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企鶴樓——中西融合的古建築群

2020-12-19 騰訊網

石屏位於雲南省南部,雖地處偏僻南疆,但自元以來漢文化廣泛傳播,並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石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雲南少有的幾個被稱為「文獻名邦」的縣區之一。

明洪武年間,明軍入滇戍墾,帶來了百業工匠,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據《石屏縣誌》記載,境內原有明清兩代寺觀93座,宗祠家廟191個、坊表10餘座,古民居、古建築隨處可見,石屏古城更是保留了較為完整集中的明清建築。2015年,石屏縣成為雲南唯一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城市。

石屏列為各級文物保單位達25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有袁嘉穀故居、玉屏書院、來鶴亭、鄭氏宗祠、陳氏民居,以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企鶴樓和陳氏宗祠。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位於雲南省石屏縣駐地異龍鎮珠泉街66號——企鶴樓。

企鶴樓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為石屏人民感戴學校名士陳鶴亭先生對當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而興建。陳鶴亭是石屏當地人,清末進士,曾擔任黎元洪的秘書,後又先後擔任雲南省府內務司長、省財政司長、鹽運司長、個舊錫業公司總理、蒙自道尹等職務。但是他更為外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國第一條主權最為完整的民營鐵路——個碧石鐵路的總協理。

石屏人陳鶴亭在外為官多年,看到家鄉還沒有像樣的學校,他先是在自己的老家鄭營村創建了鄭營兩等小學,又親赴各鄉,四處宣傳行學辦學,因為他的影響,石屏全境成立學校者眾多。1922年,他又首倡興建石屏中學,動員富商李恆升、張信之等捐獻大量資金,並積極清理被私人侵佔公產歸結學校,作為辦學基金。

學校從1923年開始營造,1929年竣工,校址以縣城西北郊的西準提閣為基礎,在準提閣、三佛殿前建蓋企鶴樓,大門、二門。從準提閣左右伸展,東連天尊閣,西連財神殿,四周建蓋磚瓦結構樓房,形成東西兩大院子,為師生宿舍及教室,名為石屏縣立中學。1933年改為雲南省石屏中學校,1939年改為雲南省立師範學校,1952年改為石屏縣第一中學至今。

企鶴樓坐北朝南,通面闊31米,通進深12米,高21米,共四層,底層設通道,磚石成拱券,二至四層每層四周設廊及護欄,南北兩面有窗欞,四重簷攢尖頂,屋頂為八角亭。簷柱從第一層直通第二層簷檁,柱礎為青石,方形素麵。第二層有走廊。第三層八面開窗,窗為圓欞窗,青瓦鋪頂,頂部有三臺寶瓶。整座樓宇飛簷鬥拱,工藝精湛,結構嚴謹,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具有中國傳統古典建築藝術和西式建築的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特色風貌。

企鶴樓建築群原為民國時期石屏中學的所在地,它由準堤閣、三佛殿、石拱橋、噴珠池、企鶴樓、二門、大門、廂房、碑亭組成,佔地面積29805平方米,建築面積13982平方米。

在準提閣前面的平臺上,矗立著一座一米多高的青銅胸像,端坐著的,就是這座建築群的首倡者——陳鶴亭。大門為磚石結構,門框用整齊的青石拱券,鐵焊門,為對稱卷草紋圖案。門額石塊上刻「縣立中學校」,其上嵌橫石匾一塊,刻「嘉惠士林」四字,為滇督唐繼堯題,昆明陳榮昌書。左右磚壁嵌有石碑,右碑為「建石屏中學校記」,左碑為「雲南省公署獎渝李茂興捐資興學令文」。

大門後面為二門,磚石結構,門額上嵌「作育人才」石匾,為唐繼堯題贈石屏廠商張信之的,以感激他捐資12000銀元建造學校。石匾上方磚壁上刻著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等字樣,為當時建校校訓。

進入二門,沿著青石板路繼續往前,兩旁散落著牌樓式建築兩座,穿鬥式梁架結構,歇山頂,青瓦。西向牆壁上嵌青石碑三塊,並立,正中一塊刻「改省沿革」18行,內容敘學校由縣立改為省立之原由,左右兩碑為捐款建校之功德碑。東向碑坊與西向同,朝南面牆壁上嵌「創建石屏中學校記」,左右並排的兩碑仍為功德碑記。

二門的正前方,就是石屏一中內最宏偉的建築——企鶴樓,曾是學校圖書館。穿過企鶴樓,前方為一座單孔石拱橋,橋兩邊有攔板望柱,欄板上雕鶴鹿及八寶等圖案。石拱橋北邊為噴珠池,不斷的有天然小水泡從池底奔湧而出,非常神奇。池南向邊上二碑分列於拱橋兩邊,右碑正背面刻狂草「不是虎丘,寧無聚石談經處」,背面刻「噴珠」二字。

左碑正面刻狂草「誰穿花徑,為有噴泉喜客來」,背面刻「喜客泉」三字,為石屏人塗晫(康熙舉人)所書。另外建水朝陽樓上的「雄鎮東南」匾額,亦為塗晫所書。穿過石拱橋,前方為三佛殿,坐南朝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穿鬥式與抬梁式相結合,歇山頂。隔扇門已被折除,代之以玻璃門窗,感覺有點不倫不類。

準提閣位於三佛殿後部,坐北朝南,重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三開間,二重簷抬梁式穿鬥式相結合的梁架建築結構。企鶴樓建築群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它同時具有中國傳統古典建築藝術和西式建築藝術的風格,在滇南建築中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石屏一中是一所有著悠久革命歷史的學校,曾孕育了不少革命志士。著名的愛國學者李公樸、作家李喬及許多進步學者,或曾到學校講學,或曾在學校工作。解放前夕,這裡還曾是石屏地下黨的交通站。2006年5月,企鶴樓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位於陳鶴亭老家石屏縣寶秀鄭營村的「陳氏宗祠」,也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屏千年古韻,瓦礫之間,將民國時期的石屏文教事業的興盛與輝煌,那段鮮活的歷史展現在我們面前......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相關焦點

  • 天后宮——青島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
    青島天后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位於太平路19號的青島市民俗博物館,前身是始建於明成化三年,它是青島最具有「古味」和「民俗味」的景點之一,也是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青島天后宮現佔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為二進庭院。
  • 大水井古建築群——見證李氏家族的興衰故事
    大水井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利川市柏楊鎮水井村,東望荊楚,西連巴蜀,北接長江三峽奉節,南鄰湖南張家界,是長江中下遊目前規模最大、保護較好、藝術價值極高的古建築群,也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融合中西特點,吳石仙的畫古中藏新,畫勢渾厚丘壑雄奇
    融合中西特點,吳石仙的畫古中藏新,畫勢渾厚丘壑雄奇圖/吳石仙 文/秋香吳石仙,名慶雲,字石仙,晚號潑墨道人,本為上元人,流居上海,代表作品有《秋山夕照圖》、《遠寺夕照圖》等。吳石仙的作品融合中西特點,使其畫作風格別具個性。
  • 戶部山古建築群——古城徐州明清數百年的見證
    戶部山古建築群戶部山古建築群位於江蘇徐州市區戶部山上,從明末至民初的幾百年間,戶部山周圍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鱗次櫛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書香門第。這些古建築依山就勢,參差錯落,構思巧妙,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是蘇北乃至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少有的一處古民居建築群,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數百年的建築風貌。戶部山古建築群因山就勢,參差錯落,構思巧妙,建築形式以傳統四合院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規整劃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牆體多用青石與青磚,梁架用材碩大,雕梁畫棟,琢刻精細,風格獨特,並有「裡生外熟」的建築方式。
  • 獨家發布|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古建築群
    作為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官式古建築群,朝天宮的模樣被久久地保留著。朝天宮全景/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大成殿/圖片來源:南京市博物館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朝天宮格局,大體來自曾國藩修建後的樣子,佔地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
  • 昆明市區唯一的千年古鎮,古蹟林立,如穿梭在古代城市建築群中
    昆明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雲南的省會城市,歷經數千年的歷史演變,名勝古蹟多的數不勝數。位於官渡區廣福路上就完好地保存著一座文化古鎮,始於唐宋時期滇池東岸的集鎮流傳至今已有千年,古鎮內布滿唐、宋、元、明、清的建築物,是一座文物遺蹟完整性比較好的「官渡古鎮」。
  • 清代滎陽古縣衙建築群殘破 居民戲稱能"拍鬼片"
    圖  核心提示  始建於清代的滎陽古縣衙建築群,方圓數十畝,布局嚴謹,建築很有特色,但如今屋頂坍塌、門窗遺失、垣殘壁斷、荒草叢生,垃圾成堆、殘破不堪,成為附近居民眼中的「鬼片拍攝基地」。  以該處古縣衙為代表的魁星樓、韓鳳樓故居等滎陽老城古建築殘破、持續坍塌情況,文物保護志願者在與本報記者一起實地探訪目睹後,無不惋惜,「要是再不保護,等這些古建築一旦消失,鄭州乃至河南的一些歷史將不復存在」。
  • 城市風光攝影:霓虹燈下的文廟古建築群,鬧市中靜悄悄的美
    (據百度百科)這張照片是透過天橋欄杆,上下護欄本來有些妨礙視線,但稍作調整,它和畫面左邊的高層建築一起為畫面搭起框架,起到了視覺引導的作用,更好的突出了畫面的主體文廟建築群。拍攝地點:長春文廟。這裡曾呈現出「門前古榆參天,花草滿壇,泮池如新月,虹橋飛架其上」的動人景象。文革期間,長春文廟遭到很大破壞,祭祀活動遭到禁止,孔子像被丟棄,文廟成為校舍。
  • 中國公認的四大古建築群,北京故宮居榜首,有兩個在山東
    4、山東泰安岱廟:遊覽泰山一般先遊岱廟,岱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古代帝王封住禪宗大典舉行了泰山祭神的活動,閉禪是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儀式,過去是國家的盛世,岱廟保存了許多歷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大量泰山典籍和路經,又有184個歷代石碑刻和48個漢畫像石
  • 雲南行記:一份獨家的「最雲南」榜單
    歡迎關注,一起談談電影,聊聊旅行)第一次踏訪彩雲之南,16天,4個地級市,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座古城鎮1處石窟,2座文廟,7座寺觀,8座博物館,9座古塔,10座老宅,3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條大江,1座國家公園,2處世界遺產,2大名湖,3座名山,7間咖啡館,11家酒店此行雲南,有充滿遺憾的經歷,有頗想吐槽的時刻,但更多的,是一幅幅美好的畫面,一個個難忘的瞬間
  • 昆明「海灣」內園林,以古樓和對聯聞名海內外,林立未破壞古建築
    說到園林建築首先會想到精緻古典的蘇式園林,以精美絕倫的創作手法延續著園林的經典,「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的蘇州一段景色很多成分都源於典雅的蘇式園林建築,亦是形容煙雨江南最好建築作品,或許很多人都很難想到在偏遠的高原地區雲南也會有園林
  • 古建築群,等待讀懂它的人
    張堰古鎮素來低調,也因此沒有遊客摩肩接踵,在小巷弄裡一個轉身,就能看到樹齡至少百年的桂花或銀杏樹;清末民初的建築姚光故居為四進三庭心,2006年,在區政府與鎮政府合力支持下,開發為南社紀念館;古鎮的原生態還在於原始居民的留存,如若誤闖入居民家中,他們會笑盈盈地帶你參觀古居,臨別揮手還會招呼一句:「下趟再來白相!」「我在老房子裡出生,又在老房子裡長大。
  • 河南關林風景區,有著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是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
    這個景點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它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它已成為洛陽市突出的旅遊資源,建於明朝,有100多年的歷史。整體建築特色是嚴謹壯觀的布局,有甬道、拜殿、正殿、二殿等多處建築。這些建築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所以就它們的建築意義而言,它們的潛力。現為河南省4A級風景名勝區,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
  •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列科普微動漫  ——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精彩內容】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今天,我們來看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這裡有2700年樹齡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樹,有千年人工栽培經驗的萬畝古茶園,還有距現在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化石。生活在這裡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更是以茶為生、與茶相伴。讓我們走進這「世界茶源」,一起來看看吧!
  • 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又名紫禁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也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
  • 江蘇被淡忘的古建築群,有600多間民居,看明清有錢人家的豪宅
    我們平時談論江南的歷史性城市,很多人提到了古都南京和蘇州園林,作為中國九州之一,徐州不僅是江蘇最早的城市,還依靠有「五省大街」的地理優勢,自古以來就是商業旅遊貿易的集中地,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歷史性的古城,我來到了戶部山,我看看這裡保存得很好的古老建築群。
  • 五百裡音樂節「嗨翻」七彩雲南古滇名城
    活動當天,獨立音樂人、樂隊在「五百裡舞臺」「滇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賣力用音樂調動觀眾的情緒。光、舞臺、人群均已準備就緒,只待音樂來「炸」翻全場……除了好聽的歌曲,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各打卡網紅景點也十分受歡迎。夢幻的白雲和絲帶、可愛的白色海洋球、好喝的咖啡、還有五彩斑斕的魔盒以及各種有趣的小遊戲,每一項活動都十分吸引人。據了解,五百裡音樂節是中國首個「反季節」大型戶外音樂節,也是昆明第一個大型戶外音樂節。
  • 普寧德安裡,百年古建築群堆滿了「古董」,堪稱潮汕民居博物館
    這裡是普寧故城洪陽鎮南村的德安裡,這個鮮為人知的古村落,是晚清廣東水師提督、名將方耀及其兄長所營建的一座家寨,也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府第式民居。德安裡擁有悠久的歷史,它從公元1871年起,到現在,已經有150年的歷史了。
  • 中秋節SkyCity搞出新花樣,手作月餅吃出中西融合味!
    SkyCity天空城為了慶祝今年的中秋節,由獲得了3次米其林甜品師稱號的重要級甜品師親自登場,開發並手工製作融合中西文化的創意月餅——芭菲月餅。 米其林甜品師重新演繹 寓意中西融合 以百年歷史的法式甜品Parfait (芭菲)為靈感,SkyCity天空城行政甜品師Lisa Crowe巧妙地以芭菲甜品的手法和技巧製作月餅餡料,帶來不同於傳統月餅的新鮮體驗。
  • 中西融合!金絲青芥海虎蝦,香甜微辣,回味無窮
    金絲青芥海虎蝦這道融合中西精髓的金絲青芥海虎蝦,入口即化,香甜微辣,回味無窮。濟南喜來登酒店廚師長王斌為大家帶來美味菜品——金絲青芥海虎蝦要製作這道金絲青芥海虎蝦,主料當然是海虎蝦。清脆爽口的玉女瓜搭配鮮嫩爽滑的蝦仁,這道融合中西精髓的金絲青芥玉女蝦,入口即化,香甜微辣,回味無窮。是不是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食慾大增呢?不妨跟隨濟南喜來登酒店的王大廚一起動手做起來吧!關注我們微信號 :shandongyingshi新浪微博:@山東電視影視頻道覺得不錯,就給我一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