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好處除了強身之外,更是使一個人精神保持清新的最佳途徑。
今天是周末,月末,年末。一直許給大家寫怎麼減少腰椎小關節紊亂(閃腰),實在是不好意思再拖到2018。借著休息給大家講一下。
關於腰椎小關節紊亂,實際上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腰部不適表現,它從我們年小的時候就一直伴隨,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說它在很多時候早就已經錯位,但並不產生症狀。談到錯位不要覺得就很可怕,或者很痛,其實大部分的錯位往往表現為腰部酸累,尤其久坐久佔後最為明顯,活動起來反而並無不適。
然而,急性的腰椎小關節紊亂可以讓我們劇烈疼痛,身體都不能自主活動,上半身難以支撐,這種情況的發生一般都是急性外傷,比如搬抬重物;或者在近期過度勞累加上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稻草可能僅僅是彎腰拿一下報紙,坐車從車上下來。
當劇烈疼痛出現的時候,患者往往都會非常痛苦和緊張,急於很快的康復,或者非常擔心去醫院做各種檢查,但是有一點我鄭重的說明,目前我們的放射科,是不報告腰椎小關節紊亂的,換個說法,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可以從CT或者核磁上準確看到小關節的紊亂,也就不會在報告中體現出來。如果僅有腰部的劇烈疼痛,最好的建議還是脫水、消炎、鎮痛臥床休息,然後在大症狀減輕後及時矯正紊亂的小關節很快可以康復,也不會每年多次閃腰頻繁出現問題。
回歸正題,怎麼減少這種錯位的發生,我覺得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減少容易發生錯位的動作和不良習慣,不要長期的在疲勞狀況下持續勞作,不要葛優癱,不要睡軟床及躺在軟沙發上休息,能兩個人抬東西不要一個人搬,搬東西的時候儘可能貼近身體,手臂不要過於伸長會增加關節突關節的負擔,導致錯位的發生。
第二,增加我們核心肌群的力量,每個人的身體先天基礎素質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體力方面非常有優勢做什麼也不累,也不容易損傷,而有的人耐力就會很差,體力勞動做一點也會氣喘籲籲。缺乏適應和鍛鍊雖是一個方面,不得不承認基礎真的不同。先天因素我們沒辦法改變,只能通過後天的努力增加一分是一分,我們要加強腰椎小關節的穩定實際上就是加強腰部脊柱前方和後方的肌肉,讓它有一個更好的運動輔助和穩定我們的脊柱。
這裡我重點指出四個肌肉——脊柱前方的腰大肌和腹肌,脊柱後方的腰方肌和豎脊肌。
腹肌:腹直肌、腹內外斜肌。其實我們身體在維持直立的時候腹肌和豎脊肌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平衡豎脊肌的力量,並保持前傾的骨盆向上,腹直肌力量減弱時,本來前傾的骨盆向下傾斜,產生骨盆前傾,骨盆的過度前傾就會引起腰椎生理曲度更向前凸,引起腰痛,也更加容易導致腰椎小關節紊亂。腹內外斜肌則是在脊柱屈曲和旋轉中,支撐在深部橫突棘肌上,以維持脊椎椎骨間排列。
腰大肌:腰大肌在姿勢中起著獨特的作用,當人體站立時腰大肌和腰方肌及豎脊肌群一起,拮抗使骨盆向後傾的臀肌和腹肌力量,維持骨盆的正常位置,骨盆的正常位置和脊柱的穩定是密不可分的,不少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人是一個整體,就和減肥一樣,你根本做不到瘦某一個部位的脂肪。
腰方肌:腰方肌是身體深面的多功能肌,身體下部固定的時候,腰方肌使脊柱相對於骨盆正確定位,它與豎脊肌協同可使身體保持直立,並完成精細的側向運動和背伸。站立的時候,一對腰方肌和臀中肌一起維持軀體在下肢上位置關係。
豎脊肌:包含棘肌、髂肋肌、最長肌。豎脊肌群連接骶骨、髂骨、脊柱和顱骨。提供非常強大的穩定作用,運動範圍也很寬,維持人體在重力下直立。而這種核心的穩定是我們減少腰椎小關節紊亂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試想如果我們基本的直立都不能穩定維持,怎麼去做功?
關於怎麼去鍛鍊這些肌肉,我就不想再一一贅述,畢竟動作有太多可以設計,記住鍛鍊要循序漸進,不要急著看到成果,以感受到疲勞還可能休息回來為原則,不用每天鍛鍊,間隔2~3天做一次就可以,記得鍛鍊完做30秒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