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厭學後我開始思考以後孩子謀生之路這個問題

2020-12-24 彥綾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是冬至,我沒有去想到底是吃湯圓還是餃子這個問題,因為我想去老街上吃油條,順便在去的路上再觀察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

最近半年,我每次上街都多看幾眼迎面而來的人,有老人,有孩子,有中年人,有年輕人。不管看到什麼人,我都會去想:他們經歷過什麼樣的青春期?有過什麼樣痛苦往事?又有過什麼樣精彩的日子?他們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家庭是不是幸福?與愛人的感情是不是穩定幸福?他們從事的會是什麼樣的職業?在他們的工作時,是敷衍?痛苦還是積極進取?等等。

之所以帶著問題去看一個個轉眼即忘的路人,是因為我的孩子即將成年,而在成年之前的學校生涯期間,他已經厭學了。

假期裡,看著他想學又無動力,玩遊戲睡懶覺又認為是在浪費時間的痛苦樣子,我真的是深感無力。每當我想與他說些什麼的時候,情緒平穩時他會對我說:「你不要講什麼大道理,我都懂,可是我現在做不到。」如果情緒不好,他就直接對我說:「閉嘴,不要和我說話。」

上學期間,他每隔幾天就會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學習了。」可是每天他還是掙扎著起床去上學,夜裡十一點多一點下自習回到家。看著他離家上學和放學歸來的身影,都是滿滿的疲憊,再拎拎他那個沉重的書包,我的焦慮慢慢地轉化為心疼。

每當我用力擁抱他時,都恨不得把他滿身的疲憊給擠出來扔掉,可是他似乎從我的用力擁抱裡獲得了力量,偶爾我忘了要擁抱他時,他都會站著不動,對我說:「抱抱。」

就這樣,他在2020年裡倍加艱難地掙扎著。2020年,並不僅僅是我艱難的一年,對於孩子也是一樣。

2020年,艱難並不是唯一的存在,相反,因為孩子的厭學,我就用心地去觀察每一個所見,用心去聽每一個所聞,再用心地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觀察得多了,聽得多了,也就思考得多了:如果孩子將來真的上不了大學,或者只能上一個普通的大學,那麼也有更多的路讓他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我真想幫他,那就要跟著他的眼光去看世界,儘量多用年輕人的眼光來看世界。

歌德說:你不能以一個人的現狀來對待他,要按照他希望成為的人去對待他,這樣你才能幫助他,使他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今年我看的書有些雜,我從中看到許多方法其實是在每一個行業中都相通的,比如一個人如果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那麼他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和努力,不需要別人的鞭策,只需要家人給他愛和鼓勵。

在窄窄的老街上,我能吃到已經經營了二十幾年老店出品的、口碑極好、生意極好的李氏安順鮮麵店的新鮮麵條;我還能吃到生意好到爆的、已經經營了二十多年的晏三美豆漿店的豆漿油條;我能看到已經開了二十多年的手工銅製品店;我也能看到開了幾十年看起來生意冷清其實人流不斷的香燭紙品店……

當我從充滿煙火溫暖氣息的老街回到家,打開電腦打開網絡,我順手又打開B站,看看清華休學三年未畢業的博士生畢嘯天畢導的主頁,看看他有沒有最新的視頻更新,再看一集羅翔老師的早期視頻。

2020年年初的封國,讓很多不曾受太多人關注的行業一下子火爆了起來:線上教育、直播帶貨、直播遊戲、直播自己的潛心研究了多年的業餘愛好等等。

網絡,讓更多的年輕人有了對職業的新理解和新嘗試,B站UP主畢導因為在讀博期間發現自己對科研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轉向進行視頻錄製,主題定位為科普內容,吸引了幾百萬關注,他不僅僅從科普視頻錄製裡找到了與科學研究相類似的方法,從而打算重新回校讀博,還從中收穫了更多的商業合作。

B站著名的裝機猿,曾經是某學校的調酒師總教練,現在已經成了全站最為火爆的電腦裝機UP主,看他的視頻有種聽相聲的感覺,但是在聽他講相聲的同時,又能從中覺得不少電腦軟體硬體知道,而且還能了解最新的硬體行情與硬體性能知識。

我的孩子愛玩遊戲,也常常會去看一些遊戲視頻來學習打遊戲的技能,而且有不少遊戲高手,通過直播遊戲,賺得不菲的收。

在學習方面,有些人擅長PPT,於是製作PPT課程通過網絡視頻,招收了一季又一季的付費學員;有些人擅長寫作和網絡媒體運作,因此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寫作班,吸引更多的文學愛好者通過寫作在網絡上變現,等等。

很多很多年輕人,離開了傳統的行業,通過網絡和視頻,展示了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特長,實現興趣與財務的自由。有不少人,從原來的單幹,慢慢地發展出了自己的團隊,甚至開了公司吸引到了投資。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開始不追求傳統行業所謂的鐵飯碗,在他們的理解裡,所謂的鐵飯碗並不是呆在某一個地方慢慢老去,而是走到哪裡都能吃上自己想吃的飯。

既然如此,那麼作為媽媽,我是不是在引導孩子走出厭學的過程中,再多與孩子聊聊他所關注的興趣的未來?聽聽他的想法,再結合現實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有些朋友說,孩子不大願意與自己說話。這個時期,其實我們應該回過頭來想想,孩子不願意與我們溝通時,是不是我們在表達想法時,表達的只是我們本人的想法,而不是根據孩子的感受和現狀,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就以我來說,偶爾想和孩子一本正經地聊聊學習時,他不願意聽;但是如果我坐在他的身邊看他打遊戲,問一些關於遊戲的東西時,他很願意給我做些解答。如果那天聊得高興了,我就會順勢問問他最近關於學習的狀態或者想法,這個時候他就會多與我說一些事,一些想法,或者學校裡發生的一些好玩的或者煩惱的事。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很多職業在不斷地被拋棄,太多新興的行業也在不斷地出現。孩子未來會走哪條路,我們其實是無法判斷和決定的。哪怕此時孩子為了討好我們而選擇了某一行業,可是他幹著幹著不開心了,到了某一時期,就會重新去選擇他曾經喜歡的事情來做。

我想,既然有些未來不可期,那就如多包容孩子,讓他學會在痛苦中行走,引導他不斷地進行經驗總結,而這些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方法,等他長大進入社會了,也可以應用到更多的困難當中去化解,這樣,他的人生之路也會順暢一些。

我想,這才是作為家長應該做的正確的事。

2020.12.21

相關焦點

  • 孩子有厭學情緒怎麼辦?分析這三點,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孩子有了厭學情緒怎麼辦?分析這三點,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孩子的厭學情緒一般在孩子的大考試之後會出現,尤其是考試成績不佳的時候,更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挫敗感,年幼的孩子由於心智還不成熟,失敗的考試經歷,會讓他們覺得在學習中根本獲不到樂趣。
  • 「媽媽,我不想學了!」孩子厭學,不是墮落,真是無奈!
    這個女孩的同桌男生,是班裡的尖子生,因為女孩為了應付作業,每次都會找同學要答案,男孩也很熱情,彼此也有好感。就在上了初二後,那個男生的媽媽來學校找老師,要求把他們分開,從此男孩不再搭理她,這事對她的打擊卻很大,沒多久就輟學了。不知不覺中,學習已經成了這個女孩的傷心處。
  • 在「我討厭學校,討厭學習,」孩子厭學真相的背後
    有一位寶媽擔心,說沒辦法,於是在論壇上講述了自己孩子的故事,並想尋求幫助和建議。這個寶媽命名為小劉,有一個15歲的孩子小宇,他上初中,已進入青春期,在此之前,他成績優異,被認為是學校班級的前三名,他母親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 如何對付孩子英語啟蒙過程中的階段性厭學
    孩子厭學了自己輔導孩子,這幾乎是人人都要面對的頭疼問題。有段時間,每天我只需要把牛津樹和raz各拿出三四本,牛津樹是閱讀、全英文講解再加跟讀加全英文回答課後問題,raz主要是閱讀和跟讀,孩子的英文水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雖然啟蒙遲了點,三歲九個月才開始,大概9個月的時間,實現了牛津樹1到牛津樹4的英語水平提升。老母親本來一直偷偷竊喜,結果某天孩子突然厭學了。
  • 臨近小升初,成績很好的孩子突然情緒低落開始厭學,該怎麼辦?
    平時成績一般的孩子,現在都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加緊衝刺,然而有些一直成績很好的孩子,卻在這時候突然開始厭學並且拒絕溝通,可把之前信心滿滿的家長急壞了。那麼這種情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呢?一、拒絕溝通先說這個點,是因為溝通渠道的暢通是解決其他問題的關鍵,如果孩子關閉了溝通的大門,那麼就像丟掉了解決很多問題的鑰匙,一切就難了許多。
  • 14歲孩子厭學,父親辭職帶其週遊全國:很酷,但不值得提倡
    「我希望這次帶孩子出來,真正從思想上改變他對學習的看法,在遊歷過大半個中國之後,重新思考一下人生的價值。」孩子的爸爸如是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眾說紛紜,有說這位爸爸「瘋了!」,有羨慕這個孩子的,也有擔憂這趟旅程可能會徒勞的。我的觀點是:很酷,但不值得提倡。
  • 厭學孩子的真實心聲:如果爸媽懂我,我就不會這樣了
    上節課,我們主要剖析了,厭學或輟學孩子內心所存在著的錯誤消極的思維觀念,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分別是:1.別人帶手機去學校我也要帶2.只有玩手機才能讓自己放鬆3.學習是為父母學與自己無關>4.學習成績不好埋怨老師學校5.我不是學習的料等以後再說有句話叫做「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在很多孩子看來,父母嚴厲的管教不是愛,而是傷害,不少父母也察覺,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比仇人還仇人,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慈悲,可是,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畢竟血濃於水啊,又怎麼可能不對孩子慈悲呢?
  •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給他看這部紀實片:沒有選擇的人生一片黑暗
    他必須在六點十五前抵達灣仔,開始一天的掃街清潔工工作。 這就是《窮富翁大作戰》中,一位億萬富翁需要經歷的日常。 這位在紀實片開頭信奉"只要你有鬥志,弱者亦可以變強者"的樂觀主義者,在經歷了五天的底層清潔工生活後,苦不堪言。 紀實片的最後,田北辰面對鏡頭,說:"這個社會是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 南寧腦博仕兒童醫院兒科專家張福森好不好 孩子厭學的3個原因
    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麼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南寧腦博仕兒童醫院專家張福森分析了以下3個原因。
  • 劉亮:你給孩子的期待,可以是良藥,也可以是毒藥:再談孩子厭學和抑鬱之成因
    於是她煞費苦心地挑選了這款奶粉給孩子,心想:「我要給他最好的起點」。結果孩子喝了以後立馬「升級」,在媽媽上班時撥通其電話,在電話中用自己稚嫩的手指斷斷續續地談了一段樂曲給媽媽聽。聽到從電話那端傳來的鋼琴聲,本來焦頭爛額的媽媽流下了欣慰的眼淚。且不說此廣告有多少渲染的成分,但它卻折射出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父母將自己對生活和未來的期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 孩子為什麼厭學?殘忍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證明,這和父母有關係
    張女士最近覺得自己的脾氣非常的不好,兒子剛剛升入小學,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張女士也覺得這是應該的,但是她覺得兒子實在是太笨了,很簡單的題目怎麼也不會做,一個簡單的字教上十來遍還是不會寫,加上最近工作不順心,她就會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然而發完脾氣以後又會有點自責,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該這麼對孩子,下次要控制一點,但是孩子只要在做作業的時候再發生錯誤,她還是會忍不住呵斥他
  • 14 歲少年厭學,其父辭職帶孩子週遊全國:世人都想拯救世界,你卻陪我當條鹹魚.
    因為14歲兒子厭學,果斷放下事業,說服家人。開著房車,陪伴孩子遊走中國,「讓他重新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大多數人看到新聞標題第一反應,這家長是不是瘋了?14歲,才初二。還一年就中考了。直接不學習出去玩,這爸爸是要作大死嗎?包括我當時也這麼想。
  • 孩子從厭學到愛學,家長:這是巴德美際帶給我的驚喜
    「從功能室的設計上,讓我感覺到了學校的用心,我和孩子都很滿意。」而今,天成帶給家長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從「厭學」變得願意主動學習,從第一次月考到半期考試,孩子的成績也在慢慢進步。自信慢慢重回天成的臉龐,班上愛舉手發言的學生中,一定會有天成的身影,原本內向的他還主動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學生會活動……「現在孩子和我們交流溝通的態度也好多了。」天成媽媽欣喜地笑了笑,「這是學校帶給我的驚喜。」
  • 面對孩子網癮厭學,這位媽媽感慨:只許州官放火的雙標教育好不了
    但幸運的是,我在孩子上初三那年頓悟了……我視兒子的前途如命,他卻視遊戲如命自從兒子上小學,我就全職在家帶孩子,爺爺奶奶文化不高,我覺得孩子的學業不能耽誤。讓人欣慰的是,兒子一直品學兼優,深受老師喜歡,親戚朋友也都經常誇獎他。直到孩子上初中以後,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 孩子不想讀書,父母要帶她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好用百倍
    「據我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目前約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厭學心裡」 這樣的數據說明了什麼,現在100個孩子裡有70個孩子都是厭學的,作為父母看到這樣的數據心頭一緊,因為作為家長最在乎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了。
  • 自殺、厭學、抑鬱,怎麼辦?
    1.覺得很無助,活不下去了,我不怕死,只是不知道如何從新開始,怎麼辦?去年有一個女孩從峨眉山跳崖自殺,她把自己的遺書曝在了朋友圈,其中有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深刻:「在我做好決定(自殺的決定)的這幾天裡,是我很久未曾有過的輕鬆日子。」整篇遺書中都在表達痛苦、絕望和自責,唯這句話透漏著希望!
  •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這個原因!僅四招,幫你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元旦放假三天,向我諮詢學習問題的家長比平時多了不少,原本打算在元旦時好好休息一番,但還是閒不下來。由此可見,做一名線上教育的提分老師,並不比線下培訓機構的老師和在校老師輕鬆。假期中,向我諮詢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學習不自覺、學習效率低,問我有沒有解決方法。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暴躁怎麼辦?3個智慧錦囊讓改變輕鬆發生
    總之,孩子當前呈現出什麼問題,我們就火急火燎地解決什麼問題,導致的結果當然是隔靴撓癢、事與願違了。那麼,對於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輟學、情緒暴躁等不良或成癮問題,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有效應對呢?有一個媽媽看到孩子整天閉門不出,手機不離手,便想方設法邀約引導孩子外出散步,還強調公園裡鳥語花香,天空中萬裡無雲,總之把父母眼裡的花花世界都描繪了個遍,但是孩子仍舊無動於衷,好不耐煩地甩出了一句話:「你自己去吧,別煩我!」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到底真是孩子百無聊賴,萬念俱灰,還是是我們父母不善於驅動孩子的內在動力呢?
  • 孩子厭學找不到原因?很可能是父母的「暴脾氣」導致的!
    說到學習,這是令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頭疼的事情。孩子越是不學習,家長越是著急,越是著急,孩子越是不想學,反反覆覆下去,孩子煩得不得了,家長更是氣的受不了,談學習色變成為了家常便飯。說到輔導孩子學習肯定離不開輔導孩子作業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但是輔導作業可並不是一件易事,這不但考驗家長的學科知識能力,還要考驗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之前,彭老師的一個朋友,晚上氣呼呼地跑到我這裡,給我吐苦水。
  • 孩子沉迷遊戲厭學輟學,為啥越打壓越嚴重?父母這樣做四兩撥千斤
    不少父母在面對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輟學等問題是,往往採取的態度是「壓制性」的管教態度,就像有一個全職媽媽所講:「孩子每天玩手機不去上學,再這麼下去怎麼得了,我必須得給他點顏色瞧瞧!」結果,隨著父母強制管教的升級,孩子逆反的程度也水漲船高,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親子關係徹底破裂,孩子多次選擇離家出走;由此,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父母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呢?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四兩撥千斤輕鬆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