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圖森、寒武紀、地平線等頭部企業都已集聚在上海這個區域...

2020-11-18 騰訊網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提出,新片區要大力建設融合開放的信息服務,推動數據產業新技術新應用,打造國際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鏈。那新片區在落實數字經濟產業方面有何考慮和舉措?

在今天下午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回答,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選擇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領域,在實現新片區與境外投資經營便利、貨物自由進出、資金流動便利、運輸高度開放、人員自由執業、信息快捷聯通等方面,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為我國全方位高水平經濟對外開放進行風險壓力測試,更好地服務我國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布局和高質量發展。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提出發展數字貿易與數字經濟,對於構建高水平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臨港新片區將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探索建立安全高效的跨境數據流動體系,打造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開放合作「連接器」,建設國際數字經濟樞紐。具體有五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以建設「國際數據港」為載體,打造輻射全球的跨境綜合數據樞紐。我們將拿出100公頃土地,建設100多萬平米的全球數字經濟主題示範園區--「信息飛魚」,辦公研發和生產生活空間。目前,已引進商湯科技、雲從科技、寒武紀、地平線、圖森未來等近百家頭部企業;年內完成國內首個「跨境數字新型關口」試驗站。三年內集聚100家數字創新型企業,打造10多家數字品牌。

二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便利的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實施國際網際網路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我們將全力打造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世界級信息基礎設施標杆,加快部署 IPv6 ,統籌規劃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DC)及邊緣數據中心布局,推動區內工業數據、貿易數據、金融數據跨境流通試點。

三是以數字產業化及產業數位化為核心,打造國際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功能和轉化平臺,打造國際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鏈。我們將在三年內建成30多個工業網際網路標準實驗室、15個高質量工業數據集和工業算法庫、30多個工業智能融合創新場景、多個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園區、標杆企業及「兩業融合」創新示範項目。

四是以推進數字產業新技術新應用為核心,大力推進新基建與現代生產製造緊密融合,培育一批以「在線、智能、交互」的為特徵的「在線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頭部企業。優先發展工業軟體、雲計算、大數據、離岸信息服務等產業,增強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支持高端化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數據增值服務。

五是擴大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完善雲計算等新興業態外資準入與監管,試點增值電信業務告知承諾制度。

相關焦點

  • 上海人工智慧「生態森林」枝繁葉茂 AI夢想從這裡起飛
    「希望商湯科技作為頭部企業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持續推動人工智慧的應用賦能,力爭將這一項目打造為上海人工智慧』新基建』標杆。」和商湯科技一樣,去年大會籤約的一大批產業項目茁壯生長。達闥智慧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高效推進,今年3月31日已正式開工,超級工廠主體建築將於年內落成;IBM人工智慧創新中心預計7月份開業,目前已入駐兩個創業團隊;雲從科技入駐張江人工智慧島,目前人員規模近500人;明略集團推動旗下各企業主體向徐匯AITower集聚;圖森未來推進臨港無人駕駛卡車規模化商用示範項目,已建成無人駕駛測試研發中心,無人駕駛卡車已測試總裡程達50000公裡……同時,上海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按照
  • 一根「大陽線」,預見上海AI產業「最好年代」
    經過去年初的短暫停後,AI是上海復甦時間最早、力度最大的產業之一,而哪怕在疫情期間,鈦米、達闥、高仙等企業的訂單不降反增,各類智慧機器人不斷馳援湖北等各地防控一線,上海機器人在方艙醫院「領舞」的畫面隨央視報導而被全國所知。  去年的各種衝擊並沒有影響上海成為眾多AI頭部企業投資熱土的趨勢,僅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閉幕當天,就有36個AI產業項目籤約落地,總投資300多億元。
  • 國際創新協同區集成電路企業代表——瞻芯電子,半導體初創公司的臨港奮鬥史
    隨著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不斷集聚,臨港新片區正朝著打造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新承載區、新增長極的目標加速邁進。國際創新協同區內聚集著寒武紀、憶芯科技、瞻芯電子、橙科微電子、鯤遊光電等一批優秀晶片企業,他們蓄力待發,邁向未來。
  • 上海普陀集聚130餘家影視企業,包括《三十而已》製作公司
    紅點影視是時下大熱劇《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的後期製作方之一,姜世界說:「幾年前,在網劇市場,只要有合適的作品,基本都是製作方挑選網絡平臺播出。但自去年起,這種供求方式發生了明顯反轉,現在大多時候都是平臺選製作方。環境的深刻變化,必定倒逼行業精益求精,以質取勝。」
  • 寒武紀們再爆發?
    作者/王慧賢 編輯/李曉松 Jenny 持續虧損、落地困難、技術壁壘......這些年,當AI晶片行業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時,從業者、投資方逐漸回歸理性,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萬能的AI晶片也一步步走下了神壇。 近日,國內第一家AI晶片企業寒武紀成功於科創板上市,開盤大漲300%。業內歡呼一片,都認為國產AI晶片的春天快回來了。
  • AI 求職季啟動:阿里、商湯等八大明星企業資深算法工程師親授獨門...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注意到,在 AI 人才需求的浪潮下,為爭搶優秀人才,企業投入大量財力和人力招募和儲備優秀的 AI 人才,海內外的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提出 AI 培訓生計劃。數據表明,2017 年 AI 專業應屆生年薪已高達 25 萬~50 萬元人民幣。因其較好的發展前景和出名的「高薪」,許多畢業生和IT從業者在擇業時也開始將 AI 行業納入考慮範圍。
  • 環保部公示三大區域工業集聚區
    環保部公示三大區域工業集聚區水汙染防治任務完成情況26家未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 京津滬蘇浙366家全部建成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在線監控裝置環境保護部近日公示《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工業集聚區水汙染防治任務完成情況。
  • 曠視、商湯、雲從、依圖,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落地大戰」
    曠視科技此次戰略投資好鄰居,也使其成為了繼商湯科技之後,第二家通過股權投資加速商業化落地的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積極部署商業化落地,也是人臉識別頭部企業商業化落地競爭白熱化的縮影。商業鐵律告訴玩家們,技術落地才是價值的證明。
  • 流血上市:和時間賽跑 AI企業還有機會嗎?
    無論是投融資次數還是投融資金額,都近乎縮減了一半。   而在市場投融資次數、金額下滑的同時,投融資金額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也更加明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7月,國內AI領域融資企業達到了116家,而在被投資的眾多企業中,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頭部AI企業,獲得了遠超其它細分領域企業的投融資金額。
  • 寒武紀的寒武紀
    投稿來源:知頓不知什麼時候,百度詞條搜索「寒武紀」出現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的定義,而儘管其生產晶片的母公司寒武紀已成功上市,但至今百度依然未能如「華為」般給出完整的定義和詞條索引。彼時,國內高端商務手機市場還缺乏自主品牌,蘋果、三星等外資品牌常年霸佔該細分市場的榜首,華為MATE系列的橫空出世無異於這個行業的重磅炸彈,而得益於MATE系列的良好銷量,寒武紀在創立之初有了較為亮眼的財務表現,招股書顯示,2017、2018年寒武紀的收入分別為771.27萬元和1.17億元,其主要來自IP授權,華為分別貢獻了其中的98%、97%。
  • 【落戶】中微艾為等項目落戶上海臨港;萬業企業旗下凱世通等入股芯...
    1.覆蓋晶片製造、設備製造等產業,中微半導體、艾為、概倫電子等企業項目落戶上海臨港;2.萬業企業旗下凱世通等入股芯鏈,領投北方創新中心助力產業生態;3.國家智能裝備聯盟高端晶片專委會落戶重慶涪陵;4.上海: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探索給予人才住房、戶籍等支持;5.涉及半導體、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富士康
  • 全流程製藥企業率先落地,上海這個區域還將對標波士頓建一所研究型...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生命藍灣」裡,與張先生同樣想法的企業高管、技術人才不在少數。都創醫藥臨港運營負責人張信剛覺得,比起公司入駐之初,臨港奉賢的商業、住房、教育配套已得到極大改善。白帆生物高級副總裁徐建告訴記者,公司有好多員工已經在附近買房,「這對我們留住人才、做大做強幫助很大。」
  • 地平線發布中國首款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晶片,每幀檢測、識別、跟蹤...
    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在發布會現場 集微網12月20日報導(記者 張軼群) 成立兩年後,國內人工智慧領軍企業地平線在京舉行發布會,推出中國首款嵌入式人工智慧視覺晶片,邁出中國人工智慧晶片製造的關鍵一步,這也意味著成立兩年後,地平線在人工智慧領域集聚的能量開始釋放
  • 商湯升級AI算法開放體系,開放超600種預訓練模型
    原本這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但在OpenMMLab的支持以及商湯其他成體系的模型生產平臺、訓練平臺的基礎上,商湯僅投入十幾個人,就能基本上以每天交付幾個模型的速度去完成這個項目。 「隨著我們開源步伐往前去走,其實越來越多的東西都在這個過程中沉澱。那麼這種沉澱的速度,其實商湯是要比很多同行其他的企業要走得更快更遠。」
  • 商湯科技徐立:AI真正落地需解決長尾應用完善價值閉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上海7月10日訊 「AI真正落地不僅要解決頭部問題,還要解決長尾裡的細小問題。長尾應用完善價值閉環。」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長徐立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表示。
  • 攜手「大咖」乘勢而上,普陀文創產業發展集聚成效不斷凸顯!
    開心麻花落戶普陀,將在中海劇場駐場演出事實上,普陀文旅與兩家「大咖」企業的籤約攜手,僅僅是區域文化產業壯大發展的一個縮影。2020年,普陀區文化服務業實現區級稅收1.24億元,同比增長11.07%,2020年1至11月,5家市級文創園實現區級稅收3.51億元。
  • 投資始於電動車「寒武紀」 新鼎資本投資小鵬收益超70倍
    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乃是「大勢所趨」,「這個趨勢不是我們自認為的,而是至少在3年前就反覆閱讀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並且多次請教了清華大學的歐陽明高教授和董揚會長,確定了在電動機取代內燃機的道路上,中國一定會全力以赴這個大前提,新鼎才大舉進入了這個市場。」張弛稱。  國家政策驅動,產業驅動,技術推動,是張弛認知下的主要投資動因。
  • 商湯科技AI+3D能否成為AI行業變革新引擎?|億歐問答
    而商湯科技向筆者表示,通過硬體感知信息生成的深度圖像,往往存在因硬體性能限制而產生瑕的疵。例如在細小或複雜交錯的物體之間,出現深度信息估計錯誤等問題。此外,精準度、魯棒性、實時性、效率等都是決定實際應用效果的關鍵。這些問題和應用效果都需要依靠額外的算法進行實時處理予以彌補和增強。
  • 上海這個街道30歲啦!曾發出中國微電子最強音,星巴克麥當勞都把...
    又過了2年,1988年6月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上海將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擴建為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截至2020年,漕河涇開發區已經集聚了3000餘家企業,年產值超過3000億元,25萬人在此就業。在華略智庫創始人任新建看來,與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成就類似,位於上海西南角的虹梅街道與漕河涇開發區風雨同舟的30年,也是一片荒蕪之地成長為成熟開發區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