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如今把感情看得更透明 大陸作家裡最欣賞韓寒(獨家)

2021-01-10 鳳凰網

香港樂壇著名填詞人林夕的三本書《十方一念》、《人情·世故》、《就算天空再深》的簡體中文版近日先後上市,令唱著林夕情歌長大的人們看到更多元的他:詩人林夕、雜文作家林夕。以下是鳳凰網讀書頻道《讀藥》周刊與林夕的獨家問答實錄。

歌詞是有點像束著鐐銬跳舞的文字

讀藥:「填詞人林夕」與「專欄作家林夕」有何不同?

林夕:填詞人林夕,因為填詞人怎也受制於歌手、監製、音樂,以致有時呈現的會有部分歌手的影子、或音樂的某個風格。而專欄作家則一定沒有了這部分的限制,但卻仍有專欄字數、讀者群的考慮。例如某些報刊有固定特有的讀者群或者報刊本身的風格,專欄文章的方向自然須配合。不過,無論受了什麼因素的影響,兩者呈現的都是非常真實的自己。

讀藥:在《十方一念》裡,有好幾首詩都有你歌詞作品的影子,比如《給我一段仁愛路》、《本來我想說》等等。在創作的時候是先有歌詞還是先有詩?對你個人而言,歌詞和詩的關係是怎樣的?

林夕:《十方一念》只是有少數作品是這樣。當時的確是寫完歌詞後,感覺未盡致,始終歌詞受到音樂的限制,於是把一些想法感受在創作《十方一念》時延伸下去,好像把未完的歌詞以文字另一個形式延續,可以說那少數的幾首,是歌詞的延伸篇。

不過,全書九成的作品是獨立地以詩的形式寫的。

填詞本身是先有曲,後有詞,先有音樂,然後把詞填入去。歌詞文字應該配合及演繹旋律的精神,不能完全獨立作主。因此,歌詞是有點像束著鐐銬跳舞的文字,與音樂由限制變成合作的一個美妙過程。

至於詩,就真的可由文字本身的節奏、架構去寫的,百分百自主的東西。而《十方一念》內這些類近詩體的文字,全部先在一本雜誌內發表,發表時已顧及它作為普羅大眾的一份娛樂生活雜誌,其讀者群對詩的接受及消化程度。有人問,怎麼不在一些專門發表文學或者詩刊裡發表,我就是有一點點想將詩普及化的心。

(如果要再詳細了解我對歌詞及詩的意見,可以參考我與九零年代發表一篇論文,名為《歌詞與詩的隔膜》,應該在網上可以找到的)

讀藥:受古典文學影響頗深的你,如何評價一度充斥樂壇的所謂「中國風」歌詞?

林夕:我要非常強調,我是不會用「充斥」二字去形容樂壇的情況。如何評價,覺得當然是一件好事了,尤其在香港、臺灣(臺灣是好少少的),一般人對文言文或中國古文學的認識及興趣都很低,認為是古代、過時,中國風、中國古典風則做了好事,把人們認為古代的變成潮流的標籤,引起新一代人對中國傳統文學及文化遺產的興趣。

讀藥:最滿意自己哪個時期的歌詞作品?

林夕: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滿意的作品。初出道,有些技巧及思想上未夠成熟,但那時期某些內容,某些作品的情懷,以現在的心態又寫不回來了。現在的我,自然是寫近於現在自己的思想。

不是把感情看淡了 而是看得更透明

讀藥:細觀《人情·世故》,似乎尤好說理,絕少耽於情感。同樣的傾向也體現在你近年的歌詞作品裡。是否與人的年齡、心境、信仰有關?

林夕:不能說什麼「耽於情感」,好像有點負面的,好像什麼耽於感情的逸樂。這樣問,當然背後亦帶出一些讀者對我的散文及歌詞的看法。

其實,歌詞為什麼總是比較抒情,容易感情的剖析及抒發,因為這也是音樂本身的特性。

至於我的散文,由於歌詞已寫了好多感情,於是,寫文章時就儘量少寫一些歌詞沒寫的。我是有意的練習以文章說理,以故事說理,希望達至以小見大,由大見小的文字世界。

你問的這個傾向,也不是近年。延至歌詞,我是真的很盡力的爭取回來,讓歌詞有廣闊一些的範疇。歌詞說理也不是新現象,香港七十年代的華語歌壇,大部分歌詞都是在說理,現在是有點點復古。

年齡是沒關係的,心理或心態因素的決定會大一些。不過,就算過去,我創作的好些情歌,歌詞呈現的情感世界也有很多道理、剖析性,讓感情也呈現了一些理念。近期寫的情歌,有理的部分更是希望能夠做到情理兼備,其實世間上萬事都情理兼備,否則就不耐咀嚼。

讀藥:是否如今的你,對感情更豁達、看得更淡了?

林夕:不會說看得淡,在感情上沒有濃淡。因為說到看淡,好像對感情就很灰心似的,就如別人說信佛者遁入空門,遁總有著逃遁的意味,不是逃,而是正面面對。

不可以輕易說更豁達,或者誤以為自己很豁達,因為你會發現,在感情世界裡總是永遠的起起伏伏,因此,與其說看得更豁達,無寧說是看得更透明。因為把感情看得透明,自然也可以把那些起起伏伏看得透明,看到前因後果,自己的心情為什麼起伏,自然能夠在起伏中處之泰然。

大陸作家裡最欣賞韓寒 小說好看雜文理性

讀藥:從何時開始起保持對政治、社會的積極關注?如果一個填詞人的作品裡極少融入這些因素,是否不夠完整?

林夕:自己在大學時期已是國事學會的成員,一直對國事、對政治及社會都有關注。我的另一部新作《就算天空再深》,可說是將近年自己對社會、世界的一些想法寫出來,尤其零八年零九年發生了很多國事、世界大事,希望文章可以引發讀者對自身以外一些事情的關注。

不過,我不會覺得如果一個填詞人的作品極少融入社會因素,就是不夠完整。正如前文說,音樂歌詞本身較易煽情,對社會性的問題、一些理性的分析尤要特別小心處埋。我覺得歌詞應該提出一些問題,引起反思,多於宣傳自己的理念。

我不會百分百認為歌詞一定要「文以載道」,否則就不是完整的作品,這並非必然,就如文藝文學,不應該為政治社會服務,事情如銅板之兩面,免好心做壞事。

讀藥:作為一個香港人,你親身所臨的大陸,與通過網絡、報章、電視所了解的大陸,有何差異?

林夕:透過網絡、報章、電視媒體認識的大陸跟親臨大陸(或者更準確說,是透過內地的朋友認識的大陸)是有不同的。在網絡、報章及電視內看到的,面對一些狀況的報導,自己不會一下子接受,以保留的態度去思考事情,是多了一重批判思維。有時我會發現,自己認識的,知道的比一些內地朋友還要多。

讀藥:是否留心過大陸當代作家?較欣賞哪些?

林夕:韓寒,因為他的小說好看之餘,雜文亦顯示了「看得見的理性」,就算他自己出的「十八禁」音樂專輯,我也有捧場。他出版《三重門》時,已有留意他。及後看到他在座談會裡,敢於表達出自己對一些被大眾高舉的作家如冰心、巴金的看法,有一副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對於當時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是很難得的。

此外,還有李零的作品,他寫的哲學書亦很不錯。

商業媒體如需轉載本文請與鳳凰網讀書頻道《讀藥》聯繫。

相關焦點

  • 楊千嬅最出類拔萃的一張專輯,也因此專輯才有如今的林夕
    但是偏偏楊千嬅遇到林夕,我們遇到了楊千嬅。這個可以說無才無貌無演技演技,無一出眾,這樣說肯定會引得無人不喜,但不可否認她偏曾獲最受歡迎女歌手獎。現在星光不再燦爛,資深的她推出了06年度香港愛情大碟,也是事業生涯最好的大碟,這張唱片叫《unlimited》。
  • 你最愛林宥嘉哪一首歌裡的「林夕」?
    我最愛他唱出口的《心有林夕》林夕相信幾乎每一個聽歌的人都會認識他曾經有著這樣一句話:
  • 韓寒:賽車界最會配音的作家 不算是什麼榮耀
    作為男主角的國語配音,著名作家、車手韓寒昨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並不擔心自己在配音上「玩砸了」。對於網友送上的「中國賽車界最會配音的作家」外號,他也毫無壓力,因為「這不算是什麼榮耀」。  朋友說我英語水平太高了  蝸牛玩賽車,玩的就是「沒什麼是不可能的」。而由韓寒這位傳奇「車手」來為男主角蝸牛特伯代言,似乎是再合適不過了。
  • 韓寒的感情觀如此開放,嫁給韓寒的金麗華,到底有多能忍?
    作為天才作家的韓寒,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成長,從小就在父親韓仁均的耳濡目染下喜歡上了寫作和閱讀,當其他小夥伴們在外面奔跑著,在哀求父母買更好玩的玩具時,他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安靜的看書
  • 《飛馳人生》:電影在飛馳,韓寒在降落
    從《後會無期》的「尋找東極島」,到《乘風破浪》的「浮萍」徐太浪,再到《飛馳人生》中的男主角張馳開著賽車衝向天空,「韓式」電影三部曲被稱作大陸、海洋、天空三部曲,可看作是人成長的三個進階過程:從大陸離開,在海洋漂泊,最後在天空中與少年時的夢想相擁。三部電影的元素也頗為相似:男主角的迷茫徘徊,背景音樂是1980年代的老歌,賽車的影子在前兩部只是若隱若現,到了第三部,直接變成了主線。
  • 「好歌推薦」你最愛林宥嘉哪一首歌裡的「林夕」?
    我最愛他唱出口的《心有林夕》林夕相信幾乎每一個聽歌的人都會認識他曾經有著這樣一句話: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林夕」「林夕」代表什麼?我自己也聽過欣賞過這類歌個人認為大抵是這些歌詞的寫實程度已經到了步入人心的狀態何謂步入人心就是每個人在林夕的歌詞裡面都能讀到體會到自己曾經體驗過的那個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是心酸不可言說遺憾不願再次體會的事情因為沒人會去願意面對那些血淋淋的現實。
  • 林夕經典歌詞集錦 大陸封殺55名藝人名單包括林夕徐若瑄等
    臺媒曝光了大陸封殺55名藝人名單,包括林夕、陳昇、徐若瑄、杜汶澤、何韻詩等等,林夕自傳已經不能再添加歌單了。  1985年,林夕發表作品《曾經》。1987年,林夕填詞的《無需要太多》入選1988年香港電臺第11屆「十大中文金曲」。
  • 香港林夕、臺灣方文山、大陸高曉松,寫歌詞誰更牛?
    香港有林夕,臺灣有方文山,大陸有高曉松。而林夕並非他本名,只是在最開始填詞時,他很喜歡著名填詞人林振強,覺得「林」字很美,所以選擇林姓,在看完《紅樓夢》後,覺得「夢」字的寓意乃是林中的夕陽,意境很美很漂亮,於是便取名為「林夕」。之後,就以此藝名進入歌壇。
  • 王菲欣賞,高曉松甘拜下風,他就是著名詞作家林夕
    高曉松方文山都比不過,王菲也愛慕他,林夕如今怎樣了?知道周杰倫的人一定都知道方文山,他的詞一向寫的深入人心。但是曾經,有人拿著高曉松和方文山寫的詞,與林夕寫的詞進行比較,高曉松卻在節目上這樣回應:「雖然說香港有林夕,臺灣有方文山,大陸有高曉松。但我心裡知道長短,就是我詞曲都能寫像夕爺這種,應該算是高山仰止。我問過方文山,他也說咱們不能跟夕爺比,咱們最多就是一個寫散文的。」可見高曉松對林夕先生的尊敬和仰慕,也看見了林夕的作詞境界至高。其實,林夕並不是他的本名。
  • 韓寒談《後會無期》:我不會講述跌宕起伏的故事
    新人和老人,外行與內行,跨界和不跨界,這都不是最關鍵的。關鍵在於,你做得好與不好,專業與不專業。  自從漂亮可愛的女兒小野出生後,韓寒就成了粉絲們口中的「嶽父大人」 。一個因為憤世嫉俗而年少成名的天才作家,不會僅僅因為多了一個女兒,就搖身一變成為老成持重的「嶽父大人」 。如今再見韓寒,你會猛然間發覺,憤世嫉俗依舊、嬉笑怒罵如故的他,的確比年少時平添了幾分從容與豁達。
  • 林夕對感情是如何的卑微都在這首歌裡,卻被認為過時了
    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塵埃落定》了。說實話很早就下了這首歌,但第一遍聽並沒有特別抓人和驚豔的感覺,就沒有特別留意這首歌了。直到有一天一個人帶著耳機在坐車,隨機切換到這首時聽到了一句「維持著熟悉表情陌生關係不要變」,忽然鼻頭一酸,眼淚就差點流了出來,心臟就像被狠狠擊中了,往日的回憶譁啦啦的傾瀉出來。「喜歡一個人卑微到塵埃裡」每一句歌詞都像在訴說我曾經的經歷。
  • 從韓寒電影裡的那些歌說起,國民嶽父的音樂品味是怎麼煉成的?
    不過,韓寒自己填的歌詞卻屢遭吐槽。給宋冬野的《平淡生活裡的刺》的歌詞實際就來自於韓寒自己專輯裡的歌曲《空城計》。總體說來,韓寒的歌詞還是有非常鮮明的個人風格的,「生活」、「城池」、「故事」、「現實」這些詞組有著濃濃的韓寒味兒,視野寬闊、格局較大,詞中也都流轉著他身為作家天生的對宿命與現實的敏感與關注,然而當這些情懷都濃縮到一首歌曲裡面時,不免會給人帶來空洞和堆砌的感覺。
  • 從作家到開賽車當導演,「國民嶽父」韓寒稱:最駕馭不了的是女兒
    這是一部韓寒個人風格十足的電影,電影裡的段子很多,就像他的文章一樣。換句話說,韓寒就是借著電影的殼,寫了一個俏皮的故事。寫而優則導,在作家圈子裡的例子並不少見。他對電影的細節要求十分嚴格,在一場戲裡,韓寒看到一輛自行車後座反光。
  • 韓寒與郭敬明:人至中年,帝國未竟
    數萬元獎金、籤訂圖書出版合約、提前支付版稅、與最世文化獨家籤約……對於尚在高中或是大學的年輕作者們來說,這是一項極具誘惑,可能名利雙收的比賽,後來因為控訴郭敬明性侵一事打了官司的李楓,就是第一屆8強得主之一。
  • 與陳奕迅摯交、王菲嫉妒林夕偏愛她,她是林夕最想拯救的歌手
    在那個輝煌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會唱幾首粵語歌曲,每個人都看過香港電影,看張國榮、周潤發的電影,聽張學友、劉德華的歌,我們從小都是在香港娛樂圈裡長大的。但是現在,在許多原因的影響下,香港音樂不再是當年的榮耀,甚至「港樂」變成了很小眾的東西。
  • 從徐靜蕾到王珞丹,緋聞漫天飛的韓寒為何情鍾金麗華?她憑什麼?
    為何卻獨獨對中學時期的女友金麗華一如既往,兩人是如何的彼此互相欣賞,才會走進婚姻的殿堂?或許現在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34;,於是我們才能看到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韓寒和不少女性產生過緋聞,讓人議論紛紛,這大概就像寫完書的韓寒,絲毫不顧忌別人怎麼看待他,反正他已經像寫書一樣做了。
  • 林夕的歌詞裡,全都是愛而不得的你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作詞人,一個是特立獨行的音樂人,兩個人在音樂上互相欣賞,配合的也是默契十足,天衣無縫。慢慢的一種若有若無的曖昧也在兩人之間開始發酵。林夕曾在日記裡提到:「我從來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但與黃耀明錄音的幾十個夜晚,卻隨時可以寫出幾百甚至幾萬字」。林夕也曾在寫給林憶蓮的《至少還有你》裡說道:「你掌心的痣,我總記得在哪裡」。
  • 王朔點評餘秋雨張藝謀楊瀾韓寒郭敬明,真的是一點面子也不給啊
    ,更透著幾分靈性與鮮活之處。然而在如今燈紅酒綠喧鬧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仍能夠堅定不移地秉持初心呢?餘秋雨此作此為,怎當「作家」之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作為一位兩袖清風的文人墨客,王朔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將藝術與利益混為一談,而張藝謀此舉無疑踐踏了王朔心中的底線,因此便口出此言。當今世人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多與票房直接掛鈎,如此大環境之下,使得張藝謀在導演方面大多迎合市場觀眾的焦點,而不能忠於己見,甚至影響了其對電影好壞的判斷能力。
  • 韓寒,奮鬥秘史
    電視臺和報紙記者蜂擁而至,擠進韓寒的學校,就在他的宿舍裡採訪他。 韓寒被追捧成"明星",傾慕者紛紛來信。大量的信件在寢室的桌子上堆成小山,拆開其中幾封就有女孩的照片從裡面掉了出來。 韓寒一邊拆信一邊回頭問旁邊看熱鬧的室友—— "哪個更漂亮?"
  • 如今的郭敬明和韓寒,只能同時火一個人
    2019-2020年,是韓寒的「鴿年」,郭敬明的「知更鳥年」。2017-2018年,則反過來是韓寒的「知更鳥年」,郭敬明的「鴿年」。 2017年春節檔韓寒的《乘風破浪》,首周票房破億,最終總票房10.46億。上映之前,「趙麗穎是不是演鄧超他媽」以及「疑似直男癌主題歌詞」狠抓了一把眼球。同年底,韓寒還監製了《解憂雜貨店》併兼任影片的美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