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九如巷的張家四姐妹,夫唱婦隨皆為龍鳳,結局卻比宋家好多了

2021-01-11 阿米搞笑部落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國風·邶風·擊鼓》

對於宋氏三姐妹我們大家並不陌生,無論宋靄齡、宋慶齡還是宋美齡,她們每一人的丈夫皆是民國時期叱詫一時的風雲人物。而今天我所要講述的對象則是合肥九如巷的張家四姐妹,個個才貌雙全,其知名度絲毫不輸於宋氏三姐妹。

她們夫唱婦隨、伉儷情深的詩意人生牽動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美好憧憬,「合肥四姊妹」究竟有哪些優秀品質?她們所成就的四段流芳佳話又是怎樣的呢?

沉迷崑曲的張元和與顧傳玠

張元和作為四姊妹中的老大,自然比弟妹們略顯成熟一些,由於父母皆熱衷崑曲,耳濡目染之下,張元和從小就對崑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年後的張元和更是將自己大量的時間與心思投入到崑曲方面,而顧傳玠則是那兩年當紅的職業崑曲演員,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元和在戲臺下觀看了顧傳玠的崑曲表演,這一看便徹底淪陷。

據張元和晚年回憶,當時聽顧傳玠一曲,自己至少十個夜晚無法入眠,輾轉反思。就這樣,張元和成為了顧傳玠的資深戲迷,不但百聽不厭,閒暇時更會反覆研究他的唱曲特點,無不快哉,隨後張元和再也按耐不住對顧傳玠的濃濃愛意,私下與其見面,並勇敢地挑明了內心所想,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顧傳玠竟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因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進行探討話題,兩人的關係日益加深,相處沒多久便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要知道,戲子在那個時代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很多人家礙於其身份地位,大都不會選擇與戲子聯姻,更何況合肥張家還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好在張元和父母思想開明,並不反對二人的交往,1939年4月,張元和與顧傳玠大張旗鼓地舉行了婚禮,令旁人羨煞不已。

儘管外界並不看好張、顧二人的婚事,認為張元和只是單純地對崑曲感興趣罷了,甚至有報導大肆宣揚顧傳玠夫妻的婚姻生活不會持久。可事實卻扇了每人一耳光,張元和與顧傳玠婚後恩愛有加、琴瑟和鳴,張元和還先後為丈夫生下一兒一女。1966年,顧傳玠因身患嚴重肝病而早逝,此後張元和每每在戲臺上聽到崑曲,便會潸然淚下,勾起對丈夫的無限思念,他們這段戲場情緣也被後世所傳頌。

歷經考驗的張允和與周有光

張允和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二,從小「骨瘦嶙峋」的她卻有著嫉惡如仇的坦率性情,張允和屬於全面發展型人才,無論政治、哲學還是生物、數學皆有所涉獵,甚至在體育方面都有著異於他人的天賦。膽大心細的張允和從不怯場,擅長各種公共場合的演講,其膽識與魄力非常人所及。

張允和最終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兩人的感情可謂歷經考驗,婚後周有光因工作原因,時常外出學習,一走便是幾個月,聚少離多成了夫妻婚姻生活的主旋律。抗戰期間,張允和共經歷大小十餘次搬家,在顛沛流離的過程中,她曾眼睜睜看著一兒一女死在自己面前卻無能為力。但是種種的悲慘遭遇皆無法動搖張允和與周有光間的感情,兩人依舊相敬如賓。

情感波折的張兆和與沈從文

要說「合肥四姊妹」中最出名的當屬排行第三的張兆和,倒不是她的美貌多麼驚豔或是才華多麼橫溢,而是她嫁給的丈夫乃是著名小說家沈從文,要說沈從文追求張兆和的過程,可以用「異常艱辛」四字來形容,張兆和儘管體態微胖,皮膚黝黑,卻有著一副極為清秀的面容,沈從文也因此一見鍾情。

隨後沈從文對張兆和發起了「猛烈」的攻勢,一連向她寄去了數十份信封,要是換做普通人,早就被沈大作家生動詼諧的文筆所淪陷。可張兆和卻以專注學業為由一口回絕了他,對於沈從文的示愛不為所動。求愛遭拒的沈從文並未就此停下腳步,依舊堅持續寫「情書」,最終張兆和被他的真摯誠意所打動,兩人一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丈夫雖名聲遠揚,但作為妻子的張兆和淡泊名利,反而覺得這是一種束縛,兩人婚後因對文章理解的不同,經常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都說相敬如賓情最深,打打鬧鬧才是真,這些大小吵架反而使得沈、張夫妻的感情更加牢固,兩人都為彼此留下獨處空間,一直互尊互愛地度完餘生。

才學出眾的張充和與傅漢思

張家四姐妹中才華最為出眾當屬排行老末的張充和,她從小便展現出極為驚人的文學天賦。七八歲時就能吟詩作對,讓一眾姐姐自嘆不如,無論詩詞歌賦還是戲曲藝術,張充和皆有深入研究,長大後的張兆和出落得亭亭玉立,才貌雙全,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優秀男子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現代「漢園三詩人」之一的卞之琳以及著名古文研究專家方先生。

最後張充和選擇了德裔漢學家傅漢思,兩人一交談皆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一見傾心的張充和與傅漢思相處不久便確定了戀人關係。次年,二人舉行了婚禮,隨後張充和跟隨丈夫一道前往美國定居。婚後傅漢思繼續攻讀中國漢語言文學,與耶魯大學擔任中國詩詞講師一職,而張充和也憑藉著過人的藝術天賦,與丈夫同在耶魯大學任教,主要負責講授中國書法,步入晚年的張充和應屬張家四姐妹中最為幸福的一個。

結語

素有「優秀語言藝術家」之稱的葉聖陶曾說:「這九如巷的四位才女個個驚豔絕倫,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事實也正如葉大作家所說的那樣,「合肥四姊妹」與她們的丈夫於婚後皆夫唱婦隨、鸞鳳和鳴,她們諸多的文集與傳記如《張家舊事》、《最後的閨秀》等都曾暢銷一時,傳為流芳佳話。

相關焦點

  • 傳奇家族除了「合肥四姐妹」還有張家六兄弟
    大姐張元和、二姐張允和、三姐張兆和、小妹張充和,曾居於蘇州九如巷的「合肥張家四姐妹」,知者眾多。自從2007年華裔歷史學者金安平《合肥四姐妹》出版,十多年來,張家四姐妹被學者研究,被作家、寫手描摹,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本面世。「最後的閨秀」、「流動的斯文」幾乎成了合肥張家的文化標籤。合肥張家的如水家風和合肥四姐妹的愛情傳奇,幾乎形成了堪比張愛玲fans的新「張迷」群體。十姐弟多高才唯有二弟張寅和英年早逝  「張家四姐妹」曾祖父為晚清重臣、淮軍將領張樹聲。
  • 合肥張家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後排從左依次為張寧和、張宇和、張寅和、張宗和、張定和、張寰和2013年07月,旅美作家蘇煒的新著《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與讀者分享了與張充和相處的點點滴滴,也讓我們再次重溫了合肥四姐妹美麗、典雅的人生世界。
  • 上海書展@現場:《張宗和日記》首發,張家四姐妹活得精彩,六兄弟也...
    首發式請來了本書的整理者、張宗和的女兒張以女士,以及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培凱先生——他是張家的「遠親」。自2007年華裔歷史學者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推出簡體中文版後,關於張家的出版熱潮已經持續十多年,「最後的閨秀」「流動的斯文」成為合肥張家的文化標籤。
  • 蘇州九如巷張家最後的女婿走了,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也是在蘇州,周有光認識了他之後的夫人——張允和,五卅路九如巷張家的女兒。「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葉聖陶對張家四姐妹的這句讚譽,使得她們與宋氏三姐妹一樣成為民國女性風範的標誌。張家原籍合肥,系出名門,四姐妹的曾祖父是淮軍名將、兩廣總督張樹聲。
  • 食趣風雅:張家四姐妹的零食
    鬱達夫解下羊毛圍脖給沈從文圍上,他們去了北京西單牌樓附近的「四如春」飯館吃了一頓,臨走時鬱達夫把剩餘的三塊多錢都送給了沈從文。之後,鬱達夫在報紙上為沈從文鳴不平,並為他介紹了工作。或許正是這頓飯,讓沈從文有機會日後進入大學執教,大著膽子去追求系出名門的「三姐」張兆和。葉聖陶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 陸英:合肥四姐妹的母親,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傳奇
    1938年,抗戰次年,張家的手足離散,幾位兄弟姐妹們撤退到大後方。大姐張元和接到了二妹張允和的信,「四弟與四妹都在四川,你也來吧。」張元和此時正在為自己的婚禮苦惱。她已經29歲了,心繫一位崑曲小生顧傳玠。這位崑曲「傳」字輩的名家比張元和自己小3歲。不過,年齡不是問題。自己的母親不也比父親大4歲嗎?
  • [ 人物 ] 張家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張家四姐妹合影,前排右至左:元和、允和,後排右至左:兆和、充和來源:海南日報民國初年合肥張家是清末重臣張樹聲的後代
  • 歷史罕見老照片,第一張合肥四姐妹,第二張蔡鍔將軍紅顏知音
    一、合肥四姐妹 張武齡是民初教育家,張家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名門大族,他曾創辦平林中學、樂益女中,推動女子教育。
  • 九如巷:一襟晚照中,逐漸走遠的絕代風華!
    在9月的黃昏,走進了有些陳舊不堪的九如巷,當年的同一條小巷吧,也曾有張家四姐妹的駐足,流連或是忘返,但是在今天一襟晚照中,也早已不見了當年的倩影。留給世人的只是一段匆匆忙忙的回憶?或是關於那段歷史,早已經在塵埃中,漸漸泛黃,只是再無人問津。
  • 張家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張家四姐妹合影,前排右至左:元和、允和,後排右至左:兆和、充和民國初年合肥張家是清末重臣張樹聲的後代,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姊妹深受傳統文化浸染,有著極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她們平和溫潤、知書達理,崑曲、書法、丹青、詩詞無一不精,皆有才女之名。
  • 合肥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張家四姐妹合影,前排右至左:元和、允和,後排右至左:兆和、充和民國初年合肥張家是清末重臣張樹聲的後代
  • 他是「合肥四姐妹」的最牛老爸,不做紈絝子弟,甘願放棄數萬家產,只為了…
    說到中國近代的「姐妹天團」,除了「宋氏三姐妹」,還有個四姐妹不得不提,那就是「合肥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
  • 張氏四姐妹、「最後的閨秀」張允和復刊史上最牛家庭刊物《水...
    一、張氏四姐妹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的「宋氏三姐妹」,其實「張氏四姐妹」,同樣不同尋常。張氏四姐妹也稱張氏四蘭,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蘇州樂益女子中學校長張冀牗的四個女兒。張氏原籍安徽合肥,後居蘇州,曾祖父系清末合肥籍的淮軍主將張樹聲,作過直隸總督和兩廣總督,是李鴻章的得力幹將。因其父母酷愛崑曲,遂特請家庭曲師為子女們拍曲,而最有成就的是四個女兒(兒子張定和亦擅曲)。
  • 合肥張家十兄弟姐妹家教為啥那麼好?因為他們擁有史上最牛爸媽
    1若不是因為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四蘭」分別嫁了近代史上的名人的緣故,合肥張家或許不會被現代人記住,他們的家族故事也便不會被人津津樂道。倘若張家四姐妹是四朵花,那她們若是離開了張家這塊沃土提供的滋養,她們自身綜合素質再高、再勤奮努力,恐怕也是難以綻放光芒的。
  • 合肥四姐妹:民國時期的大家閨秀,丈夫都是文化圈的「主角」
    像宋代時期的大家閨秀離我們的距離有些遠,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近點的,也就是民國時期非常有名的大家閨秀,而這個大家閨秀也還不止一個,一家就有四個,那就是有名的「合肥四姐妹」。為什麼要聊聊她們呢?合肥四姐妹有什麼特別的呢?
  • 合肥四姐妹:父親的一個行為,讓家中四女六子全部成才
    在不近不遠的一百多年前,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歲,安徽合肥顯赫一時的張家有四姐妹,她們從大戶人家走出來,接受碰過良好的教育。在她們身上,既有著舊式閨秀的典雅,又有著現代女性的獨立與自信。在多事之秋的歲月中,她們始終堅守著溫潤的家族品格,堅韌、認真地生活。那個家族裡的每一個人,對四姐妹都有著深遠影響。
  • 沈從文追求民國「張家四姐妹」的老三,一場持久單相思的情書轟炸
    民國年間,除了我們熟知的「宋氏三姐妹」外,還有著名的安徽合肥的「張家四姐妹」,她們分別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張家四姐妹」出身名門望族,其祖父張樹聲是著名的淮軍將領,在淮軍中的地位僅次於李鴻章,曾任兩廣和直隸總督。父親張冀牖,是民國年間開明的教育家,於1921年變賣部分家產,在蘇州獨資興辦樂益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