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賣到上千元一斤的白芨,為何農民卻不願意種?

2020-12-23 美好一天從早晨開始

最高賣到上千元一斤的白芨,為什麼現在農民卻不願意種植?白芨不僅僅用於藥用,在工業與日化產品中也多有應用。那麼,是不是如題主所問的那樣,現在的白芨已無人願意種植了呢?真實的白芨種植情況又如何呢?

白芨的市場價格從以前的頂峰價一千元左右,回落到現在的一百元左右,那麼是不是說白芨現在就無人願意種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呢?

因為隨著工業和日化產品對白芨的廣泛應用,白芨的需求量是遞增而非減少。與以前野生資源枯竭,家種品沒形成規模產量相比,現在的白芨價格與以前的確不能相比,靠種植白芨三年成為富豪已成歷史,現已不可能再複製。

但相比較其它糧食植物與經濟類植物,種植白芨還是有較高利潤的,下面就來看看現在種植白芨的收益如何?白芨現在的人工種植技術已十分成熟,種苗的價格與購買與以前相比,也很價廉和方便,就目前來說,白芨種植如果管理得當的話,三年畝產可收乾貨3000一4000斤,以每斤現收購價80原來算,畝毛收入也有三萬元,除去種苗,肥料人工等開支3000元,三年畝收入也有二萬多元。

這樣的收入,怎麼會沒人去種植呢?據我所知,現在除貴州主產地有大規模種植外,其它適合白芨生長的省份也都在種植,可以這樣說,白芨的種植規模較以前是增加了,而非減少,只不過是畝產利潤比以前的特殊時期大幅降低而已,但並非是無利可賺,無人種植。如果真的是無人種植,相信很快白芨的價格又會變成天價!

綜上所述,現在的白芨並非無人種植,而是種植的規模相當大,畝產年收入7000元左右,並且種植技術已十分成熟,怎麼會沒人種呢?

相關焦點

  • 農民種藕不賣藕,泥巴裡的它畝產2000斤,一斤賣16元成「搶手貨」
    導讀:農民種藕不賣藕,泥巴裡的它畝產2000斤,一斤賣16元成「搶手貨」在南方地區,因為水資源比較豐富,像農村裡不少農戶房前屋後都會有一方魚塘,這樣不僅方便了生活用水,而且還可以在魚塘裡面養魚、養鴨,或者是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比如蓮藕就在南方廣泛種植
  •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市場泛濫不好賣了
    曾經10元一斤賣不動,如今漲到80元,農民:有價無市。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漲價這麼瘋狂,小編要是說出來可能更多會感到驚訝了,這個東西就是油,還是一種食用油,它叫做山茶油,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山茶油可以說是目前我國市面上價格最貴的食用油之一,小編說80一斤並沒有說高,有些地區更是高達100~120一斤,相比花生油十幾二十元,山茶油可以說是高端產品了,至於為什麼價格會這麼高,想必大家也知道一些。
  • 柚子上市遭冷落,一水果卻備受歡迎,50元一斤,農民為何不敢種
    如今已是秋季,很多水果迎來了上市,農民也在不斷的忙碌著,將那些水果採收回家,從而賣出比較不錯的價格。不過今年的柚子行情並不是太可觀,從中秋前就已經上市,不過收購價也不過才1元左右,而到了如今已迎來了集中上市,收購價依舊沒有上漲,反而跌到了8毛一斤,這讓果農很是無奈。
  • 菠蘿一斤2元,鳳梨賣9元,為何農民不選擇種植鳳梨?
    自從水果市場越做越大,在人們需求的驅使之下,水果的品種也是層出不窮,越來越豐富,但在豐富的品種之後,也出現了那麼幾種讓人混亂不清、不易區分的水果,比如葡萄和提子、獼猴桃和奇異果、櫻桃和車釐子、桂圓和龍眼等等,以及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對,菠蘿和鳳梨,這些水果都是同一物種卻不同品種,經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一晚上能捉上千隻,往年60元一斤,今年卻無人收購,不值錢了?
    導讀:一晚上能捉上千隻,往年60元一斤,今年卻無人收購,不值錢了?「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聽著羅大佑的《童年》,記憶一下子回到30多年前的童年時光。因為它們是美味啊,尤其是知了,在這幾年捕撈的越發嚴重了,很多有經驗的農民,一晚上能捉上千隻,而且知了作為一種昆蟲類食物,價格也不低,往年6、7月份剛上市的時候,最高可以賣到七八十元一斤,最低也能賣到60元一斤,因此這幾年一到這個季節,很多農民就會在晚上打著手電筒去林子裡尋找,然後按到市場上去賣掉,賺些零用錢。
  • 民間當它是「人參」,農民挖到都不賣,如今被大量種植,一斤6元
    農村啥都是寶,尤其是長在山坡、荒地、樹林裡面的野生植物價值最高,有的除了可以吃,還能入藥,而且有很多還是品質上乘,價格昂貴的中藥。這些野生植物雖然外形看起來平淡無奇,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真正了解它們的人,絕對當成非常珍貴的寶貝。
  • 農村山裡沒人要的藤蔓,卻是做冰粉的絕佳食材,如今一斤賣上千元
    有人說農村是個大寶藏,這句話說得很對,農村裡面一株普通的植物,放在大城市都可能是個寶貝,農村還有很多植物,大家是不知道它的真正作用,還沒有研究透徹,這不僅僅需要植物學家去研究,更需要食品專家、藥品專家的聯合研究。
  • 生鮮電商牛肉賣25元一斤,比市場便宜很多,為何有人卻說不是好事
    前幾天和一個社區賣生鮮的老闆聊天,老闆抱怨到,現在來他這買菜的人越來越少了,他都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其實這家生鮮店,在我周邊還是算比較便宜的以前生意不錯,市場上賣的青菜、雞肉、豬肉等生鮮食品,都比他家賣的貴。以往每天早上8~9點,他家店裡人也是較多的,但這幾個月來,每次我路過確實看到,人是越來越少了。
  • 人稱「瓊珍」,一斤最高可賣3千元,還很難買到,敢種的人卻不多
    這就造成了一些資源的匱乏,從需求的角度出發,一些就搞起了特色種植,來滿足市場的需求,不過在經過一番洗禮之後,卻發現真正適合種植的卻不多。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東西,它讓人們不敢種植它了。人稱「瓊珍」,一斤最高可賣3千元,還很難買到,敢種的人卻不多。
  • 曾當「特供菜」被熱炒,一斤30元,如今一斤2元,農民都說不好賣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蔬菜,它曾當「特供菜」被熱炒,一斤30元,如今一斤2元,農民都說不好賣。這就是秋葵,也叫做黃秋葵,關於它的產地目前還沒有特別的定論,只是多數人認為它是一種外來的物種。有人認為產地在非洲,也有人認為是在中國,還有人認為是在16世紀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也有說是在20世紀初的時候由日本傳入我國,可能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雖然很早就傳入了我國,存在了也有很多年了。一直到2001年的時候,秋葵還沒走進普通人的視線,一直被當作一種比較稀有的蔬菜品種來對待。
  • 曾賣到400元一斤,如今因「野味」遭抵制,農民:今年還能養嗎?
    導讀:曾賣到400元一斤,如今因「野味」遭抵制,農民:今年還能養嗎?往年到了這個時候,農民該下地的下地,該播種的播種,忙得熱火朝天,然而今年卻因突發疫情而中斷了,尤其是從事養殖業的農民朋友,很多人到現還在家休息。
  • 白芨重樓與黃精在小山村打造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九道箍一畝可栽種八千株至一萬株,一般要六年才能受益,到八月份可採挖,一株塊根有幾兩重,大的在一斤左右,白萬明家有一株超大的,一個就有三斤多重,那真算得上九道箍王了。有人給他出價一千元收購,他都沒賣。商品乾貨可售一千元至一千二百元一斤。三至四斤生的可幹一斤。畝產值可高達十萬元。老虎姜的學名叫黃精。
  • 從5元一斤飆升到22元一斤,海南今年檳榔生果收購價創新高…
    元,一次就收入6000多元……」10月12日,說起賣檳榔的收入,育才生態區雅亮村建檔立卡戶陳國明滿眼笑意。進入今年下半年,陳國明發現,檳榔收購價一路「飆升」,從原來的5元/斤漲到現在的22元/斤,這讓他深受鼓舞,打起了精神決心管理好家裡的檳榔。檳榔是海南最具特色的熱帶經濟作物之一。近20年來,海南檳榔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已超越橡膠成為海南省第一大經濟作物,成為海南眾多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 野外發現這3種草藥,可以偷著樂了,每種都價值珍貴,一斤上千元
    當然還有一類植株,它們不以外觀打動人們,但它們同樣有著非凡價值,那就是一些野生中草藥。當然隨著現在城市化的不斷發展,野生中草藥這類喜好紮根環境保護得當地區的植株,是難以在城市中看到蹤影的,但在一些人跡罕至的農村卻有著不少。
  • 俗稱「地烏龜」,民間常用來泡酒,曬乾500元一斤農民卻不敢養
    不過有些小蟲子雖然嚇人,但是老一輩的農民朋友很喜歡,甚至有些到現如今還成了名貴的藥材,其中就有一種俗稱為「地烏龜」的小蟲子,很嚇人,但在民間卻常被用來泡酒,如今曬乾了500元一斤,不過卻沒多少農民敢養殖。
  • 此種野菜俗稱「拒馬菜」,以前農民拿來餵豬,如今城裡賣20元一斤
    ,但是在農村很多農民朋友卻對於野菜是另外一種認知,覺得口感並不是很好,筆者也是這麼覺得,或許我們從小就吃膩了,很多野菜味道也有點苦,纖維也比較粗,但是野菜近些年逐漸走入到城裡消費者的餐桌上,不得不說,野菜的價值再次被喚醒,並且很多野菜在城裡賣的也相當貴。
  • 竹林裡才有的野味,千元一斤被捧上神壇,卻沒多少農民敢種植
    再有十來天,2019年就要過完了,這一年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充滿了酸甜苦辣,上半年的時候,出現了「香椿自由」、「水果自由」,不少農民朋友一看水果的行情大好,便跟風擴種,結果下半年水果價格大跌,甚至有些地區種植的蘋果、梨、柚子等之類的水果還出現了幾毛一斤賣不動的情況。不僅是水果,就連一部分蔬菜類作物也是如此,讓不少農民朋友直呼「太苦了」。
  • 農村很多家裡都有種,春天挖到吃不完,曬乾一斤賣28元,不愁銷路
    提起筍乾相信不少南方的朋友都有吃過,筆者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一種食材了。小時候筆者的老家比較貧困,蔬菜種得也比較少,過節的時候一般每家每戶都會做上一道筍乾炒臘肉。臘肉是過年剩下的,筍乾也不用花錢,家家戶戶都能做。雖然便宜,但是味道卻相當不賴。每次有這道菜我都能比平常多吃好幾碗飯,可以說是相當下飯了。有的朋友可能想問為什麼筍乾不要錢呢?
  • 長相酷似泥鰍,渾身都是寶,市場賣100元一斤,農民為啥不養殖?
    在農村的河塘裡面,生長著的是農民花費了很多的功夫辛辛苦苦水產作物,其中有一種我們最熟悉的是泥鰍。小時候的歌謠還在我們的記憶中未能消去。捉泥鰍是童年的回憶和樂趣,小編今天想來跟大家科普一種魚類,它和泥鰍長得很像,甚至名字中都含有一個鰍字,渾身都是寶,100元一斤,可是農民們卻不怎麼養殖。刀鰍魚是一種形似泥鰍的魚類,但是卻比泥鰍大很多。
  • 與西蘭花比較像,但口感要更好,一斤賣20多元,農民卻不願意種植
    由於花椰菜非常鮮嫩,為了保持其口感,在製作的過程中不適合長時間燉煮。1991年,羅馬花椰菜被引進到國內,目前在國內已經有售,每斤的售價在20到30元之間。在蔬菜中,羅馬花椰菜已經屬於比較高的價格了。然而,如此高價的蔬菜,在國內並不普及,在超市或生鮮市場中並不多見。之所以出現這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農民不願意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