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建議香港特區政府逐步開放網約車市場,並建立相關的規管辦法。在香港,網約車一般是指私家車、貨客車等,與的士及獲得政府認可的出租汽車不同。雖然網約車模式進入香港後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交通需求,但其發展並不盡人意。原因為何?
香港公共運輸系統發達
香港雖然地方小,但公共運輸系統可謂多元和完善。港鐵、電車、的士、專營及非專營巴士、公共小巴、渡輪、纜車等,覆蓋了全港,不僅快捷便利,收費也相對低廉,基本可以解決香港市民大部分交通需求。並且,港鐵仍在持續發展中,2016年開通觀塘沿線及南港島線,2021年將預計開通沙中線,未來還有7個新鐵路項目將相繼落成,公共運輸提供的便利將會進一步提升。
香港的公共運輸系統已經比較發達和完善。
單從的士業界來說,在香港的服務供應是比較充足的。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特區政府已制定相關政策,要按照市民對的士服務的需求、的士業經營情況、的士數量對交通的影響等方面來考量是否增加的士牌照。然而,近十幾年,香港的士牌照數量一直維持在1.8萬左右。2015年為18138個,目前是18163個,增長微乎其微。在香港公共運輸系統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下,網約車要再從中分一杯羹不是易事。
不合法 網約車成「黑車」
當然,網約車在香港的合法性是一大痛點。今年5月,香港警方拘捕了20多名Uber(打車軟體)司機,因為他們涉嫌非法載客取酬以及缺乏第三方保險駕駛車輛。這不是警方的第一次行動,早前他們也曾搜查Uber在香港的辦公室,以「協助和教唆非法載客」等原因拘捕3名職員。網約車平臺在香港多次受挫,讓與平臺合作的司機們忐忑不安。
香港警方曾從Uber在香港的辦公室帶走職員。圖片來自港媒
香港的士和出租汽車都獲得了政府發放的牌照,但網約車卻游離在合法範圍之外,沒有載客運營的資格,成了「黑車」。對於非法載客收費的行為,按照香港法律,首次定罪可判罰款5000港元及監禁3個月,再犯可處罰1萬港元及監禁6個月。
此外,網約車一旦非法載客,便會喪失汽車第三方保險的保障,這也是違反香港汽車保險相關法律的。若網約車遇到交通意外,對於司機和乘客等都十分不利。
政府另推「專營的士服務計劃」
面對消費者委員會的建議,香港《大公報》形容香港運輸及房屋局的回應是「淡然處之」、「與『不予考慮』無異」。因為特區政府當下正在推動「專營的士服務計劃」。
該計劃的初衷是提升的士服務質量,特區政府計劃將先試驗批出專營權給3個車隊,一共600輛專營的士。這些的士須提供多項優質的服務,其中便有「提供召喚服務的手機應用程式」規定,頗有將的士「網約車化」的意味。不過此計劃目前仍在籌備中,各方也存在意見分歧,比如車費定價較高、車隊加入門檻高等,或還存有變數。
特區政府正推動專營的士服務計劃。
當然,網約車在香港發展不暢不僅有上述的原因。可能的因素還包括私家車司機參與的意願、政府及業界的監管及經營、市民叫車習慣等。但網約車並非全無出路。探索如何將網約車合理納入監管體系,以及如何平衡業界各方利益,是網約車可在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新華網港澳頻道 董一秀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