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雷神山醫院,功成有我!

2021-01-18 中國青年報

10天建成、

佔地面積約328畝、

建築面積7.97萬平方米、

32個病區、

1500張床位、

可容納2000餘名醫務人員工作……

武漢新建的第二個北京小湯山模式

專門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

2020年2月8日交付使用。

又是一場與疫魔的極限競速,

如果你在現場,

就會看到,

一呼百應、八方來援的施工現場,

建設者們累了就靠在路邊睡會兒,

餓了就隨便應付兩口,

迎面走過拍拍對方的肩膀互相鼓勵

……

「我們這些老同志多衝一衝,年輕人的風險就會少一點!」

「我叫葛軍,

和妻子莫英是一對

有30餘年工齡的老『中建人』。

得知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急需用人,

就想著一個人去,

但另一個人肯定不放心,

乾脆我們一起去!

我們倆就一起報了名,

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

那些年輕人家裡孩子還小,

我們這些老同志多衝一衝,

年輕人的風險就會少一點。」

「如果不來雷神山,會後悔一輩子!」

「我叫王雅林,來自中建三局一公司,

是武漢人,

對這個城市充滿了感情。

大年三十晚,

看到醫院建設的招募令,

就覺得如果這次我不來,

我一定會後悔一輩子!

臨走時妻子握住我的手說,

『我會照顧好這個家,

等你回來。』

其實像我這樣的建設者,

這片工地上有太多太多了!」

「沒人計較報酬,只為了盡己所能抗擊疫情!」

「我叫甘坤,

來自中建安裝北京公司。

我的大學時光在武漢度過,

對這座城市有著特殊的感情。

1月28日,

得知單位組織員工馳援火神山、

雷神山醫院建設,

我立即就報了名,

當晚到達建設現場。

在工地上真的很忙碌,

我平均每天都要走3萬步。

工友們來自全國各地,

到場地分到任務就開始幹活兒,

也沒人計較報酬,

就是盡己所能抗擊疫情。」

「只要一聲令下,召必回!」

「我叫楊紅兵,來自中建八局。

2月3日12時,

我接到了雷神山項目的通知,

14時,我就趕到了現場。

之所以來得這麼快,

是因為妻子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

無論是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

2017年武漢抗洪搶險,

還是這次修建雷神山醫院,

她總會第一時間給我收拾好行裝。

作為行業裡的『國家隊』,

我們就得有這樣的擔當:

只要一聲令下,

召必回!」

「男孩就叫『援漢』,女孩就叫『媛涵』」

「7斤6兩大胖妞,老婆你受苦了!」

2月7日上午10點03分,

「羅媛涵爸爸」發了朋友圈。

「我叫羅文浩,來自中建安裝。

2月6日,

雷神山醫院開始逐步移交。

從深夜到清晨,

我和戰友們又在雷神山醫院

工地上大戰了一個通宵。

在距離雷神山醫院1個半小時車程的

武漢新洲人民醫院,

妻子正在待產,

雖然不能陪在他們身邊,

但我早就想好孩子的名字,

就叫『援漢』或者『媛涵』。」

「上『山』父子兵!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安排呢?」

「我叫王學友,在中建八局工作,

兒子王甘坤在中建安裝工作,

因工作原因,

我們倆常年異地,

年夜飯都沒有一塊吃。

這次因雷神山醫院建設,

意外聚在一起,

看著兒子忙得顧不得擦擦汗,

我既心疼又欣慰,

兒子,好樣的!

咱們就是上『山』父子兵!

齊心抗疫情,

還有什麼是比這更好的安排呢?」

「兄弟們就位後簡單吃了口飯,連宿舍都沒去,就投入了戰鬥!」

「我叫王軍盛,來自中建安裝。

雷神山醫院建設神速,

一天一個樣!

僅2月3日晚,

趕來支援的就有28個人,

他們都在聯繫我,

手機都快被打爆了。

兄弟們就位後簡單吃了口飯,

連宿舍都沒去,

就投入了戰鬥!

看著項目交付使用,

我們的心裡也就踏實了!

能為國家做點貢獻,

我很光榮!」

「提前一分鐘交工,就爭得多一分勝算!」

「我叫劉雨高,來自中建安裝南方公司。

一天好幾百個協調電話,

每天睡眠不足3小時。

妻子不敢主動給我打電話,

生怕影響我的工作。

雖然沒時間給家人報平安,

但他們都很支持和理解,

看著醫院拔地而起,

更多患者將在這裡得到救治,

我就覺得自己累得很有意義!

提前一分鐘交工,

就爭得多一分勝算!」

……

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

可能與你素昧平生,

我們作為遠程「雲監工」,

隔著屏幕和厚厚的口罩,

都來不及說聲謝謝。

哪裡有什麼「基建狂魔」,

不過是一個個普通人

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

義無反顧,沒有退縮。

他們中有的人本該陪著妻子,

迎接初為人父的喜悅,

卻換上了工服,與工地為伴。

他們中有許多家庭

將孩子留給年邁的父母,

夫妻雙雙投入一線戰鬥。

那些星夜兼程、千裡逆行的身影,

詮釋著「萬人操弓,共射一招,

招無不中」的強大力量!

起跑就衝刺,

開戰即決戰!

這座足以載入史冊的醫院

拔地而起,

就是建設者用智慧和汗水鑄就的裡程碑!

我們堅信,

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出品 通訊員:張又方 陳孔鴻 洪彥)

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瑞玲 楊月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建證戰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收兵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逆行:「最危險的地方我們去」「作為按現代化標準建設的全功能呼吸系統傳染病專科醫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包括10餘個專業系統,斷電、堵水、漏氣,任何一個系統出現異常,都有可能威脅醫患安危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中建三局承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有一群人,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背著重重的工具箱,穿梭在「兩山醫院」的每個角落,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穩穩託起「生命之舟」。他們就是中建三局「兩山醫院」維保團隊。從醫院交付的那一刻開始,70人的火神山醫院維保團隊、350人的雷神山醫院維保團隊即刻就位,化身兩座醫院的「守護者聯盟」,進入與病毒直接作戰的新戰場。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有一群人,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背著重重的工具箱,穿梭在「兩山醫院」的每個角落,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穩穩託起「生命之舟」。他們就是中建三局「兩山醫院」維保團隊。  從醫院交付的那一刻開始,70人的火神山醫院維保團隊、350人的雷神山醫院維保團隊即刻就位,化身兩座醫院的「守護者聯盟」,進入與病毒直接作戰的新戰場。
  •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加減法
    「我第一反應就是必須儘快回去。」辦手續、填單子、協調人員、說明情況……經過多方聯繫,正月初三上午,孫燕芳終於拿到返漢通行證,立刻奔赴1280公裡外的火神山,次日清晨7點就來到「戰場」。「工地開工,我一刻也不想耽誤。作為一名黨員和紀檢幹部,能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出一份力,我覺得很有意義、很踏實。」
  • 中建一局三公司:雷神山醫院是這樣建成的|武漢|劉記偉|雷神山醫院|...
    中建一局三公司青年突擊隊在雷神山醫院項目施工中。 劉記偉攝經過1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武漢雷神山醫院於2月8日實現交付使用並接收首批患者入住。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是一場與病魔的生死競速,飽含著無數人的艱苦付出。
  • 雷神山醫院突擊隊的兵團女孩
    3月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發出這樣一篇報導《在雷神山醫院活躍著這樣一支突擊隊》,文中提到突擊隊中唯一女性叫呂丹,26歲,從新疆不遠萬裡來到武漢為戰「疫」出一份力。 長江日報這樣寫道:「美麗的新疆姑娘呂丹是隊裡唯一的女性,年輕,很受大夥喜愛,大夥用詩一般的語言讚揚她。」
  • 我在武漢援建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我自豪!|馬彩利|武漢|武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個原本普通的裝修工人也成為了一位勇敢無畏的逆行者來自臨海杜橋的馬彩利在封城後的武漢,率領團隊全力投入到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援建工作馬彩利:臨海建設者,在武漢有一支自己的工程隊
  • 奔忙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擺渡人」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樓門口,在急救車裡等候病人的李華接到雷神山醫院醫生的工作電話(3月7日攝)。44歲的李華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車隊司機,一個月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李華擔負起轉運新冠肺炎病人的新任務,成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擺渡人」。
  • 雷神山醫院:建築工人Q版戰「疫」漫畫溫暖眾人
    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在雷神山醫院醫護通道,有一條特別的「漫畫長廊」,畫作上Q版的醫護人員、雷神山建設者同「疫」魔競速,為患者打氣加油,幽默又可愛。而這些畫作全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工人許新焰。
  • 雷神山寶寶和火神山寶寶的故事
    4月14日,隨著最後一批患者轉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患者清零。15日,雷神山醫院正式休艙。 連續鏖戰完成雷神山基站建設任務後,為了妻子和寶寶的安全,王鵬自我隔離兩周,妻子即將臨產他卻無法照顧。 雷神山的逆行者可能有特別的運氣吧,結束隔離後的王鵬可以陪伴妻子去醫院待產,「老天爺還是沒讓我錯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有寶萬事足。康康健康出生了,王鵬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康康。
  • 扶危渡厄,共克病魔,他們是守衛雷神山醫院的上海力量
    「我是重症監護室護士長,技術全面,請讓我去前線!」接到醫院組建援鄂醫療隊通知時,嶽陽醫院80後護士張豔第一時間報名。在雷神山醫院,她衝在第一線,排自己最辛苦的班,負責護理最重的患者。「不參加這次疫情防控,我會後悔的!」剛結束援滇任務回滬的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就奔赴雷神山醫院ICU。
  • 設計主創成員廣州分享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日與夜」
    一幕幕前方拼搏,後方鼎力支援的場景,如廣州醫療隊駐守雷神山醫院的那些日日夜夜,重現眼前,令人動容。從2月20日至4月9日,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廣東援助湖北第二十二批醫療隊兩支廣東醫療隊曾在雷神山醫院接管包括ICU在內的部分病區,共收治145名患者。
  • 「中國人總是在創造奇蹟」,外國網友聚焦雷神山的奇蹟速度
    導讀: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武漢市正加緊建設兩所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就在今天(2月1日)兩所醫院已經全部通電,兩所醫院的全部建設任務都已經完成過半,很快就可以投入到疫情救治工作當中。兩所醫院的建設也同步在網絡24小時直播,數千萬人網絡「雲監工」,一起為武漢加油。中國建設的速度,也震驚了一起「雲監工」的外國人們。我們一起看一下外國網友的震驚與鼓勵:☆武漢新建了醫院,令人振奮的消息!不過可能估計需要半年才能完工吧(這位粉絲如果知道兩所醫院都已經通電的消息,一定會驚掉下巴吧)。
  • 湖北人、東北人,都是中國人——建設雷神山的「東北大哥」
    中國日報2月5日電(記者 吳勇 胡潔 蘇峰)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有12000多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來自中建鐵投路橋有限公司的劉金濤,是距離武漢最遠的。他老家是遼寧瀋陽的,距離武漢1800多公裡。「東北人、湖北人,都是中國人。沒有國,哪有家。
  • 踐行初心使命 奮力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54歲的共產黨員葛軍和他的愛人50歲的莫英是工作了30餘年的中建人,得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後,兩人第一時間攜手報名。他們說:「一個人去,另一個人肯定不放心,乾脆我們一起去。」女兒擔心父母安全,葛軍寬慰女兒:「我是老黨員了,這個時候我不上誰上!兩所醫院的建設很難,我經歷的多一些,應該去現場發揮作用。
  • 雷神山的大連守護者,今起家鄉全城為你閃耀!
    不僅僅因為 這是第110個國際婦女節 更因為 這是大連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出徵武漢雷神山醫院 整整一個月的日子 今晚7時起,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衛健委、大連新聞傳媒集團主辦的「致敬——最美逆行者」主題宣傳活動專為雷神山大連將士全城亮屏,深情致意!
  • 詮釋「中國速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5日正式關閉
    至於雷神山,也是對應著中國民俗文化的傳說: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凡有違背人倫法理且犯下不可饒恕罪責者,則將遭受五雷轟頂而斃亡。這便是「雷神山」一名的來歷。  今天的中國,舉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一場防控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戰爭正在取得勝利,此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盟」,人們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
  • 他們為雷神山醫院建設者築個「家」
    武漢是新冠肺炎病毒暴發和蔓延的核心區域,然初期公眾對新冠肺炎病毒相關信息了解十分有限甚至空白。那是2020年1月26日9點許,黃開庭先後接到了武漢市江夏區建管局和高新區管委會電話,準備在江夏區再建一座雷神山新冠肺炎救治醫院,因時間緊、建設人員眾多,急需徵用建設工人的宿舍。他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又是廣二建的經理,因工作原因時常要到君蘭半島項目,故對當地的地理位置很熟,規劃建設的雷神山醫院距我們君蘭半島項目直線距離約200米,是建設工人生活休息的理想場所。
  • 【曙光·新聞】中宣部授予上海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時代楷模...
    近日,中宣部向全社會發布了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等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們是「抗疫英雄」,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上海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就在其中。曙光醫院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今年2月15日,我院30名醫務人員他們臨危受命,隨上海市第七批援鄂醫療隊(上海國家中醫醫療隊)出徵武漢雷神山醫院。這支援鄂醫療隊由8名醫生,22名護士組成,多是來自醫院各相關科室的精英骨幹。
  • 九牧為武漢雷神山醫院支援健康衛浴
    2020年1月31日,央視新聞報導稱:武漢雷神山醫院醫護人員宿舍主體結構基本完工,已進入水電的安裝程序。視頻中,每間宿舍配備有獨立的衛浴空間,洗手臺、蹲便器、花灑等設備一應俱全,看起來乾淨而舒適。直播連線的央視記者評價道,能夠在幾天之內隔離出這樣的衛浴空間,十分不易。主動請纓挑起的這份重擔的,正是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