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呼 三個願望 三個祈求 一個稱讚 馬太福音六章九到十三節,記載了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一篇模範禱文,我們通常稱它為主禱文。主禱文是每個基督徒都很熟悉的,甚至絕大多數基督徒都會背誦。國內很多地方信徒聚會的時候,也常常喜歡一起背誦主禱文,作為聚會中一部分內容。由此可見大家對主禱文的重視。但是,我們單單能背誦主禱文,以主禱文作為我們禱告的一部分內容還是不夠的,我們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全面體會主禱文每一句話的精意,並將它們融化在我們的禱告中和實際生活經驗中,才能對我們的靈性大有幫助。這樣主禱文也就真正變成我們自己的禱告了。因此,我現在要和大家一同默想主禱文。求主的靈光照我們。 先讓我們讀一遍主禱文:"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太6:9-13) 以上主禱文的內容明顯是由一個稱呼,三個願望,三個祈求和一個頌讚組成的。我們要按次序,逐句默想主禱文。 先來默想一個稱呼:"我們在天上的父"。主耶穌一開始就教導我們稱上帝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是為了要幫助我們對上帝的本性,以及他和我們的親密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更能加深我們對天父上帝的信靠、敬愛、順從的心,並也能使我們的禱告更有力量,更加得蒙他的喜悅。在這個稱呼中, 每一個字都含有寶貴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注意,上帝是我們的"父"。"父"特別顯明了上帝對我們的大愛!當我們稱上帝為父的時候,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上帝也如慈父、慈母一般疼愛我們,並且他對我們的愛,更遠甚於慈父、慈母對我們的愛!他對我們的愛是無限的! 正如上帝在聖經中對我們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 上帝在此親口應許:他對我們的愛遠勝過地上的慈母對她懷中嬰孩的愛。 主耶穌也教導我們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9-11)主耶穌也在此親口應許:天父上帝對我們 的愛,遠超過地上父親對兒子的愛。天父願把好東西給我們祈求的人,過於父親願把好東西給自己兒子。 我們的上帝不但是我們的"父",而且是"在天上的父"。"天上的父"和地上的父母有什麼不同呢?顯然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可分三點來體會: 第一點,地上的父母雖然疼愛我們,但能力有限。有時看到自己的兒女身患絕症,或是陷入危難中時,他們雖然為我們焦慮,一心想要解救我們,但卻無能為力,不能幫助我們。但我們"在天上的父"不但無限地疼愛我們,而且具有無限的權能。不論我們遭遇什麼患難、危險和絕境,他都能拯救我們。 過去有一位年老的父親,看到自己所愛的兒子病入膏肓,庵庵一息,醫生也束手無策時,他是多麼悲傷、痛苦啊!他一心想要挽救自己兒子的生命,但卻無能為力。他甚至幻想,假如可能的話,他情願用自己的生命換回年輕兒子的生命,但卻毫無可能。這位老父親對兒子愛心有餘,但卻缺少能力。眼看病魔快要奪去他兒子的生命,卻沒有辦法挽留他的生命。但是感謝上帝,正在這時,這位老父親和他的兒子終於因為相信了耶穌,他兒子的病得到了天父上帝的醫治。他兒子後來也獻身給主,成為一位有名的傳道人和牧師,一生引領了許多人相信耶穌,接受了主永生的救恩。 第二點,地上的父母雖然疼愛我們,但智慧有限。有時當自己的兒女落入危困的境地,或遇到複雜為難的問題,不知怎樣去行時,父母雖然關心我們,為我們焦急,但也不知所措。但我們"在天上的父"不但無限地疼愛我們,而也有無限的智慧,他也是無所不知的,他能在我們一切的危難困境中作我們的指導和幫助。 曾聽到有一次美國宇宙飛船,在太空中發生了儀器故障,雖和地面指揮中心聯絡,仍長時間無法排除故障,眼看太空人的生命陷入險境中。美國總統呼籲全國人民為他們禱告,懇求上帝施行拯救。而太空人也似孤兒一樣漂流在太空中,地面上的親人除了祈禱之外,已不能給予他們任何指導。這時有一位基督徒太空人,在絕境之中也向上帝悔改認罪,懇切祈求。禱告後,即有一種意念要他去動一下某個儀器,結果奇蹟出現了,故障因此輕易消除了。太空船終於安返地球。 第三點,我們地上的父母,雖然疼愛我們,但卻不可能一直在我們身邊。在人一生的時期中,一般來說,只有嬰孩幼兒時期,才能一直在慈母的懷裡或身邊得到愛護。如果父母兩人都上班工作的話,那麼連嬰孩也不能一直在慈母的身邊了,當媽媽去工作時,最疼愛的嬰兒,也得請別人幫助照應。再長大了,子女白天就得上學。等到學業完成,分配工作時,或成家立業時,又常常必須分開兩地。但我們"在天上的父"卻不是這樣,他不但疼愛我們,而且他是無所不在的,他不斷地在我們身邊關心、看顧、幫助我們,這對我們是何等大的安慰和勉勵。 詩人大衛對上帝就有這樣的認識,他向上帝說:"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上帝啊,求你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5,10,23-24) 主耶穌也親口應許我們說:"你們要住在我裡面,我也住在你們裡面。""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約15:4原文,太28:20) 我們的上帝不但是"在天上的父",而且是"我們在天上的父"。這裡的"我們"不但是指主內眾弟兄姐妹,而也是指一切世人。就創造工作來說,上帝是我們全人類的天父。(路3:38)。就救贖工作來說,他更是我們一切主內弟兄姐妹的天父。(約1:12) 當我們稱上帝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時,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他不但愛我們,而也愛其他主內弟兄姐妹,以至於世上眾罪人。因此我們在禱告時,也要體會我們天父的慈悲心腸,為我們的弟兄姐妹,他為普世眾人代求。正如使徒保羅在書信中囑咐我們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弗6:18-19) 另一處又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這是好的,在上帝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1-4) "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我們稱上帝是"我們在天上的父",也就等於承認自己是上帝的兒女。作為上帝的兒女,既有福氣和權利,也有責任和義務。子女怎樣孝敬父母,我們也當怎樣敬畏順從天父上帝,並一心以天父的事為念,尊榮天父的聖名,推進天父的國度,並遵行天父的旨意! 三個願望 隨著主禱文對上帝的稱呼之後,接著就是主禱文的三個願望。三個願望實質上是我們基督徒人生宗旨的所在,和終身奮鬥的目標,因此也應成為我們一切禱告的主題。 三個願望中的第一個願望是:"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按原文和英文可直譯為:"願你的名被尊為聖。"但我們怎樣才能使天父的名被尊為聖呢?我們若要使天父的名被尊為聖,就要在我們的心靈、意念、言語、行為以及各樣的事上尊榮天父的聖名。正如經上的勸勉:"……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林前10:31) 我們如果要真正尊榮天父的聖名,不但要借著我們的言語為上帝的聖名作見證,而且更要借著我們的行為把上帝聖名的榮耀彰顯出來。什麼是上帝聖名的榮耀?固然,上帝的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自有永有、無始無終的神性,以及他創造宇宙萬有的大功都彰顯了上帝聖名的榮耀,然而上帝聖名最大的榮耀卻彰顯在他無限慈愛、公義、聖潔的榮美聖德中,以及他救贖人類的大功中。例如有一次摩西祈求上帝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前面經過,宣告我的名。……"又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耶和華說:"看哪,在我這裡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接著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33:18-23. 34:5-7) 由此可見,上帝聖名最大的榮耀,就是他在救贖人類大工中所彰顯出來的無限慈愛、公義、聖潔的榮美聖德。因此我們若要使上帝的名被尊為聖,若要尊榮上帝的聖名,就必須在自己的心靈品格上彰顯天父的慈愛、公義、聖潔以及他一切榮美的德性。因世人不認識天父上帝,只認識我們這些被稱為天父上帝兒女的人。如果我們有好的行為,如果我們的心靈品格像上帝,天父的聖名就必因我們得榮耀;否則,天父的聖名就必被我們所羞辱。因此主耶穌教導我們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4-16) 再者,我們每一個上帝的兒女所能尊榮天父聖名的程度也是和我們各人在心靈品格上像上帝的程度成正比的。我們越是像上帝,越是像主耶穌,也就越能尊榮天父的聖名。因此主耶穌在山邊寶訓中勉勵我們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但是,天父的完全是借著主耶穌有形有體的彰顯出來的。正如經上所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主耶穌也曾對門徒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又說:"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14:7,9)因此,追求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也就是要我們完全效法主耶穌,不斷"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前3:18) 由以上所說可見,主禱文的第一個願望,也就是要懇求上帝幫助我們,在心靈品格上完全像天父,完全像主耶穌,完全變成主的形狀,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正如使徒保羅在另一處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又說:"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腓1:20)如果我們能讓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讓基督在我們身上不斷顯大,甚至"活著就是基督",我們就能日益不斷地尊榮天父的聖名,使上帝的聖名被尊為聖。 或者換一個說法,主禱文的第一個願望,也就是要我們先求上帝的義。正如主在山邊寶訓中教導我們說:"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 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 所謂先求上帝的義,也就是要先求成義成聖的意思,也就是要祈求像主耶穌、像天父上帝的意思。因主耶穌和天父上帝是至義、至聖的。主耶穌也應許我們說:"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但以上願望要想在人類中完全實現,則必須要等到基督復臨,上帝的國降臨之時。因此主禱文接下去的第二個願望是:"願你的國降臨!" 上帝的國降臨是必須分兩個階段進行的。第一個階段,在基督復臨以前,上帝恩典的國度首先必須降臨在更多信而悔改之人的心裡。所謂恩典的國度,也就是基督在人心中作王掌權,借救恩改變人心的工作。有一次,法利賽人問:"上帝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17:20,21)這裡所說的就是上帝恩典的國度。主耶穌也講過好幾個天國的比喻,以闡明恩典國度在人心中,以及在教會中建立擴展的奧秘。(太十三章)事實上當一個罪人信而悔改,求告主名,求主的寶血洗淨他的一切罪汙,求主的靈潔淨、更新、重生他的心靈,使他立刻獲得一個屬靈新生命,成為上帝兒女的時候,這時,主耶穌就已經在他心靈中開始掌權了,上帝恩典的國度也就降臨在他心靈中了。他以後的責任是要不斷讓基督在他裡面掌王權,使恩典國度在他裡面日益鞏固和發展。而當福音廣傳,更多罪人信而悔改,歸向基督時,恩典國度也就在更大範圍內不斷擴展了。 第二個階段,在基督復臨時,上帝榮耀的國度才正式降臨。那時得救的聖徒將被接到上帝榮耀的國度中,而未悔改的罪人將被滅在地上。(太25:31-34. 但2:44,45.7:27. 啟19:11-16. 20:6. 帖前4:16-17) 主耶穌親口告訴我們:"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13:43) 但我們若願上帝榮耀的國度早日降臨,我們首先在自己方面就當不斷靠主恩助作成得救的工夫,同時也要積極完成傳道救靈的工作,使恩典的國度降臨在更多的人心裡,使得救的人數滿足,而以此來催促基督和他榮耀國度的早日降臨。主耶 穌也曾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 使徒約翰在異象中也看到:在基督復臨之前,三天使警告必須先傳遍"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14:6-22) 由以上所述可見,三個願望中的第二個願望,實質上是要我們上帝兒女靠著聖靈的大能,把天國的福音和三天使的警告早日傳遍天下,早日完成救靈的大工,以催促上帝的榮耀國度早日降臨。正如使徒彼得的勸勉:"切切仰望(原文是:仰望和催促)上帝的日子來到。"(彼後3:12)這也正如主耶穌在另一段教訓中所教導我們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太6:33) 因此,我們上帝兒女在每一天,每一次的禱告中,都當以上述兩個願望為中心,為目標。我們不但要為自己的離罪成聖,聖而又聖不斷祈求,而也要為傳道救靈的大工不斷禱告。我們要為自己家中以及親友中一切沒有悔改信主的人懇求,也要為弟兄姐妹靈性的復興,教會的興旺,聖工的推進祈禱,我們還要為祖國同胞的靈性得救,普世救靈聖工的早日完成而懇切禱告。 三個願望中的第三個願望是:"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這個願望的內容,實際上也包含了以上兩個願望的內容。因天父的名被尊為聖,天父的國得以降臨,實際上也就是天父對人類最根本的旨意。再說,也只有當上帝的名在地上被尊為聖,當上帝的國降臨在地上時,上帝的旨意才可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此外,這裡所提到的上帝的旨意,還可包括上帝對我們各人一生道路所有的計劃、安排和帶領,以致於對我們每天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每一細小情節的掌管和引領,為要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為要使我們的人生能達成上帝對我們的榮美旨意,為要使我們的心靈品格能離罪成聖,以榮耀天父聖名,並使我們能盡到服務、行善、傳道救靈的責任,以迎見基督復臨!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基督徒不論在人生道路的重大事情上,或是每天日常的事務中,一思、一言、一行都要凡事尋求遵行上帝的旨意。雖然主對我們人生道路的設計或每天生活的帶領,有時從表面上來看並不都是順利、太平或安樂的;有時也可能遇到挫折、逼迫或磨鍊,但我們卻仍然甘心樂願信靠,順服上帝,因我們相信上帝的旨意必定成為我們最大的益處。我們也深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絕對地順從、遵行上帝的旨意,也是上帝兒女最高貴、最純潔的心志和情操。 因此,如果我們真正願望上帝的旨意能夠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首先就應當將自己的身心完全獻給上帝,並求上帝指引和帶領我們一生的道路,使我們的人生能完全遵行上帝為我們所定的最美好的旨意,以致能最大限度的榮耀上帝,造福人類,並在傳道救靈的大工中作出最美好的貢獻。也正是為此緣故,我們基督徒在選擇人生道路和處理人生重大事情上,例如選擇學業職業,考慮終生伴侶等等事上,都要特別慎重,尋求遵行主的旨意,免得走錯一步,影響一生。不但在人生重大事情上要尋求主的旨意,而在日常生活的一思一言一行上,也都要事事尋求遵行主的旨意。就如主耶穌所留給我們的榜樣,並在即將離世前對門徒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作的事信我。"接著後面又說:"但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約14:10-11,31)這也是主耶穌一生能在榮神益人、救贖人類聖工上,獲得最大成功的秘訣。三個祈求 由以上所述可見,主禱文開頭的三個願望,原是表達了我們人生的宗旨和目標,也是我們每次禱告的主題。而接下來的三個祈求,是我們為了實現三個願望的人生宗旨和目標,在身體和靈性方面所必須的一些具體需求。 三個祈求中的第一個祈求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健康成長和保持身體的強健所必須的。而強健的身體是我們為了實行三個願望的人生宗旨和目標所必須的。如果我們已經把天父聖名的尊榮,天父國度的建立和天父旨意的成全,作為我們人生的目的和我們生命中的第一件大事,那麼我們就可以滿有信心地求上帝供應我們身體方面的一切需要了。不僅是"日用的飲食",而按照同樣原則也包括穿的、用的、住的以及其他一切生活的必需。正如主耶穌曾親口應許我們說:"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 不過當我們為身體和生活方面的需要而向上帝祈求時,必須注意一個原則,就是每天向天父祈求和領受。正如主教導我們的禱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主所以要我們這樣做,是要我們養成天天不斷依靠天父的心,是要我們不為將來或明天憂慮,是要我們不依靠自己的積攢或財物的本身。這一原則教訓,不但適合於窮人,而也同樣適合於富人。富人的"日用的飲食"也同樣要依靠天父的每日賜給。否則,若不是上帝賜予健康的身體,即使滿桌山珍海味,也不能享用分毫。 我們求天父賜給我們的日用飲食,不但是指維持肉身健康的飲食,而也是指維持我們屬靈生命健康成長的屬靈的飲食,也就是主的話。我們屬靈生命的健康成長和不斷強壯,更是我們為了實行三個願望的人生宗旨和目標所必須的。主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先知耶利米也說:"萬軍之耶和華啊,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15:16) 義人約伯也說:"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語,過於我需用的飲食。"(伯23:12) 因此,我們若要屬靈生命健康成長和不斷強健,就必須天天領受主的話。而且在這方面,我們也必須注意每天向上帝祈求和領受的原則,而不能依靠過去的積存。正如以色列人每天清晨都必須拾嗎哪,而不能依靠過去或前一天的積存一樣。有些以色列人開始時不聽話,想將嗎哪放到第二天吃,結果就生蟲變臭了。藉此上帝教訓他們每天早上都要出去,為當天的需用拾取嗎哪。還要他們早睡早起,因太陽一出,嗎哪就消化了。 這事對我們基督徒也有很好教訓,我們也當每天早起,禱告、讀經、默想上帝的話語,以吸取屬靈的營養,供應我們當天的需要。我們不能有空時就多讀些聖經,忙碌時就整天或幾天不讀聖經,以為讀一天聖經就可夠幾天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嗎哪必須每天拾取,飯菜必須每天食用。沒有人可以一天多吃些飯,就幾天不吃飯。在領受靈性飲食時也是這樣。而且我們還當早起禱告讀經,起晚了,靈修時間太短少,不夠用。禱告匆匆忙忙,讀經沒時間默想,靈命得不到餵養,以致經常感到靈性軟弱無力。而且起晚了,家人小孩煩雜,也會使你難以安心靈修。所以主耶穌在世時,常常天沒亮就起身,到曠野去禱告默想。因此我們若能早睡早起,多多禱告讀經默想,對身體和靈性的強健都是最有益的。當然,有的人因特殊的情況,不能早睡早起的;但他們也應當按照同樣原則,安排充分的禱告、讀經、默想的時間。總之,不論多麼忙碌,都不能忽略禱告讀經默想的時間,甚至也不能忽略必要的睡眠、鍛練的時間,以免傷害你的靈性和健康。有人所謂太忙了,沒有時間禱告讀經,實在的原因是他們對禱告讀經不夠重視。如果他們能把禱告讀經看作是最重要的事,就不會沒有時間了。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lg2112
《馬太福音》
6:9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6:10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6:11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6:12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6:13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註: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註: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
這段經文常稱為「主禱文」,是耶穌教導門徒的禱文,也可以成為我們祈禱的典範:我們應該讚美神,為神在地上的工作、我們日常的需要和每日的掙扎,祈求神的幫助。
「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個稱呼表明神並不單是尊嚴、聖潔的神,也是充滿愛和有位格的神。這個禱告典範的第一個重點是頌讚和尊崇神的聖名。我們謹慎、尊敬地用神的名就是尊崇他的聖名;輕率使用神的名,就是把他的神聖拋在腦後了。
「願你的國降臨」是指神的屬靈王權的擴展,而不是指把以色列國從羅馬政府的控制下釋放出來。神的國度在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已經宣告了(參8:11;路13:28),並在基督管理的信徒生命中顯明(參路17:21)。當所有的罪惡被消滅,他建立新天新地時,神的國就完全實現了(參啟21:1)。
當我們禱告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並不是要我們聽天由命,而是祈求神的完美計劃在這個世界成就,正如在天上一樣。
當我們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就是承認神是我們的供養者,維持我們的生命,不要錯誤地以為我們能供給自己一切所需。應當信靠神,他知道我們的需要,並每日供應我們。
神不試探人,但有時他會容許我們受試探。作為門徒,我們應當祈求脫離撒但,即「那惡者」,和它的詭計。所有基督徒都會遭遇試探,有時試探的確詭譎,叫我們不知道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但神曾應許,不會讓我們落在我們不能忍受的試探裡(參林前10:13)。祈求神幫助我們認清試探,賜我們足夠的能力勝過一切的試探,跟從他的道路。
下面是基督教《新約聖經》主禱文(《馬太福音》)
「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天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
這是基督教最經常採用的祈禱文,因為這是由耶穌基督親自確定並要求眾人使用的祈禱文。從這篇祈禱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一些重點:
1、神的形象很人性化,這也是基督教的一個根本特點,神是「我們在天上的父」,給人以家庭的溫馨感。在基督教信仰中,上帝給人以父親的溫暖,耶穌給人以兄弟般的親切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距離和嚴厲感。
2、強調天國「降臨在地上」,這在早期基督教中尤其突出,雖然使徒保羅開始強調「基督徒在地上是做客的」「應該順服掌權者」,似乎是放棄了塵世,但「在地上建立天國」的思潮在基督教內仍然很強烈,新教的進取精神以及諸多「基督復臨派」就是這種思潮的集中體現。
3、祈禱著重於感謝。這裡提到「日用的飲食」,倒不是祈求上帝賜給吃喝,而是感謝上帝已經賜給了吃喝。耶穌本人也曾經說過,不要向上帝祈求吃什麼、喝什麼,這些他都知道,信徒應該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因此基督徒的祈禱,感謝的成分要大於祈求的成分。聖奧古斯丁就曾經斷定,祈禱不是乞求,而是與神對話。
4、強調寬恕。「免我們的債」的前提是「我們免人的債」,這是基督教作為「愛的宗教」的一個突出特徵。翻開新約,絕大部分章節都宣揚忍耐、寬恕和自甘受苦的美德,雖然這些教誨在後來並沒有得到充分貫徹,但仍是基督教倫理思想尤其是新教倫理的基礎。
5、害怕「試探」,認為試探和「兇惡」到處皆是,隨時需要小心警惕,需要上帝的幫助。這使得基督徒都有一種內省的精神,重視內心的思辯和信仰的深入,害怕自身信仰不堅,當然這也間接造成了後來「宗教裁判所」滿天飛的惡果。
6、強調上帝的「權柄」和「榮耀」,實質上也是擬人成分比較大。上帝的「權柄」和「榮耀」當然不同於人間君主,但聖經往往以人間君主為模本來形容上帝,這可以視為一種人性化的近似,使人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