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雄:袁紹手下四大謀士,是死於袁紹的無能嗎?

2020-12-22 蕭家老大a

三國爭雄:袁紹手下四大謀士,是死於袁紹的無能嗎?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在一眾群雄中,相比較曹操當時土地貧瘠,兵微將寡的情況,袁紹就是最大的績優股,現代人都明白一個道理,玩垃圾股肯定會玩死,但是績優股玩得不好,也會傾家蕩產,譬如袁紹手下謀士們的命運。

人們普遍認為,袁紹手下有四大謀士:田豐、許攸、審配和逢紀。這主要來源於《三國志》中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荀彧的話,荀彧在官渡之戰前,曾對舉棋不定,擔心袁紹手下智謀韜略之士能力超群的曹操,說過這樣一番話:「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袁紹的手下謀士何足懼哉?荀彧目光如炬,知人善斷,未卜先知,基本上把袁紹手下四大謀士的命運提前給圈定好了,用現在的話說,八字相剋,荀彧既咒又克,把袁紹手下的重要謀士們一鍋都給燴了。

田豐是怎樣死的?冤死的。田豐這個人歷史評價不低,說他博覽多識,權略多奇,但為人太過剛正,屬於袁紹謀士裡的清流一類人物,這類人物,卓爾不群,清高孤傲,群眾基礎普遍堪憂,特別容易被暗箭所傷。田豐是為袁紹立過大功的,袁紹在擊敗另一軍閥公孫瓚的戰爭中,就是採用了田豐的計謀。別看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勢燻天,其實,這一計謀最早也是田豐向袁紹建議的,可惜袁紹鼠目寸光,錯失了大好的政治上佔主動的機會。後來,當曹操發兵攻打劉備時,田豐建議袁紹發兵襲擊曹操後路,攻打許昌,奈何袁紹以小兒患病,無心戀戰為由,拒絕了這條讓曹操首尾不能兼顧的奇計,也喪失了打敗曹操的最好時機。可見,袁紹這個人太看重兒女私情,是無法成就大業的。袁曹爭霸時,田豐勸告袁紹,休養生息,穩紮穩打,袁紹以田豐有意動搖軍心,敗壞士氣為由而,囚禁了田豐。田豐從袁紹手下第一謀士而成階下囚,是個性使然,也是被讒言所害,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田豐樹大招風,又不肯屈階從眾,必然成為別人眼中釘、肉中剌。難得的是,田豐對人性入木三分的洞察,當袁紹敗訊傳來時,獄眾稱賀田豐,可免牢獄之災,田豐卻驚人的預見了,袁紹既羞且慚,自己必然被害的結果。田豐之死非常可惜,因為這個人雖然氣節高潔,但識人有誤,自己一腔愚忠,也只落了個自刎而死的悲情結局。

許攸之死,屬於典型的吃飽了撐著難受,找死型的。許攸此人,屬於有才無德之人,且比較貪婪。孔融評價許攸為,智計之士;荀彧評價許攸,貪而不治;都說到點子上了。許攸年輕時與曹袁交好,素有膽氣,曾經與冀州刺史王芬合謀廢除獻帝,不果。可見此人膽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後來可以縱容家人貪髒枉法,被人所構陷,也是有淵源的。許攸是所有謀士裡最早跟隨袁紹的,所以是謀士裡比較牛的一個,對政敵也是從不寬容的,遭人忌恨就是很正常的了。許攸在官渡之戰中,在袁曹相持不下時,給袁紹出了一個絕妙主意,派人從別道到許昌把天子接來,從政治上佔領至高點,實際上,這是一條分兵許昌,釜底抽薪的可以致曹操於死地的高招,可是,袁紹這個人沒有頭腦,並沒有採用許攸計謀。後來,許攸截獲了曹操催糧書信,建議偷襲糧道,可惜袁紹生性多疑,且懷疑許攸暗通曹操,怒而欲殺之,袁紹不相信許攸最重要的一點,是其家人貪墨。許攸則因為家人被對頭審配收監,自忖性命難保,且自己已經失寵袁紹,所以非常生氣,許攸一生氣,後果很嚴重,許攸叛逃了,官渡之戰最大轉折點就是許攸向曹操獻計,夜襲烏巢,端了袁紹屯糧所在。可見許攸這個人道德上是有汙點的,是遊氓才子式小人,荀彧曾經一針見血的指出,許攸此人非常貪婪,而袁紹不能滿足他,遲早會倒戈一擊的,事情發展果如荀彧所料。既然是才子式小人,許攸就會在得意忘形間,不知天高地厚,後來在曹操攻佔冀州後,許攸恃功自傲,連曹操也不放在眼裡了,終日狂悖而放浪形骸,多次詆毀曹操,揭露老夥計劣跡,終被曹操假借許褚之手而誅殺。《三國志》裡說,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袁紹手下另一謀士審配,屬於戰死的,相比較許攸的找死,審配有氣節,生為袁家人,死為袁家鬼。正史上說審配這個人非常正直,且剛烈慷慨,審配最早從事於冀州牧韓馥,因正直而不得其志,後跟隨袁紹且被依為心腹,深受信任,平定河北以後,兵鋒甚健,力主袁紹向曹操用兵,袁紹依其計而統帥十萬精兵進攻許昌,他的主張自然與田豐相左,在政治上,雙方一直是相互爭鬥的對手。值得注意的是,官渡之戰審配並未從軍,而是留守冀州,所以才會在後方覺察到許攸之子的貪髒枉法。荀彧評價其專而無謀,是說其志大才疏且專權,大概也沒冤枉他,審配把許攸家人收系獄中,很是不給同是謀士重臣的許攸面子,或許壓根心裡就對許攸為人很是不齒,而且不顧大局,把這些小事徑直通知了袁紹,因此激變了許攸,導致官渡之戰滿盤皆輸,是謂不智。官渡大戰之後,袁紹病死,審配與逢紀矯詔立袁尚為嗣,而導致袁氏內亂,終為曹操所滅,是為不明。縱觀審配為人,自以為事,剛愎自用,實在是難堪重用,所幸其人一直忠心耿耿,戰敗被擒後,面北視君而死,名節尚存。

逢紀之死,屬於玩死的,早先袁紹就是用逢紀的陰謀,而脅迫韓馥讓出了冀州,事成後,給了逢紀大大的一個熟透了的果子,領冀州牧。官渡之戰時,袁紹把逢紀帶到軍中,甚為依重,逢紀這個人看來很愛玩弄權術,左右逢圓,且妒賢嫉能,先是與審配不合,審配不在身邊時,深感寂寞,又陰謀陷害田豐,擔心田豐一旦被袁紹放出而失寵,挑撥離間袁紹,而最終害死了忠直的田豐,再後來,看到郭圖和辛評抱團在袁紹長子袁譚身邊,自知與袁譚有隙,必不被見容,遂開始尋求政治上的盟友,並選擇了與袁譚不合的審配,所以才有官渡之戰後,審配二子被曹操俘獲,袁紹懷疑審配時,逢紀的極力開脫,此二人後來投桃報李,互為犄角,在袁紹死後,共同選擇了立袁尚為主,導致了袁家軍的四分五裂,終因玩弄權術過火,最後被懷恨在心的袁譚所怒殺。荀彧說其果而自用,就是說逢紀雖有小智謀,但私心過重,總是精打細算自己的小算盤,耍小聰明,結果因幹涉袁氏立嗣的私事而惹火上身,自己把自己給玩死了。

袁紹手下這四大謀士,田豐冤死、許攸找死、審配戰死、逢紀玩死,結局都很悲慘,雖然客觀上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大背景有關,但從一定程度上來看,也與他們自己的性格息息相關。田豐雖有高智商然情商太低,人際關係也太差,不會因緣附會、見機行事,只知一味死諫,也從來不會看領導臉色,逆勢而上,最終被人合謀而死,是為愚忠。許攸有才而無德,得勢後不知收斂,與其說是文人的狂妄,不如說文人的愚蠢,天底下哪個主子喜歡奴才的揭短?是為不識時務。審配雖然剛正,但機變和謀略不足,死亦不得其所,浪得虛名,為自己付出了冒險的代價,也將河北袁氏的最後的一點力量化為齏粉,是為政治上的弱智。逢紀兩面三刀,私慾膨脹,所有的智謀都用於投機鑽營之上,是為道德上的侏儒。還有郭圖、沮授、辛評等人,文人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相互傾軋,各有各的心思,縱然袁氏集團帳下謀士如雲,英才濟濟,又與彼時天下袁曹爭霸何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象袁紹這樣的大鱷,四世三公,持節總督幽青並冀四州。封鄴侯,是東漢西園八校尉之首、十八路諸侯的盟主,也是三國時代前期勢力最強的諸侯。當時,袁紹佔據了大半個中國,手下兵精糧足,謀士如林,猛將如雲;但是,袁紹此人色大而膽薄,好謀而無斷,凡事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手下謀士各懷心思,文人相輕習氣嚴重,倘若袁本初能夠知人善用,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上下同心,其利足可斷金,那麼三國的故事很可能會重新書寫了,可惜歷史是來不得半點假設的,留給後人的也只是徒勞的一聲嘆息罷了。

(本篇完)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 韓馥留給袁紹的陣容有多豪華?兩大猛將,四大謀士,一萬強弩軍
    袁紹實實在在的要感謝韓馥,因為韓馥留給他的資產很多,陣容也足夠豪華:三國時期有幾個人才聚集之地,首推是日後曹操佔據的潁川,陳留和許昌一帶,韓馥的冀州也是其中之一,袁紹日後之所以能掃平河北,坐擁冀並青幽四州之地,他手下來自冀州的謀臣猛將和能徵善戰之士功不可沒,可以說這麼說沒有冀州就沒有袁紹。袁紹從冀州得到的陣容簡單點來說就是『兩大猛將,四大謀士,一萬強弩軍「。
  • 三國十位頂尖謀士,曹操擁有5人,孫權袁紹各得2人,劉備得1人
    而在三國之中的謀士搶奪戰中,曹操以五位謀士高居榜首,孫權和袁紹排名第二,劉備則只得到了一位人才。曹魏的五位謀士先來看看曹魏的五位謀士。荀彧應該是曹操的首席謀臣了,荀彧在職期間不但為曹操獻出了很多的計策,還給曹操推薦了許多的人才。曹操之所以不缺人才,這完全是荀彧的功勞。
  • 三國謀士們的見識,究竟有多大差距?
    在所有歷史話題當中,三國更是一個長說不衰的時段,因而就有了誰是三國第一謀士的說法。其實,很多謀士只能是和武將們一樣,就是一件大事來臨,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看主公是否採納,像諸葛亮一樣,主公有耐心坐下來聽取你縱論天下形勢的不多。有句話叫「文無第一」,那麼,三國不同集團的謀士們,他們的智慧以及所獻出的謀略究竟有多大的差別呢?
  • 三國第一謀士郭嘉郭奉孝
    比如劉備手下的諸葛亮,龐統,法正,孫乾,劉巴等;江東孫權麾下的周瑜,魯肅,張昭,張汯,顧雍,諸葛瑾;曹操手下更是人才濟濟,除了鍾繇,司馬懿,陳群,王朗等,更有曹操「五大核心謀士」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要說這五人可不得了!
  • 三國最傑出的謀士只有四個,哪四個呢?袁紹只得一個,卻不能用
    袁紹只得一個,卻不能用歷代戰爭,都講究天時地利,不佔天時和地利,是無法取勝的,但是天時地利無法改變,古代諸侯要想打贏兼併戰爭,必要依賴人謀。三國裡著名的三場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人謀都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作用。官渡之戰,曹操因為聽取了荀攸、郭嘉、程昱等謀士的建議,所以屢屢獲勝,袁紹因為不聽沮授、田豐、許攸等謀士的建議,所以節節敗退。由此可見人謀的重要性。
  • 三國的四大謀士,綜合排名應該是怎樣的?諸葛亮能排第幾?
    —阿諾德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相信大家肯定不止一次讀過吧?更何況還被拍成了電視劇,同時也有很多的三國小遊戲更是火爆了網絡,所以很多人對三國都是非常的了解。由於三國的火熱,因為也帶火了很多的武將,也讓諸葛亮、郭嘉等人名聲在民間大增。
  • 三國十大最強謀士排名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三國時期的哪位謀士呢?謀士指的是設謀獻計的人,通常為那些為國家立法、行政以及相關決策活動,提供個人智力成果並發揮重要作用的人。在我國古代,他們可以說是智囊,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軍隊的智囊,在戰爭中他們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往往一個決定能夠改變整個國家或軍隊的命運。今天排行榜123網小編帶大家盤點三國中那些最厲害的謀士著名人物,大家猜猜諸葛亮排名第幾呢?
  • 三國時期頂級謀士排名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三國時期最強的謀士排名:第一名、老成謀國—司馬懿:魏國頂級謀士,能文能武,熟悉兵法,老謀深算,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智鬥勇,雖然略遜一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是也擋住了諸葛亮六次北伐,最終用時間活活拖死了諸葛亮和蜀漢。
  • 三國真正厲害的十位謀士:四大都督只有一人,荀彧諸葛亮不在其中
    漢末三國時期不僅湧現了很多名將,比如入選武廟的多達九人,也出現了不少謀略出眾的謀士,不過大多數人對於謀士的定位可能有些誤解,把不少人也歸入到謀士之類
  • 三國最強謀士排名,臥龍諸葛亮排名第六!
    說到三國中的謀士,我想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是諸葛亮,俗話不是說,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三國中的謀士,要像梁山一樣排一個名次的話,大多數人想到的肯定是諸葛亮第一
  • 三國故事館丨自帶光環「諫不納」的頂級謀士——沮授
    沮授,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最容易被低估的頂級謀士之一。論治政之能,他不下於荀彧、諸葛亮,論軍事才能,他堪比荀攸、周瑜,論奇謀詭計,他也不弱於郭嘉、賈詡。然而才能堪比頂級謀士,但是他的名氣卻遠遠不如荀彧、諸葛亮、周瑜、郭嘉等人,甚至於,在《三國志》、《後漢書》等有關三國的正史記錄中,都沒有一篇單獨的沮授列傳。
  • 三國時期最強20位謀士排行榜!
    這便是三國名士徐庶擺脫魏曹集團,自由翱翔的那刻。第十九名:田豐  袁紹手下著名謀士。最不討好的謀士。袁紹聽不進他的金玉良言要殺他,知道錯了還是要殺他.虧了他還能在如此瘋狂愚蠢的君主手下盡忠,實在是難得。
  • 三國的田豐是什麼級別?袁紹全聽他的能打到什麼局面?
    袁紹手下謀士眾多,有才能的也是數不勝數,相信很多人對於這件事情,也是有著一定了解。袁紹作為一個四世三公的軍閥,他的號召力是特別大的,在起義開始,他就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袁紹在反抗董卓開始,手下就遇到了許許多多有才能的人,例如: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許攸、田豐。
  • 四大系列之三國四大謀士,諸葛亮、郭嘉、司馬懿、周瑜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出現了一大批名臣良將,受《三國演義》影響,三國是現代人最喜歡的一段歷史時期。三國時期,名臣良將紛紛登場,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其中謀士和名將是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群體,三國眾多的謀士中哪幾個可堪稱為最強呢?
  • 曹操從袁紹父子手上得到多少人才?兩大名士,三大謀臣,四大名將
    兩大名士,三大謀臣,四大名將說到三國時期哪位諸侯帳下人才濟濟,大都想到的是曹操,因為曹操推行「唯才是舉」的用人策略以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道義上的主動,這使得投奔他的人才很多,這個不能否認;其實還有一人人才積累不在曹操之下,甚至一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此人就是坐擁四州之地,實力遠超曹操的袁紹袁本初。今天不對比雙方陣容如何?
  • 三國時期謀士按史料最新排名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軍閥蟻聚,奸雄鷹揚,每個勢力都有各自的參謀班底,大量「謀士」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當然,能在史書上留下姓名的畢竟還是少數。就有名有姓的「謀士」就有數十人之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本文主要就三國時期(李傕郭汜亂天下開始到孫權去世為止)主要的一些謀士做一個分析排名。
  • 程昱:三國好謀士,智慧又忠誠|百家故事
    題/程昱:三國好謀士,智慧又忠誠文/一恆獨步,永恆的歷史,新鮮的今日,她總在悄悄的暗示你我怎樣前行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一天,他接到戰報說袁紹將親自率領十幾萬人馬,氣勢洶洶而來。而自己手下只有不到上千軍士。當時的程昱內心裡不用說也經過激烈的鬥爭的,袁紹大軍壓境,而且是還是高於自己數十倍的人馬。程昱覺得自己所帶的這點兵馬還不夠袁紹塞牙縫的。但是,程昱沒有被袁紹的氣勢所壓倒,士為知己者死,也是死得其所。
  • 三國的用兵謀士排名,第一位估計被很多人早已遺忘!
    在三國中,謀士的鬥勇鬥智是一大亮點。很多超高謀略的能人異士,是魏蜀吳三國爭霸的基礎。可以說沒有謀略,只憑血氣之勇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如馬超英勇不凡,因無人為其出謀劃策。所以被曹操玩弄於鼓掌之中,最後落得家破人亡,走投他鄉的結果,僅以身免。
  • 郭嘉跟諸葛亮是一個級別的謀士嗎?
    曹操和袁紹爭雄,在時間上有一個較大的跨度,在地域上也有一定的寬度,官渡之戰不過是這場戰役的核心事件罷了,究竟郭嘉是什麼時候對曹操說這番話的,不得而知。不過,曹操手下的謀士不止郭嘉一人,當然提出建議的也就不是他一人。先是荀彧看到曹操失態,就問他,曹操拿出袁紹的書信,看到其中有侮辱的言辭。曹操想和袁紹打一仗,又擔心自己的力量不足,於是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