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金庸VS古龍:誰才是武俠界的美食家

2021-02-16 法治日報

   武俠小說除了刀光劍影外,其實也涉及了許多日常生活的瑣事,衣食住行無不包含在其中,比如美食。從金庸對菜餚的細緻描繪不難看出,其對美食之道頗有心得。試想如果黃蓉不擅廚藝,怎能為傻小子郭靖從洪七公那兒騙來降龍十八掌絕學。古龍除了好喝酒,似乎對吃也很有研究。在他的隨筆集《笑紅塵》裡,臺北小吃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然而,在金庸和古龍創造的武俠世界中,美食卻各不相同。

-金庸篇-

金庸筆下的食物,多半精緻奇巧,做菜方式如同藝術表演一般,卻少了幾分凡俗煙火氣。
洪七公哪裡還等她說第二句,也不飲酒,抓起筷子便夾了兩條牛肉條,送入口中,只覺滿嘴鮮美,絕非尋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諸味紛呈,變幻多端,直如武學高手招式之層出不窮,人所莫測。洪七公驚喜交集,細看之下,原來每條牛肉都是由四條小肉條拼成。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還有一條……還有一條……」黃蓉抿嘴笑道:「猜得出算你厲害……」她一言甫畢,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兔肉揉在一起。」黃蓉拍手贊道:「好本事,好本事。」洪七公道:「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這『誰家』兩字,也有考人一考的意思。七公你考中了,是吃客中的狀元。」
另一碗卻是碧綠的清湯中浮著數十顆殷紅的櫻桃,又飄著七八片粉紅色的花瓣,底下襯著嫩筍丁子,紅白綠三色輝映,鮮豔奪目,湯中泛出荷葉的清香,想來這清湯是以荷葉熬成的了。

洪七公大叫:「了不起!」也不知是贊這道菜的名目,還是贊自己辨味的本領,拿起匙羹舀了兩顆櫻桃,笑道:「這碗荷葉筍尖櫻桃湯好看得緊,有點不捨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聲,奇道:「咦?」又吃了兩顆,又是「啊」的一聲。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那是不必說了,櫻桃核已經剜出,另行嵌了別物,卻嘗不出是甚麼東西。

洪七公沉吟道:「這櫻桃之中,嵌的是甚麼物事?」閉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兒肉!不是鷓鴣,便是斑鳩,對了,是斑鳩!」……黃蓉仍是搖頭,笑道:「那麼這斑鳩呢?《詩經》第一篇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這湯叫作『好逑湯』。」
那豆腐卻是非同小可,先把一隻火腿剖開,挖了廿四個圓孔,將豆腐削成廿四個小球分別放入孔內,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卻棄去不食。洪七公一嘗,自然大為傾倒。這味蒸豆腐也有個唐詩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橋明月夜」。
只見洪七公取出小刀,斬去蜈蚣頭尾,輕輕一捏,殼兒應手而落,露出肉來,雪白透明,有如大蝦,甚是美觀。楊過心想:「這般做法,只怕當真能吃也未可知。」洪七公又煮了兩鍋雪水,將蜈蚣肉洗滌乾淨,再不餘半點毒液,然後從背囊中取出大大小小七八個鐵盒來,盒中盛的是油鹽醬醋之類。他起了油鍋,把蜈蚣肉倒下去一炸,立時一股香氣撲向鼻端。楊過見他狂吞口涎,饞相畢露,不佃得又是吃驚,又是好笑。
洪七公待蜈蚣炸得微黃,加上作料拌勻,伸手往鍋中提了一條上來放入口中,輕輕嚼了幾嚼,兩眼微閉,嘆了一口氣,只覺天下之至樂,無逾於此矣,將背上負著的一個酒葫蘆取下來放在一旁,說道:「吃蜈蚣就別喝酒,否則糟蹋了蜈蚣的美味。」
四色點心是玫瑰松子糖、茯苓軟糕、翡翠甜餅、藕粉火腿餃,形狀精雅,每件糕點都似不是做來吃的,而是用來玩賞一般。段譽贊道:「這些點心如此精緻,味道定是絕美的了,可是教人又怎捨得張口去吃?」阿碧微笑道:「公子只管吃好哉,我們還有。」段譽吃一件贊一件,大快平生。
只見桌上放著十來碟點心糕餅,眼見室內無人,便即躡手躡腳的走了進去,拿起一塊千層糕,放入口中。只嚼得幾嚼,不由得暗暗叫好。這千層糕是一層麵粉一層蜜糖豬油,更有桂花香氣,既松且甜。

過了一會兒,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隻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入口甘美,無與倫比。說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隻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總的來說,金庸筆下的食物雖然精美可愛,但他所奉行的「君子遠庖廚」的寫法,除二三處荒郊野外的吃食做法外,幾乎少有做菜過程,基本上是以食客的角度對食物評頭論足。也難怪古龍曾暗諷金大俠筆下的俠客英雄們「不缺錢」,鮮少閒暇時光。

-古龍篇-

相較之下,古龍在美食的描寫上要比金庸更在行。古龍曾有過挨餓的經歷,反而更注重享樂,好喝酒吃肉,因此文字更加真實,令人共鳴。金庸天花亂墜的美食描寫往往噱頭多過美味,卻不一定比古龍筆下窮得叮噹響的流浪俠客,偶爾歇腳掏出來的硬麵餅冷牛肉來得更有滋味。宋嫂魚就是醋魚。

魚要活殺的而且要清蒸才是最上品的,蒸熟了之後,才澆上佐料送席,所以送到桌上還是熱氣騰騰,那真是入口就化,又鮮又嫩。


正如成都的「麻婆豆腐」,醋魚叫做宋嫂魚,就因為這種作法是南宋時的一位姓宋的婦人所創始的。

——《碧玉刀》

廚房裡有個人正在炒菜。任何人在炒萊的時候,樣子都不會好看的,這個人卻是例外。他的手拿著鍋鏟,就像是千古一人的大畫家吳道子拿著彩筆,絕代無雙的名劍客西門吹雪拿著劍,不但姿態和動作都優美之極,而且專心誠意。他正在煎豆腐,蝦子豆腐。現在豆腐還沒有煎好,……他的身子並不太高,白白淨淨的一張臉,穿著件雖然打著補丁、卻洗得一塵不染的麻布長衫,看來就像是個懷才不遇的落第秀才。現在豆腐已經煎好了,鍋已離火。他用鍋鏟一塊塊盛出來,每塊豆腐都煎得恰到好處。用小火煎得微微發黃的豆腐,盛在雪白的瓷盤裡,看來就像是一塊塊黃金。可是黃金絕沒有這麼香,這麼誘人。他看著這盤豆腐,自己也覺得很滿意。用兩隻手端著盤子,放在一張洗得一塵不染的木桌上,才輕輕吐出一口氣,抬起了頭。
「太好了,實在太好了。」他深深吸了口氣,「今天的第一樣菜,是不是炒雞蛋?」
「是,是炒雞蛋。」小雀笑道:「這是他的老規矩,要喝酒,先弄盤炒雞蛋墊底。」
卜鷹大笑,大小姐卻不禁搖頭,炒菜的這個「他」究竟是何許人也,難道還能把一盤雞蛋炒出花來?聽說一個人年紀大了嘴就會變得比較饞,卜鷹的年紀確實已不小,難怪最近對她好像越來越疏遠。
大小姐心裏面正胡思亂想,一盤炒雞蛋已經端了上來,鵝黃色的一盤蛋,上面綴著十來點翠綠的蔥花,香、繳、柔、滑,胡大小姐本來準備只吃一口的,小小的一小口,可是一筷子接下去,眼睛和筷子就再也臺不得離開這盤炒雞蛋。
只聽他在廚房裡嘆著氣說:「現在你開始數,從一數到一百二十的時候,就開始煉油,數到一百八十五的時候,就把這碗已經調好味的牛肉片下鍋,用鏟子炒七下,不多不少,只能炒七下,鍋就要離火,你就要趕快把牛肉裝到那個已經烤得有點溫熱的盤子裡,叫個快腿的人送上去,這時候那盤火爆腰花已經不夠鮮,不夠嫩,也不夠熱了,剛好吃這盤蠔油牛肉。」他停了停,才接著道:「蠔油牛肉並不是樣名貴的菜,可是只有在這種普通家常菜裡,才能顯得出炒菜的人的真功夫,所以你功夫,火候,時間,都一定要拿捏得特別準,半點都差錯不得。」
他在廚房裡面說話,躲在廚房外面的兩位女人都聽呆了。
她們都吃過牛肉,可是她們從來沒想到炒一盤牛肉還有這麼大的學問。
金庸對美食細緻入微的描寫中,連名字都起得詩意盎然,卻略顯繁瑣。古龍的美食看起來平淡無奇卻也能令讀者津津有味。倘若讓洪七公在金庸和古龍之間選擇的話,不知道他更青睞誰呢?

(融媒體新聞中心編輯)

分享本文?點擊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

  訂閱法制日報微信?

  方法一:掃一掃下方的二維碼

  

  方法二:「添加朋友」中搜號碼:fazhiribaoxinwen

  方法三:「添加朋友」中查找微信公眾帳號: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武俠四大名著:古龍佔兩部,金庸佔一部,還有一部作者是武俠之王
    其中更是不乏傳閱甚廣的武俠文學巨作,更有網友評出了武俠界的《四大名著》,眾多周知,文學四大名著為《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那麼武俠界的四大名著都是哪幾個呢?其中,古龍先生的著作佔兩部,金庸佔一部,還有一部作者鮮為人知,卻是小說裡的武俠之王。
  • 金庸與古龍,到底誰更勝一籌?
    而古龍從一開始,就不算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人物。他自己承認,在出道之初,迷戀司馬翎的武俠小說,日日守在書店門口等更,比今天的痴情讀者還上心。是等作者大大更新太慢,才開始自己提筆寫武俠的。(順便給大家分享一下《陸小鳳》當年在明報連載時的插圖,正是金庸的御用畫師雲君執筆。古龍小說的金庸風格插圖,看來別有一番『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的混搭趣味。)
  • 金庸與古龍你更喜歡誰?更喜歡誰的作品?金庸只差那麼一點點
    10月30日,香港媒體公布了一則令國人震驚的消息——一代文學巨匠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歲。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仿佛一瞬間就痛失了。 讀了這麼多年的武俠,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古龍。 金庸小說像茶,越喝越有味道。
  • 金庸原名查良鏞,筆名玄機一目了然,其實武俠界類似筆名還不少
    比如,陳文統就給自己起了「梁羽生」的筆名,熊耀華就給自己起了「古龍」的筆名。仔細研究武俠作者的筆名,其實是非常有趣的。這其中,金庸的筆名最為響亮,而金庸的原名也廣為人知,很值得討論一番。金庸原名查良鏞,筆名玄機一目了然,那就是把名字裡面的「鏞」字一拆為二,變成了金和庸。
  • 揭秘 金庸vs古龍——取名的差異
    作為後起之秀的古龍,新武俠主義的創新者,在取名上當然就不能再落窠臼,加之古龍的浪子情懷,所以他筆下的人名往往飄逸出塵,極具詩意美感,如楚留香、西門吹雪、花滿樓、葉孤城、中原一點紅、花無缺、秋鳳梧、蕭別離……這些名字跟金庸筆下的比較,就顯得虛幻了許多,像不食人間煙火似的,直楞楞地就從虛空中走出來,華袍錦服,丰神俊朗…… 簡言之,金庸:傳統仿真而樸實;古龍
  • 冒充金庸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沒啥知名度,武俠迷書荒可以一看
    金庸古龍是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鬥,關於金庸和古龍兩人的水平誰高誰低,始終是武俠界一個熱門話題。只不過,隨著武俠小說的沒落,似乎現在很少再聽到人們在爭論金庸與古龍誰是第一了。在時代的大潮下,曾經的通俗文化王者似乎也輸給了現實。當然,還是有一些朋友懷著武俠夢,還是有一些朋友想念當年武俠紅透半邊天的盛況。
  • 古龍:傷心的人,必是多情之人
    父親的拋妻棄子對還未成年的古龍影響非常大,他這一輩子恨透了自己的父親,聲稱和他斷絕了父子關係。後來別人問他的父親是誰,他再未提過熊飛的名字。古龍的父親離開後,家裡的經濟陷入了困境,古龍開始為了補貼家用,投稿賺取一些稿費。他最早寫的並不是武俠小說,而是文藝小說,17歲就發表了短篇文藝小說《從北國到南國》。
  •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談到武俠小說時,金庸和古龍總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他們開了中國武俠的新紀元,是武俠小說界的泰鬥,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那麼問題來了,一些喜歡比較的人會問這兩人誰才是武俠小說界真正的代表,誰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成就更高?金庸和古龍,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金庸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從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武俠遊戲這麼多,為啥老是離不開金庸古龍?真相令人扎心!
    他與金庸同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至今仍有著龐大的粉絲群體。這個人就是古龍,仗劍江湖載酒行而又十分「好色」的古龍。作為中國武俠界的「泰山北鬥」,「金古」的作品所改編的遊戲特別多,可以說各佔據了武俠遊戲的半壁江山。
  • 當古龍遇到金庸,誰更牛叉?
    從1963年起,古龍接連發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六部長篇,超過百萬字,質量也明顯提升,遂躍登為武俠小說「四大天王」之一。被坊間傳為美談的是,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報》向古龍邀稿《絕代雙驕》,自此,古龍與金庸結識。
  • 武俠人名 金庸vs古龍——取名的差異
    作為後起之秀的古龍,新武俠主義的創新者,在取名上當然就不能再落窠臼,加之古龍的浪子情懷,所以他筆下的人名往往飄逸出塵,極具詩意美感,如楚留香、西門吹雪、花滿樓、葉孤城、中原一點紅、花無缺、秋鳳梧、蕭別離……這些名字跟金庸筆下的比較,就顯得虛幻了許多,像不食人間煙火似的,直楞楞地就從虛空中走出來,華袍錦服,丰神俊朗…… 簡言之,金庸:傳統仿真而樸實;古龍:現代虛幻而華麗
  • 金庸新作《劍聖風清揚》,足以以假亂真的金庸偽作,被騙了許多年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金庸的封筆,古龍的去世,實在是武俠界的最大損失。
  • 古龍和金庸的區別
    古龍的世界裡沒有英雄,沒有完美人格,不信什麼天長地久。再厲害的人有時也讓人窩火。古龍骨子裡的寂寞,骨子裡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以前開懷暢飲只為消除心中寂寞,現在看到陌上花開也可以醉了,境界又高了一層。」金庸的酒喝下的是兄弟朋友,古龍對酒好像除此外又多了點瘋狂與痴狂。好像不僅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醉去同袍沙場歸」。
  • 金庸比古龍厲害在哪裡
    我印象裡全網武俠迷中金庸粉絲起碼有七成以上,佔壓倒優勢,古龍約兩成,剩下不到一成梁羽生、溫瑞安等去分。雖然同是被主流評論邊緣化的武俠迷,大家理應同仇敵愾、團結對外,但也有內部矛盾,最重大的分歧是金庸和古龍誰更厲害?誰是真正的武林盟主?我記得每次都是古迷率先挑起這個問題,因為金迷從來不認為還有這種問題的存在。
  • 金庸、古龍和徐皓峰
    現在覺得,金庸寫少年的成長,古龍寫成年人的生活。徐皓峰,寫的是中老年的寂寞。再讀金庸,覺得完全是直男少年的視角。金庸筆下的人物,個個形象鮮明,但是關係模式,卻差不多。比如:女追男終成眷屬。後來,我喜歡古龍。古龍描寫的是一群穩定了的成年人的生活。個性已定,劍術已成,沒什麼更高的目標去追求達成。有酒有肉有朋友,有事做事,無事尋歡。最愛玩的令狐衝,也就和田伯光喝個酒。像陸小鳳和司空摘星大賭翻跟鬥,誰熟誰去挖蚯蚓,這麼無聊又有趣的事,金庸的人物誰也不會幹的。金庸小說裡的主角,都在忙正經事。
  • 金庸的白月光,古龍的硃砂痣
    古龍永遠將女人的軀體,寫成「胴體」,意思其實一樣,但好像這個詞天生就性感千倍。 古龍也永遠將女人的呻吟,寫成「嚶嚀」一聲,好像這種擬聲詞天然有銷魂之效。只是直到現在,我都沒搞明白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聲音。 金庸描寫女人,無非來回換著花樣誇她們白。古龍描寫女人,則永遠離不開修長的大腿、堅挺的胸膛。
  • 古龍和金庸
    說到武俠,古龍與金庸是當之無愧的「雙子」宗師。(一)浪子古龍。浪子就是要喝最烈的酒,睡最美的女人,出最快的刀。酒色財氣,快意恩仇。俠者金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大俠也是人,有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二)古龍是浪子。很早就混跡於江湖,醉臥青樓妓院,醒來三教九流。小時候因家庭離異而輟學,後加入黑社會成為「小混混」。
  • 古龍比金庸好在哪裡?
    以上算是我讀金古過程的簡介,今天我推崇古龍,並不代表就否定金庸,我仍然推崇金庸為空前的武俠大師,他的文字,一千年後必將與唐傳奇明清小說等並列,成為中國文字史上的豐碑。與他同時成為豐碑的,必有古龍。綜合來說,我認為兩人的定位是:金庸大師,古龍天才。
  • 「金庸武俠」 與 「古龍武俠」的區別
    在武俠小說界,金庸,古龍這兩位大師是公認的"泰山北鬥"。只要是武俠迷,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兩位大師的作品。那麼,兩位大師的武俠世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1)主角的身世和成長路線金庸的作品中,基本上主角的身世背景,成長軌跡都是很清晰的。
  • 金庸像杜甫,古龍如李賀
    我還看過爾冬陞當年自己演的三少爺謝曉峰,也是邵氏的片,最後「大決戰」那一場裡,原著裡寫的「楓葉如血」也努力做了個十足。要說爛的,也確實爛穿底線,最遺憾的是古大爺自己搞電影公司那幾年拍的片,胡搞瞎搞,還鐵了心要用相好的孫嘉琳當女一號,結果片子質量低劣,票房慘澹,據說古龍甚至要讓黑社會到影院去大砍,不準電影下線。但是我們又喜歡古龍的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