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叫狄青山,那谷稱重耳谷,上山下谷,谷山相襯,位於子長市高臺鄉。
那山,是巍峨的。高聳入雲,屹立於黃土高原之巔,一覽眾山小,流雲飛渡日。站在峰頂遠眺,清風徐徐,四周層巒疊嶂,雲蒸霞蔚,煙嵐如畫,北國風光盡在眼前,高原景致滌蕩心胸,凡塵俗事瞬間拋之,眼前豁然開朗。
殘陽如血,蒼茫暮色裡,晉重耳曾在此向東惆悵眺望,愁腸百結。逃亡異國他鄉,重巒疊嶂外,故國可否無恙?那從小生活的殿堂,正為爭權奪利上演著一場血雨腥風、骨肉相殘的大戲。多少人在期待定國安邦,多少人在等待自己的王。那佳人,那自己的母親,那些手足,他們可否無恙?此刻,是否也在望月傷悲,憑欄悵惘?
那山,是險峻的,鶴立群山之間,怪石嶙峋,易守難攻。北宋狄青將軍曾在此向西眺望,抗擊西夏入侵,旌旗獵獵,安營紮寨,戍邊守屯,用熱血守護了一方的安寧,用汗水揮就一座千古黃米山。山巒起伏處,危機四伏。那本應詩意的落日霞光,那被將士們血染的一抹殘陽,在悠悠天地間講述著歲月的蒼涼。戍邊屯,射天狼。多少人曾在此望著波瀾起伏綿延不絕的遠山,思念親人;多少人曾在此看月圓月缺,夢回故鄉……
那谷,是神秘的。如秘境,遠離人煙,幽僻荒涼。這深溝裡的深溝,是上天遺忘的角落,是煙嵐不願眷顧的夾縫,適合臥兔藏狼,卻收留了一條龍和一群虎,在絕壁斷崖下,在亂石溝壑間,食野菜,嚼樹皮,絕地求生,韜光養晦,籌謀偉業,成就了春秋史上的一方霸主。
那谷,是傳奇的。天神曾在此交戰,山崩地裂,亂石穿空;天女曾在此尋鶴,溪水潺潺,蜻蜓繞潭;晉文公重耳曾在這裡臥薪嘗膽,撫琴長嘆,夢回養心殿。
高山流水落碧潭,清風撫琴訴憂煩。
轉運石前問蒼天,明月何時返故園?
千年風霜千年塵,山依舊,水自流。養心潭的水還是那麼碧綠清澈,撫琴臺的草依然年年在山風裡搖曳,斯人已去,千年的風雨湮沒不了苦難的足跡,重耳谷千年的故事待後人去追尋。
那人,是威武的。掛長劍兮走天涯,騎大馬兮逐風沙;掛長弓兮射天狼,馳沙場兮守邊疆。
那人,是風雅的。大風歌兮向群巒,月下舞劍兮血恥辱;幽谷對弈兮殺仇虜,撫琴長吟兮思故土。
那山、那谷之靈氣滋養了那人。那人不凡,那山、那谷自然不凡,凡去拜訪之人自然會沾染一些靈氣。感天地之悠悠,念人世之滄桑,嘆時光之流逝,思緒萬千,文思泉湧。即使非文人,也想吟詩作賦,或者乾脆來幾嗓子信天遊,以抒胸中丘壑。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