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欄 語
「聽了花鼓喲喂喲,害病可以不吃藥」,花鼓戲是潛江人的情結。目前,我市擁有多位花鼓戲國家一級演員和梅花獎、文華獎獲得者,多部花鼓戲作品獲得國家級大獎,前不久送戲下鄉工作還被《人民日報》專題報導。
今天
我們要關注的
就是這樣一位
優秀的花鼓戲人才
付潛芬
一起來看看吧
第30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配角獎獲得者付潛芬
付潛芬在《河西村的故事》中扮演趙小荷
付潛芬的父母都是原市荊州花鼓劇團的演員,深受家庭戲曲氛圍的薰陶和影響,從小她就對花鼓戲情根深種。在小潛芬的記憶中,花鼓劇團的演員們不僅個個能歌善舞,而且美麗優雅。那時候,無論是劇團的日常排練還是熱鬧非凡的演出,她都纏著父母帶她一同前往。沉迷在花鼓戲中的小潛芬每每在劇場碰到同齡的小朋友時,總是會說:「等長大了,也要成為花鼓戲演員。」而當小朋友們起鬨說她是一時興起時,小潛芬總是堅定地回答:「不,我是認真的!」「我還在娘胎裡面時,就跟著父母走南闖北地演出,從小耳濡目染讓我認定了花鼓戲這條人生路。」付潛芬告訴記者,小時候,她覺得演員們穿的水袖、戴的頭飾特別漂亮,經常會在後臺拿著演員的戲服比劃練習,不知不覺陷入忘我境界。
白駒過隙,日月如梭。付潛芬12歲那年,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聯合湖北省藝術職業學院、華中師範大學開辦花鼓戲大專班,深愛著花鼓戲的付潛芬躍躍欲試。然而,當她向父母提出報考願望時,父母卻當頭給她澆了一盆冷水。「要成為一名花鼓戲職業演員,需要付出很多,吃很多難以想像的苦。」出於對女兒的愛護和關心,父母嚴詞否定了付潛芬的花鼓戲夢想。但性格倔強的付潛芬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與父母幾番「較量」,最終,獲得了他們的支持。
「當夢寐以求的事情變為現實,我熱淚盈眶,覺得這個世界都開始變得不一樣!」回憶過往,付潛芬感慨連連。她說,父母牽著她的手陪她報完名,一家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覺得自己好像踩在雲朵上,腳下輕飄飄的,心內軟綿綿的,臉上也掛著抹不去的笑容。
2002年至2006年,付潛芬作為插班生在湖北省藝術職業學院度過了四年漫長的學藝生涯。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唱念做打,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項基本功。付潛芬每天清晨5時起床,練唱功、身訓、把子,學折子戲、大戲。為了夢想,她暗暗憋著一股子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終於練就了一身紮實的基本功。
2006年畢業後,由於專業技能突出,付潛芬順利成為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的一名青年演員。10多年來,付潛芬先後在《賣水》《生命童話》《五女拜壽》等20餘部戲劇中擔任主要演員。參演的現代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她也憑該劇斬獲第30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配角獎。從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臺柱演員,付出的努力、所下的苦功,不言而喻。
「我很幸運將愛好變成了職業,榮譽是對我的肯定,更是鞭策。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再接再厲,多排戲,排好戲,為花鼓戲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於未來,付潛芬充滿了信心。
運營部:0728-6238926
責編:張 磊
初審:李淑雯
終審:潘建軍
長按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