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作者身在祖國的邊疆為中國的航天事業默默的做著貢獻。他文字精美,情感真切,文筆間透露著真實的情感,和我們這一代人曾經在走出去的那一刻猶如脫韁野馬一樣對於這個山村的厭倦。百轉千回,當我們走過了祖國的多少城市和美景之後,我們才發現這片養育著我們的土地是那麼的親切,是那麼的讓我們掛念。於是對於家鄉的愛開始迸發出來,生於斯,長於斯,對於家鄉他的掛念和見解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反思!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駐守邊疆,遠離故土,我才深切感受到任何人,不管他降生豪門還是寒舍,都有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絕對美好的日子只在人之初。儘管短暫,不過它會沉澱於腦,構成原型,並為人活著提供支持。屬於我的純粹快樂的時光,當然是秦嶺那山那村那人賜予的,它是我的神話,我的夢。似乎一切都是透明的,窗花,門神,對聯,過年,雞鳴於晨,鳥棲於昏,蜻蜓懸枝,蚯蚓行泥,或房簷垂冰,或鍋灶生火,或炕洞添材,甚至發臭的狗屎和溫熱的牛糞。 無憂無慮的生活註定都很短暫!有一天,我開始厭惡秦嶺山下的鄉野村莊,覺得它小,髒,落後,甚至幽暗。於是快樂的時光就結束了。我離開了,變成了西安人,然而也變成了異鄉者。 然而知識的譜系,迅速見證的不是山村鄙陋,而是我的淺薄。實際上秦嶺是華夏文明的龍脈,過去的眾多雅士都曾經登臨我的故鄉,並頌而嘆之。孟浩然「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白居易「望秦嶺上回頭立,無限秋風吹白須。」岑參「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杜甫「秦嶺愁回馬,涪江醉泛船。」鴨池峪雖然算不得秦嶺七十二峪,鳳凰山下鴨池口村固然只是小小的一方水土,不過他南靠終南北望神禾,金寺庵巍然山頂,鴨峪河水東流而下,寺高村低,名為阿寺口,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招討使欽差蒙哥領南徵新軍屯田於此,因盛產果品聚集成市,改名阿市口,明代又改名鴨池口。故素得適時雲雨之潤,從而民風淳樸。凡此種種,為我建立了關於那山那村的文化地理概念和歷史地理概念。 都市是繁華的,異鄉是孤寂的,不過我只是羈旅之人,客人,異鄉者。唐詩三百首,近乎一百首滲進了鄉愁。新疆距家鄉近3000公裡,由於工作性質回鄉很不容易,不過在我苦悶時,鄉愁仍湧流筆端,渲染紙背。每一次回鄉,我都感到安慰。每一次回鄉,我都覺得踏實。秦嶺山下的深厚和奧博,樸素和寧靜,總是消除我的緊張和焦慮。二十二歲離開之後,我就一直淺睡,稍有聲音即醒,十分煩惱,然而我回鄉看到山水聽到蟬鳴便能沉睡。每次出差,就是房闊床軟,溫度適宜,毫無噪音,可我卻怎麼也睡不著。於是幾十個村子就漫漫浮現出來,並流瀉於枕,膨脹於室,甚至瀰漫整個城市。從東到西,南鬥角村及水庫,喬良寨村,內苑村及水庫,花園村,喬村及魚池……我的靈魂像展開了翅膀,然而不用飛翔到縣城韋曲,我就安眠了。那一夜,我睡得實實在在。 都說陝西人是戀家的。故鄉之於遊子從來是慷慨的,它不拒絕一個人給它增光,它也不嫌棄一個人落泊潦倒,它更能收留那種在外受挫的人。我曾經有兩次在外感到壓力,心在哭泣,覺得邊疆枯燥荒涼不宜我居,然而隱身無地,靠休假怏怏入住秦嶺之家。在這裡,我包紮了傷口,並恢復了元氣。 如今一條寬闊的水泥公路——子午大道便從都市竄到了這個山村。這是一個信號,預示著欲望在窺視斯地,並將聚集斯地,直至吞噬它。然而我非無情之物。秦嶺不屬於我,不過我生於斯,長於斯,這裡是我的父母之邦,這裡有我祖先的墳塋。也許可以開發,問題是,現在它的風貌,它的景色,它的氣勢,它的品質,是自然億萬年所造化,是我的祖先億萬年所創作,從而才籌成了地理的鴨池口村。它不但是實用的,使祖先世世代代賴以生活,而且是美的,遂容易估量出它的價值是多少。可以開發,不過開發者,千萬要注意,覆蓋了秦嶺山下的種種新的建制,它的價值不能低於其固有的價值,它也不能是醜的。我是在此長大的,如果在我這一輩喪失了歷史文化,那麼我這一輩就對它負有道義責任,起碼我這一輩應該上報祖先,下達子孫,有些事物一旦失去就永遠失去,他們怎麼還我!
閱讀以往發表文章,請您點擊底下名稱即可閱讀!
記憶中鴨池口村的六月會
巍巍大秦嶺 四季美如畫
鴨池口水庫記憶 | 新時代的到來
鐵兄弟|你不該長眠於此!
小五臺|內苑過會了
從鴨池口到王莽看荷花去!
那一年的金寺庵|你知道嗎?
這部劇讓我們回憶起多少兒時往事
長安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致全區廣大學生家長及同學的一封信
這部劇讓我們回憶起多少兒時往事
青華山留下了你多少記憶
鴨池口隔壁有個兄弟村叫內苑
國槐|關於鴨池口村北那顆槐樹的一點事
往事|鴨池口穿越子午峪
行走在秦嶺鴨池口|鴨池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