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缺乏有力支撐時,人就會如海草般隨波飄搖
腰若缺乏有力支撐,也會根基不穩,帶來傷痛
腰部穩定肌群對腰椎穩定的意義自不必說。在眾多腰部肌肉中有這樣一塊肌肉,它正好附著在我們彎腰時彎得很厲害的地方,它維護著腰椎底部的穩定,它就是——腰方肌。
腰方肌
圖片來源: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
腰方肌位於腹後壁脊柱兩側,是不規則的扁肌,內側前方是腰大肌,後方是豎脊肌。腰方肌肌起於髂嵴內側半,外側部肌纖維向上附著於12肋下緣的內側半,內側部的肌纖維向內上分別通過4個小肌腱連於1-4腰椎的橫突尖。
從上邊可以看出腰方肌連接肋骨、腰椎、骨盆,它當然也是要影響這塊區域的。
腰方肌可以在呼吸期間固定第12肋,協助穩定膈肌下部,可以起到輔助呼吸的作用。腰方肌一側收縮可以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同時收縮可以幫助脊柱伸展。腰方肌屬於核心肌群,主司核心穩定,可以在運動時穩定腰椎。腰方肌與對側臀中肌、臀小肌共同維持骨盆穩定,防止骨盆側移。當臀肌無力或不能正確行使職能時,腰方肌還會進行代償工作。
能者多勞,出現問題時
「能者」的影響也是廣泛的
1、 腰方肌損傷會使髖部、臀部、脊柱底部骶髂關節周圍產生疼痛,有趣的是在坐著或站著時都會加劇疼痛,並且在咳嗽、打噴嚏時肋骨位置也會產生刺痛。
2、 腰方肌受損攣縮會使髂骨升高,限制骨盆活動,使閉孔內穿出的坐骨神經增加卡壓風險,從而發生急性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3、 腰方肌緊張短縮還會牽拉腰椎和骶髂關節,致使其錯位,甚至向下牽拉肋骨,影響脊柱曲線。
4、 腰方肌雙側肌力不平衡會造成腰椎失穩、骨盆傾斜、長短腿等一系列症狀。
5、 腰方肌無力也不行,腰方肌無力就會在保護腰椎時「濫竽充數」,不利於腰椎的穩定,進而導致腰痛。
腰方肌為什麼會受傷呢?
與其他腰部肌肉的難兄難弟一樣,腰方肌受傷的原因無外乎急性外傷和慢性勞損。
但是腰方肌也有自己的「小個性」,它的受傷原因都很「扭曲」。
1、 睡太軟的床,睡姿扭曲,使腰方肌過度縮短或拉長;
2、 坐姿扭曲,軀體側歪,久而久坐導致一側腰方肌收縮變短,一側被拉長;
3、 撿東西姿勢扭曲,撿東西時側彎身體去撿可能會讓身體失去重心,增加腰方肌急性扭傷的風險,同理扭曲身體搬重物也是如此。
另外,臀肌無力會產生腰方肌代償工作,久而久坐造成腰方肌勞損。
如何才能避免腰方肌損傷?
當腰方肌緊張時
網球放鬆
動作要領:取仰臥位,微微屈膝,雙手交叉枕於腦後,將網球放在腰部脊柱與胸側面中間的位置。按壓一側把髖打開,借腿和雙肘力量調節按壓力度,重複10次,換方向。
腰方肌拉伸
動作要領:身體右側臥位,前臂支撐身體,保持身體挺直。彎曲左腿,儘量向上方提起,下方腿保持不動,下方腿與身體保持直線。右手撐地拉伸5-10s。慢慢伸直手臂,左手輔助保持平衡,直到右側腰出現拉伸感,放鬆5-10s。位於下方的腿發力壓地板,產生阻力,保持5-10s。繼續伸直手臂做進一步拉伸,直到到達新的終止點。重複3次。注意在拉伸過程中出現疼痛立即停止。
坐姿拉伸
動作要領:取坐位,背部挺直,左腳放在右腿上,左膝放在桌面下,保持左膝固定不上抬,將左手放在右肩上。上半身小心向右傾斜,拉伸5-10s,繼續向右拉伸,直到感覺輕微刺痛感,放鬆5-10s。左膝與桌面對抗,保持5-10s,此時可試著抬起上半身約1cm,放鬆5-10s,繼續拉伸直到新的終止點。注意平衡性不佳、腹股溝或膝蓋疼痛者不要做此動作。
當腰方肌無力時
腰方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側臥位,膝關節和下方手撐地,腰部用力撐起身體,肘部和肩膀在一條直線上,頭 背 大腿也呈一條直線,保持髖部向上方頂的力量,收緊下方的側腰部。
進階訓練
動作要領:側臥位,單手撐地,腰部用力撐起身體,肘部和肩膀在一條直線上,頭 背 腿也呈一條直線,保持髖部向上方頂的力量,收緊下方的側腰部。
V字支撐
動作要領:取坐位,彎曲膝關節,雙手撐於地面,雙腿離開地面,雙腿膝關節維持在同一高度,保持30s。腰部儘可能的挺直。
呼吸模式調整
腹式呼吸
動作要領:取仰臥位,屈髖屈膝,深吸氣腹部鼓起,呼氣腹部收緊。(可以往腹部放一本書來協助判斷)
為了不給腰方肌拖後腿,臀肌也要訓練,特別是臀中肌和臀小肌。這兩塊肌肉的訓練大家就比較熟悉了~
蚌式開合
動作要領:側臥,軀幹保持一條直線,雙膝微屈,腳跟併攏,進行髖外展動作,保持骨盆中立,頭部可以用自己的手或枕頭支持。進行 3 組,每組重複 15 次。如需更大阻力可加彈力帶。
彈力帶抗阻橫跨步
動作要領:半程深蹲,在膝蓋上方綁彈力帶,膝蓋和腳尖同方向,向相撲一樣勻速向兩側邁步。
要想腰部健康,所有腰部肌肉一個也不能少,一起拒絕「擰巴」的姿勢,保護腰方肌吧!
【本文參考文獻】
克萊爾·戴維斯,安伯·戴維斯.觸發點療法:精準解決身體疼痛的肌筋膜按壓方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8:215-216
克裡斯蒂安·博格.精準拉伸:疼痛消除和損傷預防的針對性練習[M].中國工信出版集團:北京,2016:79
託馬斯·亨德裡克森;張志傑,劉春龍,王學強主譯.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2019:108
朱光瓊,劉建,李壽田.腰方肌的應用解剖學研究[J].四川解剖學雜誌,2014,22(3):32-33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