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大家都非常熟悉,即使是最為簡單的材料,也可以調配出細膩的味道,這是日本料理的一大魅力。
然而,關於日本料理我們似乎總會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誤解,比如日料都是生冷的嗎?日料店都會提供壽司嗎?
今天,知日邀請到了日本作家吉井忍,為我們解答關於日本料理的那些常見的錯誤印象。
△吉井忍,一位旅居北京的日本媳婦。熱心於同中國讀者探討日本料理,已出版《四季便當》等作品
01 日料都是生冷的嗎?
我無數次被問道:「日本人是不是喜歡吃生的?」這個問題的源頭應該是生魚片。刺身(sashimi,生魚片)確實是很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但在日本也絕對不是餐餐必備。據年近 70 的父親回憶,在他小時候,生魚片是高級料理,平民家的孩子幾個月才能吃到一兩片。
△生魚片
隨著運輸的發達和冷藏技術的提高,如今在日本,生魚片比過去親民許多。在大中型超市花 1000 日元(約合 60 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差不多 2 人份的生魚片拼盤。與此同時,日本人的食譜也發生了變化,選擇越來越豐富,雖然生魚片不貴,但也不會天天吃。另外補充一下,有不少日本人不喜歡或不太能吃生魚片。我小時候就吃不來,大概過了 20 歲,才慢慢認識了它的滋味。
那麼生雞蛋澆飯呢?蛋澆飯的日語叫「たまごかけごはん」(澆蛋的米飯,簡稱 TKG ),將攪拌好的生雞蛋澆在熱乎乎的白米飯上,加一點點生抽拌著吃。這種生雞蛋吃法在日本倒是蠻普及的,我小時候的早餐經常是 TKG ,如今每次回國也一定要吃一兩次。TKG 的重點是白米飯的溫度,一定要是熱乎乎的,能把蛋液熱到五成熟。很難想像涼涼的 TKG 。
△蛋澆飯
在日本,有一項生冷指標倒是很固定,那就是餐廳給客人提供的水默認是冰的。具體原因很難考據,只能說這就是習慣。大學的時候,我在餐廳打工,當服務員,每回都是在水裡加好冰塊端給客人。不過在中國生活多年後,我已經習慣喝常溫的水。有時候在日本的便利店買水,找不到常溫的反而覺得不方便。
02 日本料理都很清淡、健康?
日本料理給人的印象可能是:量少+清淡+低熱量=健康。外加日本人一直以長壽聞名,強化了大家的這一印象。雖然壽命還牽涉到生活習慣、環境、醫療保障等多個方面。
△天婦羅定食,定食指附有米飯、味噌湯味和迷你沙拉或醃菜的套餐
其實,日本料理中,不少菜譜重油重糖,熱量值相當高。比如生薑燒定食、天婦羅定食、炸豬排定食等套餐,因為裡面的油脂多,一餐就有 900 千卡左右的熱量,相當於成人每日所需熱量的一半。
著名的「丼物」(蓋澆飯)因為米飯分量和油脂多,炸豬排蓋飯、天婦羅蓋飯、鰻魚蓋飯都有 800 ~1000 千卡。傳統的壽司使用的油不多,但有些店提供的卷壽司使用大量的蛋黃醬和油沙拉醬,這也會使熱量飆升。
△鰻魚蓋飯
順便說說飲食習慣。傳統的日本飲食習慣以米飯為主,葷素搭配相對均衡。經過戰後的經濟成長期,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變化很大。據調查統計,2000 年日本大米的消費量僅為 1960 年的一半,肉類和奶製品的消費翻了 4 倍,油脂翻了 3 倍。加上便利店和外賣食品的普及,日本同樣出現了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生活習慣病」。
03 日本料理店都提供壽司嗎?
」日本料理=壽司「這個公式在海外有可能成立。但壽司只是日本料理的一小部分,並非每家日料店都會提供,日本家庭也不是天天吃壽司。在日本,自助形式的日料店非常少見。通常都是某一領域(鰻魚、蕎麥麵、天婦羅、壽司、火鍋等)的廚師專供自己最拿手的菜。所以,蕎麥麵店很少會提供壽司,壽司店裡也很難吃到烏龍麵。
△握壽司
說到壽司,它的花色很多:用海苔捲成的卷壽司,小塊醋飯與生魚片搭檔的握壽司,醋飯上鋪滿海鮮、海苔和蛋皮絲的散壽司,把醋飯用豆皮包起來的稻荷壽司,用白醋處理過的魚類製成的押壽司等等。壽司的材料不一定都是生的,不習慣生冷的話,可以試試烤鰻魚壽司、玉子燒壽司、蟹肉壽司和蒸蝦壽司。
△飯糰
還有一個常見問題:「飯糰是不是用醋飯做的?」飯糰和握壽司,因為都是用米飯,常有朋友會混淆。其實,飯糰是以白米飯捏成圓形或三角形的食物,傳統飯糰的餡料是紫蘇梅幹、調味柴魚片等,吃的時候一般不加熱。握壽司是將壽司飯(醋飯)捏成小小一塊,放上生魚片等海鮮後捏成的食物。
△天津飯(てんしんはん),日式中華料理。白米飯上放芙蓉蟹肉,再打上厚厚的糖醋味芡汁而成的蓋澆飯
以上介紹的是外國人對日本料理的誤解。同理,日本人對海外飲食習慣也有頗多誤會。雖然我們生活在信息飛速流通的時代,但仍有不少日本人認定法國人天天吃法棍,印度人沒有咖喱就活不下去,源於中國的餃子一定要配米飯吃。其實,日本很有名的中華料理「天津飯」在天津根本就沒有;夏日人氣食物「冷中華」,中國人聽了更是一頭霧水。
△冷中華(ひやしちゅうか),日式中華料理,用日式拉麵用麵條做的冷麵
誤解會帶來麻煩,但同時也創造驚喜,這是文化傳遞中很有意思的地方。若大家都對別國了解得一清二楚,世界反而會變得無聊。
2013年12月,「和食」(日本料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和食」的海外推廣有所助益。當「正宗」的日本料理在海外普及的同時,也會成功誕生出「入鄉隨俗」的進化日本料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