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姐妹:父親的一個行為,讓家中四女六子全部成才

2021-01-17 女見

在不近不遠的一百多年前,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歲,安徽合肥顯赫一時的張家有四姐妹,她們從大戶人家走出來,接受碰過良好的教育。在她們身上,既有著舊式閨秀的典雅,又有著現代女性的獨立與自信。在多事之秋的歲月中,她們始終堅守著溫潤的家族品格,堅韌、認真地生活。

那個家族裡的每一個人,對四姐妹都有著深遠影響。這其中,包括她們那位賢良持重的母親陸英、那位滿心慈悲的祖母、那些服侍她們卻並不卑微的奶媽和乾乾、或有趣或嚴厲的老師、還有她們都很有名的丈夫,以及她們那位最通達溫和又有遠見的父親張武齡……

四姐妹中大姐元和、二姐允和、三姐兆和都出生於合肥祖居的大宅院中,此後,小妹充和與六位弟弟都在上海、蘇州相繼出生,姐弟十人,在父親的影響下,都長成了十分 優秀的人。他們的父親張武齡是張家長房的單脈,張武齡的祖父是協助李鴻章剿滅太平天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張樹聲。待張武齡出生時,張家在合肥已經是最受敬仰的名門望族,作為長房長孫,張武齡被寄予厚望。和祖父一樣,他也有一顆愛國之心,只因他體格偏弱,未能如願走向仕途,面對那份來自祖先的巨額財富,他沒有想過該如何揮霍,而是希望用這筆款謀求報效國家之路。

張家十姐弟

一次關係全家命運改寫的遷居

一九一二年,新年剛剛過,張武齡做了一個考慮已久的決定,帶上妻子陸英和三名女兒遷居上海。雖然他們張家在合肥根基穩固,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只是,這些年來安徽被大肆徵收苛捐雜稅。張武齡深知,不能再繼續這樣呆下去了,平時,他會為家裡定製全國各地的報紙,報紙新聞中他看到了上海,冥冥之中,眼中看到了一絲新的光亮。

跟著張武齡遷往外地的,還有張樹聲這一支的三房子弟,以及他同父異母的妹妹,和五個孀居的長輩、隔了一層的堂兄妹,加上奶媽和僕從,很是興師動眾地離開了合肥祖居。

搬遷時,大女兒元和不過六七歲,二女兒允和、三女兒兆和都不過是嗷嗷待哺的年紀,她們還未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連日的舟車勞頓後,從奶媽懷裡一睜開眼,周邊已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十裡洋場萬千燈火、街上金髮碧眼的洋人……幾位女兒的命運,因為父親的這次決定,將被徹底改寫。

如果不是這次遷居,姐妹們應該會在那個相對閉塞的家鄉,溫柔地打磨,和她們的祖母和母親一樣,變成溫柔清雅的大家閨秀,然後由三媒六聘嫁給他人,從此,相夫教子一生。而現在,一切不一樣了,她們看過的人,見過的世面,聽過的新聞,讀過的書籍,甚至穿衣打扮都和老家姑娘是不相同的。

這場華麗的冒險,張武齡不是沒有過一絲憂慮,但他內心又無比堅定,跟著時代潮流的步伐,走向一種全新的生活,這個不經意間的舉動,改變著兒女的命運,也成全了他們的人生。

女兒們更需要讀書明理

在上海鐵馬路途南裡安定下來後,為了女兒們的學習,張武齡特意給她們請來了家庭教師,為她們開蒙教育。他是一名性情溫和的父親,從小在受到書香墨染和傳統教育,但他並不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反而覺得正因為女兒們是女孩兒,要更需要讀書明理。

一家人在上海生活了兩年,小女兒充和和兒子宗和先後出生,此後,他們一家人搬至蘇州壽寧弄,張武齡先是為孩子們從安徽和揚州請了三位老師,又專門在前廳右首設了書房,作為授課場所。他還在書房裡置了黑板,並規定了上課時長:每節課五十五分鐘,時間一到,就有專人搖鈴提醒,表示下課時間到,一般課間休息是五分鐘,結束休息後又上新課。這樣一來,老師和孩子們都可以勞逸結合,鬆弛有度。

張武齡還認為,白話文固然要學,但文言文不可廢掉。一邊是傳承,一邊是延伸,是他給這個小小的私塾定的兩個主題。在他這樣的教育下,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對孩子們後來的人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也就是從這個小私塾之後,張武齡萌生了開辦學校的想法。彼時,他的妻子陸英已為張家生了四個女兒五個兒子,孩子們的教育,在他看來是最頭等大事。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全面發展的教育機構已經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設,但是,專門的女子教學機構還是很少。

張武齡和女兒們

經過多年思索,張武齡決定開辦「樂益女中」,對於這所女校,他傾注了後半生所有的心血。1919年起開始籌備,1921年正式開學。起初,張武齡在蘇州憩橋巷一所租來的房子建立學堂,兩年後,學校遷至蘇州公園附近,新建校園校舍14棟、平房30多間、草亭一座和一大片梅林。樂益女中總佔地二十多畝,建成後,所有人都無法想像,這原來是由大片桑樹林改造而成。

建這所學校,張武齡共耗費25萬銀元之巨款,全部由自己一力承擔。 別人建學校都是靠政府撥資或者是社會融資,張武齡不太擅長與人交道,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自己建立起來的學校會因為出資因素受制於人的因素。他渴望盡其所能幫助女孩們自立自強,在優秀平等的教育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入讀樂益女中是需要通過考核的,考試科目設有國文、數學、歷史、地理以及英語。成績考核通過後入校就讀,學習的科目有白話文和文言文、德智體美多面發展,除了基本的文化課外,還有體育課。在樂益女中就讀的女學生,是蘇州女生中率先剪短髮的。

關於師資力量,樂益女中聘用教師不拘一格,廣納賢才,學校老師來自天南地北的都有,張武齡不問政治,自然也不分黨派,其中就有共產黨員,老師隊伍中幾個著名的共產黨人如:張聞天、侯紹裘、匡亞明等都先後在樂益女中任過教。

張武齡經營學校並非是想謀求利益,全日制寄宿生的全部費用只需160元一年,在當時的民辦學校可謂是十分「價廉」了。對那些貧寒人家的女兒,張武齡不僅分文不收取,而且還給予無私的經濟幫助。此外,學校還有獎學金和補助金,以至於常年下來,樂益女中收支嚴重不平衡,入不敷出。

張武齡在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們的眼裡,他都是一位熱心且厚道的人。

他的四個女兒都先後在樂益女中就讀,張武齡對他們的要求是不允許有任何特殊待遇,嚴格按照學校規定認真學習。

四姐妹

張武齡平時最愛看書,長女允和曾說:

「我是急性子,說話快,走路快,做什麼事都快。我看書一目十行,父親更快,一目十二行。我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和父親一同看書,我還有幾行沒看完他已經翻頁了。父親愛看書不但影響了我們,連家裡的傭人、保姆做得時間久了都染上書卷氣。」

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張武齡算不得是傳統意義的嚴父,他性情溫和,對待孩子們平等愛護。張武齡愛文字,對文字痴迷得很,但他的十個孩子卻沒有一個對此有興趣。而張武齡是個並不強求兒女們一定要熱愛某事物。

在張武齡看來,即使是女性,也應該經濟獨立。不過,他也很清楚地告訴女兒們,要做到這點只有在完善的教育和正確的職業下,才能得到確保。他的這些觀點,影響著女兒們的一生。

張武齡一共有十個孩子,其中四個女兒、六個兒子(包括第二位夫人生下的兒子張寧和),他們在那個風雨縹緲的年代,全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並且在各自喜歡的領域出色地工作。

一九四六年張家十姐弟大合影

尤其是他的四個女兒,不僅都品學兼優,完成大學學業,不僅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彩,在生活中也都有著各自的傳奇人生。大女兒元和,精通崑曲,其夫顧傳玠也是名噪一時的崑曲名家;次女允和,擅長詩書格律,其夫周有光是近代著名的語言學家;三女兆和做過編輯出過書,其夫就是一代文豪沈從文;四女充和更是民國時期最後的「寶藏閨秀」,她精通書法、詩詞,留美後執教於耶魯大學,其夫為漢學家傅漢思。

時光流逝,當四朵姐妹花年歲漸老後,回首往事種種,說起那一年因父親的一個決定,舉家離開祖居,才有了她們後來的人生,讓她們不僅見多識廣,也讓她們長成了始終能做自己主,始終按自己意願過一生的人。

相關焦點

  • 合肥四姐妹:民國時期的大家閨秀,丈夫都是文化圈的「主角」
    像宋代時期的大家閨秀離我們的距離有些遠,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近點的,也就是民國時期非常有名的大家閨秀,而這個大家閨秀也還不止一個,一家就有四個,那就是有名的「合肥四姐妹」。為什麼要聊聊她們呢?合肥四姐妹有什麼特別的呢?
  • 合肥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張家四姐妹合影,前排右至左:元和、允和,後排右至左:兆和、充和民國初年合肥張家是清末重臣張樹聲的後代
  • 傳奇家族除了「合肥四姐妹」還有張家六兄弟
    大姐張元和、二姐張允和、三姐張兆和、小妹張充和,曾居於蘇州九如巷的「合肥張家四姐妹」,知者眾多。自從2007年華裔歷史學者金安平《合肥四姐妹》出版,十多年來,張家四姐妹被學者研究,被作家、寫手描摹,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本面世。「最後的閨秀」、「流動的斯文」幾乎成了合肥張家的文化標籤。合肥張家的如水家風和合肥四姐妹的愛情傳奇,幾乎形成了堪比張愛玲fans的新「張迷」群體。十姐弟多高才唯有二弟張寅和英年早逝  「張家四姐妹」曾祖父為晚清重臣、淮軍將領張樹聲。
  • 合肥張家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作者與讀者分享了與張充和相處的點點滴滴,也讓我們再次重溫了合肥四姐妹美麗、典雅的人生世界。中國近代史上的名門望族———合肥張家四姐妹深受傳統文化浸染,有著極高的文學和藝術修養,她們平和溫潤、知書達理,崑曲、書法、丹青、詩詞無一不精,皆有才女之名。合肥四姐妹的美麗當時在蘇州樂益中學(四姊妹父親張武齡創辦)教書的葉聖陶曾這樣評價:「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 陸英:16年生14胎,締造合肥四姐妹,逝後遭人替代,人間太不值得
    到了張武齡17歲那年,奉母命迎娶了,比他大四歲的揚州白富美陸英。陸英是鹽務官陸靜溪的女兒。祖籍也是合肥,因父親做官才到了揚州,買下原屬張家的冬榮園作為家宅。所以兩家早就認識,當劉夫人聽說陸家女兒非常能幹,十幾歲就協助母親管理家事,於是趕緊預訂娶回來當媳婦。收到張家的聘禮,陸家不敢怠慢,花費一整年時間置辦嫁妝,僱了十艘船浩浩蕩蕩從揚州運到合肥。
  • 合肥四姐妹的父親一生低調,那次高調被罵敗家子,兒女:以父為傲
    民國時期有一位很低調的父親,低調得讓後人談起赫赫有名的合肥四姐妹時,一度好奇到底是怎樣的父親和家庭,竟然能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兒女。然而,他們的父親張武齡也太低調了,低調得讓人們談起張家,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位揚名在外的兩廣總督祖父張樹聲,再就是他那出類拔萃的十名子女及四名同樣出色的女婿。而夾在中間的張武齡,不顯山不露水,反而讓人忽視了他的存在。
  • 他是「合肥四姐妹」的最牛老爸,不做紈絝子弟,甘願放棄數萬家產,只為了…
    說到中國近代的「姐妹天團」,除了「宋氏三姐妹」,還有個四姐妹不得不提,那就是「合肥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
  • 陸英:合肥四姐妹的母親,把自己活成了一出傳奇
    1938年,抗戰次年,張家的手足離散,幾位兄弟姐妹們撤退到大後方。大姐張元和接到了二妹張允和的信,「四弟與四妹都在四川,你也來吧。」張元和此時正在為自己的婚禮苦惱。她已經29歲了,心繫一位崑曲小生顧傳玠。這位崑曲「傳」字輩的名家比張元和自己小3歲。不過,年齡不是問題。自己的母親不也比父親大4歲嗎?
  • 合肥九如巷的張家四姐妹,夫唱婦隨皆為龍鳳,結局卻比宋家好多了
    --《國風·邶風·擊鼓》對於宋氏三姐妹我們大家並不陌生,無論宋靄齡、宋慶齡還是宋美齡,她們每一人的丈夫皆是民國時期叱詫一時的風雲人物。而今天我所要講述的對象則是合肥九如巷的張家四姐妹,個個才貌雙全,其知名度絲毫不輸於宋氏三姐妹。她們夫唱婦隨、伉儷情深的詩意人生牽動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美好憧憬,「合肥四姊妹」究竟有哪些優秀品質?她們所成就的四段流芳佳話又是怎樣的呢?
  • 民國奇女子董竹君:四個女兒全部成才,兒子分別17年,諒解了母親
    從青樓歌女到都督夫人,再到民族企業家,她真可謂是拿了民國大女主劇本。董竹君生於1900年,上海的一個貧民窟,父親是一個拉黃包車的。家中生計本就艱難,後來父親又不幸患上了傷寒症,書是沒法讓她讀了。隨著其父身體愈加不好,一家人的日子很是難熬,無奈之下只能將她抵押給青樓做三年的清倌人。在這裡,她遇上了一個人,那人名叫夏之時。是一個進步人士,兩人來往之中,互相定情。
  • 張家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張家四姐妹合影,前排右至左:元和、允和,後排右至左:兆和、充和民國初年合肥張家是清末重臣張樹聲的後代,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姊妹深受傳統文化浸染,有著極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她們平和溫潤、知書達理當時合肥四姐妹的美麗在蘇州樂益中學(四姊妹父親張武齡創辦)名聞遐邇。曾在此校教書的葉聖陶這樣評價:「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而娶了這四位才女的幸運兒分別是崑曲名家顧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大師沈從文和德裔漢學家傅漢思。
  • 食趣風雅:張家四姐妹的零食
    鬱達夫解下羊毛圍脖給沈從文圍上,他們去了北京西單牌樓附近的「四如春」飯館吃了一頓,臨走時鬱達夫把剩餘的三塊多錢都送給了沈從文。之後,鬱達夫在報紙上為沈從文鳴不平,並為他介紹了工作。或許正是這頓飯,讓沈從文有機會日後進入大學執教,大著膽子去追求系出名門的「三姐」張兆和。葉聖陶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 [ 人物 ] 張家四姊妹,最後的民國淑女
    張家四姐妹合影,前排右至左:元和、允和,後排右至左:兆和、充和來源:海南日報民國初年合肥張家是清末重臣張樹聲的後代
  • 歷史罕見老照片,第一張合肥四姐妹,第二張蔡鍔將軍紅顏知音
    一、合肥四姐妹 清光緒三十二年,張武齡和陸英結婚,婚後共生了四個女兒和五個兒子,後來陸英去世,張武齡再婚又生一子。張武齡的四個女兒分別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及張充和,四位千金個個容顏清麗,氣質高雅,深受傳統文化的侵染,有著極高的文化與藝術修養,被稱為最後的閨秀,著名作家葉聖陶曾說過:「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圖為大姐張元和,二姐張允和,三姐張兆和,四妹張充和與父親張武齡的留影。
  • 張氏四姐妹、「最後的閨秀」張允和復刊史上最牛家庭刊物《水...
    一、張氏四姐妹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的「宋氏三姐妹」,其實「張氏四姐妹」,同樣不同尋常。張氏四姐妹也稱張氏四蘭,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蘇州樂益女子中學校長張冀牗的四個女兒。張氏原籍安徽合肥,後居蘇州,曾祖父系清末合肥籍的淮軍主將張樹聲,作過直隸總督和兩廣總督,是李鴻章的得力幹將。因其父母酷愛崑曲,遂特請家庭曲師為子女們拍曲,而最有成就的是四個女兒(兒子張定和亦擅曲)。
  • 上海書展@現場:《張宗和日記》首發,張家四姐妹活得精彩,六兄弟也...
    自2007年華裔歷史學者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推出簡體中文版後,關於張家的出版熱潮已經持續十多年,「最後的閨秀」「流動的斯文」成為合肥張家的文化標籤。大姐張元和、二姐張允和、三姐張兆和、小妹張充和,曾居於蘇州九如巷的四姐妹被不同的研究者書寫,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本面世。但是,關於張家六個兄弟的圖書,卻很少見。
  • 陸英:嫁妝排滿10條街,合肥四姐妹之母,36歲卻因拔牙而死
    兩人於1906年正式成親,陸英的嫁妝從四牌樓延伸到了龍門巷,竟然排滿了10條街,當時的盛況即便在今日提起,也能讓人感受到震撼。神仙眷侶般的婚後生活兩人婚後的生活可以用"相敬如賓"、"伉儷情深"來形容。張武齡雖出身名門望族,且已經成為了張家的掌管者,身上卻無半點紈絝子弟的不良風氣。
  • 原創 | 合肥四姊妹和她們的無為保姆
    數年前,美籍華人金安平博士的一本名為《合肥四姊妹》的書由三聯出版,一時洛陽紙貴。合肥四姊妹序齒分別為: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和張充和。四姊妹中最為人所知的當數老三張兆和,她和沈從文之間的愛情故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其實張家四姊妹俱才貌雙全,四姊妹中的其他三個,元和、允和、充和的夫婿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 海賊王:凌空六子的果實全部揭曉後,大和的果實也呼之欲出了
    在《海賊王》漫畫最新的998話中,凱多旗下凌空六子的惡魔果實已經全部揭曉了,其中福茲佛的是劍齒虎果實,佐佐木是三角龍果實,黑色瑪利亞是格氏玫瑰古狼蛛果實。還有之前已經出現過的德雷克的異特龍果實,佩吉萬的棘背龍果實以及烏爾提的厚頭龍果實。
  • 【四姐妹】 . 秋水無痕
    《四姐妹》茶亦醉人何須酒,詩亦幽香無需花……梁新梅      梁新梅,女,筆名:秋水無痕,陝西長安人。熱情善良,隨意記錄生活的點滴感悟,靜心傾聽心底花開的聲音。我們四姐妹之間,蘊藏著割捨不了的情愫,無條件的信任、無需言語的默契、惺惺相惜的憐愛、及無怨無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