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米不就是我們每天都要食用的大米嗎?有什麼優劣之稱呢?味道口感和營養不就差不多的嗎,那就大錯特錯了,做為我們每天食用的主食,大米的營養尤為關鍵,在嶺南地區的增城絲苗米尤為出名,被譽為「中國米中之王」
增城自古以來種植水稻和荔枝著名,增城增江和東江貫穿而過,北回歸線橫穿而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水質達標率100%,耕作層土壤pH值6.5-7.0,含多種稻類生長所需微量礦物質,安全生長期263天,無霜期355-360天。增城北部,有800平方公裡的都市農業與生態旅遊圈,與中部都市生活圈、南部先進位造業產業圈形成功能分區,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了良好的原生態自然環境。也是嶺南地區大糧倉。
增城種植絲苗米已經有400多年前歷史,有一個傳說故事兩位仙人(可能是道士) 雲遊至白水礤上空,頓時一股紫氣升起,仙人見到這裡山清水秀,覺得祥雲紫氣下面必是一塊風水寶地,於是駕住雲頭,落腳白水礤,建立寺院,在這些梯田裡播種稻穀。這種水稻穀殼金黃色,米粒細長苗條,晶瑩潔白,米泛絲光,煮飯爽滑可口。當地農民引種絲苗米擴種。
而真正有歷史記載的是清朝庚辰年(1820)版的《增城縣誌》對絲苗米已有記載:「案近來,早熟有棟赤,有上造絲苗,有白谷仔頗佳,晚熟有泉水佔,絲苗最佳。」
絲苗米的由來:原來這種稻穀是沒有名稱的,當地人就根據稻穀細長苗條、米泛絲光,稱之為「絲苗米」。
增城絲苗米禾苗莖葉幼細,抗旱力較強,稈較高,尤其適宜種植於山區沙質淺腳田或有山泉灌溉的梯田;穀殼金黃色,有的品種為黃褐色,谷身較修長,穀粒末端呈關刀尾狀,米粒晶瑩,泛絲光,無腹白,米行細長苗條,油分及蛋白質含量豐富;米粒爽脆、潤滑、鬆軟,飯味芳香而特別可口,正宗增城絲苗米飯,加入上湯水攪動後,飯糰散開,湯仍然清澈見底不混濁。由於米粒潔白晶瑩,油質豐富,成飯香氣濃鬱、柔軟、可口而馳名嶺南,飲譽海內外。
增城絲苗米從採摘到上市需要經過十二大工序:
→原料產地:採用增城原產的優質絲苗米。
→穀子精選:由專人驗收穀子進倉,確保穀子的品質符合要求。
→除雜:利用磁力,清除混入谷中的鐵粉及鐵釘。
→去石:去石機清除石塊等雜質,確保稻穀不含任何雜質成分。
→去殼:利用先進機器,把谷去殼,使米不碎裂。
→糙精精選:進行米質檢驗,確保米粒的質量。
→碾白:粗米與穀殼分離後,經精選,即進入二道碾白。
→白米精選:進一步精選白米,確保米粒符合要求。
→雷射色選:用色選機剔除黴變米及其他雜質。
→精米拋光:用拋光機增加大米的白度。
→精米檢驗:對每包米的品質及重量作最後檢查,確保絲毫無差。
→包裝:在包裝食米時,將袋內空氣去除,使之長期新鮮,確保品質歷久不變。
如今,「掛綠牌」「泰稷牌」絲苗米為廣東省和廣州市著名商標,「掛綠牌」「泰稷牌」「新穗牌」絲苗米為廣東省名牌產品。作為南方「秈米」代表,增城絲苗米的品牌價值高達5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