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擊球握拍方式一共可以分為4種,分別是大陸式、東方式、半西方式、西方式。
不同的握拍會導致擊球拍面、揮拍動作框架等不同,因此會產生不同的擊球效果。今天分享4種握拍間的區別以及優缺點,讓你學會結合自身打法、學習階段、網球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握拍。你可能不知道,在傳統網球時代,大陸式握拍是典型的正手握拍。食指根部關節對準拍柄2號面。但由於網球場地速度變慢、彈跳變高、球拍拍面增大、球線旋轉潛力提升等原因,導致現代網球逐漸發展為以上旋打法為主,所以現在很難看到有球員使用大陸式握拍進行正手抽球。但這並不意味著大陸式握拍徹底退出正手擊球的選擇之列。大陸式握拍常見於教練餵球時使用,因為這樣餵出去的球力量和旋轉都比較適中並且容易控制。也可在難以跑動到位以抽擊方式回球而被迫採用正手挑高救球時使用。因為無論是東方、半西還是西方握拍,拍面都過於關閉,很難挑出有一定高度的球。而大陸式握拍在擊球時拍面是開放的,擊球力量會更多的運用到向上的方向中,讓球輕易過網保持一定深度且控制在界內。東方式握拍是常見的正手握拍之一, 食指根部關節對準拍柄3號面。費德勒(偏半西)、德爾波特羅、張德培等許多職業球員使用此握拍法。完美結合力量與旋轉,所以也被稱為 「萬能握拍法」東方式握拍適合進攻性球員打平擊球,可以打出強有力、極具穿透性的球,或者說東方式握拍處理中場球、打制勝分更高效。東方式握拍屬於中間握拍,可以很迅速的切換到其他握拍方式,因此是上網型選手的明智選擇。相比偏西握拍,東方式握拍有更大更長的擊球範圍,可以在不同位置保證拍面水平面向球網擊球。所以建議初學者在一開始學習時先使用東方式握拍,儘量放正拍面打平擊、培養手感、等水平提高之後再去追求控制、旋轉,握拍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雖然也可以通過摩擦球擊出上旋球,但更多的是平擊球,導致穩定性不足,很難適應底線多回合的打法。在當今上旋為主的網壇,半西握拍逐漸成為主流。食指根部關節對準拍柄4號面。納達爾(半西偏西)、穆雷、德約等許多職業球員使用此握拍法。半西握拍可以讓選手打出更多上旋,使球更容易過網,也更好控制線路,適合多回合的底線打法。這種握拍的擊球點比東方式握拍更高、更遠,因此更有利於處理高球。半西方式握拍不適合回擊低球。因為拍面自然地呈關閉狀態,迫使球員擊打球的下部、向上挑,容易給對手進攻機會。而且半西轉大陸需要做很大的調整,因此多數半西握拍的底線力量型打法的選手不輕易上網。這是一種很「極端」的握拍,食指根部關節對準拍柄4.5甚至5號面上。典型代表:薩芬擊球拍面關閉,通過拍面傾斜摩擦球打出強烈上旋球,球過網高度高,過網後下墜快,落地後彈跳高,從而將對手壓制在底線之後。在這四種正手握拍法中的擊球點最高最遠,對高球的有良好的控制,所以非常適合在球速慢,高彈跳的紅土場地適用。
但西方式握拍有效擊球區域有限,對擊球點(擊球時機)的容錯性很小,需依靠很多的擊球經驗才能精準把握,所以對於一般網球愛好者而言,上手慢,很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