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心理圖式:需要時試著「對事不對人」

2020-12-23 有塊心理田

在我們碰到新的人和事的時候,心理圖式可以讓我們快速地作出判斷,這提高了我們認識的速度,能讓我們有可能認識更多的人和事。但有的時候,我們碰到的新的人和事不能和我們已有的心理圖式相契合,這時候,我們要試著修正已有的心理圖式,也就是常說的「對事不對人」了。

如果,你是那個老師,試著「對事不對人」,花些時間了解一下那個「經常遲到的學生」,你會發現他這次沒來上課的原因是上學的路上,救治了一條被車壓傷的小狗。

如果,你是那個職員,試著「對事不對人」,中午,你再向那個「平易近人的領導」問好,你會發現他又笑容滿面了。

如果,你是那個父親或母親,試著「對事不對人」,耐心地問問「調皮搗蛋的二娃」,你會發現,他看到相框裡你的照片上上有髒的東西,他想擦掉,結果不小心打壞了。

所以,有的時候,尤其是與人相處時,我們試著「對事不對人」,當「這件事情」與「已有心理圖式」不一致時,我們要修正心理圖式。就像孩子認識蝴蝶的過程,形成「蝴蝶圖式」的過程中,會進行多次的強化、修改、豐富,所以說,「心理圖式」也並非一旦形成就不再改變的,會隨著我們對人、對事認識的加深,而不斷修正變化的。

我們需要的,只是在有的時候,在「心理圖式」快速做出判斷時,稍微慢一點,慢一點點。

相關焦點

  • 心理圖式: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對人不對事」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常常把「我對事不對人」的話放在嘴邊,意思是我們並非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這件事情而已,那麼真的如此嗎?讓我們想一想。果你是老師,是否有這樣的「對人不對事」呢?明明都是同一件事情,都是「缺課」,都是「點頭」,都是「打碎相框」,為什麼我們的反應會如此不同,明明我們表達出自己「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卻經常「對人不對事」呢?這是因為,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心理圖式」。什麼是心理圖式呢?
  • 社會學視野下的文化傳承:實踐—認知圖式導向的分析框架
    這種原則可以基於特定的對象而被客觀使用,但是卻不需要預設個人明確意識到特定的目標,亦不需要預設個人對達成目標的操作手段有清晰的掌握。」(24)  這一定義展示了實踐的幾個典型特徵。其一,實踐以「潛在認知」的方式指導行動,不要求人們明確了解行動背後的動機。
  • 一個人的行為,會反映出他大腦裡某方面的圖式,而圖式呢源於學習
    學習與思考貫穿人的一生,對學習來說,學習的最終結果會變成大腦裡的圖式,一個人的全部圖式組成一個人的認知結構。一個人的認知結構=圖式1+圖式2 +圖式3+……+圖式N。學習構建大腦裡的圖式,思考採取大腦裡的圖式。
  • 有聲書第三季第五講 | 《兒童心理十萬個為什麼》之孩子需要積極幻想,為什麼?
    他會穿上「警察」或「醫生」的制服,幻想自己能夠幫助他人,或者偶爾以為自己是超人,能夠做到連成人都做不到的事。小凡現在已經上二年級了,有時還會幻想自己是一名醫生,給同伴做手術,或者以動畫片裡的人物身份和朋友互動。現實中像小凡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或是幻想著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樣工作或生活,或是幻想自己能夠上天遁地。對比現狀,這樣幻想看上去極不真實,但孩子樂在其中。
  • 遇到「犟驢」不聽勸該怎麼辦?用好「引導思維」,輕鬆說服對方
    當面對這樣的同事時,你也許會很痛苦。尤其是作為平級,很多看似不違背原則的微小調整卻成為工作中的攔路虎。不得不需要領導的幫助,甚至極端場合下,領導也愛莫能助。那麼,職場中遇到"犟驢"脾氣不聽勸該怎麼辦?本文,我將從「引導思維」的角度,詳細的闡述如何說服看似特別倔強的同事,用巧妙的心理學辦法說服「犟驢脾氣」,並在結尾列舉一個真實的說服案例,請大家耐心看完,定會有所收穫。
  • 影視藝術研究 | 蔣勵:亞洲電影敘事中的「輪迴」圖式
    電影以視聽手法組織的「驗夢」情節或只寥寥數筆但其意殊勝,胡金銓導演的《山中傳奇》結尾,(7)赴山中抄經的書生夢醒時斜陽如血,風煙四起,遠遠眺見一個與夢中崔參軍相似的人沿海邊碣石行走,而剛剛夢將盡時此人已現為一具枯骨,爾後回到寺院,超度亡靈的法壇上比劃著大手印的正是一路尾隨他並與厲鬼鬥法的那名番僧。佛唄齊誦與怒潮擊空的畫面相接,寓意著為書生洗脫凡塵。真與幻並不相斥,而是相生相驗。
  • 系統思維框架的認知圖式,要做出改變,去組織並適應一些新的概念
    一個新的概念的掌握,大腦裡的認知圖式要修改,有時可以說是大幅度地修改,只是為了適應這個新的概念,大腦裡的圖式做出了修改,就可以把這個新的概念也變成了圖式的一部分,可以說,修改完圖式之後,這個人的認知從原先更小的一個結構變化到一個更大的結構。
  • 員工「心理契約」的前世今生
    其基本假設是組織與員工之間是一種互惠互利的相互關係,雙方均需要有一定的付出,也需要得到一定的收益。80年代末,Rousseau (1989)的研究推動了學者們對心理契約的概念理解進一步深化,進而產生了狹義和廣義兩種內涵。
  • 咬指甲是心理問題嗎這麼好糾正別指藉口
    前兩天我回復了一個關於「孩子咬指甲是心理問題嗎」的問題,今天試著分享給大家!看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其實對於孩子的問題做了一個外歸因來逃避可能的內心的譴責,關於父母的這種歸因偏見再此不做長篇論述。
  • 常見肩倒立錯誤以及修正方法,看看你中槍了沒?
    人們在做各種體式時,往往會忽視身體的安全。一味渴望拍出完美的照片而不管身體是否能做到,只會對身體和精神造成傷害。雖然支撐肩倒立式能促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但如果做的不恰當,它也會對人體造成長期嚴重的傷害。如果能正確恰當地練習,肩倒立會是瑜伽體式練習中比較具有趣的一個體式,並且十分有益身心健康。
  • 中華河洛等六個文化圖式揭秘簡圖——給河洛古國重現天日的獻禮
    故而為了弄清這裡的為什麼,亦為了弄清中華文化千古一脈相承的這「一脈」到底是什麼,雖然人人都會說「一脈相承」,然而這「一脈」到底是什麼我們自己的大多數人還是講不清道不明的,如果講不清道不明我們就無法知曉貫穿在幾千年文化中的思想流是什麼,不知思想流焉能知曉中華文化的精髓與「一脈」
  • 情感樹洞|獨立的人不配被愛?不,需要的是更高級的愛
    本期心理專家團專家蔣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賽林納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夜雨伯爾尼」的問題,如果讓那些深受糾纏之苦或缺少優質戀愛資源的人們看到,準會引起一片哀嘆:「這樣的女朋友配不上你,請把她的微信給我。」當然這是個玩笑。
  • 民國警服史料:1947年修正的《警察服制條例》正式版本
    1946年擬訂《警察服制條例草案》設定的圖案型領章,1947年經修正後改為文字型領章(警官和保安警察實際採用警鴿圖案)。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警察服制分禮服、制服、夏季便服三種。以下系列圖截自1947年《國民政府公報(南京1927)》第2978期,國民政府三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修正公布。
  • 抓住這4樣東西不放很愚蠢,試著放下,對自己有好處
    無論是接受一樣東西或放下一樣東西,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但相比來說,接受比放下更加輕易。有些人能夠拿起,可卻不能放下,久而久之,他就會背負上非常沉重的包袱,然後慢慢將自己壓垮。特別是這4樣東西,抓住不放很愚蠢,試著放下對自己會有好處。
  • 待業不等於世界末日,試著做這4件事吧!
    在 Marvin Krislov 和大學生相處的這些年裡,他更能理解畢業即失業的彷徨心理,因此他有一些建議想給在現在正待業中的你:如同他最後並沒有投入他原本想從事的政治工作,反而在教育的領域上找到自己的熱情,所以試著開放一些,很多時候會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現自己從未想過的可能性。
  • 人為何有報復心理?如何正確應對報復心理?
    在感恩心理中,因為你的個人行為使另一個人的利益增加了,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後者一點也不感恩或者沒有想過要主動感恩,使你在利益方面上也產生同等增益的話,你很可能會主動要求後者感恩自己。這與報復心理在心理運作機制上是完全一樣的。通過報復心理,可以警告他人下次別輕易犯同樣錯誤。通過感恩心理,可以讓受恩惠者記住我們的恩惠。下次當我們碰到困難時,他能幫上忙。
  • 不溝通
    不溝通的時候是孤單,是忙碌,是遺忘,是無奈……普通人可以沉默是金,可以說不需要無效社交,因為他們懂如何緩解焦慮。對於特殊兒童來說,不溝通是語言消失的感覺,好像夜晚行走在迷宮,無法用詞句打開心靈的鎖鏈找到出口,更無法描述所知所感。當情緒暴發時,無論是喜悅、悲傷、憤怒都無法言喻。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世人看不明白的肢體動作或聽不明白的重複性語言。這是他們在宣洩情感,表達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 心理短片 | 怎樣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
    儘管我們基本上不記得早年的經歷了,但那些日子裡某些特定的事,仍然留存在我們的腦海裡,特別是自我的感受。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時,只有通過感覺來探索世界,所有的事都依賴父母。試著回想過去,問你自己一些問題:我的父母是如何對待我的?他們又是如何彼此相處的?他們為什麼採取這樣的方式?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心理諮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正在考慮「心理諮詢」或「是否需要心理諮詢」,表明這件事對你有影響,也表明你開始發現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如人際關係方面,如情緒方面,比如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空虛的感覺。 然而,從關注心理、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做心理諮詢,這往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一個人最終下這個決定?
  • 男人與女人相處時,試著多聊這三個話題,能讓她對你沒有抵抗力!
    如果一個男人不懂得哄女人高興,不善言談,那麼久而久之容易讓人失去興趣。對於人際交往,大部分人都希望對方善於健談,這樣紮起互動中比較有話題感。當你與女人交談時,無論從話題還是說話方式都較為熟練,那麼在女人看來,你可以稱為很有內涵,長時間接觸會對你有所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