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汪穎/焦雨鈴合作揭示生長素在植物側生分生組織形成中...

2020-12-23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汪穎/焦雨鈴合作揭示生長素在植物側生分生組織形成中的調控作用

2020-10-2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汪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課題組題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發表了為Multifaceted functions of auxin in vegetative axillary meristem initiation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生長素在植物側生分生組織形成中起到的多方面複雜調控作用。

側生分生組織形成側芽,使植物能夠產生分枝。以往的研究發現側生分生組織所處的葉腋區域在發育早期維持了低生長素環境,在此處異位合成生長素會抑制側生分生組織的形成。本研究進一步深化了該研究,發現生長素下遊信號通路因子MONOPTEROS (MP, 又稱 ARF5) 不僅在早期異位激活能夠抑制側生分生組織形成,還在側生分生組織成熟的後期起促進作用。MP 需要生長素才能夠激活下遊基因表達。不需生長素即有活性的MPΔ植物側生分生組織缺失。然而,功能減弱的mp-S319 突變體同樣出現側生分生組織部分缺失的表型。

生長素在側生分生組織形成中的調控作用

側生分生組織的形成依賴葉腋幹細胞譜系。MPΔ植物中幹細胞譜系無法維持;而mp-S319 突變體中幹細胞譜系仍可維持,但無法激活形成側生分生組織。因此,生長素信號通路在側生分生組織形成的早期起抑制作用,在後期起激活作用。

博士生郭亞鶴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汪穎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jgg.2020.10.001

來源:BioArt植物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汪穎/焦雨鈴合作揭示生長素在植物側生分生組織形成中的調控作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BR調控側根發育提高植物鹽脅迫耐受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油菜素甾醇激素信號調控細胞壁重構參與側根原基的起始來響應鹽脅迫的新機理。油菜素甾醇在植物生長發育中有重要作用,參與調控植物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莖葉和根的生長、維管組織的分化、育性、種子萌發、頂端優勢、光形態建成等。此外,在介導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中有關鍵作用。
  • 【學術前沿】陳玲玲/楊力/李勁松合作完成利用CRISPR-Cas13對環形...
    【學術前沿】陳玲玲/楊力/李勁松合作完成利用CRISPR-Cas13對環形RNA功能的篩選和研究 2020-12-08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任超然/李浩洪/蘇國輝合作揭示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
    2020年11月9日,暨南大學任超然課題組、華中科技大學李浩洪課題組及暨南大學蘇國輝課題組合作在Neuron雜誌發表了題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Nucleus Reuniens for the Spatial-Memory-Promoting Effects of Light Treatment的研究論文,深入闡釋了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環路機制
  •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被子植物繁衍關鍵機制
    新華社濟南3月19日電(記者蕭海川)被子植物的繁衍受精講求「獨一無二」,然而原理卻一直雲遮霧繞。來自山東農業大學和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科研團隊,近日聯手攻關揭示了背後的關鍵機制。取得的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
  • 【學術前沿】中國農業大學唐軍團隊揭示凋亡相關因子Bat3依賴HAUSP...
    以下文章來源於JMCB科學前沿 ,作者唐軍課題組 JMCB科學前沿分享生命發現,走近科學前沿。學術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MCB) 將助力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在世界科學舞臺精彩亮相!
  • 研究揭示肥胖形成中的「連鎖反應」
    研究揭示肥胖形成中的「連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12:55:31 美國哈佛大學Gkhan S.
  • 【學術前沿】Development丨王強團隊揭示咽囊在弓動脈前體細胞特化...
    該研究以斑馬魚為模式生物,結合細胞譜系追蹤、組織特異性消除和突變體製備等實驗技術探討了咽囊對弓動脈發育的調控作用,發現咽囊直接與咽區中胚層接觸,並通過表達和分泌BMP2a與BMP5,激活咽區中胚層細胞的BMP活性,為其特化為弓動脈前體細胞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微環境。
  • 高分綜述│TRENDS PLANT SCI:植物激素如何介導鹽脅迫響應(國人佳作)
    大量研究表明,每種植物激素在植物中不止發揮一種生物學作用,而是在不同階段,不同組織或不同環境條件下發揮複雜的作用。本文,作者總結了鹽脅迫下植物激素如何介導鹽度信號以調節植物的生長適應性,以及植物如何通過指導各種激素的合成,信號傳導和代謝來構建防禦系統。還強調了此過程中不同植物激素之間的串擾。
  • 【學術前沿】 周溪/林樹海/鄒麗揭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母乳蛋白和代謝...
    【學術前沿】 周溪/林樹海/鄒麗揭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母乳蛋白和代謝產物異常改變 2020-10-26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創刊於1952年的《植物學報》,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雖頗多磨礪,甚至曾一度停刊,但國際化是其不變的信念。早在1998年,《植物學報》就被SCI資料庫收錄,是國內最早被收錄的期刊之一,成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植物學期刊。  近20年來,JIPB在國際化發展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已經成為代表中國植物學發展水平、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期刊。
  • 【科技前沿】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
    【科技前沿】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2020-09-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突破!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學術前沿】突破!確定融合前後構象中S蛋白的天然結構,其平均解析度為8.7-11Å。通過質譜分析來自天然刺突的N-連接聚糖的組成,其揭示了天然聚糖與重組糖蛋白聚糖的總體加工狀態高度相似。總體而言,這些特徵非常詳細地揭示了SARS-CoV-2病毒的結構,並闡明了該病毒如何在直徑約80 nm的管腔中堆積其約30 kb長的單段RNA。
  • 【學術前沿】中國農業大學武維華/陳益芳團隊闡明低磷脅迫條件下...
    【學術前沿】中國農業大學武維華/陳益芳團隊闡明低磷脅迫條件下植物氮磷協同吸收的分子調控機制 2020-09-24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舉行首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同時整合化學、化工、材料、生命、醫學等學科的研究基礎,形成多學科交叉優勢,匯聚與培養一批分子科學領域傑出人才。在隨後舉行的學術委員會首次會議環節,前沿科學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丁奎嶺院士做中心工作報告,詳解介紹中心建設背景、學科基礎與優勢、建設內容與目標、組織架構與運行管理、預期成效。展示了中心2020年在實體化建設、機制體制改革、人才引進與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進展。
  • 新知問答|為什麼裸子植物普遍都長得很筆直?
    《新知問答》是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聯合出品的知識類問答欄目,致力在網際網路海量信息中發現、聚合和傳播高品質原創內容。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種子植物的枝幹是怎麼生長而成的。一顆發育成熟的種子,在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和空氣下開始萌發,胚軸的細胞向上生長和伸長,把胚芽或胚芽連同子葉一起推出土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莖和葉。
  • 【科技前沿】上科大饒子和等團隊解析植物和真菌的乙醯羥基酸合成...
    【科技前沿】上科大饒子和等團隊解析植物和真菌的乙醯羥基酸合成酶結構 2020-07-1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細胞生物學學會2020年全國學術大會•蘇州暨學會成立40周年慶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為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0年全國學術大會·蘇州暨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慶
  • 西雙版納植物園揭示植物複葉模式建成的分子機制
    在自然界的植物王國中,人們可以發現多種多樣的葉形態。根據複雜程度,可以將葉劃分出兩種類型的葉:單葉和複葉,而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千姿百態的複葉形態。單葉包含一個葉片單元,而複葉是由多個葉片單元、即小葉構成。從生物學功能上來說,每一個小葉等同於一個單葉。
  • 「2020•學術前沿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中國網北京10月26日訊由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20•學術前沿論壇——美好生活:全面小康實現與社會治理創新」,於10月24日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