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曲風,見證了巴西的風雨六十年

2021-02-07 道略音樂產業

說起波薩諾瓦,僅僅知道小野麗莎和伊帕內瑪女孩是遠遠不夠的。

作者 | yashka

來源 | 自在音樂

影片《噪反城市》中,幾個年輕的先鋒噪音音樂家一番折騰幾乎摧毀了整座城市後被迫流亡,最後不得不穿起馬甲,在度假村為遊客唱起了這首輕鬆慵懶的Bossanova,最後時刻,女主唱安撫強烈不滿的同伴說:為了混口飯吃,我們總要玩點人們聽得懂的音樂嘛:)

今天我們來認真聊聊,這種來自巴西卻每每被人跟小野麗莎聯繫到一起的「中產小資」休閒音樂。當然,說起波薩諾瓦,僅僅知道小野麗莎和伊帕內瑪女孩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像你在巴西,進了一家地道的咖啡館,只點了一杯可口可樂。

每隔4年,世界盃就會和夏天一起,掀起一波波的熱浪。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五星巴西遺憾止步八強,球迷們一片嘆息聲。視足球為「政治鴉片」的巴西左翼知識分子們則認為:巴西隊早點回家也好,太多的勝利會讓巴西人陷入無盡的狂歡,而忽略了這個國家經濟和政治面臨的種種問題。一如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詬病獨裁政府用桑巴和狂歡節讓大眾陷入娛樂和狂歡的洪流,而轉移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和抗爭行動。

那時,巴西本土的桑巴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有人嘗試將其與美國西海岸開放的酷爵士曲調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伴著開悟般的魔幻音符款款而來,這種被人們稱作Bossanova的音樂新浪潮,帶來了全新的美學標準和深深的情感,很快在美國成為引領時尚的新潮音樂,而後迅速風靡全球。

1963年,美國的爵士薩克斯手斯坦·蓋茨(Stan Getz)和來自巴西的吉他手若奧·吉爾伯託(João Gilberto)、鋼琴家安東尼奧·卡洛斯·若賓(Antonio Carlos Jobim)錄製了專輯《蓋茨/吉爾伯託》,其中由若奧和他的妻子阿斯特德(Astrud Giberto)演唱的《伊帕內瑪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成了最早的波薩諾瓦流行金曲。在斯坦·蓋茨的推動下,Bossanova成了影響全世界的爵士風格之一。

Bossanova的傳奇故事要從來自巴伊亞的歌手兼吉他演奏家João Gilberto(若奧·吉爾伯託)開始,這首名叫「跑調」(Desafinado)的經典Bossa名曲,全都是變幻莫測的迷人走音。巴西的詩人歌手Caetano Veloso(卡耶塔諾·費洛索)這樣評價João Gilberto:「我第一次聽到他的音樂,就像是一種開悟,音符像魔幻般鋪展開來,帶來了全新的美學標準和深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給巴西帶來了新的希望。」

如果說João Gilberto是Bosaanova最偉大的演奏家,那麼Antonio Carlos Jobim就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Tom Jobim。他為Gilberto寫了很多歌,同時他自己也是個歌手和鋼琴家。巴西人說Jobim擁有高山、森林,也擁有太陽!他擁有一切,他擁有整個巴西!

在裡約城外的鄉村,Jobim每天早上迎著晨光,通常是先用鋼琴彈一通蕭邦、德彪西、勃拉姆斯,之後才開始嘗試創作,他就是這樣彈奏出了許多具有清新的自然氣息的歌曲。

巴登·鮑威爾 Baden Powell,13歲就開始作為職業演奏家登臺演出的巴西吉他天才,他將古典吉他與佛拉門戈吉他技巧融入巴西本地的音樂,是推動Bossanova大潮的關鍵人物。當年小野麗莎的父親在巴西開爵士俱樂部,曾是Baden Powell的演出經紀人。

娜拉·裡奧(Nara Leao)是個與眾不同的前衛歌手,當整個巴西都在唱Samba時,她已經在唱Bossanova。60年代這場Bossanova變革運動開始時,她自然成為了領軍人物。當時,Nara創作了很多關於貧困和苦難的輓歌,被稱為Bossanova的繆斯女神。

這首歌來自Nara1965年的現場專輯,Carcará(卡拉卡拉鷹)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鷹,平時吃腐肉和爬蟲,為了度過嚴冬,它也有勇氣去和蛇搏鬥,Nara把『Carcará』唱成了一首曲調輕鬆的政治寓言詩。

Sergio Mendes是巴西教父級的製作人、作曲家,以他為核心組建的"Brasil'66"是當時的熱門組合,他們風靡一時的金曲「Mas Que Nada」是巴西葡萄牙語中的一句俚語,大概意思是「來吧」,一首融合桑巴與馬拉卡杜(巴西東北部鄉村的一種舞曲)的歌,後來被人不斷翻唱(據說有兩百多個版本),成為巴西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首歌。

葡萄牙聖母合唱團主唱Teresa Salgueiro演唱的,由Chico Buarque創作的1966年Festival da Musica Popular Brasileira(巴西全域音樂大賞)冠軍歌曲『A Banda』。演唱者Teresa Salgueiro就是在文德斯的電影《裡斯本物語》中本色出演的女主角。

Wilson Simonal是生於裡約的一個歌手,60年代在巴西紅極一時而後迅速隕落,他的這張專輯是他巔峰年代的忠實記錄,一次難得的輕鬆自在的現場錄音。巴西影片《上帝之城》中,Seu Jorge扮演的黑幫受害者Knockout Ned,為了復仇而成為新的黑幫成員,鏡頭迅速切換,他拿著槍開始大開殺戒,這時背景響起歡愉的桑巴老歌『Nem vem que não tem』(一切都無所謂了)就是Wilson Simonal演唱的。

Rosa Passos是巴西的一名吉他彈唱歌手,在70年代初有過自己創作的熱門金曲。2004年,她的專輯《Amorosa》獲得公告牌世界音樂專輯第七名的成績,她翻唱的「Wave」別有一番沉穩平和的韻味。

Ney Matogrosso年輕時是一名熱衷於舞臺表演的嬉皮士,以誇張的造型和假聲男高音加入到華麗的搖滾樂團Secos&Molhados後,他們的唱片很快銷售了100萬張,滾石樂隊評價他是有史以來,巴西最偉大的三位歌手之一。80年代,Ney放棄了誇張的化妝和羽毛獸角裝扮的服飾,以低調平實的風格與吉他手Raphael Rabello一起巡演也大獲成功。2014年他的傳奇人生被拍成了紀錄片《Olho Nu (Ney Matogrosso)》。

Paulinho Garcia是錄製過13張專輯的巴西音樂家,09年出版的專輯《我的生活》(my very life)獲得了葛萊美獎提名。他說每個現代的巴西人,都不可能脫離Bossanova去生活。Paulinho Garcia長期受巴西本土音樂滋養,他的演唱和吉他演奏技巧已經嫻熟到仿佛這些是與生俱來的技能,他的音樂中,律動與和弦轉換特別的輕鬆自如。「Cintura Fina」這首歌的後半段,他的人聲變成一個即興演奏的薩克斯,與吉他伴奏完美融為一體。

生於巴西音樂世家的Maria Rita,直到2003年才推出自己的首張同名專輯,一出道就備受矚目,這張融合了Jazz與Bossanova風格的專輯為她奪得了拉丁格萊美最佳新人獎。Maria Rita的演唱有她自己獨特的爵士風格,她說自己要成為像Ella Fitzgerald那樣偉大的爵士歌手。

Dominguinhos是作為一名手風琴歌手出現在巴西Bossanova大潮中的,他的手風琴演奏風格受巴西本土的Forró(弗霍樂)曲調影響較大,他的音樂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歡快跳躍的手風琴音符,就像他的照片總是一張張陽光溫暖的笑臉。

Caetano Veloso大叔,人稱巴西的Bob Dylan,在阿莫多瓦電影《對她說》裡現身獻聲一曲《鴿子》迷倒眾生,提到巴西的Bossanova音樂以及後來的「熱帶主義」(Tropicália)運動,Caetano Veloso依然是個繞不過去的名字。當時他在音樂上沒有像左派那樣固守傳統,而是汲取了搖滾樂、電子樂甚至是前衛實驗音樂的養分,對巴西音樂進行大膽改造和創新。而天賜的一副柔美嗓音,讓他的歌很容易在大眾中流行,親切而平靜,就像在夜晚望見,一場熱帶風暴過後的皎皎月光。

BBC音樂紀錄片《巴西巴西》

巴西是一個足球的國家,也是個音樂國度。了解那裡的音樂脈絡就了解了整個巴西的歷史。在巴西,音樂是一種民族熱情,從桑巴到形式多樣的民間音樂,從桑巴學校到狂歡巡遊表演,這種熱情無處不在。同時政客們也在利用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熱情,把這個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團結在一起。桑巴讓這個龐大而多樣化的國家從底層融為一體,巴薩諾瓦伴著中產階級的優雅,藉助美國開放的爵士樂曲調,又把巴西帶向「新」的未來。

從1964年至85年,軍政府統治下的巴西,音樂人發起的熱帶主義文化運動對專政統治的抵抗。熱帶主義的興起得益於軍政府初期的寬鬆政策,以及電視選秀節目的推波助瀾。開始時左翼抗議運動的歌手的風格趨於傳統,熱帶主義歌手們採取更前衛大膽的方式將巴薩諾瓦音樂加入歐美的搖滾和布魯斯元素,歌詞不再只是描繪陽光、沙灘、愛情、大海,而是更犀利地關注社會現實。熱帶主義運動的領軍音樂人Gilberto Gil和Caetano Veloso 參與了裡約10萬人的大遊行,並被軍政府邀請「喝茶」,關押兩個月後遣送回鄉,最後被迫流亡海外。中後期的軍政府統治實行嚴苛的藝術審查制度,唱片和演出通過審查後才能出版和表演,曾有歌手因演唱反諷的歌詞而被拔掉演唱會麥克風。

軍人政府倒臺後的民主巴西,音樂在四個城市的發展傳承脈絡,來展示巴西的現代音樂為何是現在這副模樣。在北部城市累西腓,美國的搖滾和嘻哈樂與當地的傳統風格相融合,形成了「馬拉卡度」。在聖保羅,除了在貧民區流行的黑人街舞音樂,Bebel Gilberto繼承父業,將電子元素與bossanova融合,創造出了轟動世界的流行音樂時尚。裡約熱內盧的平民區流行粗野暴力的是瘋克、嘻哈、非洲雷鬼樂。最後一站薩爾瓦多,將裡約的狂歡節的桑巴進化成一種新的流行形態Axe。

*本文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道略音樂產業立場,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音樂沙龍報名

音樂扶持計劃那麼多,怎樣實際的幫到音樂人?

沙龍主題音樂扶持計劃如何幫助音樂人?

分享嘉賓

座談交流:

扶持計劃那麼多,好歌曲缺那麼少?

什麼樣的扶持音樂人平臺才是當下最需要的

時間:5月20日(周一)14:30-17:00(14:00籤到)

地點: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迷離教室

報名費用:會前100元/人,現場200元/人

報名方式:添加微信號185 1323 2270(阿道)

編輯「沙龍+姓名+公司+職務+手機號」報名

諮詢:阿道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

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

相關焦點

  • 六十風雨金湯情
    而且多有巖石崩裂,飛石滾落入江。這一路而來的荒坡上多有仙人掌。比人還高。所結的一種紅色的果子味道不錯,能充飢果腹。當年師父翻山去金湯時,途中就以吃仙人掌的果實當飯了。就這樣在山水間走走停停,聽師父講著許多六十年前的舊事。又到新建的金湯小學去參觀了。嶄新的校舍靠著奔流的大江。確實,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生活條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 「緣」不知何起 她見證了中國與巴西50載的文化交流
    受訪者供圖 1960年,為適應對外交往需要,中國內地首個葡語專業課程在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誕生。六十年一甲子,隨著中國與葡語國家交往不斷深入,無數葡語畢業生活躍在各個領域,為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交往發揮作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下簡稱「國際臺」)前駐巴西首席記者喻慧娟就是其中一員。近日,她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人民網的專訪。
  • 【恩典見證】張敬長老的六十年一甲子
    為了這項堅持,合伙人拆夥,客人揶揄的、埋怨的、開罵的、等門的,到教會找人的……都有,但這就是張敬長老的堅持,也見證了他的信仰。這作風雖給客戶帶來不便,但由于堅守更蒙神的祝福。四十九歲那年,張敬長老得一夢,夢中聽見神清楚的聲音說:未來數年內,大型的眼鏡公司連鎖店會逐一進駐鬥南及各地,店面生意難免受影響……,故應去學習雕刻。睡夢中的張長老不以為然的和那聲音爭辯起來,朦朧中又睡著,神的聲音又叫醒了他,再次說的更清楚:去學習雕刻二年!這下他醒了,且十分的清醒,言猶在耳,下床在房中踱步,反覆思量:我聽見主對我說話了,我該去做,但……這怎麼有可能呢?
  • 【音樂百科】巴西音樂簡介
    你聽著巴西歌唱,你不知道那歌唱究竟是快樂還是感傷。 巴西有兩種聲音,一種是Jiao Gilberto的低吟,一種是Miltom Nascimento的假聲。 巴西東北方有一種以手風琴配合zabumba(鼓的一種)及三角鐵的音樂傳統。當工人為逃離北方的乾旱與貧窮而遷徙到南方尋找工作時,這種音樂也就隨之擴展到整個巴西。
  • 在東莞,有一群尋夢的巴西人
    當東莞——國際製造名城越來越被世界所知時,在這個城市有一群巴西人在為自己的夢想所拼搏。早在20多年前,隨著製鞋產業在東莞落戶並不斷成長,巴西鞋業技工也來到東莞。他們親身見證了東莞產業轉型升級的歷程。
  • 具有日本血統的巴西明星,其中一位是蔡依林的情敵
    日本新移民跟當地的巴西人通婚,誕生了兼具東方韻味與西方奔放性格的混血兒,當然也有依舊保持純日本血統的日裔巴西人。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些日裔巴西明星在中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相信看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她出生於巴西聖保羅,在日本出道。
  • 風雨30年,臺灣有棒球
    「司機在載我去比賽時說道,巴西有足球,臺灣則有棒球。」紐約時報的作者Steven Myers在文章裡寫道。 文 / 葛思文 編輯 /北力 01 風雨30年,CPBL的起起落落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hinese Professional
  • 風雨30年,臺灣有棒球 | 老炮兒
    「司機在載我去比賽時說道,巴西有足球,臺灣則有棒球。」紐約時報的作者Steven Myers在文章裡寫道。棒球作為寶島臺灣當仁不讓的第一運動,擁有同樣走過30年曆程的中華職棒,如今的發展又怎麼樣呢?文 / 葛思文編輯 / 北力01風雨30年,CPBL的起起落落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下文稱為CPBL),簡稱中華職棒、中職,是臺灣地區最早成立的職業運動聯盟,
  • 古典吉他的 巴西音樂之旅
    在巴西音樂中,吉他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但巴西人更多是把它當打擊樂器使用,許多演奏者都是即興演奏,不太重視吉他的音色。楊雪菲從少女時代開始彈奏巴西音樂,十年前有意識地收藏巴西唱片,在巴西當地及歐美、日本淘到很多已經絕版的老唱片。聽了十多年的巴西音樂,楊雪菲一直想做一張自己的巴西吉他唱片,希望用古典吉他精密、精準、乾淨的音色賦予巴西音樂更精細豐富的層次。
  • 年頭開花到年尾,巴西野牡丹全年開花,一種紫色的祥瑞之花
    野牡丹花如其名,它既有著一種牡丹的富貴,又多了一些自然之美。其在眾多沒有名字的野花中有著賽牡丹的美麗,而被命名為野牡丹。巴西野牡丹的花語為自然之美。雖有牡丹名,卻與牡丹無關,不若花中之王牡丹那般雍容華貴,卻有一番脫俗的鄉野靈氣,也稱得上是野地的花中之後了。巴西野牡丹作為一種喜光的強陽性植物,在光照足夠的情況下生長會更快更健壯,開花量更大。
  • 【院線】冰封六十年,人鬼情未了!
    冰封了六十餘年的愛情已經融化,時光荏苒,唯愛年輕。電視院線邀您一同見證這穿越時空的愛戀!
  • 裡約奧運會開幕前,聽聽桑巴與巴薩諾瓦之外的巴西音樂
    楊雪菲《多彩巴西》用音樂串聯起巴西「肖羅」音樂的歷史試楊雪霏發現,吉他早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就已經在巴西音樂中佔據重要地位。「那時的巴西音樂有兩個主要形式,一個是摩丁哈(Modinha),一種根自葡萄牙的傷感的歌。還有倫杜(Lundu),一種由非洲黑奴帶來的具有強烈節奏的舞蹈。
  • 巴西不止有足球!東莞這兒的巴西烤肉讓人垂涎欲滴
    近日,東莞旗峰山鉑爾曼酒店西餐廳推出了新主題——巴西烤肉美食節,大家在享用自助餐的同時,也能夠品嘗到地道的巴西烤肉了。記者前往踩點,下面為大家帶來一手吃貨資訊。 相傳18世紀末,巴西的牛仔們閒暇時經常以長劍串肉,在篝火上燒烤。沿襲至今,形成了風味獨特的巴西烤肉。巴西人吃烤肉喜歡吃肉的原味,因為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滋味。
  • 胡紅曉:風雨甲子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胡紅曉,浙江金華市永康人, 2018年作品《車間裡的食堂》入選省第十七屆攝影藝術展;2019年《工間生活之小小飯盒》入選第三屆吉林(北鎮)國際工業攝影大展;2020年作品《風雨甲子》入選省第十八屆攝影藝術展長期關注類。
  • 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巴伊亞洲狂歡節成為巴西最重要的「音樂符號」
    巴西文化以其豐富的人文資源為特色,作為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它的音樂文化是吸收人的,巴西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被社會人們追捧的流行文化,巴西音樂既有熱情奔放的「森巴舞」也有溫柔緩慢的「薩諾瓦」,這兩種典型的音樂已經成為巴西文化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巴西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其巴西黑人對非洲文化在巴西的融合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甚至可以說,幾乎巴西所有的流行文化都與非洲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
  • 這是啥曲風?
    比如你不能說有Power chord(電吉他特有的搖滾和弦)才算搖滾樂,有無數的搖滾樂都沒有Power chord,搖滾有很多種呈現手法,可能是一種態度、一種思想、一種表演手法,一種打扮、一種音量、一種音色、一種聲嘶力竭的吶喊、一種直來直往的編曲…而且音樂爆炸發展至今,已經沒有什麼很純粹的曲風了,都是不斷融合、蛻變、進化、在融合、蛻變、進化
  • 六十年後回故鄉,只為找尋那一口餅,一口湯
    趁著國慶中秋假期,帶著老爺子回到闊別六十年之久的家鄉:淮南壽縣。父親自幼父母雙亡,靠長他幾歲的哥哥拼了命的將他養活,守著幾畝薄田將他送到壽縣三中去讀書,後來一路靠老師和同學的接濟好不容易完成了學業,拿到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中專文憑,隻身一人來到安慶工作,成家,一晃六十年過去,中間因為單位出差,兄長病故,匆匆回過老家,不曾停留。離家時,翩翩少年,如今歸來,已是耄耋。
  • 談「檀」第12檀——巴西黑黃檀(巴西玫瑰木、巴西黑酸枝)
    巴西黑黃檀巴西黑黃檀又叫巴西玫瑰木、巴西黑酸枝,心材基本上是棕色到紅色到黑色。有條紋。木材有堅韌的感覺,摸起來油膩。巴西玫瑰木是一種特別美麗的木材,備受推崇。 物種對昆蟲的侵襲和腐爛具有很高的抵抗力。因此,作為用於地板,結構梁和牆板/襯板的建築材料,在當地市場上倍受追捧。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種高度共鳴的木材被用於製造樂器。物理和化學測試。 心材不發螢光。
  • 六十甲子探秘:近400年7次癸未年6次有天災!
    中國先人用六十甲子記錄時間。六十甲子可以記年,可以記月,可以記日,可以記時。例如1949年10月1日上午10點,用甲子法表示就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己巳時。年月日時甲子記時法更多地用來記錄一個人的生日,因其四幹四支共八字,又因這八字蘊藏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信息,所以就有了八字算命之說。
  • 風雨滄桑寺前橋
    本文導讀:藤橋曾有千年古剎龍泉寺,寺前有一座建於南宋淳熙六年的古橋,名曰寺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