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學】那山,那谷,那人

2020-12-27 西部網

那山叫狄青山,那谷稱重耳谷,上山下谷,谷山相襯,位於子長市高臺鄉。

那山,是巍峨的。高聳入雲,屹立於黃土高原之巔,一覽眾山小,流雲飛渡日。站在峰頂遠眺,清風徐徐,四周層巒疊嶂,雲蒸霞蔚,煙嵐如畫,北國風光盡在眼前,高原景致滌蕩心胸,凡塵俗事瞬間拋之,眼前豁然開朗。

殘陽如血,蒼茫暮色裡,晉重耳曾在此向東惆悵眺望,愁腸百結。逃亡異國他鄉,重巒疊嶂外,故國可否無恙?那從小生活的殿堂,正為爭權奪利上演著一場血雨腥風、骨肉相殘的大戲。多少人在期待定國安邦,多少人在等待自己的王。那佳人,那自己的母親,那些手足,他們可否無恙?此刻,是否也在望月傷悲,憑欄悵惘?

那山,是險峻的,鶴立群山之間,怪石嶙峋,易守難攻。北宋狄青將軍曾在此向西眺望,抗擊西夏入侵,旌旗獵獵,安營紮寨,戍邊守屯,用熱血守護了一方的安寧,用汗水揮就一座千古黃米山。山巒起伏處,危機四伏。那本應詩意的落日霞光,那被將士們血染的一抹殘陽,在悠悠天地間講述著歲月的蒼涼。戍邊屯,射天狼。多少人曾在此望著波瀾起伏綿延不絕的遠山,思念親人;多少人曾在此看月圓月缺,夢回故鄉……

那谷,是神秘的。如秘境,遠離人煙,幽僻荒涼。這深溝裡的深溝,是上天遺忘的角落,是煙嵐不願眷顧的夾縫,適合臥兔藏狼,卻收留了一條龍和一群虎,在絕壁斷崖下,在亂石溝壑間,食野菜,嚼樹皮,絕地求生,韜光養晦,籌謀偉業,成就了春秋史上的一方霸主。

那谷,是傳奇的。天神曾在此交戰,山崩地裂,亂石穿空;天女曾在此尋鶴,溪水潺潺,蜻蜓繞潭;晉文公重耳曾在這裡臥薪嘗膽,撫琴長嘆,夢回養心殿。

高山流水落碧潭,清風撫琴訴憂煩。

轉運石前問蒼天,明月何時返故園?

千年風霜千年塵,山依舊,水自流。養心潭的水還是那麼碧綠清澈,撫琴臺的草依然年年在山風裡搖曳,斯人已去,千年的風雨湮沒不了苦難的足跡,重耳谷千年的故事待後人去追尋。

那人,是威武的。掛長劍兮走天涯,騎大馬兮逐風沙;掛長弓兮射天狼,馳沙場兮守邊疆。

那人,是風雅的。大風歌兮向群巒,月下舞劍兮血恥辱;幽谷對弈兮殺仇虜,撫琴長吟兮思故土。

那山、那谷之靈氣滋養了那人。那人不凡,那山、那谷自然不凡,凡去拜訪之人自然會沾染一些靈氣。感天地之悠悠,念人世之滄桑,嘆時光之流逝,思緒萬千,文思泉湧。即使非文人,也想吟詩作賦,或者乾脆來幾嗓子信天遊,以抒胸中丘壑。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影像|那山,那谷,那人
    我對大雁的認識最早始於家門口天空中那飛掠而過,排著一字或人字隊形,時而嘯鳴長空的雁群。
  • 【三秦文學】嵯峨山——老家村北那座山
    老家涇陽,有山有水,而且是好山好水。涇陽因在山之南水之北,鹹陽之地而得名。涇陽人也常常因生長在這好山好水之地而摯愛家鄉、讚美家鄉,並為生於斯、長於斯而心生自豪!涇陽有山,且有兩座,從西向東,屏障般橫亙涇陽西北。一曰北仲山,在涇水出瓠口谷口之東,冶水出寒門谷口之西,因高祖之兄仲隱居山中而得名。一曰嵯峨山,嵯峨山因黃帝鑄鼎其陽升仙其中而譽滿神州,更因日本也有此同名之山,且其名取之於這裡而遠渡重洋,名揚海外。老家瓦渣院在嵯峨山之南,冶峪河之北,山水俱陽,河水繞村而過,家門口距嵯峨山2公裡多路,出門北望,嵯峨巍巍,滿目青山,雲蒸霞蔚。
  • 陪伴著那山,那谷,那林,才能回報給你那一片雲海
    我遊蕩在山霧中,靜觀霧氣飛來飛去。山霧忽然跑了,厚厚的濃霧變成了一層層薄薄的雲紗,天一下亮了起來,能見度光明許多。我三步並著兩步到了觀景臺,遠眺大峽谷,山霧滾滾退下,集中瀰漫在峽谷的半腰中,灰濛濛的一團。哎呀!今天不是一片雪白的雲海,而是一片烏雲沉澱,把青山也遮住了,真掃興!都說青山遮不住,一團灰暗厚實的雲霧果真遮住了青山。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那山那人那狗那導演
    《那山那人那狗》 手冊:那當時為何選擇這麼一個故事來作為你的處女作呢?霍建起:後來我們家那位(蘇小衛)覺得我有點執迷不悟,她有一次就跟我說,有一個報告,就是《贏家》的原型,是寫一個殘疾運動員的故事。我這個人不是特別關注體育,所以對體育選題不是特別感興趣,就沒太當回事,就過去了。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那山那村那人——泥土
    他文字精美,情感真切,文筆間透露著真實的情感,和我們這一代人曾經在走出去的那一刻猶如脫韁野馬一樣對於這個山村的厭倦。百轉千回,當我們走過了祖國的多少城市和美景之後,我們才發現這片養育著我們的土地是那麼的親切,是那麼的讓我們掛念。於是對於家鄉的愛開始迸發出來,生於斯,長於斯,對於家鄉他的掛念和見解值得我們這一代人反思!
  •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2001年08月08日12:39:37 新華社    由中國導演霍建起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巖波禮堂上映後,觀看者趨之若鶩。這還是第一部如此深受日本觀眾「寵愛」的中國影片。  巖波禮堂放映影片多以亞洲、歐洲和南美影片為主。
  • 《那山那人那狗》原著作者彭見明老師邀您遊綏寧!
    1999年,19歲的劉燁因參演霍建起導演的
  • 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昨晚看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一切,陌生的年代,遙遠的地方,霧氣氤氳的青山綠水間流淌的一支樸素動人的歌謠。父親把一生獻給了山中郵遞員的工作,終因腿病久治不愈而即將無奈地退休。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含蓄雋永的郵路深情——淺評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人們總是在歌頌母親,唱誦母愛的偉大,卻忽略了默默無聞的父親和那偉岸如山的父愛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網友獨家影評: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
  • 《1980年代的愛情》: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
    因為同樣是霍建起導演的另外一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不僅色調優美,畫面精美,而且在國內外榮獲諸多大獎。因此,文章的標題就借用了這部電影名字的起法,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山,水,人電影中營造出的世界,位於湖北利川,環境優美,風景迤邐。對於戀愛中的情侶來說,這裡絕對是一個適合觀賞的旅遊勝地。電影中雨波和麗雯的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
  • 那人 那山 那水 那脫貧攻堅路
    那人 那山 那水 那脫貧攻堅路 2020-12-24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秦文學】村北頭的那棵樹
    自我記事起,那棵樹的主幹三個大人合起來都抱不嚴實,枝葉伸展得非常廣闊,能佔五十多平方米地,核桃樹本身生長周期長,長得慢。據村裡的老人回憶,他們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已經有兩個人抱起來那麼粗了。聽老一輩人說,當年農業社大鍋飯時期,社員們上、下工的鈴鐺就系在核桃樹枝上,後來全村的核桃樹都是由這棵核桃樹培育出來的。
  • 《那人那山那狗》觀後感
    有人有山有狗,這到底是在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了一個很平實感人的故事,而這部電影也是在表演上讓觀眾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它裡面所要展現給我們的是什麼。這部影片是中國著名電影美術師,導演霍建起先生拍攝的。他從小就喜歡繪畫,而且畫的還很不錯,所以他也是從繪畫中認識到電影了解電影的。他前期是通過在電影製片廠當美術設計接觸的電影,後來他才開始真正導演起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