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召開。慈文傳媒攜手著名學者作家、《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宣布,雙方將啟動新版《大秦帝國》影視改編項目,並斥資1.4億註冊成立大秦帝國影視傳媒,同步籌拍新版《大秦帝國》劇集和電影。
慈文傳媒總裁馬中駿先生,慈文傳媒副總裁、大秦帝國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原向陽先生,骨朵傳媒創始人兼CEO王蓓蓓女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與藝術研究所所長、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秘書長艾蓮女士與孫皓暉先生共同出席了「開啟歷史正劇新時代」主題沙龍,向我們揭秘了新版《大秦帝國》會有哪些新元素。
和近幾年泛濫於古裝劇領域的「仙俠」、「瑪麗蘇」、「宮鬥」相比,歷史正劇這一概念不禁讓胡扒醫眼前一亮。
古裝劇、歷史劇、歷史正劇似乎從來就沒有一個詳細的界定。對此,孫皓暉給出了歷史正劇至少應具備的三個條件:
第一,從故事框架來說,70%左右的歷史是真實的;
第二,就歷史人物而言,必須尊重史書和考古發現,不能胡編亂造;
第三,歷史正劇必須傳播積極、健康、陽光的價值觀。
一如肥皂劇總是花費最多的時間在最無聊的事情上,歷史劇往往將時間花費在價值觀的導向上。早些年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摒棄了古裝劇的弊病,向我們緩緩講述了一個國家的歷史興衰與更替歷程。
而曾引起廣泛關注的《大秦帝國》系列以飽滿的人物和厚重的歷史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
作為知名IP大劇,《大秦帝國》實質上已經拍攝了三部,且皆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何還要重啟拍攝呢?
一部社會上大家期待的歷史正劇在11年間共出了三部,然而二三部因為背離了原作的初衷,令孫老產生了要重拍的想法。「我們要叫人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爭,以及什麼是真正的政治。」
通常情況下,歷史正劇的品質要求十分高,故而接手《大秦帝國》的拍攝難度可見一斑。談到為什麼要與孫老合作,原總精煉的給出了兩個理由「一個是最震撼的時代,一個是最激揚的文字。」
向來不走尋常路的慈文傳媒在成功打造了《花千骨》、《老九門》、《楚喬傳》等業界大IP之後,將目光放在了歷史劇之上,一是為了展現貫穿歷史的英雄風骨與文化,一是為了增強民族自信。
一部影視作品在以藝術的形式向觀眾展示內容的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想。以大秦帝國為軸心,展開中國前三千年的文明歷史,浩浩蕩蕩的巨製令胡扒醫極其期待這個尚需娓娓道來的故事。
《大秦帝國》的主要拍攝背景是戰國時代,戰國時代是中國五千年中戰爭文明達到最高峰的時代,而對於古典戰爭、古典政治,一眾的歷史劇很難將真實場景展現出來。
因為早前拍攝的思路、技術問題,即便是備受好評的第一部也要重拍。把戰國時代的變法運動重現,以商鞅變法為軸心,使整個作品更加豐滿,是新版《大秦帝國》與眾不同之處。
它將會從正面拍攝司馬錯、李冰開發巴蜀的整個過程,展現巴蜀之地在秦國統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商業片之絕,思想片之絕,藝術片之絕。孫老在大談對於《大秦帝國》的深厚情愫之餘也提出了對於高品質歷史正劇的三個標準。
「我最敬佩的人是商鞅,最偏愛的人是白起,最能理解的人是秦始皇。」耗時16年,書寫505萬字的「老秦人」孫老在專訪中為這個風華絕代的帝國而正名。
如果說秦國是中國歷史上的「虎狼之國」,那麼《大秦帝國》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虎狼精神」。它既是一個已成型的大IP,也是一部「男人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戰國時代的鐵血精神,新版《大秦帝國》將會有很精彩的感情戲。正如孫老所說「這是一個英風烈烈的時代,也是一個最風花雪月的時代。」
主要人物商鞅、張儀、宣太后、秦始皇等都會有纏綿悱惻的感情戲。扶蘇的母親這一女性角色也將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古有「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之說,飲馬黃河,東進中原,從邊陲小國一路走向問鼎天下。求治太速,善後無方。歷史突然到來的風暴將它湮沒,但秦亡的歷史終會真相。
《大秦帝國》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如大河奔騰,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的文明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身為80、90甚至00後的我們,有義務去了解那個輝煌壯麗的時代,王者的勉勵與秦人的努力,即使是在千年之後的我們也同樣需要這股力量。這,大概就是《大秦帝國》所賦予我們的禮物。
新版《大秦帝國》將於2018年開機,大量啟用新人演員,孫皓暉親自擔任總編劇,共拍攝100集,預計2020年初與觀眾見面。
浩浩乎大秦,烈烈兮秦風,闊別已久的大秦歸來,時也,勢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