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兵敗官渡,多虧此人相救,否則將死無葬身之地

2020-12-24 騰訊網

縱觀漢末三國歷史,官渡之戰無疑是其中最具轉折性的一戰。經由官渡一戰,實力最強的袁紹集團由盛轉衰,而實力稍弱的曹操集團則勢力大增,最終基本統一了北方地區。

官渡之戰,袁紹十萬大軍基本灰飛煙滅,八萬士卒被曹軍坑殺。而在官渡兵敗後,身為袁軍主帥的袁紹更是險些喪命。就在這一危急時刻,多虧袁紹帳下的一名武將相救,袁紹才能得以生還。

正因如此,袁紹才能在官渡敗北後,迅速平定冀州叛亂,勉強又熬過了兩年。

那麼,這位在危急時刻救過袁紹性命的武將究竟是誰呢?史書中又有著哪些關於他的記載呢?

根據《後漢書·袁紹傳》所記載:「

紹與譚等幅巾乘馬,與八百騎度河,至黎陽北岸,入其將軍蔣義渠營。至帳下,把其手曰:『孤以首領相付矣。』義渠避帳而處之。使宣令焉。眾聞紹在,稍復集。

」關於此點,《資治通鑑》對此也有著相似的記載,即:「

袁紹走至黎陽北岸,入其將軍蔣義渠營,把其手曰:『孤以首領相付矣!』義渠避帳而處之,使宣號令。眾聞紹在,稍復歸之。

通過上述兩種記載可知,這位在關鍵時刻保住袁紹父子性命的武將,便是蔣義渠。

蔣義渠之所以能夠在關鍵時刻保住袁紹的性命,其實與袁紹當初的不經意安排有關。

官渡之戰爆發時,蔣義渠受袁紹之命,駐紮在黎陽北岸,而袁紹的大軍主力則在黎陽南岸。經由烏巢一戰,黎陽南岸的袁軍主力一潰即散。面對士氣高漲、來勢洶洶的曹軍,袁紹、袁譚父子被迫丟棄大軍,只率領了八百騎兵倉皇逃竄。

也正在此時,駐守在黎陽北岸的蔣義渠率眾迎接逃亡的袁紹,使得袁紹才有了一個暫時安全的營地。

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蔣義渠這一支軍隊的存在,就憑袁紹和他殘存的八百騎兵,極有可能在逃亡途中死在曹軍手中。

因此,就這一意義而言,蔣義渠無疑是袁紹的救命恩人。如果沒有蔣義渠,袁紹有很大概率死無葬身之地。

正如袁紹所說「「孤以首領相付矣」,袁紹的性命確實在當時託付給了蔣義渠。

也正是憑藉著蔣義渠的這一僅存的袁軍營地,袁紹才能逐漸招攬殘兵敗將,逐漸地恢復了自己的勢力。當時冀州各地叛亂不斷,袁紹便用這一勢力逐漸平定了叛亂,從而才勉強保住了冀州,史稱「

冀州城邑多叛,紹復擊定之。

」--出自《三國志·袁紹傳》

綜上所述,袁紹兵敗官渡後,處於生死存亡一線,多虧有了其帳下武將蔣義渠的護衛,才得以生還,並逐漸恢復勢力。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袁紹逐漸恢復了勢力,但經由官渡一戰,早已是元氣大傷,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兩年之後,袁紹便在萬般憂愁中,發病而死。

相關焦點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答案很簡單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刺殺 招降 遊擊 袁紹在官渡的操作震撼曹操一整年
    談及三國時期中的經典戰例,有三場戰役的發生永久改變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這三場戰役就是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形成的基礎,夷陵之戰則預示著蜀國的敗亡,官渡之戰則代表著曹操徹底掌控了中原成為了諸侯中最強的勢力
  • 官渡之戰後曹操袁紹陷入對峙階段;袁尚的戰略沒問題但無人可用
    東漢末期,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奠定了其統一北方的基礎,但是實際上,官渡之戰還並未完全令曹操獲得戰局主動,而是在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死後
  • 官渡之戰前,郭嘉向曹操列出:袁紹有哪十敗?曹操有哪十勝?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戰略大決戰。最後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 袁紹的謀士哪個強?此人當之無愧第一——第三十章:官渡之戰(1)謀士辯論會
    眭固殺掉楊醜後,便帶領張楊部隊屯軍射犬(河南省武陟縣西北),打算投奔一個財大氣粗的大老闆——袁紹。曹操看見眭固帶領張楊部隊投奔袁紹,知道他一旦事成與袁紹聯手,形勢就會對自己非常不利,便派遣曹仁、史渙北渡黃河,帶部隊攔截眭固。面對曹仁們的急攻,山賊出身的眭固當然不是曹操麾下大將的對手,眭固在犬城兵敗被斬。
  • 官渡之戰前袁曹力量對比,當下境況,袁紹究竟敗亡何因?
    導語:官渡之戰改變了北方的格局。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而歸,後兩年袁紹病死,自此曹操統一整個北方,雄據北方八州之地,一躍成為整個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但兩個勢力的一場重大的會戰絕不是在戰場上就能概括的。袁曹兩家比的不只是軍力,更是政治,國力,凝聚力。兩方官渡之戰前各自的境地。
  • 袁紹敗於曹操,並不在官渡之戰,而在於倉亭之戰及袁氏兄弟內鬥
    官渡之戰的失敗也被世人認為是袁紹勢力垮臺的原因,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官渡之戰並沒有徹底打垮袁紹,真正令袁紹失去和曹操抗衡能力的,是一年後的倉亭之戰。
  • 四面出擊 中心開花 袁紹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將曹操逼入絕境?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談及三國時期中的經典戰例,有三場戰役的發生永久改變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這三場戰役就是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形成的基礎,夷陵之戰則預示著蜀國的敗亡,官渡之戰則代表著曹操徹底掌控了中原成為了諸侯中最強的勢力
  • 官渡之戰,被無知文人抹黑千年的袁紹才是真正的高手
    十一月,張楊在東市軍中死於部將楊醜之手,這個楊醜倒是曹操的鐵桿粉絲,殺了張楊後立即投靠了曹操,但好景不長,楊醜又被自己的部將眭固擊殺。眭固對張楊也算忠心耿耿,殺了楊醜後立馬投靠了張楊另一個鐵哥們袁紹。眭固以張楊以前的長史薛洪和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射犬(今河南泌陽東北),自己帶著大部隊北上向袁紹求救。
  • 《聽書:三國演義》第055回 錯用計袁紹失官渡
    現在郭圖這麼一看袁紹~~哦~~~~是要取官渡,所以他就在旁邊兒一個勁兒地給袁紹出主意。說乘著曹操不在官渡,官渡肯定空虛,你就把這兒,給他拿下來得了。取了官渡之後曹操聽說官渡丟了,他必然從烏巢翻回來,這時候您可以在路上設下伏兵,是曹操可滅呀。「此乃~~~孫臏之圍魏救趙~之計也!」郭圖哇,還給袁紹說了個典故。這孫臏是幹什麼的呀?孫臏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兵法家啊。《孫子兵法》嘛。
  • 不幸碰到袁紹這樣的老闆,趕緊跑吧!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袁紹是其中最具號召力也最具實力的。當十八鎮諸侯聚集洛陽討伐董卓之時,袁紹眾望所歸,以「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後裔」之名望,毫無懸念地被推為盟主。官渡大戰之前,袁紹是當時最大的軍閥,擁冀、幽、並三州,精兵七十餘萬,旌旗遍野,刀劍如林,聲勢可謂顯赫之極。然而,曾幾何時,兵敗將亡,死無葬身之地,殘兵敗將,均作鳥獸之散。
  • 官渡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曹操為什麼獲勝了呢?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發生在曹操軍與袁紹軍之間的戰役,這場戰役意義非凡,是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官渡之戰的經過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制勝。曹操採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 袁紹為何敗給了曹操?都以為袁紹剛愎自用,偉人一語令人大悟
    可見袁氏的威望之高。然而,為何袁氏兄弟,尤其是袁紹明明坐擁河北四州之地,實力當屬第一,為何卻敗給了實力弱小的曹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原因。1.派系之爭。我們知道,袁紹比袁術比起來,還是非常出色的。袁術雖然是袁氏嫡子,但目中無人,飛揚跋扈,連劉備都看不起,更何況其他人呢?所以許多袁氏的門生和世家大族的人才都投奔了庶子袁紹。
  • 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
    因果與心理學:官渡之戰,袁紹是敗於什麼樣的心理?許攸建議燒了曹操的糧草,袁紹不聽,許攸反投曹操,建議遭操燒了袁紹的烏巢,斷了袁紹的糧道……袁紹之所以會敗,完全是敗給了自己的心理,如何解讀袁紹的心理呢?1、難道真的是袁紹不懂許攸的的計謀嗎?非也,只是如果按許攸的計謀勝了,他袁紹就沒有了價值感,所從他要按自己的方法取勝。(這也是心裡裝不下比自己有能耐的人)2、他不會預料許攸會去投奔曹操,就算有,也不會放在心上。
  • 三國爭雄:袁紹手下四大謀士,是死於袁紹的無能嗎?
    這主要來源於《三國志》中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荀彧的話,荀彧在官渡之戰前,曾對舉棋不定,擔心袁紹手下智謀韜略之士能力超群的曹操,說過這樣一番話:「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袁紹的手下謀士何足懼哉?荀彧目光如炬,知人善斷,未卜先知,基本上把袁紹手下四大謀士的命運提前給圈定好了,用現在的話說,八字相剋,荀彧既咒又克,把袁紹手下的重要謀士們一鍋都給燴了。
  • 《三國隨筆》:官渡之戰
    拼命的爭奪,慘烈的競爭,都想成為贏家,然而最後有機會成為贏家的袁紹卻將一手好牌玩砸,讓勝算並不大的曹操意外翻盤,成為北方大地上最後的勝利者。從此,北方二人轉的舞臺變成了曹操一家的直播平臺!  大人物們陰謀毒計,你死我活的仇殺撕咬不斷升級,終於隆重地上演了兵連禍結的武鬥曲目,小百姓求做奴隸而不得,只能在天災人禍的雙重壓迫下痛苦哀鳴,掙扎於生死的邊緣。
  • 此人為曹魏名將死後配享太廟,但為何官渡之戰前被曹操奪去兵權?
    當時的袁紹與曹操之間關係還好,暫時是同盟的關係,因此,袁紹派朱靈率三營兵馬援助曹操,大破陶謙後,這些兵馬陸續回到冀州,但是朱靈卻帶著本部兵馬留了下來,朱靈說:「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
  • 梟姬孫尚香,得知劉備兵敗後,幹了一件大事!
    這位被周瑜「賠」了夫人便是孫權之妹孫尚香。孫尚香舞劍孫尚香的年齡已不可考,但劉備生於公元161年,孫權生於182年,孫尚香是孫權同母妹,也就就意味著劉備至少比孫尚香大22歲以上。這位孫尚香從小被當成男孩子培養,不喜歡琴棋書畫倒是喜好舞槍弄棒,周瑜和孫權也認定如此受吳國太寵愛的孫尚香不會看上劉備這個大她20多歲的男人,而且吳國太也不會將這個寶貝女兒交給劉備。
  • 官渡之戰結束後的19個月裡,袁紹疏忽了一件事,埋下覆滅的伏筆
    這句話用來描述官渡之戰後的袁紹集團,也是恰如其分。是的,官渡之戰中袁紹被實力與運氣兼備的曹操擊敗,敗得很慘,被坑殺的士卒多達七八萬人,一線大將幾乎喪盡,這樣的打擊對於袁氏集團是非常沉重的。但是袁氏集團根基雄厚,他的基本盤尚在,只要假以時日,富庶的冀州之地又可以為袁紹拉扯出一支強大的部隊。曹操經歷了官渡之戰後,同樣也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吞併袁氏集團。
  • 茶館三國|此人謀略直逼郭嘉荀彧?布陣霹靂車戰隊打爆袁紹!
    但在《三國演義》中,曹操陣營於官渡之戰表現突出的謀臣不僅僅是眾人耳熟能詳的二荀和郭嘉,有一人亦十分耀眼,此人便是劉曄。可是,根據正史的相關記載,劉曄似乎並未出現在官渡戰場上,那麼為何後世作者唯獨將劉曄推上官渡之戰的主戰場並安插了突出的戰績?劉曄其人又有何過人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