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修復專業的這些「小匠人「手藝行否?

2020-12-28 遼寧新聞網

大藝修復專業的這些「小匠人「手藝行否?

中新網遼寧 2020年07月20日 19:16

  中新網遼寧新聞7月20日電 (李為)看到一些舊的書畫修復與重新裝裱的作品,你會相信這是出自大連藝術學院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入學還不到一年的學生之手嗎?

  大連藝術學院所屬美術學院2019年申辦的這項新增專業,注重培養能在文博系統相關領域和行業從事文物保護、修復、文創研究等方面工作,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為此,學校聘請了資深修復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辛敬先生為特聘教授長期授課。同時,成立了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文物保護修復室、儀器分析室、樣品製備前期處理室、照片繪圖室等17個實驗室,為修復培養儲備高級人才資源打下基礎。

  去年剛入學的2019級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的學生,有這樣久負盛名的藝術名師手把手地教學,在這樣先進的研究與實驗設施齊備的環境中實踐,其專業知識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得以快速增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人們都說,書畫修復專業是最能體現「工匠精神「的專業之一。這不,在一年一度的專業考試中,這些學生一個個都成了「小工匠「,他們把自己對專業的理解傾注到實踐之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地進行舊書畫修復與重新裝裱。

相關焦點

  • 大藝樹地板介紹 大藝樹地板產品系列
    如果你家正面臨地板的選購難題的話,不妨看下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款地板-大藝樹地板。大藝樹地板怎麼樣,相信看完以下的文章對你會有所幫助哦!藝術版匯系列採用專業版繪技術,將Artdeo風格圖案與天然實木地板的木紋相結合,採用半透明的套色技術,在賦予地板美侖美幻裝飾感的同時,仍清晰呈現出地板的天然實木紋理。本系列產品由特邀平面藝術家參與圖案的設計,使用了真空固色等上色和PPG納米漆耐磨技術,是大藝樹地板首創的個性裝飾產品。
  • 【媒體看大藝】藍色的夢
    特別是下半場,以柴可夫斯基的《俄羅斯舞曲》開頭,以裡姆斯基-科薩科夫之《西班牙隨想曲》殿後,這兩個曲目,對於中國任何一個專業交響樂團來說都是難以駕馭的曲目。可是「大藝」交響樂團卻不負眾望,從晨歌開始,與小夜曲相對,將西班牙典型調性和節奏演奏得熱烈奔放;接下來的變奏曲極其寧靜又極其美妙,在五種色彩的變奏中,漸漸現出獨奏小提琴的華彩樂段。
  • 這個80後匠人有顆「古老」的心 長沙文物修復師劉胄再造「精絕古城」
    這個80後匠人有顆「古老」的心 長沙文物修復師劉胄造「精絕古城」,修復的商代青銅鼎X光都找不到破綻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長沙報導 提到匠人,大家印象中都是滿頭白髮的樣子。然而在湖南衛視手工競技真人秀《巧手神探》即將播出的最新一期節目中,有一位80後「巧手」才32歲。
  • 「方艙醫院」變身美術館:首屆武漢大藝博用藝術致敬英雄的城市
    作為一個從創立之初,便以發掘、扶持、推廣青年藝術為己任的專業藝術機構,大藝博第一次,將一座城市放在了首位。通過藝術為這座英雄之城呈上的一份特殊獻禮,而舉辦地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曾經是方艙醫院,也讓這場博覽會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 文物修復師 相比高學歷專業知識儲備更重要
    文物保護與修復,是一個涉及到物理、化學、美術、考古、文物修復等多門類交叉的專業。」根據相關統計,目前,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六成是理科畢業,四成來自文科。在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文物保護部裡,一共有13位文物修復師,他們面對的是南京市大量可移動文物,涉及陶瓷、文獻、青銅器等眾多門類。其中有9個是90後,都是來自各院校與文博修復相關的專業。
  • 助力原創藝術夢想 2020大藝時代插畫大展賽進行時
    為回歸插畫行業價值,全面溝通插畫設計與產業的各個層面,旨在進一步推廣新銳插畫設計師的創意思考和設計表達,探索插畫設計發展的新趨勢,促進我國創意產業不斷向縱深發展,大藝時代在政府及相關行業協會指導下,攜手眾多支持單位共同發起和舉辦「2019-2020大藝時代全國原創插畫設計大賽」,面向全國公開徵集插畫作品
  • 臺灣老電影膠片修復、那不為人知的一些事兒!向國之匠人致敬!
    在許多人眼裡,修復老電影膠片是一個很神秘的工作。一個月修復十分鐘?這群工作者突然讓我覺得以後看那些被修復的老電影應該更尊重更有儀式感一些。謝謝他們。有人在故宮修文物,也有一群人埋頭於工作室內修電影。聚焦影迷們很感興趣的膠片修復話題,紀錄片《數電影的人》Archiving Time 中字預告。「你眼前的這堆膠片,它們都快死了。我們怎麼能在它們死掉之前,把裡面的資訊保留下來?」現在的年輕人幾多願意做這一行的?寥寥無幾,因為做這一行不賺錢!在臺灣有這樣一群人,正參與在這場時間競賽中。
  • 傳統專業的「新興」,古蹟修復專業
    中國承載了3000年的文化歷史,數不盡的文物和古蹟遍布,然而高速發展的城市讓這些「古物」逐漸被遺忘。細數人類歷史,戰爭和破壞與繁榮並存,人為和自然因素下的丟失和破壞使得這些古蹟的保存更加難以進行。 近幾十年,中國不僅僅在大力搶救自己的文化瑰寶,也在幫助其他國家。因為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對古建築群的破壞,多個國家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援助請求,而中國也在幾十年裡多次派遣專業隊伍援助。
  • 《巧手神探》再現0手作被甄別的情況,這些匠人到底有多「妖」
    《巧手神探》自開播以來收穫了觀眾足夠多的讚嘆,這些登上《巧手神探》的手藝人是真正能夠稱得上匠人的人。他們或完美的復刻現實中的物件以假亂真,或再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讓人感嘆於他們的天馬行空。誰能想到一個裝戒指盒的小柜子會是用巧克力做的呢?而且最為重要的是,柜子完美地融入了那一期的劇情中,巧手非常和諧的從用巧克力做成的柜子裡拿出戒指盒,這個舉動完全不會讓人產生懷疑。所以那一關的臥底楊穎會說,我都不需要做什麼,反正其他人也不會猜出來。
  • 小吃大藝 | 不甘平凡的「花捲兒」
    我用蔬菜或者水果調汁兒,用這些帶顏色的汁兒和面,然後做花卷。春天,北京景山公園的牡丹花都開了,鮮豔而富貴,我就做紅色、粉色的牡丹花卷;夏天,北京妙峰山的玫瑰花開了,我就做黃花綠蒂的黃玫瑰花卷;秋天,北京各大公園的菊花開了,我就做菊花花卷;冬天花兒都謝了,我的花卷還依舊美麗而香甜。我不是花匠,但是我可以用我的專業技術,讓食客的餐桌上,四季花開。
  • 大連藝術學院打造「大藝至臻」大學生創新創意品牌
    央廣網大連11月29日消息(記者 賈鐵生 通訊員 楊賢東)11月28日,第五屆「大藝至臻」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大連藝術學院一號演播廳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來自全國34所高校的大學生獲獎者及青年創客們以雲匯聚的方式參加。
  • 小吃大藝|「舶來品」做成的北京傳統小吃芸豆卷
    現在,雖然做不好沒有殺頭的危險了,但是我依舊不敢有一絲懈怠,這,是我應該恪守的匠人精神。芸豆卷【原料】白芸豆、白糖、桂花芝麻仁、鹼面【特點】外皮雪白,橫斷面為雲狀的花紋圖案,形象美觀,質地細膩,餡料香甜,清爽適口。資料來源:《小吃大藝:記憶中的老北京小吃》馮懷申著
  • 大藝歸來話成長|保持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
    大藝歸來話成長 近日,江蘇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以下簡稱大藝展)圓滿落下帷幕。大藝展每三年舉辦一次,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大學生藝術盛會。本屆藝術展演活動主題為:奮鬥·創新·奉獻。
  • 匠人是尋找初心的普通人,志玲姐姐說了:你們很優秀!
    豆瓣評分8.5,從短評來看,群眾基礎也紮實。▲攝製組工作照這些人一不小心成了人們口中熱議的匠人,而在此之前,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不忘初心的普通人,他們也要克服作為匠人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麻煩。▲鄧彬修復過的碗但是這份工作做起來卻並不容易,長時間的集中工作,對視力和頸椎的傷害都是極大的。鄧彬還對金繕所用的大漆過敏,至今手臂上還留有蛇皮般的痕跡,這些都沒能阻擋他繼續下去。
  • 匠人與匠心丨東方手藝紀錄片推薦
    千百年來,通過匠人的守護,這些蘊含著先賢智慧的手工技藝得以流傳於世,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手藝人,不僅是技術的持有者,也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他們散落在我們身邊的各個角落,默默地堅守自己的事業。中國和日本是東方的兩個文化大國。兩國之間淵源頗深,對於手工藝的態度雖有許多不同,但都創造出了豐碩的成果,向世界展示出東方手藝的風姿。
  • 這群在故宮修復文物的人,是匠人精神在這個時代的傳承
    十年前,紀錄片《故宮》的最後一集「永遠的故宮」介紹了從2004年開始的「紫禁城全面修繕工程」,其中提到了在修復倦勤齋的通景畫時,為了能儘量和乾隆高麗紙保持一致,修復者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尋找合適的裱紙。這個非常短暫的一個小片段,讓逾千年歷史的潛山桑皮紙重回公眾視線,也反映出文物修復的嚴謹和不易。現在,一部從文物修復角度描述故宮生活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呈現在我們面前。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跟隨宮城匠人發現故宮之美
    紀錄片聚焦古建修繕保護,記錄宮牆之內悉心呵護故宮的匠人,展現宮牆之外的天下人與這座城池發生奇妙的關聯,講述紫禁城青春永駐的故事。匠人匠心 凝聚一代代宮城營繕者的堅守與傳承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如今,《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再次聚焦故宮匠人與學者,細膩地呈現了故宮古建修繕的過程和技術。
  • 《我在故宮修文物》——泱泱大國,匠人精神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通過對文物修復領域「廟堂」與「江湖」互動,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受篇幅限制前兩集過於壓縮和穿插,造成不能完美的瑕疵。
  • 一個詮釋了日本匠人精神的布包---一澤信三郎帆布
    日本匠人精神是日本製造業的靈魂,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
  • 致敬匠人精神——觀《我在故宮修文物》有感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有靈魂,有生命,它們和人類的內心緊緊相連,歷經百年滄桑,這些人類共同的瑰寶或多或少蒙上塵埃,破損不堪。從故宮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復師走入紫禁城的紅牆,通過他們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將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