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說「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指的是什麼?和春節有什麼關係?

2021-02-22 客舍似家家似寄

作者:張嶔  源自微信公號:朝文社

在以精美風雅著稱的宋代詩詞裡,北宋大詩人兼政治家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卻堪稱一首極具「現場感」且「接地氣」的七言絕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簡單的四句詩,稍微腦補一下,就是一幅「大宋春節現場」的熱鬧畫面:喧囂的爆竹聲裡,清晨的陽光灑遍千家萬戶,和煦的春風撫摸著每個暢飲屠蘇酒的人,大家興高採烈的換下舊的桃符,萬象更新的一年就在這喜慶中開始。即使不談詩中寄託的改革理想,那詩中「爆竹聲」「曈曈日」「新桃換舊符」等描繪,依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年味」的大宋。當然,此詩在今天知名度最高的,當屬第二句——春風送暖入屠蘇。

 

這裡的「屠蘇」,指的正是唐宋年間,中國傳統春節裡一款「紅了數百年」的「專屬飲品」:屠蘇酒。

 

關於古代中國人「春節喝屠蘇酒」的習俗,最早的記載就是南北朝時代典籍《荊楚歲時記》。當時荊州地帶的百姓,每年春節都要「進屠蘇酒」「下五辛盤」。發展到唐宋年間,春節「飲屠蘇酒」的習俗也火遍全國。何止是王安石在詠嘆「春風送暖入屠蘇」?唐朝大詩人顧況也在新春裡感慨「不覺老將春共至」時,也要「手把屠蘇讓少年」。蘇轍更是「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屠蘇酒裡的辭舊迎新,串起多少唐宋人的一生。

 

那麼,為什麼在唐宋的新春佳節裡,屠蘇酒的「人氣」這麼高,首先就要瞧瞧屠蘇酒的「成分」。南宋詩人陸遊就形容說「熾炭爐中百藥香 ,屠蘇煎酒代椒觴」。一杯屠蘇酒裡放這麼多「料」,可見「夠勁」。

 

其實,說屠蘇酒裡「百藥香」是誇張,但「有料」卻是真:以東晉《肘後備急方》裡記載,相傳華託創造的「屠蘇酒」,是由大黃、川椒、桔梗、烏頭等成分組成,調製方法也還不是「煎酒」,而是把這些材料「細切」後用絹裹包好後投入井中,待到正旦(正月初一)時就可以取出放入酒裡,這就是「屠蘇酒」。以東晉人的看法,這酒不但能健身,而且還吉祥,「一人飲一家無患」。

 

而到了唐宋年間時,「屠蘇酒」的製法也變得更科學:以孫思邈《急備千金要方》裡的記載,「屠蘇酒」的成分與東晉時期差不離,只是多了一道加工工序——「置酒中,煎數沸」。效果也更強大,何止是能治病,甚至「能仍歲飲,可世無病」。每年辭舊迎新時喝點屠蘇酒,健康生活一輩子。

 

真有這麼強大?《本草綱目》就解釋得更詳細了:屠蘇酒的成分裡,「大黃」可以治寒熱,甚至「安和五臟」。「蜀椒」則可以「散寒除溼」,桔梗能「補血氣」,其他幾種成分,也能「祛毒」「活血」「止嘔逆」,放在古人生活裡,都是最靠譜的好藥。以這些成分釀出的「屠蘇酒」,自然功效強大。

 

所以,到了唐宋年間的春節裡,「屠蘇酒」不但很紅,甚至飲用屠蘇酒,也是每年春節時的重要儀式:每家每戶往往是要在除夕夜晚時炮製屠蘇酒,在大年初一的「五更三點」時分飲用,飲用時更要以年齡輩分排序,從幼及長「飲屠蘇」。對於唐宋年間的大戶人家來說,一杯屠蘇酒,代表著辭舊迎新時刻的「大典」。那屠蘇酒獨特的味道裡,就是屬於千年前中國人的「年味」。

 

如此「年味」,不但在那時的中國「很紅」,甚至早早就走出了國門。在中晚唐同時代,日本皇室就有樣學樣,在皇宮裡喝起屠蘇酒。而在元朝中期時,高麗國的文人們也流行起了屠蘇酒。甚至在今天的日本,「喝屠蘇酒」依然是每年春節時的重要習俗。屠蘇酒裡的「年味」,不止是中國悠久春節文化的見證,更是中國與周邊鄰國文明交往的見證。以學者李傳軍的話說,屠蘇酒「為東亞的文化交流寫下了獨特的一筆」。

 

所以,倘若今天有哪個國家舔著臉「搶中國春節版權」?擁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屠蘇酒就絕不答應。

 

   而這「年味」的背後,也縮影了古代中國人對健康生活的祈願。「屠蘇酒」的最重要作用,就是祛病驅寒。它在魏晉南北朝年間起的悄然流行,也與當時一輪輪破壞力巨大的瘟疫相關。所以在古代中國人的春節裡,包括「飲屠蘇酒」在內的各種重要典禮,也寄託了「驅病魔」的意義。

 

   比如在宋代的春節裡,「驅病魔」的方式,也不止是「屠蘇酒」一種。以《歲時廣記》記載,北宋都城汴京的老百姓,就喜歡把面做成蛇形,再加上炒熟的黑豆與雞子。然後由三個不同的人在除夕夜念咒挖坑,將其埋入地下,以達到「驅病」的目的。

 

  另外唐宋年間,還有傳統的「驅儺」儀式。特別是除夕夜,在宋代是「大節夜」,皇宮裡會有盛大的「大驅儺」儀式。每到這時,一千多名士兵們就要頭戴面具,裝扮成六丁、六甲、鍾馗等形象,從皇宮裡吹吹打打到城外,這在宋朝叫「埋崇」,「爆竹聲聲辭舊歲」的宋朝除夕,也往往在這一刻最熱鬧。

 

  而比起這樣的熱鬧來,對於宋朝千家萬戶的老百姓來說,屠蘇酒卻有著更獨特的意義。原因,也在中國古代春節時的一個重要活動:守歲。

 

  以《東京夢華錄》的記載,「守歲」這個中國古代春節裡的傳統儀式,發展到宋朝時也格外熱鬧:即使是老百姓家,每年這時也是「圍爐而坐,飲酒唱歌」。汴京等大城市裡的士庶之家,也是「達旦不寐」。一家人在這個特殊的團圓時刻裡,交流著趣事,溝通著感情。多少溫暖的記憶,最終都在屠蘇酒中。

 

  那全家人按照長幼順序,飲用屠蘇酒的時刻,講的不止是古代家族嚴格的規矩,還有合家團圓的融洽,合家健康的心願。更重要的,卻是一家人風雨同舟,共同迎接新一年挑戰的信念。從一千年前的宋代到今天,生活在變,哪怕是曾經家家戶戶無比珍視的屠蘇酒,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也格外陌生。但是,無論千山萬水,還是圍在餐桌前,對於「家」的情感不變,我們的「年味」,就永遠不變。「年味」中的力量,更不會變——全家人其樂融融,就不懼任何挑戰,國家團結一致,就足以闖過任何難關!

 

  相信,這才是屠蘇酒的「年味」裡,永遠值得傳承的力量。

 

  

 

參考資料:李傳軍《元日民俗話屠蘇》、遊彪《宋代民間的新年習俗》、朱玉寬《從古詩詞中品讀年味》、

相關焦點

  • 古詩中說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屠蘇」到底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話取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包含兩個信息,一是過年以爆竹開啟,還有家家戶戶換成新的對聯,我們現代常說的春聯其實就是起源於桃符。回到題目來,此處的屠蘇,我個人認為指的是屠蘇酒,為什麼有此觀點呢?屠蘇酒,是古代過春節時人們時常飲用的酒品,又名歲酒。屠蘇其實就是古代房屋的類型,在這裡釀的酒就叫屠蘇酒。相傳為華佗研製出來的。其實,史書詩詞中關於屠蘇酒的記載有很多,比如蘇轍的《除日》:「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蘇軾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 春風送暖入「屠蘇」
    我問雨,雨不回答,我要忙著抓調皮的白雲回家,萬一哪天它不聽使喚,我拿什麼化雨滴滋潤莊稼?  我問風,風笑而不答。  對!是春風!我猛然驚覺是春風,就是這和煦的春風,這吹面不寒楊柳風,它化解了冰凍,叫醒了春蟲,喚醒了冬眠的人們。
  • 年味裡面說「屠蘇」
    不同尋常的庚子年終於過去了,隨著年的到來,疫情明顯嚴峻,各地紛紛出臺防護措施,醫務人員也開始了無節假日的工作,這個春節意味年味會更淡。腦子忽然冒出來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什麼是屠蘇酒呢,有什麼講究?跟著我的文字在屠蘇酒裡感受年的溫馨吧,順便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
  • 醉飲屠蘇一歲除,笑看新年換舊符
    春風送暖入屠蘇。 詩詞大意: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另一個意思:溫暖的春風吹入了盛放屠蘇酒的房屋裡,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 耽美 || 春風送暖入屠蘇
    虹燭拼命壓下瘋狂上揚的嘴角,陰沉著臉拎著顧年的後頸,「你剛剛說要炸什麼?」顧年被法力壓制著變成了小小一隻的年獸,四隻腳在空中撲騰著,又雙手作揖,「虹燭大人我錯了!」被喚作虹燭的公子,拎著顧年扔進了房中,撤走了法力壓制。
  • 春風拂面入屠蘇,知己推杯坐酒壚(詩二首)
    有人捨身忘死,逆行而上,感動中國;可也有人財迷心竅,見利忘義;有港獨勢力組在港搗破壞;亦有臺獨分子限制醫療物資對大陸出口;有的國家將疫情「甩鍋」中國,欲將華夏打入萬劫不復之地;還有「香蕉人」高喊寧做外國的狗、不做中國的民;更有人歪曲中國抗疫等等。各種人物紛紛登臺而出,令人感慨萬千,借酒抒懷,一吐為快。一、七律.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就在"丹經"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火藥的成分和性質。十四世紀才由印度、阿拉伯輾轉傳至歐洲,至此,西方人始知有火藥之物。隋唐之際,火藥發展成為供娛樂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煙火、煙花。隋煬帝有詩云:"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 這首歌曲很適合春節節日播放,真的很有傳統年味!
    三歲多的寶貝對我說:「叔叔、阿姨唱的真好聽,媽媽我想朗誦古詩可以嗎」?孩子這時的表現欲望很強,一家人都為寶貝鼓掌……為增添節日氛圍,並有意識播放了古詩新唱《元日》,歌曲說唱結合,曲調融洽,音樂一響起來,讓自己的聽覺很難忘記這首歌。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趙藝諾習作:過春節
    著名畫家張明學扇面我最喜歡過春節了,春節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呢!讓大家看看我家是怎麼過春節的。一大清早,奶奶和爺爺就開始忙活了,奶奶收拾床鋪,爺爺擦地。不一會爺爺奶奶就把床鋪收拾得整整齊齊,地擦得光潔如新。
  • 古劍奇譚:歐陽少恭和百裡屠蘇是什麼關係?誰才是太子長琴
    《古劍奇譚》名義上是寫百裡屠蘇身帶煞氣,後來遇到歐陽少恭、風晴雪、方蘭生等人後,發生的一系列傳奇故事。但實際上它就是講述一個仙人的兩個分身互相爭鬥的故事,而這個仙人就是太子長琴。
  • 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曈曈日」,這裡的「曈曈」是什麼意思呢?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儘管後世對於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特別是在明清兩朝,人們還把他評為「小人」和「偽君子」;那麼我個人是不贊同,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王安石的人品都是一流,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了國家,何來「小人」和「偽君子」一說。
  • 古人過年吃什麼?這都是什麼黑暗料理,竟然聽起來還很好吃
    新的一年就快要到來了,在漢武帝時期,把春節的日期設置在正月初一,隨後逐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大節日。在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大節日中,我們也在默默遵守著從古至今相傳的各種習俗,同時現在也增加了很多新的活動,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很多小孩子仍然期待著春節的到來。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會做些什麼來慶祝新的一年呢?
  • 歲朝嘉瑞: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經歷了春生夏長秋收,到冬天,冰封的大地蓋上了厚厚的雪被,等待來年的復甦;辛勞了一年的人們也得以休養生息,在冰天雪地中迎來一年中最溫暖、最重要的節日——春節。首先,讓我們通過一首詩回到千年以前,看看南宋陸遊的除夕之夜是怎樣度過的。
  • 28首除夕、春節古詩,賀新年!
    1、《元日》  年代: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更欣春意早,處處有鳴禽。4、年代:宋  《元日》  筍班玉立五雲階,曾醉天家舞馬杯。  坐困庚樓分月久,明從堯殿帶春來。  洪鈞暖入宮橋柳,金鼎香傳驛使梅。  爆竹一聲春夢曉,沈香亭北牡丹開。5、年代:宋 作者: 晁補之  《失調名》  殘臘初雪霽。
  • 關於寫「迎春」的古詩有哪些?(寒假作業之春節古詩詞大全)
    《除夜》尚顏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 《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鬥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 重溫《古劍奇譚》,發現百裡屠蘇的有擔當,是大師兄從小教出來的
    《古劍奇譚》是一部玄幻劇,主角百裡屠蘇他從小攜帶煞氣,一直都在尋找解除煞氣的道路上。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收穫一群摯友,一位知己……有人說這是一部友情CP劇,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劇。但如今再看,我卻覺得這部劇裡的諸多細節,都藏著育兒道理。
  • 李易峰:百裡屠蘇,拔劍而出
    李易峰:百裡屠蘇,拔劍而出北方青允
  • 杏花村同題 | 2021春節
    如何卻有倦遊子,夜永燈昏隻影寒。春滿杏花村倩楊柳依依似剪裁,蜻蜓點水一泓開。東風道是春痕淺,又把屠蘇醉玉梅。語兒異鄉此際更宜人,佳節情懷嵌入春。兩處閒情留不住,煙花一併照雙親。齊莊輕寒風遞柳芽新,瑞氣千家臘酒醇。歌吹時喧良夜雨,山河長記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