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 那山 那水 那脫貧攻堅路

2020-12-27 澎湃新聞

那人 那山 那水 那脫貧攻堅路

2020-12-24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楚雄市人民法院 楚雄市人民法院

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笑容真摯,在農戶家進進出出,穿梭在田間地頭,腳下是厚重的泥土,眼裡是滿滿的真情。

「平地苞谷林,山上石旮深,一家兩畝地,吃穿都愁人。」就是在這樣山高、坡陡、箐深、偏僻難行、乾旱缺水的彝村,駐紮著一群可愛的人,面對困難和考驗,他們沒有退縮,沒有畏懼,而是用擔當精神和果敢的行動對理想信念做了最好的詮釋。

市法院院長李家清、副院長張力來村中指導扶貧工作

他們,跋山涉水查民情

在進村入戶過程中,他們走村串寨,日復一日地跋涉奔波於山頭之間,在一次次的走訪中,他們摸清每一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細化脫貧措施,為精準幫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探索因地制宜奔小康路徑和方法。

劉水清

挨家挨戶走訪

「村子的真實情況,村民最清楚,只有挨家挨戶走訪,才能摸清底數,弄清貧根,找到脫貧致富的路子。」(市法院派駐杞岔拉村委會工作隊員劉水清這樣說道)

他們,抗擊疫情擔使命

春節還未過完,他們就到彝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進村入戶開展防控知識宣傳和體溫測量,在重要路口設置卡點日夜值守,自製彝漢雙語宣傳車。他們始終將遏制疫情蔓延擴散的責任擔在肩上,始終把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使命放在心頭,用踏實工作踐行使命擔當。最終,戰勝了疫情,保證貧困群眾安全復工復產、外出務工、學校複課......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打下了紮實基礎。

「說到今年印象最深刻的事,莫過於抗擊新冠疫情了。從2月1日起,我們全體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和鄉村幹部們就全部到崗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整整21天,日夜值守……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村委會自製的彝漢雙語宣傳車了。考慮到這裡是彝族聚居村,大部分老百姓聽不懂漢語的實際情況,村委會羅書記將疫情防控知識錄製為彝漢雙語音頻,將音響栓在垃圾車上,因陋就簡自製成宣傳車,每天繞村播放」。(市法院派駐蠶豆田村委會工作隊員,剛參加工作的90後田安鳳在駐村日記中這樣寫到)

他們,真情幫扶保飲水

不管是依齊麼村委會、杞岔拉村委會、還是蠶豆田村委會,都被乾旱缺水問題困擾,且水管網老化破舊、滲漏嚴重,常常生活用水都是從外拉運回來的塑料水桶內貯存變味的「死水」,村民間因為用水引發糾紛屢見不鮮。他們了解到情況以後積極上報籌措資金,制定方案,院黨組的支持下,籌措50000元資金投入到水網改造項目實施中,並於2020年4月完成了改造,貧困群眾因此用上了乾淨衛生的水。

孩子們接上了乾淨衛生的水

「貧困村的困難就是我們工作隊的困難,解決好群眾的所需所盼,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和村幹部一切的辛苦和努力都值得了。」(市法院派駐蠶豆田村委會工作隊員劉雲雄在蠶豆田村委會小集鎮水網改造座談會上的講話)

# 圖為劉雲雄在蠶豆田村

他們,春風化雨扶志氣

#入戶勸學生返校學習

「該入學的一個不少,已入學的一個不跑」。在對照脫貧標準進行新一輪問題排查中,他們發現仍有幾名少年經學校多次動員仍未入學。本著「絕不能讓一個孩子輟學」的理念,他們多方聯繫協調,開展動員學生返校工作。充分發揮「法院人」的優勢,向貧困戶耐心講解《義務教育法》、雲南省控輟保學的相關政策、國家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等法規政策以及典型案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積極參與到控輟保學工作中。

----------圖為宋麗梅扶貧工作

「我們先在崎嶇的山路上乘了將近四十分鐘的車,到達山頂後,因山路比較陡峭不通車,只能靠步行爬向山谷中的李某某家。李某某家在咪多麼小組的獨家村,距離大村子還有兩公多裡,我們又艱難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達李某某家中。」(市法院派駐蠶豆田村委會工作隊員宋麗梅談到她的扶貧路)

他們,廉潔自律守底線

學習是增長才幹、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為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和執行貫徹「三個規定」,他們始終圍繞法院中心工作,著力加強對思想政治及業務能力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脫貧攻堅方面的學習,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嚴格約束自己,講操守、重品行、修美德,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在駐村工作中樹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群眾的肯定。

「每天至少兩次登錄國辦、省辦系統對最新數據進行全面核實,及時修改雲南省精準扶貧信息系統反饋的疑似、錯誤數據,對所有貧困戶每一年、每一人、每一項數據全面進行核實,結合行業部門數據比對結果,積極修正錯誤數據……(市法院派駐市聯席辦工作隊員李傲雪在廉政提醒談話後對自己扶貧大數據工作的闡述)

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他們用一片赤誠之心,把貧困群眾當親人,視脫貧為己任,正視問題,解決困難,用腳丈量,用心工作,許多平凡的小事組成了不平凡的駐村生活,正如他們所說:「脫貧之路,腳步不停;初心不忘,擼起袖子加油幹!」。

他們就是楚雄市人民法院扶貧工作隊員李傲雪、劉水清、劉雲雄、田安鳳、宋麗梅

他們和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們一樣

紮根基層 助力攻堅

市法院院長李家清、副院長張力來到青花椒種植基地了解生產狀況

微信製作:綜合辦公室

往期精選

楚雄中院到楚雄市法院考核2020年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原標題:《那人 那山 那水 那脫貧攻堅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決戰脫貧攻堅】那人,那山,那水,那脫貧攻堅路!
    「平地苞谷林,山上石旮深,一家兩畝地,吃穿都愁人。」就是在這樣山高、坡陡、箐深、偏僻難行、乾旱缺水的彝村,駐紮著一群可愛的人,面對困難和考驗,他們沒有退縮,沒有畏懼,而是用擔當的精神和果敢的行動作出對司法精神最好的詮釋。他們就是楚雄市人民法院扶貧工作隊員。他們,跋山涉水查民情
  • 那山·那水·那人——懷化鄉村旅遊助推精準扶貧的成功樣本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⑨|那山·那水·那人——懷化鄉村旅遊助推精準扶貧的成功樣本 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懷化日報記者 李青青 懷化山多,堪稱山的王國。全市3000餘萬畝山地,綿延區域80%的版圖。
  • 《1980年代的愛情》: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
    因為同樣是霍建起導演的另外一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不僅色調優美,畫面精美,而且在國內外榮獲諸多大獎。因此,文章的標題就借用了這部電影名字的起法,那山、那水、那人,那雲、那天,那情。山,水,人電影中營造出的世界,位於湖北利川,環境優美,風景迤邐。對於戀愛中的情侶來說,這裡絕對是一個適合觀賞的旅遊勝地。電影中雨波和麗雯的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那人那山那狗》:一段路,兩個人,講了很多事情
    光聽這部電影的名字「那人那山那狗」,感覺像是你的奶奶會看的那種講述鄉村生活的連續劇。第一影響總是能夠害死人,在當年這電影拍出來的時候,也沒有受到發行公司的重視,據說是一部也沒有賣出去。也是,演員沒什麼影響力,名字也起得土氣,有誰會去花錢看這種東西呢?
  • 【三秦文學】那山,那谷,那人
    那山叫狄青山,那谷稱重耳谷,上山下谷,谷山相襯,位於子長市高臺鄉。那山,是巍峨的。高聳入雲,屹立於黃土高原之巔,一覽眾山小,流雲飛渡日。站在峰頂遠眺,清風徐徐,四周層巒疊嶂,雲蒸霞蔚,煙嵐如畫,北國風光盡在眼前,高原景致滌蕩心胸,凡塵俗事瞬間拋之,眼前豁然開朗。
  • 筆尖|那山那水那情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筆尖|那山那水那情 2020-12-22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那山 那人 那狗.那路 那情 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人那山那狗》觀後感
    有人有山有狗,這到底是在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了一個很平實感人的故事,而這部電影也是在表演上讓觀眾們一眼就能看出來,它裡面所要展現給我們的是什麼。這部影片是中國著名電影美術師,導演霍建起先生拍攝的。他從小就喜歡繪畫,而且畫的還很不錯,所以他也是從繪畫中認識到電影了解電影的。他前期是通過在電影製片廠當美術設計接觸的電影,後來他才開始真正導演起自己的作品。
  • 「我的扶貧故事」那山那事那人丨貴安新區馬場鎮楓林村駐村幹部...
    2020年6月,尚在黨校培訓的我突然接到領導電話,通知我到貴安新區馬場鎮楓林村參加貴陽貴安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協同作戰。在此之前,我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甚至連基本的生活物資都是在當天採購備齊的。在送我下村的路上,領導勉勵我要克服暫時的困難。現如今,我與楓林的緣分一直在繼續,那山那事那人也不時給我的靈魂深處帶來顫動。
  • 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昨晚看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一切,陌生的年代,遙遠的地方,霧氣氤氳的青山綠水間流淌的一支樸素動人的歌謠。父親把一生獻給了山中郵遞員的工作,終因腿病久治不愈而即將無奈地退休。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奮鬥史
    山,是湘西大地的脊梁,也是人們奔向小康的屏障。武陵山脈腹地,一個苗族村寨因山中溶洞眾多而得名,又因擺脫貧困、走上小康生活而廣為人知。它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困於大山,走出大山,又回歸大山……這是十八洞村人與大山的糾纏,是一個村寨與千年貧困的抗爭,也是一段為著小康夢想接續奮鬥的歷史。
  • 那山那人那狗那導演
    《那山那人那狗》 手冊:那當時為何選擇這麼一個故事來作為你的處女作呢?霍建起:後來我們家那位(蘇小衛)覺得我有點執迷不悟,她有一次就跟我說,有一個報告,就是《贏家》的原型,是寫一個殘疾運動員的故事。我這個人不是特別關注體育,所以對體育選題不是特別感興趣,就沒太當回事,就過去了。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讓我們一起跟隨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裡的鏡頭來感悟父愛的深沉與厚重。《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大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2001年日本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網友獨家影評: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奮鬥史
    新華社長沙7月12日電 題: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奮鬥史  新華社記者丁錫國、袁汝婷、張玉潔  十八洞村的故事,離不開大山。  山,是湘西大地的脊梁,也是人們奔向小康的屏障。  武陵山脈腹地,一個苗族村寨因山中溶洞眾多而得名,又因擺脫貧困、走上小康生活而廣為人知。它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困於大山,走出大山,又回歸大山……這是十八洞村人與大山的糾纏,是一個村寨與千年貧困的抗爭,也是一段為著小康夢想接續奮鬥的歷史。
  • 本土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影像文化解讀
    本文主要根據所學的《文化人類學概論》知識進行闡述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關鍵詞:文化人類學;美學;文化生態學     《那人那山那狗》改編自彭見明的小說《那人那山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