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煙花爆竹
這來源已久的中華民族傳統習俗
相信無論是大朋友
還是小朋友都會喜歡
今天就來講一講
煙花爆竹那些事兒
百花叢中奼紫嫣紅,群芳爭豔,其中有一種花,它既不長在庭院,也不開在山澗溪邊。它怒放在節日夜空,光豔奪目,變化萬千。
禮花源於焰火,焰火源於火藥,我國是火藥的故鄉,火藥是我國古代文明之佐證。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就在"丹經"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火藥的成分和性質。十四世紀才由印度、阿拉伯輾轉傳至歐洲,至此,西方人始知有火藥之物。
隋唐之際,火藥發展成為供娛樂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煙火、煙花。隋煬帝有詩云:"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煙花爆竹
宋朝的"架子煙火"或"盆景煙花",已具相當規模。每逢元宵佳節,達官巨賈競相比美。從掌燈後不久直至更殘漏盡。詞人辛棄疾曾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詞句,便是對它生動而形象的描寫。
禮花,或稱禮花炮,從前叫它西洋菸火。它是在清朝時由西歐返入。它的發展與化學工業、冶金工業密切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煙火、禮花已形成一門學科。它不再僅僅為節日助興,而且,廣泛用於國防和國民經濟之中,如:照明彈、曳光彈、煙幕彈、燃燒彈、教練一模仿彈,目標指示彈等等,不勝枚舉。它們除了軍事用途之外,各種信號製品使用在鐵路運輸、空運、海運和內河運輸上。各類煙幕劑還用來防止局部地區冰凍,研究大氣中和各種裝置中的氣流,以及用來和害蟲作鬥爭。此外,白色、黑色以及其它有色煙劑還廣泛地使用在攝製影片上。
年獸
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裡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杆,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飢。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裡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
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爆竹聲聲辭舊歲,歡聲笑語迎新年。傳統的中國年總是少不了煙花爆竹的「助力」,但煙花爆竹給人們帶來喜慶的同時,每年都會發生因燃放煙花爆竹而引發的火災和傷人事故,原因往往在於煙花質量不合格或燃放方式不正確。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的煉製丹藥過程中發現的,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秘訣》,是世界上關於火藥的最早文字記載,而在此後的一千多年裡,火藥的用途除了用於製作武器以外幾乎只是用來做鞭炮。燃放鞭炮已成為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除了過年過節要放鞭炮外,無論喜慶的事還是悲傷的事,只要是重大的事情都是需要放鞭炮的。
中國煙花爆竹的發源地,有一說法為江西的上慄,也有說法為湖南醴陵,,還有一種說法為湖南瀏陽,三地方都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最初,人們燃放鞭炮是為了趨鬼避邪,後來,燃放煙花爆竹漸漸地成為了一項娛樂活動,在古代已經變得非常流行了,逢年過節時,不管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喜歡放爆竹、燃焰火,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曾在他的詩《元日》中這樣描繪過過年時燃放鞭炮的情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目,總把新桃換舊符。」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也對當時除夕爆竹做了如下記載:「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河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雪,遍乎朝野,徹夜不停。」從這裡便可以看到舊時新春燃放煙花的盛況。可以說,在1300多年的發展中,煙花爆竹已不僅僅是一種風俗,更成為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一直延續至今,並隨著中世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一起走出了國門、傳遍了全世界。
(1)爆竹類:燃放時主體爆炸(主體筒體破碎或者爆裂)但不升空,產生爆炸聲音、閃光等效果,以聽覺效果為主的產品。
(2)噴花類:燃放時以直向噴射火苗、火花、響聲(響珠)為主的產品。
(3)旋轉類:燃放時主體自身旋轉但不升空的產品。
(4)升空類:燃放時主體定向或旋轉升空的產品。
(5)吐珠類:燃放時從同一筒體內有規律地發射出(藥粒或藥柱)彩珠、彩花、聲響等效果的產品。
(6)玩具類:形式多樣、運動範圍相對較小的低空產品,燃放時產生火花、煙霧、爆響等效果,有玩具造型、線香型、摩擦型、煙霧型產品等。
(7)禮花類:燃放時彈體、效果件從發射筒(單筒,含專用發射筒)發射到高空或水域後能爆發出各種光色、花型圖案或其他效果的產品。
(8)架子煙花類:以懸掛形式固在架子裝置上燃放的產品,燃放時、以噴射火苗、火花,形成字幕、圖案、瀑布、人物、山水等畫面。分為瀑布、字幕、圖案等。
(9)組合煙花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小禮花、噴花、吐珠同類或不同類煙花組合而成的產品。
A級:由專業燃放人員在特定的室外空曠地點燃放、危險性很大的產品。
B級:由專業燃放人員在特定的室外空曠地點燃放、危險性較大的產品。
C級:適於室外開放空間燃放、危險性較小的產品。
D級:適於近距離燃放、危險性很小的產品。
個人燃放類:不需加工安裝,普通消費者可以燃放的C級、D級產品。
專業燃放類:應由取得燃放專業資質人員燃放的A級、B級產品和需加工安裝的C級、D級產品。
煙花爆竹的危害你都知道嗎空氣汙染
有關專家指出,煙花爆竹燃放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氣體和各種金屬氧化物的粉塵,大量燃放鞭炮時,如果無風或天氣低沉,一時無法飄散會強烈刺激人的呼吸道,引起咳嗽甚至支氣管炎等疾病。
易引發火災
每年都會有因煙花爆竹而引發的火災事件,如果是在城區,房屋密集,那將會引起更大的事故。
噪音汙染
燃放爆竹所發出的巨大噪音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危害。例如因為噪音無法入眠而產生焦慮、煩躁情緒等。心臟病人甚至會因為噪音而發病。
浪費資源
大量的木材都被浪費。
浪費人力
燃放完煙花爆竹後產生的灰燼給環衛工人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
煙花爆竹的購買、存放和安全燃放的提示
1.應到指定的銷售地點購買煙花爆竹,在選購時要看清產品外包裝的雷射防偽標誌且外包裝應無破損、變形等。家庭儲存煙花爆竹,應儘可能短時間儲存,還應牢記「三不原則」:不靠近火源、不放在潮溼的地方、不被雨淋。
2.燃放前要認真閱讀燃放說明和警示語,擺放的煙花爆竹要平穩牢固,除特殊說明外,不要手持燃放煙花爆竹。
燃放煙花爆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在上風方向燃放和觀賞,切不可在建築物室內、陽臺、走廊等地燃放,嚴禁在繁華街道、劇院等公共場所和山林、有電的設施周圍以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區域進行燃放。
2.嚴禁身體任何部位正對產品的燃放軌跡方向,不要手持燃放煙花爆竹。
3.兒童燃放煙花爆竹需要有成人監護;燃放過程中,如出現意外「熄火」等異常情況,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並確認原因後再做處理,不能貿然對「熄火」的煙花爆竹進行二次點燃,而應採用「水澆法」處理,以免發生意外。
本期主編:彭 燮
本期小編:陳夢竹
內容來源:百度百科、奉賢消防、奉賢微報、吳中消防大隊等綜合
微信ID:zgzlbgw長按關注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