國名將的各個層次,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那麼,除了這24名將之外,還有哪些武藝高強的猛將被遺漏了呢?咱們就根據原著的內容來進行一些補充,大家集思廣益,看看還有哪些人物的武藝足以躋身於猛將之行列。
  •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要斬殺麾下能力最出色的魏延還說魏延有反骨
    要知道諸葛亮肯定知道魏延的才能遠勝姜維和馬岱,可以說是諸葛亮死後唯一一位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了,諸葛亮殺魏延第一個原因: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很強善於用兵,甚至超過自己,從第一次北伐獻策穿越秦嶺奇襲長安就看到出來,諸葛亮也知道一定會成功,但是為什麼不用呢,都說諸葛亮用兵平生謹慎,不輕易冒險,其實這不是原因,魏延只要精兵五千啊,對於北伐的幾十萬大軍五千算的了什麼呢,不過是滄海一粟
  •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大喊「誰敢殺我」,連喊三聲,這時候馬岱在身後大聲應道:「我敢殺你」,隨之手起刀落斬殺魏延。被劉禪加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魏延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在諸葛亮出漢中時提出的「子午谷奇謀」,這個計策到底是否可行存在爭議,但是沒有試一試就否定這個建議確實有些遺憾。不過這也從一方面反映了魏延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大將,他也有出漢中、伐魏國、平天下的宏大願望。
  • 魏延的反骨只是一場悲劇,其實只是一場內訌?
    在三國演義裡,一想到魏延,大家就想到他那狂骨的性格,起初殺韓玄,後期諸葛亮一死又想投靠魏國。但是歷史上的魏延真的怎麼反骨嗎,回答當然不是。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一登場就幫助劉備脫身與文聘交手,後不知道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