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全類型膠片知識總論——黑白,彩負,反轉片的非數碼化體驗流程

2021-02-14 直壹零柒

  你市面上能買的到的黑白膠捲,除了Foma R100(人家是黑白反轉片),都是黑白負片,拍攝出來的圖像是相反的,白的是黑的,黑的是白的。

  黑白負片也可以反轉衝洗打幻燈,此處不表。

  黑白負片是今天后期玩法最多的膠片。事實上,拍黑白而只掃描,在很多人看來是不明智的。

  傳統來說,黑白負片處理成成品照片的方法便是:光學放大。

  這就是一臺光學放大機了。貌似是Leitz 2C?非常的好,也非常的貴。

  處理一格黑白底片成為照片的流程是這樣的:(在暗房裡)將底片夾在片夾上,插進放大機,在對焦調整完畢後,下面放一張感光相紙,打開放大機幾(十)秒鐘,將圖像曝光在相紙上,然後將相紙浸入顯影液中,然後定影(浸入定影液中),你就得到了一張負負得正的手工放大相片,完全無數碼設備參與哦。

  當然,實際操作起來比這個麻煩得多得多,你需要慢慢調整圖像位置,慢慢對焦,顯影,藥水都要靠自己試,放出的照片可能欠曝可能過曝,還得重新來,可能小黑屋忙活一下午,也就能放幾張片子——這還不包括各種暗房工藝(你可以理解為手工PS)的加入。所以,放好片子比拍好片子更難,新手可能放上幾百張才能算是初步入門。

  但是它很好玩,不是嗎?

  家庭自建黑白暗房還是可行的,門檻比搭建彩色暗房低得多。你需要買的,就是一個廁所,遮光簾,一臺放大機,幾個夾子,幾個盆,一盞紅色安全燈,一些黑白相紙,一些藥品。僅此而已。衝相紙和衝膠捲流程基本一樣,只不過膠捲用D-76(以及各種高級)藥,相紙用D-72藥。

  當然,你也可以不放大,直接拿玻璃把底片和相紙貼起來曝光然後衝洗相紙也可以,這個就是接觸印相。不過135和120膠片太小了,接觸印相沒啥意義,一般都是打參考小樣時用。

  放大機分黑白放大機和彩色放大機。

  黑白放大機單純打光,比彩色放大機便宜很多,不能放彩色負片,不能調整底片的反差;

彩色放大機有混光桶,在黑白放大上可以通過調整光的顏色(濾鏡)調整圖片的反差。

  容納底片尺寸越大的放大機越貴,比如徠卡的放大機,放135底片的1C五千塊能搞定,2C那可就貴了。家庭放大機一般極限是到4X5,即小型大畫幅底片。8X10也有放大機,不過又重又高又昂貴,所以8X10以上一般直接搞接觸印相(即直接把底片貼相紙上曝光)——那8X10又有點小了,玩這掛的大部分最後都上了20x24。

 

  說到這裡,底片的畫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放大相片的極限大小。135膠片如果衝洗質量正常,放到10寸(8x10英寸)就差不多了,再大就會有顆粒感;好膠片,好衝洗,好鏡頭,比如你拿徠卡配TMAX,也就頂多放12寸(10x12英寸),120可以大一些,放16寸也可以,但是放20x24可能還是費勁;如果是4X5放20x24那就肯定沒問題,哪怕它用的是過期GP3。

  最後提一句:1850s塔爾博特發明的卡羅法攝影雖然圖像質量不及銀版攝影,但它除了價格低廉以外,最大的優勢就是:圖像可複製。這也是負片最大的優點。你只要有了一張底片,一個合理的參數,你就可以在放大機上自行操作,複製出成百上千的照片來.

  數碼時代的彩負就是掃描後PS去色罩,要求高的會拿X5掃FFF文件自己調,但其實也挺沒勁的。因為這樣得不到原始圖像。

  早期非數碼處理彩負底片的方法也是光學放大,不過它們會採用彩色放大機來調整混光去除色罩,另外相紙是彩色銀鹽相紙,採用類似彩負的RA-4工藝處理。

  額,聽上去和PS裡去色罩沒啥區別,不過上手做過,看過成片就知道了。前提是技術,藥和相紙都不能差。

  彩色光學放大在十幾年前被稱之為「精放」,只有拍攝者覺得很滿意的圖片才會拿來搞這麼大費周章的操作。

你我小時候家裡送去洗完膠捲拿到的照片,都不是這麼處理出來的,它們的名字,叫做衝印(彩擴)

  衝印本質上也屬於化學顯影,和光學放大是一致的,不過它的不同點在於:衝印人員先掃描底片,然後用掃描圖像而非膠片圖像對相紙進行雷射曝光,然後相紙的顯影,定影等流程全部由衝印機來完成


  所以,衝印本質上是用掃描後的電子圖片進行化學處理後得到的銀鹽實體相紙,但是它是由電子圖片輸出來的,膠片只是一個介質。

  事實上,當時很多衝洗店為了招徠生意,衝洗甚至是免費的!人們洗膠捲也是為了那一沓照片,很多人甚至連底片都不會帶走!

  大家現在玩膠片用的那些便宜掃描,富士SP3000,就是十幾年前衝印設備用的富士魔術手掃描儀。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富士掃描儀的效果不好了:人家本來的初衷就是快速掃描,快速出電子件,快速衝印出相片給客人,電子圖片和實體照片的質量都是放在其次的!掃描質量低,那又如何呢?那會弄不好一天就一千多單,很多人衝印只衝6寸照片,那哪看得出來啊。

 那會兒的電子照片都是贈品,你需要你就去找前臺拿一份,現在反倒倒掛過來了。

  不過,也不是說SP3000不好,國外接受富士定期原廠維護,做過專門優化的Frontier,那個效果是一點都不差的。不過我們這兒這些膠片衝掃店,誰還會找富士還專門在魔術手上做投入呢?

  他們那邊X5比我們這貴得多,我們這要求高的直接拿哈蘇掃不就可以了嗎?

  呃,不過說到頭來,SP3000也不是不能用。用的話,我覺得,不妨掃描SP3000之後,找個大的淘寶衝印店,讓他們給你把這卷的電子圖片衝印出來,那就和十五年前一模一樣啦。

  因為彩負放大這事確實沒啥性價比,現在彩色放大的相紙好多都停產了,不少搞手工彩放的都拿衝印的相紙搞,那效果肯定不會特別好。

  所以,如果不是非要玩,可能還是要往電子化這塊稍微靠攏一下。也正是因為如此,玩彩負沒啥「那樣的」性價比。

  要走電子化的路數出實體照片的話,要求不高SP3000+衝印也可以,就自己看看那樣的;不過要求高,或者有很好的作品要出很大畫幅的成品照片出來的話,我個人的建議是:哈蘇X5&海德堡電分出電子圖片,然後找藝術微噴,高端紙出圖。該電子化就電子化。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膠片數碼化——底片掃描那些可以說的秘密
    在數位相機普及的今天,膠片不利於傳播和保存,於是我們就需要把膠片轉換為數碼格式,一般分為三種方式:掃描、翻拍、電子分色。質量最高的當然是電分,但價格也高。對於一般使用,普通底掃儀或平板掃描儀的效果已經能夠接受了。
  • 黑白反轉片製作介紹
    黑白反轉片是怎樣製作的,衝洗工藝大致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將通過簡介的語言和描述為大家普及黑白反轉片的製作知識。        毫無疑問,無論彩色還是黑白反轉片的衝洗過程都相類似。黑白反轉片製作主要有首次顯影、漂白、清洗、反轉、二次顯影和定影,共六個主要的驟。        無論是黑白負片還是黑白反轉片,其乳劑層和片基原料是基本一直的。
  • 膠片與數碼的對比:質感
    柯達E100VS反轉片愛克發公司的Ralph Schaetzing將畫質定義為三個組成部分:圖像的可客觀測量的物理特性,觀測者的主觀感知,與具體場景的性能需求。如此歸類,膠片的質感很難用儀器去觀測,更多的是觀測者的主觀感受。質感怎麼定義呢?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雖然我的攝影之路是從數位相機走起的,而在拿起膠片機的那一刻,我才開始理解ISO、曝光、光圈,開始用心去拍正確的照片。膠片攝影目的不同,使用的膠捲各異。最主要的幾個分類是黑白卷、彩色正片和彩色反轉片(負片)。最常見的膠片尺寸是35mm。許多單眼相機(SLR)和旁軸相機都使用這種膠捲。這樣的底片成卷裝,每卷可成像24或36張。
  • ——電影膠片的發展史
    當有光線照射到滷化銀上時,滷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滷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反轉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彩負/那麼電影膠片發展中有哪些重要的時刻呢?一起了解一下吧。1889 第一款商業透明膠捲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發化學工程師的完善下推向市場。
  • 盤點市面上可購買到膠片之彩色負片篇
    在上一期的《盤點市面上可購買到膠片》中,我們向大家介紹了反轉片這一膠片門類。今天,我們迎來了盤點市面上可購買到膠片的第二篇——彩色負片。
  • 富士膠片的反轉片:RDP III
    富士PROVIA 100F(RDP III)是日本富士膠片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日光型專業彩色反轉片。它採用最新的膠片顯影技術:具有顆粒細、曝光寬容度大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風光、體育、廣告等攝影領域,是膠片發燒友們最愛的正片之一。正片的存在,讓膠片攝影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透過觀片器細品正片的底片,是一件非常寫意的事情。
  •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攝影新手應該從哪裡開始?!
    其次,您要清楚都要拍什麼膠片當前市面上銷售的膠片膠捲,根據成像原理和工藝主要可分為彩色負片、黑白負片、彩色反轉片和彩色電影負片這四大類別,規格型號主要可分為135膠捲、120/220膠捲和大畫幅頁片這三個規格,感光速度主要可分為低感膠捲,中度膠捲和高速及超高速膠捲這幾種
  • 一份來自極尚的膠片掃描儀介紹清單
    光學解析度:7200 dpi支持膠捲尺寸:35mm幻燈片和膠片,彩負/黑白/反轉/kodakchrome膠片最大放大尺寸:36×24英寸8200i Ai:7200dpi高解析度,內置的紅外線裝置可以自動去塵;利用SliverFast多重曝光技術擴大動態範圍,重現陰影細節。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昔日影像老大柯達因數碼化轉型太慢最終導致申請破產保護  在這個時代轉換的過程裡,有人笑有人愁,廠商來說,影像老大柯達數碼化的轉型慢了,最終導致在影像行業淡出。在數位相機領域裡面,我們常見的相機都是以135相機為標準,全畫幅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頂配傳感器尺寸,實則不然。在135相機之上還有中畫幅、大畫幅和寬幅等相機規格。這些都是根據膠片尺寸來設定下來的。
  • 時代的飛躍——富士膠片到膠片模擬模式
    、膠片、數字感光元件、衝印和後期製作設備多元化的大型影像企業,業務涵蓋影像從創意、拍攝到作品衝印展示一體化流程。富士早期的數位相機憑藉SUPERCCD 、富士瓏EBC鏡頭、RealPhoto影像處理器三項自主研發的主件,同時藉助膠片和衝印領域的經驗,使其對色彩的把控更為精準,讓富士相機獨有的反轉片模式深受攝影師的歡迎。富士的第一代數碼單反S1pro誕生於世紀之交,340萬有效像素在當時居於領先地位。S1pro也是第一款使用SuperCCD作為的感光元件搭載圖像處理系統的專業相機。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昔日影像老大柯達因數碼化轉型太慢最終導致申請破產保護  在這個時代轉換的過程裡,有人笑有人愁,廠商來說,影像老大柯達數碼化的轉型慢了,最終導致在影像行業淡出。在數位相機領域裡面,我們常見的相機都是以135相機為標準,全畫幅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頂配傳感器尺寸,實則不然。在135相機之上還有中畫幅、大畫幅和寬幅等相機規格。這些都是根據膠片尺寸來設定下來的。
  • 【走近色罩】——手把手教你PS膠片去色罩
    ——簡單易懂PS還原【彩色日光負片】的真實色彩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少年蔡不猜         在數碼時代使用膠片拍攝
  • 旅行體驗傳說中的富士VELVIA 50彩色反轉片
    彩色反轉片基礎知識彩色正片又稱反轉片: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字「準」!我們曾在節目中提到過彩色負片的顏色還原問題,因為負片反轉色彩後還有一個除去色罩並校正顏色的操作過程,所以最終的照片都需要二次調整以儘可能接近真實;而基於彩色負片寬容度高的特點,我們也可以主觀地去進行調色,得到各種膠片特有的的色調風格。
  • 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2019年明顯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玩起了膠片,莫不是膠片要火那麼讓我來介紹一些膠片以及膠捲的知識,給新手朋友來一個簡單科普膠片相機在體積重量、拍攝效率、對手持拍攝的支持性、對AF等電子性能的支持性方面,不僅完全沒法與數碼系統比,甚至遠遠落後這也是膠片相機小眾化原因
  • 細說膠片攝影的魅力
    當代很多數碼鏡頭在銳度、解像力等方面遠遠超過了過去。著名演員陳紫函於濟南大明湖。富士68+富士velvia 100反轉片。玩沙。哈蘇201相機+堅無敵100mm鏡頭。堅無敵以拍攝柔光見長,整個畫面自然流暢。依爾福FP4 125膠捲。
  • VIP直播講堂 —《黑白數碼攝影及數碼暗房後期技法》
    5.拍攝黑白照片是先拍彩色還是直接拍黑白。6.拍攝黑白照片需要什麼器材。7.黑白攝影基礎知識。(1)曝光(2)影調(3)色調值(4)黑白預想(5)直方圖(6)構圖(7)色調與對比度的關係(8)數碼暗房所需的軟體8.拍攝黑白照片的基本流程。9.黑白攝影文件類型。10.數碼黑白攝影的曝光。11.數碼黑白攝影常用濾鏡。
  • 膠片相機知識:35mm膠片和全畫幅相機有什麼關係?
    最近跟朋友聊了一個話題,什麼叫35mm膠片,跟全畫幅是不是一樣的?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下面這個角度來回答,帶你先看看什麼叫膠片,然後在看看是不是一個東西。35mm的膠片規格雖然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卻仍然能在主流的數碼市場下佔有一席之地,在現代技術革新如此激烈的發展下,有些攝影師在還是在堅持使用這類相機,非常的難得。
  • 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冷知識
    怎麼樣才能拍出好看的膠片照片……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膠片從入門到精通的一些小知識吧~每種膠片(包括彩色膠片)都包括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一個單層的或多層的感光乳劑層、一個感光乳劑層的支持體——片基。乳劑是由對光敏感的微細顆粒懸浮在明膠介質中而成。膠片上的明膠與某些食品所用明膠類似。
  • 膠片數位化的合理打開方式——翻拍與校色教程
    ,相較於電分和掃描,更適合非商業化的數碼膠片雙修且對畫質有較高追求並有一定後期能力和色彩理論基礎的攝影發燒友。撇開效率,成像畫質甚至還不及某些家用掃描儀,但商業流程追求的並非是愛好發燒友所在乎的細節以及過渡,而是面對大部分普通客人,拿到由這些機器輸出的照片,是否有悅目的感受。所以每一臺衝印級掃描儀,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處理曲線,把平凡的照片變得很有韻味,即現今大部分愛好者們口中的膠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