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021-02-19 中國質量報

燃放煙花爆竹

這來源已久的中華民族傳統習俗

相信無論是大朋友

還是小朋友都會喜歡

今天就來講一講

煙花爆竹那些事兒

百花叢中奼紫嫣紅,群芳爭豔,其中有一種花,它既不長在庭院,也不開在山澗溪邊。它怒放在節日夜空,光豔奪目,變化萬千。


禮花源於焰火,焰火源於火藥,我國是火藥的故鄉,火藥是我國古代文明之佐證。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就在"丹經"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火藥的成分和性質。十四世紀才由印度、阿拉伯輾轉傳至歐洲,至此,西方人始知有火藥之物。


隋唐之際,火藥發展成為供娛樂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煙火、煙花。隋煬帝有詩云:"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煙花爆竹


宋朝的"架子煙火"或"盆景煙花",已具相當規模。每逢元宵佳節,達官巨賈競相比美。從掌燈後不久直至更殘漏盡。詞人辛棄疾曾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詞句,便是對它生動而形象的描寫。


禮花,或稱禮花炮,從前叫它西洋菸火。它是在清朝時由西歐返入。它的發展與化學工業、冶金工業密切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煙火、禮花已形成一門學科。它不再僅僅為節日助興,而且,廣泛用於國防和國民經濟之中,如:照明彈、曳光彈、煙幕彈、燃燒彈、教練一模仿彈,目標指示彈等等,不勝枚舉。它們除了軍事用途之外,各種信號製品使用在鐵路運輸、空運、海運和內河運輸上。各類煙幕劑還用來防止局部地區冰凍,研究大氣中和各種裝置中的氣流,以及用來和害蟲作鬥爭。此外,白色、黑色以及其它有色煙劑還廣泛地使用在攝製影片上。


年獸

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裡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杆,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飢。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裡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

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爆竹聲聲辭舊歲,歡聲笑語迎新年。傳統的中國年總是少不了煙花爆竹的「助力」,但煙花爆竹給人們帶來喜慶的同時,每年都會發生因燃放煙花爆竹而引發的火災和傷人事故,原因往往在於煙花質量不合格或燃放方式不正確。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的煉製丹藥過程中發現的,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秘訣》,是世界上關於火藥的最早文字記載,而在此後的一千多年裡,火藥的用途除了用於製作武器以外幾乎只是用來做鞭炮。燃放鞭炮已成為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除了過年過節要放鞭炮外,無論喜慶的事還是悲傷的事,只要是重大的事情都是需要放鞭炮的。


中國煙花爆竹的發源地,有一說法為江西的上慄,也有說法為湖南醴陵,,還有一種說法為湖南瀏陽,三地方都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最初,人們燃放鞭炮是為了趨鬼避邪,後來,燃放煙花爆竹漸漸地成為了一項娛樂活動,在古代已經變得非常流行了,逢年過節時,不管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喜歡放爆竹、燃焰火,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曾在他的詩《元日》中這樣描繪過過年時燃放鞭炮的情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目,總把新桃換舊符。」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也對當時除夕爆竹做了如下記載:「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河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雪,遍乎朝野,徹夜不停。」從這裡便可以看到舊時新春燃放煙花的盛況。可以說,在1300多年的發展中,煙花爆竹已不僅僅是一種風俗,更成為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一直延續至今,並隨著中世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一起走出了國門、傳遍了全世界。


(1)爆竹類:燃放時主體爆炸(主體筒體破碎或者爆裂)但不升空,產生爆炸聲音、閃光等效果,以聽覺效果為主的產品。

(2)噴花類:燃放時以直向噴射火苗、火花、響聲(響珠)為主的產品。

(3)旋轉類:燃放時主體自身旋轉但不升空的產品。

(4)升空類:燃放時主體定向或旋轉升空的產品。

(5)吐珠類:燃放時從同一筒體內有規律地發射出(藥粒或藥柱)彩珠、彩花、聲響等效果的產品。

(6)玩具類:形式多樣、運動範圍相對較小的低空產品,燃放時產生火花、煙霧、爆響等效果,有玩具造型、線香型、摩擦型、煙霧型產品等。

(7)禮花類:燃放時彈體、效果件從發射筒(單筒,含專用發射筒)發射到高空或水域後能爆發出各種光色、花型圖案或其他效果的產品。

(8)架子煙花類:以懸掛形式固在架子裝置上燃放的產品,燃放時、以噴射火苗、火花,形成字幕、圖案、瀑布、人物、山水等畫面。分為瀑布、字幕、圖案等。

(9)組合煙花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小禮花、噴花、吐珠同類或不同類煙花組合而成的產品。

A級:由專業燃放人員在特定的室外空曠地點燃放、危險性很大的產品。

B級:由專業燃放人員在特定的室外空曠地點燃放、危險性較大的產品。

C級:適於室外開放空間燃放、危險性較小的產品。

D級:適於近距離燃放、危險性很小的產品。

個人燃放類:不需加工安裝,普通消費者可以燃放的C級、D級產品。

專業燃放類:應由取得燃放專業資質人員燃放的A級、B級產品和需加工安裝的C級、D級產品。

煙花爆竹的危害你都知道嗎

空氣汙染

有關專家指出,煙花爆竹燃放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氣體和各種金屬氧化物的粉塵,大量燃放鞭炮時,如果無風或天氣低沉,一時無法飄散會強烈刺激人的呼吸道,引起咳嗽甚至支氣管炎等疾病。

易引發火災

每年都會有因煙花爆竹而引發的火災事件,如果是在城區,房屋密集,那將會引起更大的事故。

噪音汙染

燃放爆竹所發出的巨大噪音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危害。例如因為噪音無法入眠而產生焦慮、煩躁情緒等。心臟病人甚至會因為噪音而發病。

浪費資源

大量的木材都被浪費。

浪費人力

燃放完煙花爆竹後產生的灰燼給環衛工人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


煙花爆竹的購買、存放和安全燃放的提示

1.應到指定的銷售地點購買煙花爆竹,在選購時要看清產品外包裝的雷射防偽標誌且外包裝應無破損、變形等。家庭儲存煙花爆竹,應儘可能短時間儲存,還應牢記「三不原則」:不靠近火源、不放在潮溼的地方、不被雨淋。

2.燃放前要認真閱讀燃放說明和警示語,擺放的煙花爆竹要平穩牢固,除特殊說明外,不要手持燃放煙花爆竹。

燃放煙花爆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在上風方向燃放和觀賞,切不可在建築物室內、陽臺、走廊等地燃放,嚴禁在繁華街道、劇院等公共場所和山林、有電的設施周圍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區域進行燃放。

2.嚴禁身體任何部位正對產品的燃放軌跡方向,不要手持燃放煙花爆竹。

3.兒童燃放煙花爆竹需要有成人監護;燃放過程中,如出現意外「熄火」等異常情況,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並確認原因後再做處理,不能貿然對「熄火」的煙花爆竹進行二次點燃,而應採用「水澆法」處理,以免發生意外。

本期主編:彭   燮

本期小編:陳夢竹

內容來源:百度百科、奉賢消防、奉賢微報、吳中消防大隊等綜合

微信ID:zgzlbgw

長按關注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古詩中說「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裡的「屠蘇」指的是什麼?和春節有什麼關係?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簡單的四句詩,稍微腦補一下,就是一幅「大宋春節現場」的熱鬧畫面:喧囂的爆竹聲裡,清晨的陽光灑遍千家萬戶,和煦的春風撫摸著每個暢飲屠蘇酒的人,大家興高採烈的換下舊的桃符,萬象更新的一年就在這喜慶中開始。
  • 古詩中說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屠蘇」到底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這句話取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包含兩個信息,一是過年以爆竹開啟,還有家家戶戶換成新的對聯,我們現代常說的春聯其實就是起源於桃符。回到題目來,此處的屠蘇,我個人認為指的是屠蘇酒,為什麼有此觀點呢?屠蘇酒,是古代過春節時人們時常飲用的酒品,又名歲酒。屠蘇其實就是古代房屋的類型,在這裡釀的酒就叫屠蘇酒。相傳為華佗研製出來的。其實,史書詩詞中關於屠蘇酒的記載有很多,比如蘇轍的《除日》:「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蘇軾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 醉飲屠蘇一歲除,笑看新年換舊符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
  • 春風送暖入「屠蘇」
    ,還有那遍地的小草一層層,密密匝匝,那鋪天蓋地的新綠,綠得鮮豔欲滴,綠得行人醉眼迷漓,是誰捎來這春的消息?   陽光下,楚園80歲,90歲的叔叔阿姨背著手在花園式的小院子裡漫步,春風撩撥著他們的蒼蒼白髮,他們不驚不撓,不煩不躁,時不時嘆一聲:好舒服的春風啊!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年三十除夕日,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年的故事》▼煙花陣陣衝九霄, 橋上眾人皆道好。 又是一年吉時到, 今朝定將心願了。 大年三十,對於無數人來說,是難忘的一天,這一天的幸福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這一天,是特殊的一天,它陪伴著我們中國人,度過無數個時代;但卻依然,在到來時,萬眾期待。
  • 年味裡面說「屠蘇」
    腦子忽然冒出來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什麼是屠蘇酒呢,有什麼講究?跟著我的文字在屠蘇酒裡感受年的溫馨吧,順便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據記載,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藥酒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的功效。
  •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十二首經典春風詩詞欣賞
    「春風吹,天氣暖,冰雪融化,種子發芽……」,依稀還記得孩提時候背誦的課文中描述的「春天來了」,春風—春天的使者,送來了溫暖的陽光,喚醒了萬物,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 給大地染上鮮豔的色彩,帶來了蓬勃的生機。「一年之計在於春」,春風也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 耽美 || 春風送暖入屠蘇
    被喚作虹燭的公子,拎著顧年扔進了房中,撤走了法力壓制。顧年幽怨地揉揉後頸,房門一閉,虹燭便一步步推他至角落,狹長的桃花眼上挑著,將顧年撈到懷中,溫熱的呼吸噴在顧年的耳邊,便看見顧年的耳垂一點點爬上了粉紅,他推開虹燭,「別,別這樣,我明天還要去人間嚇人呢。」虹燭敞著衣裳,慵懶地看著顧年,恍若未聞,「今日不是要炸了我嗎?」語氣還帶上了刻意的疑惑。
  • 牛年大吉|四面八方送祝福,數科學子賀新春!
    凜冬將去,生機翻騰,我們在無限的希望中迎來2021農曆新年,讓我們一起傾聽來自祖國各地同學們的祝福,懷揣美好,奔赴春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020已然過去,2021如期而至。願你平安喜樂,得償所願。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關於春風的詩句賞析:宋代名家詩句集錦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關於春風的詩句賞析:宋代名家詩句集錦 2012-02-15 15:42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 王安石最經典的五首七絕: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
  • 經典詠流傳,詩中的歌,歌中的詩。
    北京市新英才學校風鈴草合唱團版的元日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詩中的歌,歌中的詩。你還知道經典詠流傳的哪一首歌或詩呢?歡迎留言分享!
  • 春風拂面入屠蘇,知己推杯坐酒壚(詩二首)
    一、七律. 酒後閒語春風拂面入屠蘇,知己推杯坐酒壚。乘興暢談除鬼魅,醉酣揮筆畫桃符。縱觀天下風雲事,靜看人間百態圖。感慨萬千知善惡,曲直明辨飲醍醐。註:1、屠蘇:茅廬之意,北宋的《廣韻》:「屠蘇,草庵也。」2、酒壚:賣酒處安置酒甕的砌臺。亦借指酒肆、酒店。3、桃符:古代為了驅邪,在大門上掛的兩塊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這裡代指英雄戰疫的畫面。4、曲直明辨飲醍醐:意思是曲直是非、是敵是友,思想上一下子就通了(詳見成語「如飲醍醐」)。
  • 十首描寫暖的古詩詞,心情放鬆煩惱不來,人間有愛暖意常在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寒冬臘月,萍水相逢,熱心地幫助一個處於困境中的人,對方會倍感溫暖,如沐春風。人間有愛,暖意常在;心情放鬆,煩惱不來。溫暖的人自帶光芒,走到哪裡都是惠風和暢。一團火可以化解寒冰,一盞燈可以照亮前程,一顆熱心也可以點燃內心的希望。
  • 清風聯歷 | 遙聞爆竹知更歲 偶見梅花覺已春
    遙聞爆竹知更歲;偶見梅花覺已春。——清·舒夢蘭撰(見《古今聯語彙選》)某年除夕,巷尾的幾聲爆竹驚醒了這位清麗詞人,才恍然反應過來,到了一歲更替的節點。院子角落,偶然冒出的幾朵梅花,已經帶來了春的消息。「爆竹」對「梅花」,聯語平淡中見新巧,以點帶面,婉轉有神。 說起除夕的爆竹,自然會想到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即是春聯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