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觀後感,即便是偷,人生也不能少了這三樣東西

2021-01-10 憑欄優讀

虛幻的幸福,越是溫柔美好,越是絢爛無比,越是讓人陶醉無法自拔,當失去時,就越發的讓人心酸,讓人不忍,讓人難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小偷家族海報

《小偷家族》用最溫馨的家庭故事來給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人性的課,這個家庭與其說是小偷家族,不如說是「臨時拼湊家族」更為貼切,說他們是小偷家族,不外乎這個家族的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偷竊,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生活,電影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講述著這麼一個特殊家庭的日常,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問題,在電影的最後迸發,隨著臨時家族的分崩離析,給予了我們最大的人性衝擊。

看完這部《小偷家族》,不得不佩服導演是枝裕和對於此類題材的把握,用娓娓道來的方式把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雖不澎湃激烈,其影響卻深入人心,直至骨髓。每個人看完都會從自己的角度去領悟,去感受。與我而言,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這三樣人生不能缺少的東西。

小偷家族劇照

人生在世,最不能缺少的便是愛,是被需要。人不是一塊石頭,誰都有感情,即便如今看似無情的人,他們曾經或許也是深情。我心中有愛,滿腹的溫柔,胸懷著千種風情,卻無人可與?這些可是我視若珍寶的情感,我必須得給我視如珍寶的人才行。而世界上,最值得我們視如珍寶的人,便是我們的家人了,是日日夜夜生活在一起,陪伴在一起的家人。

小偷家族父子搭檔

小偷家族的「一家之主」,沒有固定工作的柴田治,帶著家人四處行竊的他,最想要偷的,便是「愛的付出」。他即便和家裡的孩子們沒有血緣關係,但他也竭盡全力去關心孩子,教導孩子,把自己的技能傳給他們,希望他們日後會比自己好,希望得到孩子們的認可。他不僅僅是偷竊生活用品,他更從孩子們身上,偷到了自己價值,有了情感付出的對象,他柴田治有了活著的意義,有了活著的價值,有血有肉有感情!

另外,人生絕對不能少了羈絆,孤獨寂寞的人生最是可悲。誰都有想要傾訴的心事,誰都有想要分享的經歷,誰都有自己值得自豪驕傲的榮譽。可這些若是只有自己知道,無人訴說,千言萬語都鯁在喉嚨,有口難言,欲說還休,那是何其的痛苦。

小偷家族的奶奶和孫女

最想要偷得人生羈絆的,應該便是老奶奶柴田初枝了,她用自己微薄的養老金養著這一家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甚至還去前夫的兒女家騙錢回來貼補家用。她組建這個臨時家族的原因最是簡單,也最是心酸,因為她怕自己孤獨的死去,怕自己死了許久都沒有人發現,她想要從家族中偷的,是一份羈絆,幫助她對抗寂寞,對抗空虛。所以即便明知道家裡人和自己沒有關係,她還是真的就像老奶奶似的照顧著家裡每一個人。用最慈祥的溫柔笑容,換來了虛幻的兒孫滿堂,承歡膝下。這是一個孤寡老人最美的夢。

最後,人生最不想缺少的東西,當然是被愛了。自己的情感能付出,能有人陪在自己身邊,確實很好,但更好的是,自己付出的情感能有回報,陪在自己身邊的人,關愛自己,在乎自己,這份情感,別說是偷了,許多人即便是明目張胆的搶,即便是處心積慮的去騙,也一定要擁有,只有被愛了,才有安全感,才有歸屬感,才有在這個冰冷的世界繼續前進的勇氣。

小偷家族的孩子

柴田家的兒女們,其實都是各自家庭的「棄兒」,被親生父母所拋棄,所虐待,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人生中最最痛苦,最最心痛的事吧。這些孩子即便知道柴田家這個虛構的家族裡面,爸爸不是真的爸爸,媽媽也不是真的媽媽,奶奶更不是真的奶奶,但他們在這個家族裡面得到了正常孩子應該得到的關心,得到了他們心中想要的愛,父母為了他們而努力拼搏,奶奶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對於他們而言,這裡是心靈的歸屬,是港灣,是家!即便是偷來的。

小偷家族最開心的一刻即海邊的玩耍

我在看電影時,是多麼的希望這個有著諸多問題,苦苦掙扎的臨時家庭最終能克服困難,繼續活在美妙的夢中。可惜,虛假的幻想終究不能持久,五彩斑斕的泡沫一戳就破。但我看完《小偷家族》後,認識到了人生,要格外珍惜,格外認真對待的這三樣東西,即便拼盡全力,也要為我們的人生守住。

相關焦點

  • 對不起,只能教會你偷!《小偷家族》觀後感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是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作品,是枝裕和導演之前有過《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如父如子》等電影,我確定我是極其喜歡導演的緩慢、娓娓道來的敘述風格的。(如果你之前沒有看過導演的電影,建議你不要輕易得嘗試!
  • 《小偷家族》觀後感
    《小偷家族》上映於2018年,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拍攝的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是枝裕和是一個喜歡關注社會新聞的導演,他根據社會新聞拍攝出不少電影,比如根據「西巢鴨棄嬰事件」而拍出來《無人知曉》,根據報告文學中多起嬰兒錯抱事件,拍攝了《如父如子》,以及《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也是看到相關的報導之後拍攝的。
  • 《小偷家族》:「偷」來的家與走在邊緣的溫情時光
    這就是是枝裕和,是那個以平凡故事詮釋親情與家庭,將那些氤氳在時光中的溫情,如水般流進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讓人不知不覺熱淚盈眶的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亦是如此,只不過這一次的「家庭」有些特殊,他們是一群來自於社會各處的邊緣人。組成的一個彼此之間均無血緣關係的、「劣跡斑斑」的犯罪之家,是枝裕和通過這些人物的刻畫,展現了日本社會邊緣者的現實處境和生存境遇。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也就是說,原名的「小偷家族」本身攜帶著它獨特的意義表達,即不僅是故事層面上「小偷」的「家族」,更是通過「小偷」這一順手牽羊的行為締結成具有「家族」情感功能的想像性共同體。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販誘拐,而是從有血緣關係但無血緣之情,充滿危機的家族中「偷」出了在原生家庭中被家暴、被遺棄、被孤立、被放逐的家族成員。
  • 《小偷家族》:偷來的幸福生如夏花……
    《小偷家族》是我看過的是枝裕和第四部電影,記錄觀後感的第三部。難道是因為年紀越來越大,曾經的年少輕狂逐漸被脈脈溫情所代替,內心變得柔軟了嗎?我不知道,唯一確定的是他的電影總會帶給我不一樣的思考。《小偷家族》就這樣講了一個「錯·愛」的故事。
  • 「被陽光遺忘的角落」:三個關鍵詞解讀《小偷家族》的三重深意
    這個跳脫人們理解之外的「家庭」,還有這幾個心中有愛、卻道德感缺失的人物,都出自是枝裕和筆下的《小偷家族》,在小說發表之前,這個故事已經在之前一年先搬上了大熒幕。看完這部作品,你很難在第一時間完整說出直觀的感受,原因很簡單,這個故事裡的隱喻太多、太深,它既有對人性裡善意面的刻畫,同時又有現實社會冰冷刺骨的世俗思考。
  • SFA·院線 | 《小偷家族》:原來我們被「偷」走了……(附主創專訪)
    儘管是枝裕和也明確知道,「現在家庭的定義變得多樣化,三代人住在一起已經很少見了。」然而,《小偷家族》表達的就是「少見」的「家族」風貌,這是其對過去和諧、溫馨之家的懷念與嘆息,更是對當下之家投射了無以言說的憂慮與不滿。
  • 《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這樣一部電影。有的導演是電影的創作者,他的電影總是有著共同和相似性。是枝裕和是這樣一位導演。拍紀錄片開始的他,電影總是仿佛紀錄片一樣,卻實際上暗含心機。導演的組織能力太強了,平淡細碎的生活,潤物細無聲般的推動著故事的發展。娓娓道來卻不顯枯燥。
  • 電影《小偷家族》影評
    電影《小偷家族》影評: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刺激血腥的鏡頭,即使情節上有,電影也通過敘述的方式避免了。六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擠在一個狹小混亂的空間裡生活,剛開始大家都以為只有最小的5歲女孩是撿來了的,後來慢慢才發現,其餘5個人也都是你撿我,我偷你,湊成一大家子。
  • 第十課 | 《愛的羈絆》:電影《小偷家族》觀後感
    在這看似正常的三代之家下隱藏的,是他們內心不願提及的痛苦。他們是人生的失敗者,被社會和家人拋棄。但是,他們組建了只屬於他們的特殊家庭,給予了彼此最溫暖的愛,成為了彼此的救贖。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卻比尋常家庭更加快樂。因為血緣關係使一切的付出變成了理所當然,我們反而失去了感謝的能力。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渴望被愛,也渴望愛別人。感謝使愛有了回應。
  • 《小偷家族》,盛世下的殘酷偷生
    顯然,這是一次失敗的輸出,原因就是他轉型了,不拍熟悉的家庭劇,改拍起了商業懸疑片。這對於那些想欣賞日本市民社會故事的影迷來說,是失措的,也是失望的。但第二個月,原來的是枝裕和就回來了。5月19日晚,在法國海濱小城,他的新片《小偷家族》獲得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是枝裕和也登上人生巔峰。
  • 南方電影視點161|《小偷家族》:偷來的美好也真實可貴
    即便日子過得拘束緊張,但還是溫馨快樂。《小偷家族》並不從法律和道德審判的角度講述故事,批判這個家庭日常小偷小摸的行為;而是完全以這個小偷家族的視角看待世界,讓觀眾嘗試進入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   影片一開始就展現了治和祥太二人在超市偷東西的行為,治負責觀察周圍情況,打掩護,祥太負責偷日常用品。
  • 暖心日劇《小偷家族》,偷的不僅僅是物品更是家庭的關懷值得一看
    今日剛剛看了《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感觸頗多,平時很少看日劇,之前朋友推薦看過一部《生存家族》也是十分好看,今天主要說說《小偷家族》。電影《小偷家族》劇中一家五口人,媽媽在洗衣店上班,爸爸在工地做臨時工,妹妹亞紀在風俗店靠出賣色相掙錢,奶奶每月領取養老金並每月去前夫的兒子家中拿錢,兒子祥太和父親合作偷一些日用品作為生活上的補貼。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
    1.零錢看的電影,現在回味的時候就覺得那個家族真的太溫暖了.哪怕身處在最不堪的底層,哪怕都是一群不認識毫無血緣關係的家人,要全家傾巢而動去為了溫飽不得不去偷東西的這樣的一個小偷的家庭.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制約可彼此組成在一起,那就是愛呀 這是個奇奇怪怪的家庭,爸爸是靠偷竊為生的扒手,媽媽是這兼顧多份工作的臨時工,母爸而奶奶則是一個騙保的婦人,大女兒是一個援交的少女故事
  • 《小偷家族》偷的不是金錢,而是生存與羈絆
    前天重看了《小偷家族》,發現不同階段看有不同的感覺以及,這部電影沒有主角配角之分,每個人都是主角,亦是配角。以前帶著「審判」的眼光看這部電影時,認為人物不是非黑就是即白。比如,電影第一幕是治為祥太偷東西做掩護,在當時的我看來:沒有攝像頭嗎?怎麼教小孩偷東西?仿佛有十萬個為什麼。在治和祥太的合作下,成功偷到食品。路過可樂餅店時,用錢購買了可樂餅。
  • 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千百年來對出的下聯無數,不過都很牽強
    不過,朋友相聚的時候,出上聯的人要把握很多分寸,有時候就不能亂出,比如這幅對聯:小偷偷偷偷東西,那麼問題來了,對應的下聯該如何應對?圖片:對對聯劇照二、小偷偷偷偷東西比如,本文要說的這個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雖然在歷史上很多人都試圖想出完美的下聯,但是時至今日,真正完美的下聯依舊沒有誕生,因此,這樣高難度的下聯就輕易不要讓別人來回答,否則可能會被人認為這是你在刻意刁難他人。
  • 偷東西捂著鼻子背布袋,日本小偷形象由來
    說到日本的小偷形象,實際上中國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那就是小偷少,例如《後漢書》中就記載:倭國婦人不淫,不妒忌,不盜竊,少爭訟。不過即便如此,日本古代確實一直就有針對偷盜比較嚴厲的律法,亦成為日本小偷少的原因之一。
  • 三樣東西一去不復返
    三樣東西一去不復返1、時間 2、生命 3、青春三樣東西毀掉一個人:1、
  • 《小偷家族》帶給了太多人絕望的感受
    都是關於家族和親情,雖不迫切,卻有著淡淡的溫暖。這部電影帶給了太多人絕望的感受。 4個孩子被母親遺棄在東京一間小公寓裡獨自生活。尤其在妹妹無意中死掉時,成了很多人的淚點。有這麼絕望的人生?當時就覺得。當然我要重申一遍,個人最喜歡的是枝裕和還是《海街日記》。然後,在春天的一個夜晚,終於看了《小偷家族》。
  • 《小偷家族》個人觀後感
    有幾個影評人已經打到了十分,賽人都打了七分,我在想有沒有那麼誇張,讓我排是枝裕和電影TOP5,《小偷家族》是排不上的。男主角半當中讓祥太叫他爸爸被拒絕的時候,我是猜到電影最後孩子會叫爸爸的,因為這不是是枝裕和第一次「玩」這個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