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良是恩平市一名資深的攝影愛好者,也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為了向改革開放40年獻禮,最近,他在微信朋友圈中推出多張2002年及2018年恩平中心城區同一地方的航拍對比照,受到恩平人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表示,這組照片引發了一場「回憶風暴」,因為它們記錄了恩平這座山水之城在改革開放40年大潮中的美麗巨變。
徐衛良鏡頭下的景象,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恩平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共鳴。改革開放40年來,恩平中心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城市面貌越來越美,鄉村建設煥然一新,城鄉處處煥發強大的活力與生機。
林景存於1981年進入恩平縣基本建設委員會(恩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前身)工作,歷任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直至1995年退休後,他又返聘到該單位工作。對於恩平這座城市的發展,他有著很多感慨。「改革開放初期,恩平中心城區面積不到3平方公裡。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尤其是近10多年來,恩平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功能也越來越完善,一座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生態之城逐漸顯現,生活在這裡越來越舒適!」林景存說。
與林景存一樣,旅居美國舊金山的老華僑吳國富也對恩平城市面貌的變化讚不絕口。最近,他回鄉探親,恩平的城市發展顛覆了他對家鄉的印象,他發自肺腑感嘆家鄉發展快、變化大。「城區變大了,城市變美了,馮如廣場、錦江公園、錦江國際新城這一帶新區建設得特別美,很多地方我都認不出來了。今年回鄉探親我是搭乘動車回來的,鐵路通到了家門口,現在到處都能見到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家鄉發展真是好快!」他說。
恩平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之城,城鄉處處美如畫。 餘超群 攝
恩平是一座被青山綠水環繞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恩平市樹立經營城市理念,依託「一河四山」(即錦江河,鰲峰山、大松嶺、大人山和泉林虎山)構建中心城區的環境框架,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規劃,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之城。一方面,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重點升級改造鰲峰公園,使公園內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花木爭榮、風景如畫。沿錦江河,依託河灘地勢和兩岸自然風光,布局建設西門溼地公園、錦江公園、濱江公園,猶如鑲嵌在錦江河畔的三顆明珠,使錦江河兩岸處處流露著靈動之美。如今,行走在錦江河兩岸,猶如置身於十裡畫廊,粼粼河水與兩岸的瓊臺樓閣、琉璃青瓦、茵茵綠草、婆娑綠樹,交織成一幅優美畫卷,讓人有一種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園中的視覺感受。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錦江河兩岸更是披紅戴綠、萬紫千紅,與寧靜的河水相映爭輝,勝似人間仙境。
另一方面,恩平市大力推進產業融城,配套強城,人口聚城,文化優城,力促中心城區與工業園區「雙輪驅動」、經濟與城市融合發展、市民與文化共同提升,打造城市經濟發展新格局。近年來,僑星國際、金沙時代廣場、錦江國際新城、御景灣等城市綜合體拔地而起,工業園區與中心城區構建了多條通道聯網對接,並開通了公交線路,大大提升了恩平的城市品位和活力。
恩城美麗風光。 徐衛良 攝
如今,恩平中心城區面積已由1984年的2.8平方公裡擴展到將近40平方公裡,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恩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5年)》已實施。恩平中心城區現建有鰲峰公園、中山公園、古塔公園、錦江公園、西門溼地公園,以及飛馬廣場、馮如廣場、小島文化廣場、勞動廣場等17個公園廣場,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01%。走進恩平中心城區,處處山清水秀、藍天白雲,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濱江公園、特色公園、街道花園、社區花園星羅棋布,美輪美奐,整座城市的宜居指數不斷提升。
恩平中心城區發展日新月異,鄉鎮鄉村同樣是舊貌換新顏。
大田鎮江北公園位於該鎮東北面,依山而建、傍水而造,分綠色休閒長廊和「鯉魚垌」生態園兩個觀景區。其中,綠色休閒長廊種有黃花風鈴、鳳凰樹、海南紅豆等樹木,配備健身設施,建有登山徑、聚德亭;「鯉魚垌」生態園則以花為主題,種有波斯菊、劍蘭、油菜花、荷花等。一邊是波光瀲灩的錦江河,一邊是草木蔥蘢的小山丘,漫步其中,猶如穿行於一幅美麗的自然山水畫卷。
大田鎮江北公園
讓人想不到的是,兩年前,這裡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通過環境再造,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每天茶餘飯後,眾多當地居民都會來到這個公園,在涼亭裡休憩、用健身設施運動、在登山徑上漫步、在花叢綠蔭中感受鳥語花香……
恩平市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之城,建設森林城市,加快公園城市建設,興建一批城鄉公園、城市綠地和社區公園,抓好生態園林示範鎮(村)和鎮級森林公園建設,美化城鄉環境,提升城市品質,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和幸福感增強。大田鎮江北公園的改變,僅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目前,恩平市已初步形成以「鰲峰公園為龍頭,錦江溼地公園和社區公園為骨架,村(居)公園均衡分布」的公園建設體系;完成了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縣級森林公園、9個鎮級森林公園、8個鎮級公園、2個縣級溼地公園、96個縣級鄉村綠化美化示範點、108個村(居)公園建設,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規劃構思。
風景這邊獨好 何新榮攝
在鄉村建設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恩平市充分發揮僑鄉優勢,大力引導海內外鄉親參與文明村建設,美麗鄉村不斷湧現。尤其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恩平市以全面加強黨建為引領,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積極謀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目前,恩平市鄉村振興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美麗岑洞 李淵深攝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恩平市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引領原則,按照鄉村振興乾淨整潔、美麗宜居、特色精品三個不同的層次要求,委託浙江卓創鄉建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省農科院、江門規劃設計院、五邑大學等規劃設計單位對部分試點的特色精品、美麗宜居、乾淨整潔村莊進行前期規劃設計。目前,恩平市已確立15條行政村和3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作為「三清三拆三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每個鎮(街)1—2個,以點帶面,示範帶動,創建示範樣板工程。
鄉村振興戰略猶如一股春風,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越來越多的鄉村正在美麗蛻變。
文/譚錦波
責編:張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