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波薩諾瓦,僅僅知道小野麗莎和伊帕內瑪女孩是遠遠不夠的。
作者 | yashka
來源 | 自在音樂
影片《噪反城市》中,幾個年輕的先鋒噪音音樂家一番折騰幾乎摧毀了整座城市後被迫流亡,最後不得不穿起馬甲,在度假村為遊客唱起了這首輕鬆慵懶的Bossanova,最後時刻,女主唱安撫強烈不滿的同伴說:為了混口飯吃,我們總要玩點人們聽得懂的音樂嘛:)
今天我們來認真聊聊,這種來自巴西卻每每被人跟小野麗莎聯繫到一起的「中產小資」休閒音樂。當然,說起波薩諾瓦,僅僅知道小野麗莎和伊帕內瑪女孩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像你在巴西,進了一家地道的咖啡館,只點了一杯可口可樂。
每隔4年,世界盃就會和夏天一起,掀起一波波的熱浪。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五星巴西遺憾止步八強,球迷們一片嘆息聲。視足球為「政治鴉片」的巴西左翼知識分子們則認為:巴西隊早點回家也好,太多的勝利會讓巴西人陷入無盡的狂歡,而忽略了這個國家經濟和政治面臨的種種問題。一如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詬病獨裁政府用桑巴和狂歡節讓大眾陷入娛樂和狂歡的洪流,而轉移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和抗爭行動。
那時,巴西本土的桑巴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有人嘗試將其與美國西海岸開放的酷爵士曲調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形式伴著開悟般的魔幻音符款款而來,這種被人們稱作Bossanova的音樂新浪潮,帶來了全新的美學標準和深深的情感,很快在美國成為引領時尚的新潮音樂,而後迅速風靡全球。
1963年,美國的爵士薩克斯手斯坦·蓋茨(Stan Getz)和來自巴西的吉他手若奧·吉爾伯託(João Gilberto)、鋼琴家安東尼奧·卡洛斯·若賓(Antonio Carlos Jobim)錄製了專輯《蓋茨/吉爾伯託》,其中由若奧和他的妻子阿斯特德(Astrud Giberto)演唱的《伊帕內瑪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成了最早的波薩諾瓦流行金曲。在斯坦·蓋茨的推動下,Bossanova成了影響全世界的爵士風格之一。
Bossanova的傳奇故事要從來自巴伊亞的歌手兼吉他演奏家João Gilberto(若奧·吉爾伯託)開始,這首名叫「跑調」(Desafinado)的經典Bossa名曲,全都是變幻莫測的迷人走音。巴西的詩人歌手Caetano Veloso(卡耶塔諾·費洛索)這樣評價João Gilberto:「我第一次聽到他的音樂,就像是一種開悟,音符像魔幻般鋪展開來,帶來了全新的美學標準和深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給巴西帶來了新的希望。」
如果說João Gilberto是Bosaanova最偉大的演奏家,那麼Antonio Carlos Jobim就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Tom Jobim。他為Gilberto寫了很多歌,同時他自己也是個歌手和鋼琴家。巴西人說Jobim擁有高山、森林,也擁有太陽!他擁有一切,他擁有整個巴西!
在裡約城外的鄉村,Jobim每天早上迎著晨光,通常是先用鋼琴彈一通蕭邦、德彪西、勃拉姆斯,之後才開始嘗試創作,他就是這樣彈奏出了許多具有清新的自然氣息的歌曲。
巴登·鮑威爾 Baden Powell,13歲就開始作為職業演奏家登臺演出的巴西吉他天才,他將古典吉他與佛拉門戈吉他技巧融入巴西本地的音樂,是推動Bossanova大潮的關鍵人物。當年小野麗莎的父親在巴西開爵士俱樂部,曾是Baden Powell的演出經紀人。
娜拉·裡奧(Nara Leao)是個與眾不同的前衛歌手,當整個巴西都在唱Samba時,她已經在唱Bossanova。60年代這場Bossanova變革運動開始時,她自然成為了領軍人物。當時,Nara創作了很多關於貧困和苦難的輓歌,被稱為Bossanova的繆斯女神。
這首歌來自Nara1965年的現場專輯,Carcará(卡拉卡拉鷹)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鷹,平時吃腐肉和爬蟲,為了度過嚴冬,它也有勇氣去和蛇搏鬥,Nara把『Carcará』唱成了一首曲調輕鬆的政治寓言詩。
Sergio Mendes是巴西教父級的製作人、作曲家,以他為核心組建的"Brasil'66"是當時的熱門組合,他們風靡一時的金曲「Mas Que Nada」是巴西葡萄牙語中的一句俚語,大概意思是「來吧」,一首融合桑巴與馬拉卡杜(巴西東北部鄉村的一種舞曲)的歌,後來被人不斷翻唱(據說有兩百多個版本),成為巴西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首歌。
葡萄牙聖母合唱團主唱Teresa Salgueiro演唱的,由Chico Buarque創作的1966年Festival da Musica Popular Brasileira(巴西全域音樂大賞)冠軍歌曲『A Banda』。演唱者Teresa Salgueiro就是在文德斯的電影《裡斯本物語》中本色出演的女主角。
Wilson Simonal是生於裡約的一個歌手,60年代在巴西紅極一時而後迅速隕落,他的這張專輯是他巔峰年代的忠實記錄,一次難得的輕鬆自在的現場錄音。巴西影片《上帝之城》中,Seu Jorge扮演的黑幫受害者Knockout Ned,為了復仇而成為新的黑幫成員,鏡頭迅速切換,他拿著槍開始大開殺戒,這時背景響起歡愉的桑巴老歌『Nem vem que não tem』(一切都無所謂了)就是Wilson Simonal演唱的。
Rosa Passos是巴西的一名吉他彈唱歌手,在70年代初有過自己創作的熱門金曲。2004年,她的專輯《Amorosa》獲得公告牌世界音樂專輯第七名的成績,她翻唱的「Wave」別有一番沉穩平和的韻味。
Ney Matogrosso年輕時是一名熱衷於舞臺表演的嬉皮士,以誇張的造型和假聲男高音加入到華麗的搖滾樂團Secos&Molhados後,他們的唱片很快銷售了100萬張,滾石樂隊評價他是有史以來,巴西最偉大的三位歌手之一。80年代,Ney放棄了誇張的化妝和羽毛獸角裝扮的服飾,以低調平實的風格與吉他手Raphael Rabello一起巡演也大獲成功。2014年他的傳奇人生被拍成了紀錄片《Olho Nu (Ney Matogrosso)》。
Paulinho Garcia是錄製過13張專輯的巴西音樂家,09年出版的專輯《我的生活》(my very life)獲得了葛萊美獎提名。他說每個現代的巴西人,都不可能脫離Bossanova去生活。Paulinho Garcia長期受巴西本土音樂滋養,他的演唱和吉他演奏技巧已經嫻熟到仿佛這些是與生俱來的技能,他的音樂中,律動與和弦轉換特別的輕鬆自如。「Cintura Fina」這首歌的後半段,他的人聲變成一個即興演奏的薩克斯,與吉他伴奏完美融為一體。
生於巴西音樂世家的Maria Rita,直到2003年才推出自己的首張同名專輯,一出道就備受矚目,這張融合了Jazz與Bossanova風格的專輯為她奪得了拉丁格萊美最佳新人獎。Maria Rita的演唱有她自己獨特的爵士風格,她說自己要成為像Ella Fitzgerald那樣偉大的爵士歌手。
Dominguinhos是作為一名手風琴歌手出現在巴西Bossanova大潮中的,他的手風琴演奏風格受巴西本土的Forró(弗霍樂)曲調影響較大,他的音樂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歡快跳躍的手風琴音符,就像他的照片總是一張張陽光溫暖的笑臉。
Caetano Veloso大叔,人稱巴西的Bob Dylan,在阿莫多瓦電影《對她說》裡現身獻聲一曲《鴿子》迷倒眾生,提到巴西的Bossanova音樂以及後來的「熱帶主義」(Tropicália)運動,Caetano Veloso依然是個繞不過去的名字。當時他在音樂上沒有像左派那樣固守傳統,而是汲取了搖滾樂、電子樂甚至是前衛實驗音樂的養分,對巴西音樂進行大膽改造和創新。而天賜的一副柔美嗓音,讓他的歌很容易在大眾中流行,親切而平靜,就像在夜晚望見,一場熱帶風暴過後的皎皎月光。
BBC音樂紀錄片《巴西巴西》巴西是一個足球的國家,也是個音樂國度。了解那裡的音樂脈絡就了解了整個巴西的歷史。在巴西,音樂是一種民族熱情,從桑巴到形式多樣的民間音樂,從桑巴學校到狂歡巡遊表演,這種熱情無處不在。同時政客們也在利用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熱情,把這個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團結在一起。桑巴讓這個龐大而多樣化的國家從底層融為一體,巴薩諾瓦伴著中產階級的優雅,藉助美國開放的爵士樂曲調,又把巴西帶向「新」的未來。
從1964年至85年,軍政府統治下的巴西,音樂人發起的熱帶主義文化運動對專政統治的抵抗。熱帶主義的興起得益於軍政府初期的寬鬆政策,以及電視選秀節目的推波助瀾。開始時左翼抗議運動的歌手的風格趨於傳統,熱帶主義歌手們採取更前衛大膽的方式將巴薩諾瓦音樂加入歐美的搖滾和布魯斯元素,歌詞不再只是描繪陽光、沙灘、愛情、大海,而是更犀利地關注社會現實。熱帶主義運動的領軍音樂人Gilberto Gil和Caetano Veloso 參與了裡約10萬人的大遊行,並被軍政府邀請「喝茶」,關押兩個月後遣送回鄉,最後被迫流亡海外。中後期的軍政府統治實行嚴苛的藝術審查制度,唱片和演出通過審查後才能出版和表演,曾有歌手因演唱反諷的歌詞而被拔掉演唱會麥克風。
軍人政府倒臺後的民主巴西,音樂在四個城市的發展傳承脈絡,來展示巴西的現代音樂為何是現在這副模樣。在北部城市累西腓,美國的搖滾和嘻哈樂與當地的傳統風格相融合,形成了「馬拉卡度」。在聖保羅,除了在貧民區流行的黑人街舞音樂,Bebel Gilberto繼承父業,將電子元素與bossanova融合,創造出了轟動世界的流行音樂時尚。裡約熱內盧的平民區流行粗野暴力的是瘋克、嘻哈、非洲雷鬼樂。最後一站薩爾瓦多,將裡約的狂歡節的桑巴進化成一種新的流行形態Axe。
*本文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道略音樂產業立場,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音樂沙龍報名
音樂扶持計劃那麼多,怎樣實際的幫到音樂人?
沙龍主題:音樂扶持計劃如何幫助音樂人?
分享嘉賓:
座談交流:
扶持計劃那麼多,好歌曲缺那麼少?
什麼樣的扶持音樂人平臺才是當下最需要的
時間:5月20日(周一)14:30-17:00(14:00籤到)
地點: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迷離教室
報名費用:會前100元/人,現場200元/人
報名方式:添加微信號185 1323 2270(阿道)
編輯「沙龍+姓名+公司+職務+手機號」報名
諮詢:阿道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