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活著》,張藝謀曾全國到處尋景,為何最後選擇山東周村?

2020-08-28 稗官野讀

1992年,剛拍完《秋菊打官司》的張藝謀,在家休息時偶然聽說了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和田壯壯的《藍風箏》都已經快拍完了。不甘落後的張藝謀趕緊找到餘華,想拍他的小說。

原本他看中的是餘華的《河邊的錯誤》,而餘華卻說,自己最近在寫的一部新小說才是他最好的作品。這部新小說總共七萬字,張藝謀在餘華家裡看了快一下午,看完後他說:

&34;

這本小說,就是餘華的巔峰之作——《活著》

張藝謀選擇這部小說來拍攝,是因為這個題材正符合他想&34;的願望。可是,問題也隨之而來:《活著》的主題太大,主人公的一生過於複雜,時代背景也牽扯到太多,這都不是一90分鐘的電影能夠呈現出來的,即便他真的敢拍、拍出來了,最後也不一定能上映。

於是,餘華又在張藝謀的建議下重新修改了小說,細化了小說的深度和廣度,最終將7萬字增加到11萬字。就這樣,張藝謀終於決定開拍了。

但是,又一個難題接踵而至:由於這部影片的時間跨度很大,對外景的要求更加苛刻。為此,張藝謀費了不少腦筋,派了一些弟兄到全國尋景。

終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朋友向他推薦了山東周村的商業古街道,還找來了影視資料給他看,看完視頻後,張藝謀的心裡就有了底。

從資料片上看,這裡雖古老狹窄卻存留著濃重的傳統特色的周村絲市街、綢市街和大街,和那具有上個世紀色彩的深宅大院,那長長的石板路面,那高高的過街牌樓,使他們不禁都喜出望外。真是&34;,他們決定馬上來山東。

張藝謀和夥伴們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悄悄來到了周村的&34;商業重鎮。他站在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御賜&34;的隅頭,用苛刻的目光審視這以絲綢商品享譽,並以特有的文化色彩著稱的古老街市時,他的眼睛真不夠用了:

這裡有飛簷鬥拱的傳統建築,也有外來阿拉伯風格的商店遺存,又有清末中國洋務派改革的痕跡。那錯落有致的格局,變化多端的門市,還有豐富多彩的匾額和招牌,許多東西簡直是典型中國古商業街的活標本。

據說他當即表示:這樣的街市,全國只有這一處了。簡直不亞於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終於,《活著》在這裡誕生了。有人說,從《活著》看人生,是苦辣酸甜的市井百態。而真正讓旱碼頭活下來的,卻是張藝謀所拍的電影《活著》。

餘華粗言粗語,卻道盡百味人生。

整部影片以時間發展為軸線講述了生於周村的福貴的一生。在大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仿佛是被推著向前的,福貴亦是如此。四十年代的內戰與打倒地主消滅剝削、五十年代的大煉鋼鐵與大躍進、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以及以後的生活,這就是光影世界裡的福貴的一生。

人世間的所有悲歡離合都在螢屏上被演繹,有限時間裡我們見證著的時間跨度所包含的故事是令人心酸的,只能感嘆生命之短暫生活之不易。

張藝謀如此大費周章,又是增刪情節,又是舉國尋景,最後卻找人給餘華遞了一句話:&34;

當時張藝謀還想不到,這部費盡他畢生心血的電影,最後還是被禁了。受到牽連的,還有餘華的小說原著,更是只能被出版社當做廢紙處理掉。

後來張藝謀知道了這件事,專程給餘華打了一個電話道歉,說沒有想到會連累餘華。

只不過讓餘華和張藝謀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幾年,不管是電影還是小說,都在民間慢慢火了起來,觀眾到處找張藝謀的盜版光碟,讀者到處尋人問有沒有餘華的小說《餘華》。

也是這個時候,英、法、德、意、日、韓、俄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漢學家紛紛開始翻譯這本小說,可以說一夜之間,餘華就火遍了全世界。

這麼一個經典的故事到了張藝謀手中,拍的只能算是中規中矩。那麼經典的分數,其實都是獻給餘華的故事的。因為電影其實並沒有把《活著》這個故事裡的內涵給完整表達出來,但是故事性有,歷史背景也在,演員表現不賴,成就這麼一部經典電影就是水到渠成,沒有任何疑問。

如果你想領略餘華想表達的真正內涵,筆者還是建議大家親自看一看原著小說《活著》,讀完之後,掩卷長思,久不能語,這才能讓人開始去審視國人最忌諱談的生死問題。

《活著》之外,餘華還有《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和《在細雨中的呼喊》這三本書,堪稱中國文壇不可替代的巨作。

《許三觀賣血記》的時候,看到三觀敲碎河面上的冰,咕咚咕咚喝水賣血的一幕,筆者看得潸然淚下......

我認為《兄弟》是一個時代裡的兩個極端,另一個時代的躁動和追憶。而《在細雨中的呼喊》是很多人認為餘華最好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餘華的作品,讀懂了《在細雨中呼喊》,才能真正了解餘華。

這4本書都非常寫實,在嬉笑怒罵的市儈對白中,表達了作者本身對生活的感悟。

4本小說越看越讓我有一種感覺:

人生就跟樹一樣,當一個老人坐在你面前時,你就像是在仰望一棵老樹,無論他過去是輝煌還是潦倒,如今他都矗立在這裡,都值得驚嘆。

在你讀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對人生有一遍新的感悟。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魯商發源地,山東東方華爾街的民間記憶周村古鎮,素有旱碼頭美譽
    周村古鎮很小,但歷史卻很龐大:春秋時代,商人出身的管仲重農而不抑商,在齊國開漁鹽之利,民間開始互市,以商立國的齊國最後居然也成就了霸業,名列「春秋五霸」之首。周村古商城也叫大街,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山東主幹道濟青高速設有周村出口、309國道繞城而過,素有「旱碼頭」、「金周村」的美譽。周村歷史上絲綢業非常有名,明清時期發展成為北方重鎮,乾隆御賜「天下第一村」。1904年5月19日(清光緒三十年四月初五)周村被清政府批准開闢為商埠。
  • 全國「周村燒餅」詩詞曲賦創作大賽 獲獎作品公布
    自2020年7月末頒布《全國「周村燒餅」詩詞曲賦創作大賽徵稿啟事》以來,大賽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稿件1175件(其中詩867件、詞240件、散曲33件、辭賦33件),涵蓋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 張藝謀拍了《活著》被封至今,作者餘華卻因此大火
    ,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張藝謀傻眼了,電影《活著》被禁止上映了。除了在國外可以上映《活著》,國內是全面禁止。這部被電影業內人認為是張藝謀拍得最好的一部電影,從此只能在民間「暗度陳倉」。
  • 張藝謀憑藉《活著》,斬獲國外獎項無數,為何在國內被禁播數十年
    1994年,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主演的餘華同名改編小說《活著》。是張藝謀職業生涯以來評分最高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分,曾在國外斬獲獎項無數。張藝謀雖然非常認可餘華的小說,但也很擔心。因為活著是一個簡單的主題,但是這個主題很大很廣,一部90分鐘的電影是不能完全呈現出來的。尤其是徐家的大少爺福貴這個角色,他的生活背景太複雜,故事內容也太寬泛。即使他敢拍,也不能保證電影最終會呈現出來。
  • 這座號稱「天下第一村」的古城風景一絕,孫儷、張藝謀都曾來過!
    淄博·周村一座「活著的古商城」周村素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周村古商城還被中國古建築保護委員會的專家譽為「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築博物館群」!、俄羅斯的客人也都薈集於此,是明清時期山東蠶絲交易最繁盛的市場之一。
  • ...桓臺縣|鮮奇滋|德州|濟南|中華老字號|奇美|臺東|淄博|山東|周村
    全國幾乎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中華老字號,其中上海有180家,為全國最多。山東擁有66個中華老字號 食品類佔據「半壁江山」山東現有66個「中華老字號」品牌,約佔全國的5.9%。其中食品類品牌有24個,佔據了全省榜單的「半壁江山」。
  • 張藝謀拍《一秒鐘》,展現對膠片的執念
    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 餘華《活著》拍成電影,觀眾指責太慘了,張藝謀:我已經收著拍了
    餘華經過多年的努力,他這匹千裡馬終於被伯樂張藝謀所發掘。1994年由張藝謀導演,葛優、鞏俐主演的劇情長片《活著》,改編了餘華1993年的同名小說。張藝謀最初看上了餘華的中篇小說《河邊的錯誤》,這是一部很先鋒的作品,在拍完《秋菊打官司》,餘華想要有所突破,為了讓張導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就把還沒有出版的《活著》的初稿給了他。
  • 看張藝謀拍得最好的電影,才知道《活著》真好
    張藝謀導演,鞏利和葛優主演有人說《活著》是張藝謀導演拍得最好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活著》改編,主旨是鼓勵人們不論遭遇了怎樣的不幸 ,都要堅強的活下去 。電影的結局和原著不同。原著中福貴全家七口人到最後只有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活著,但在電影中改成了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電影的結局保留了對人最大的善意,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我想這正是觀眾覺得這部電影拍的好的地方 。這部小說由於對普世的鼓勵意義,被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眾多獎項。電影也獲得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 。
  • 張藝謀曾經活著
    陳凱歌從那時起拍了十年歷史題材。當時陳凱歌在拍《霸王別姬》,李碧華的小說改編的;張藝謀籌備《活著》,田壯壯做了《藍風箏》。三部影片已不同方式總結了上個世紀中期中國人的生活。對比來看,不僅是上個世紀中期中國人生活的標本,也是93年前後延續自80年代精英知識分子歷史反思的標準文本。93、94年是外資介入中國大陸影視製作的開端。
  • 張藝謀電影:《活著》高清完整版
    《活著》是張藝謀最出彩的一部電影無疑。
  • 《活著》PK《霸王別姬》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巔峰對決
    這是名副其實的巔峰對決,因為這是中國最牛的兩位電影大師,在最好的年代,拍的最有靈氣、最氣勢磅礴、最激蕩迴腸的作品,張藝謀的《活著》和陳凱歌的可以說《霸王別姬》完勝《活著》。這兩部神作,如果不知道是誰拍的,同時看完,或許會以為是一個人拍的。
  • 張藝謀曾說鞏俐要為他生孩子,為何鞏俐轉身嫁給了黃和祥?
    在拍這張照片的那年,張藝謀和鞏俐因為《紅高粱》認識了。鞏俐成了張藝謀和肖華婚姻中的一顆定時炸彈,一年後,肖華不得不結束十年的婚姻。原來這才是張藝謀消瘦的原因。張藝謀知道肖華看了信,惱羞成怒,便承認和鞏俐的那些事。「這件事我本來沒想瞞你,回來後一直很忙,想等忙完後再告訴你,在山東我們倆還沒有什麼,到寧夏後,發生了那麼幾次……就是這麼回事。」
  • 《活著》並非張藝謀第一選擇,他當時看中的,是餘華的另一部作品
    1992年,張藝謀想把作家餘華的《河邊的錯誤》拍成電影;可交談時餘華的一個舉動,使張藝謀徹底打消念頭,而後的決定讓餘華狂賺1550萬。餘華的經歷,幾乎與魯迅一樣:棄醫從文!1977年,高考落榜的餘華,在父母安排下成為了牙科醫生;每天過著手握鋼鉗拔牙的八小時生活,枯燥但也穩當!
  • 張藝謀拍《一秒鐘》的執念:膠片的轉動是最好聽的音樂
    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 張藝謀拍《一秒鐘》的執念:膠片的轉動是最好聽的音樂
    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 周村大街「今日無稅」碑的傳說:李化熙的故事
    (《長山縣誌》卷七)今日無稅周村,本是一個普通村落,明初的時候叫「周村店」,也只有三百來戶人家,名為「店」,有些商業氣息,但規模並不大。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周村附近貫通南北貿易的交通道路的形成和興盛,周村的商業也逐漸發展繁榮起來。
  • 在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張藝謀和他的《活著》
    《活著》是我看過的張藝謀的第一部電影,看完《活著》,張藝謀這個名字便在我的心裡活了起來。這些詬病的聲音大都來自於餘華的忠實讀者,這些人早已讀過原著,並被原著深深地觸動,可以說餘華的《活著》在他們心裡紮下了很深的根。而當張藝謀把《活著》搬上熒幕的時候,對原著進行了一些改動。尤其是影片的結尾,跟原著的結尾出入較大。這使得餘華的忠實讀者們難以接受,從而發出了質疑和詬病的聲音。他們認為張藝謀不該對原著動手動腳,他只要老老實實用鏡頭還原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就好。
  • 山東衛視被網友評為全國最「土」電視臺為什麼還有這麼高的收視率
    山東衛視是全國第一個上星地方衛視。山東衛視成功將山東特產推廣至世界各地煙臺蘋果萊陽梨,比不上濰坊蘿蔔皮霑化冬棗、周村燒餅、泰山煎餅、章丘大蔥、壽光蔬菜、博山酥鍋……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為什麼山東衛視會有高收視山東衛視成功給全國人民塑造了山東「土」的形象,為什麼山東衛視收視依然不減
  • 做不成愛人的張藝謀鞏俐,最後卻變成了最好的電影知己!
    鞏俐是山東人,家裡五個孩子她最小,當鞏俐說她想當演員的時候,也沒有受到傳統家庭的阻撓,老媽的話既酷又殘酷:想當演員,家裡幫不了你,你得靠自己。那就靠自己。遺傳了媽媽要強性格的鞏俐,為了成為演員,她一個人拎著行李坐火車去北京、上海參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