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幫電影《愛爾蘭人》中,學習最「幫派」的美式搭配

2020-12-24 TOPMEN

相信喜歡黑幫片的朋友一定對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這兩位《教父》的大佬不陌生了。

而《愛爾蘭人》這部出自馬丁·斯科塞斯之手,砸了2億美金成本巨作。除了兩代「教父」加持,還請來好萊塢黑幫代表人物喬·佩西的「最強黑幫」陣容。以至於該片還未上映時就摘獲《時代周刊》「2019年度十佳影片」頭銜。

《愛爾蘭人》主要講述戰後美國有組織犯罪的黑幫故事。該電影維度跨越數十年,記錄了美國歷史最大的懸案,以宏大的故事展現有組織犯罪的其內部運作、仇敵以及與主流政治的瓜葛。

關於這部電影的背景,估計油條花3萬字都寫不完說不清。畢竟片子夾雜著太多東西了,像金錢,幽默,計謀等,絕對是一部平生難得一見的大師之作,光是影片對年代的還原還有人性的揣摩就足以讓我震驚。

並且《愛爾蘭人》長達到三個半小時的片長除了史詩般的劇情延展之外,主演們「老味十足」的「舊時代幫派造型」同樣很上頭。

雖然不久前的第92屆奧斯卡上,《愛爾蘭人》在《小丑》等強勁對手下無緣獲得最佳服裝設計獎。

但是該片的服裝設計師組合 Sandy Powell & Christopher Peterson 向來就擅長將年代歷史感服裝重新詮釋,讓老時代的服飾呈現極具創意性的表現。

《愛爾蘭人》服裝設計師組合

「西服套裝」、「禮帽」、「大衣」等傳統美式單品在「教父們」的強大氣場演繹下,顯得紳士優雅同時派頭十足。

雖然《愛爾蘭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間,但影片中出現種種創意性造型,其實放在今天都非常值得我們欣賞與回味。

所以趁著復古風的餘熱未消,油條就趁此向大家介紹一下《愛爾蘭人》的搭配。片中舊時代的品味復古特色,還有硬核的幫派格調,跨域多個年代的時間線也能我們在復古造型帶來搭配上的新思考:

1940s 年代 電影開頭講述 1941年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弗蘭克·謝蘭 1941 年應徵入伍。不過這一時期的弗蘭克只懂得忠誠盡心,這讓他處處與人為善,卻沒想到這將來會反害他逐步踏進自己架構的地獄中。

而歷史上真正的弗蘭克比德尼羅還要高大,於是服裝組通過在軍裝中墊肩使得他看起來較魁梧,又高壯的身板穿上軍裝就如同一個戰爭機器般的硬氣。

公發最為經典的 M41 野戰夾克

雖然他為國家服務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弗蘭克自從退伍後就誤打誤撞接觸並效忠黑幫,並且從未向家人提起過他在黑幫的任何事情。直到他在生命的最後五年,才作家查爾斯·布蘭特披露自己的過去,曝光甘迺迪遇刺等一系列黑幫活動的細節。

1950s 年代 電影的 50 年代是故事真正的發展時期,也是二戰退伍的卡車司機弗蘭克結識黑幫頭目羅素·布法利等人成為一名職業騙子和殺手的開端。

左羅素、右弗蘭克

而兩人在片中的一段對話中就展現了50年代最為經典的兩個造型。羅素穿著的一件得非常正式的 Gabardine 密織布料外套,這種材料常用在Burberry大衣上,並且脖子上還帶著一條寬版的領帶,寬版領帶美式紳士50年代最為經典的款式。

而法蘭克這邊的造型就當時典型司機造型,他身上的這件皮衣將美式的硬漢風展露無遺,並且也是50年代年輕人都會穿著的造型,就連帽子也是最為典型的復古卡車帽款式。

緊接法蘭克穿上西裝來出現在一家高檔餐廳中認識周圍的其他人物,不過他的西裝是50年代的普通現成外套。

而作為黑道老大的就選用 50 年代典型男裝具備的長尖領,並且當時能穿這種誇張領子的人都不太好惹。

不過整屋中資歷最大的黑幫老大是哈威飾演的布魯諾。混跡黑道多年經驗使得他的打扮沉穩不顯張揚,西裝的搭配比例也不是寬寬鬆鬆,而是上流的量身定製較小且整齊的形象,體現了美式紳士該有的乾淨利落感。

坐在中間的布魯諾

1960s 年代 60 年代的美國已經是戰後時期的趨勢,因此紳裝、相對挺拔的正裝等簡約剪裁的服飾成為當時的上流人士的主軸,而普通人更多是穿著以工人代表的工裝制服。

儘管該片沒有用風格很強的服飾描述出 60年 代的美國時尚,不過油條意識到服裝組在這一年代更專注細節上的變化。

就像該片 60 年代的背景是夏天的邁阿密,而呈現淺色調的芥末黃色就開始大量出現,畢竟色彩是能體現年代感的東西。

進入到 60 年代後期,美式領帶的流行樣式也變成了非常窄的版型,因為法蘭克飾演的是比較追求時髦感的年輕人,所以他換上窄版的領帶也呈現出一種穿上優異服飾獨有的自信感。

而羅素這邊雖然穿著用色大膽的聖誕節毛衣,不過他的領帶仍然還是沉穩大氣的寬版。

同時紳裝的經典三件套、口袋巾、領帶同樣也是當時上流紳士的標配之一。真正黑手黨大佬們的的穿著很少會隨著潮流而變化,而是更兼顧沉穩的硬氣感才能體現出氣派感,簡單的西裝配紅領帶的在當時也是「美式黑幫們」的搭配首選。

1970s 年代 70 年代的故事地點雖然仍在邁阿密,不過從黑幫成員開會片段中可以明顯看到穿著的服飾在色調上比 60 年代更淡,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彰顯成熟氣息的沉穩的深色西裝也換成減齡的溫和色調

紫色襯衫配上大地色特意做圓的駁領外套,還有黑底的小丑格紋領帶,或許也就義大利教父這樣硬核氣勢的人才能能夠駕馭這番盛氣凌人的搭配了。

到了法庭檢察官們指控幫派成員的這一凝重場合中,前面那些花裡胡哨的領帶又瞬間變成沉重的深色調可以看出服裝組投入了許多精力在這些細節上製造這種印象上的差異和衝突。

還有電影中給過多次特寫的手錶也讓油條記憶尤深,圖中這隻由弗蘭克所配戴的經典造型的金色方型腕錶,由瑞士老表品牌 Mathey-Tissot 出品。

雖說這隻老表只是個平價款式,但完全對得起劇中弗蘭克的工人階層身份,而且硬漢戴起表來依然能體現出紳士範的典雅。

作為一部黑幫片,《愛爾蘭人》其實真正打打殺殺的場面少之又少,或者說本應可以有暴力畫面震懾鏡頭都被馬丁選擇簡單帶過。不過在一般大眾忽視的衣服搭配等細節上卻極為苛刻,減少打鬥的張力細緻地對黑幫人物滄桑個性的刻畫與敘述。

相關焦點

  • 《愛爾蘭人》黑幫電影的輓歌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電影《殭屍》,人們常說這電影是香港殭屍電影的輓歌,那麼我想,《愛爾蘭人》就是好萊塢黑幫電影的輓歌。科波拉《教父》掀起的狂飆曾經席捲了全球,羅伯特·德尼羅在房頂上奔走,如同向公牛挑釁的角鬥士一樣的表演,曾經是我少年時期的夢幻,如今一切都已結束,《愛爾蘭人》正是這半個世紀黑幫電影的輓歌。
  • 在黑幫與工會之間的「《愛爾蘭人》」
    本片的內容取材自查爾斯·勃蘭特的非虛構作品《愛爾蘭人》。講述了長期參與義大利黑幫和美國工會的弗蘭克·希蘭的故事。該書的內容,有希蘭的口述訪談記錄,也有大量的作者調查後的補充材料。以希蘭個人的經歷產聯了美國戰後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美國著名的吉米·霍法失蹤案,作為美國工會中的傳奇人物,他的失蹤成為美國最傳奇的失蹤案件之一。
  • 馬丁·斯科塞斯獻給黑幫電影的輓歌:《愛爾蘭人》
    「刷房子」 在小說中本身是一句黑話,代指「殺人」這一行為,因為人在被殺之時,血液四處噴濺,正如顏料般粉刷牆壁。黑幫片的輓歌或許導演們老了都喜歡將時間看作是世上最大的敵人,馬丁·斯科塞斯也不例外。CG減齡技術,還原了弗蘭克從中年到老年的變化,時間跨度大,這也是為什麼《愛爾蘭人》預算如此之高的原因。
  • 從窮兇極惡的街頭幫派,到叱吒美國的黑幫,螺旋發展的美國黑幫
    早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這片土地上的城鎮中就出現了街頭幫派。到了19世紀初期,街頭幫派在美國城鎮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美國東北部的大城市中的英國移民社區和愛爾蘭社區,當地的愛爾蘭移民們和英國移民大多要麼是前來謀生的無業者,要麼是被流放的罪犯,他們在定居點結成了最著名的幫派,比如斯密斯幫派,鮑裡斯幫派。
  • 看黑幫電影的時候該喝點什麼威士忌?
    教父》裡的維託·柯裡昂、《美國往事》中的麵條(Noodles)到《愛爾蘭人》中的弗蘭克·謝爾曼(居然是同一位演員演的),黑幫電影裡誕生過無數迷人的角色,各個都散發出令人難以抗拒的雄性魅力。對於黑幫頭目而言,生命中的許多滋味是無法向他人傾訴的,內心深處泛濫的心緒和情感,也只能隨酒液一同咽下。從題材上看,黑幫電影主要分為四類:傳記片,講述黑幫家族興衰成敗的發跡史,奧斯卡評審團最愛。
  • 真正的黑社會老大吐槽:《教父》和《愛爾蘭人》等黑幫電影太假
    美國媒體BuzzFeed就親自找來了以前知名的黑幫大佬弗蘭傑斯來評點諸多知名黑幫電影橋段的真實性,這位前黑幫分子可是曾被《Fortune》雜誌列為50個最有錢和最有權力的黑手黨老大名單中的第18名,1986年他因串謀罪而被判處10年監禁,在長年的監獄生活後才決定從黑幫金盆洗手。
  • 電影《愛爾蘭人》| 厚重的歷史,老去的教父,以及一曲黑幫的輓歌
    《愛爾蘭人》本質上講述的是一個黑幫的興衰史,這是一個從鼎盛到消亡的漫長過程,三個多小時的時間,也像看了一輩子黑幫片那樣漫長。弗蘭克(德尼羅 飾演)本是一名二戰老兵,常年殘酷和機械的戰爭生活使得他一直無法以正常人的視角和身份生活,儘管他很努力地在愛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依舊顯得笨拙和沉默,早年喋血戰場的經歷在某種程度上也幫助他十分順利的融入了黑幫的生活,並且成為了最知名的幾位黑幫人物之一。
  • 《愛爾蘭人》老馬丁的黑幫帝國
    兩年前第一次知道了馬丁斯科塞斯要拍攝《愛爾蘭人》就讓我激動不已,喬佩西 、德尼羅、阿爾帕西諾的組合只能不讓人期待。全片看下來給我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英雄遲暮」除了結局大佬們悲催的結局,電影中主演們給我的感覺就有一種老態龍鐘的感覺。雖然通過高科技手段彌補了臉上的皺紋,但是依然掩蓋不了他們的老邁的動作。
  • 《電影手冊》評《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這個項目馬丁·斯科塞斯已經捂很久了,中途原製片人退出,後在網飛的支持下重新啟動,如今終於捂熱了,不僅如此,還按照馬丁的想法,使用了「減齡」技術(利用電腦特效幫演員減齡)。想來,這樣一部頭戴皇冠、影迷期盼的年度佳片,卻遲遲出現,在現有電影體制內找不到製片與發行,多少有點兒心酸。
  • 黑幫大哥都愛戴的軟呢帽,原來最開始是女人戴的
    而在眾多紳士帽裡,有一頂帽子的背景文化比較特殊,因為它是黑幫老大們的最愛,它就是Fedora費多拉帽。在好萊塢電影中常常看到它的身影,無論是歐美老派紳士、報紙記者,還是芝加哥黑幫、私人偵探,都戴著一頂Fedora,是20世紀40年代最流行的男帽。
  • 作為斯科塞斯中昂貴的一部電影,《愛爾蘭人》可以衝刺奧斯卡
    如果要問電影市場是否有大師級影片,恐怕大家都會把目光轉向馬丁·斯科塞斯,他的新作品《愛爾蘭人》再次震驚了電影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黑幫電影」應該是幾十年前人們才喜歡的電影,現在人們很難接受這種電影。和蜘蛛俠帕克一樣,斯科塞斯出生於紐約皇后區,二十多歲時開始製作自己的電影《誰敲了我的門》。與中國導演賈樟柯對斯科塞斯非常樂觀,賈樟柯通過其第一部電影《小武》打開了世界的大門,並在國際上中獲得了許多獎項。
  • 愛爾蘭人——黑幫故事和甘迺迪刺殺案新線索
    ☆ 起底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黑幫有組織犯罪關鍵人物傑米 霍法被殺疑案。☆美國政壇最骯髒的一頁 冷血的黑幫生存法則 火熱的兄弟情義 密不透風的黑幫世界。☆同名改編電影由 《憤怒的公牛》《計程車司機》《大西洋帝國》導演馬丁 斯科塞斯改編導演。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領銜主演!
  • 黑幫電影內味,到底是個什麼味
    畢竟藝術源於生活,黑幫於現實中式微,電影也難逃消逝的命運。黑幫宿命任何形式犯罪組織的崛起,都離不開一個「窮」字。美國是移民國家,20世紀30年代初,義大利裔、愛爾蘭裔、拉美裔等大量窮苦移民湧入,其權利、收入乃至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抱團取暖、成立幫派是唯一選擇。
  • 《愛爾蘭人》幻夢的消逝與必經的衰落
    同時,以《愛爾蘭人》為切入點窺見的黑幫極具反思的視角,在劇情、畫面與特定類型片對比之外,「衰落」並非僅僅透過螢幕呈現——黑幫類型片似乎也風光不再。經歷新好萊塢時期的電影革命與輝煌後,黑幫片的日漸式微似乎也在闡釋著從時代維度而言的迭代與衰落。
  • 聊電影《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 這次,馬丁導演與他們合作,拍出了新作《愛爾蘭人》。《愛爾蘭人》取材自紀實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羅伯特·德尼羅與阿爾·帕西諾,四十五年前,曾經合作過黑幫經典《教父2》。他們在二十四年前,又合作了警匪片《盜火線》。歲月畢竟不饒人。與當年的年輕氣盛相比,在《愛爾蘭人》中,他們都老了。雖然影片採用了CGI減齡技術,撫平了老戲骨臉上的皺紋。
  • 【影評】是純真年代,還是紐約黑幫?—還原兩部電影中的紐約社會
    當時的美國剛剛經歷內戰,結束獨立戰爭與第二次獨立戰爭,獲得完全自主的時間不到60年,而這樣一個新生的國家為什麼會產生一個極度標榜權利與財富、壁壘森嚴卻也日趨老邁的貴族交際圈?這是一個我試圖在電影本身尋找,卻始終找不到答案的疑問。
  • 《紐約黑幫》:黑幫版「王子復仇記」
    當年的奧斯卡上,《紐約黑幫》九項提名最終無一獲獎,不過這並不影響馬丁•斯科塞斯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為數不多的傳奇電影大師,而《紐約黑幫》也絕對稱得上經典。更加血腥的王子復仇記故事從紐約當地兩大幫派的生死械鬥講起,在這場黑幫戰爭中獲勝的一方將會取得紐約當地的控制權。最終,戰爭以當地幫派領袖屠夫比爾殺死愛爾蘭幫派「死兔黨」首領告終。
  • 明星 | 真正的黑社會老大看完了幫派電影《教父》《愛爾蘭人》之後,說它們爛透了......
    今年美國影史大導演Martin Scorsese再度以《愛爾蘭人》入圍10項奧斯卡大獎,不過許多影迷肯定會好奇:我們從小看到大的好萊塢黑幫片《教父
  • 《愛爾蘭人》看愛爾蘭人有感
    《愛爾蘭人》豆瓣評分9.0,是2019年出品的優質電影,個人感覺是下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男配和最佳攝影的頭號熱門。 名導演加上三個老戲骨,簡直是這種黑幫史詩類型電影的一時之選,三位在電影界早已功成名就的老標兵嘛,加上名導演馬丁,四個老炮,濃濃的戲劇感頓時撲面而來。
  • 《愛爾蘭人》是老馬導演生涯中最難製作的作品(下)
    但是「生意是處決霍法是幾個高級幫派的決定。希蘭只是在履行他的職責。這不是一種可以控制的個人情緒。作為職業殺手,唯一要做的就是滿足僱主的要求。「斷絕共同感情」是做這行最基本的職業素質,「絕不手軟」是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神聖法則。在《教父》、《好人》等傳統的黑幫電影中,家庭往往對黑幫人物的命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