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著眼淚回憶的家鄉菜-姊弟眷村菜館,保留濃濃眷村味!

2021-02-14 搜遊GO


來源:

東森電視‧臺灣1001個故事

◆ ◆ ◆

眷村長大的一對姊弟,看著眷村的文化,

漸漸沒落消失,實在很捨不得。

為了留住兒時的溫暖回憶,

姊弟倆到處去找眷村改建拆遷的時候,

 被屋主丟掉的東西,帶回家當作珍貴文物收藏著。

他們還做起媽媽口味的眷村菜,

滷味、水餃、獅子頭...大江南北,各色菜餚應有盡有。

顧客說,來這裡吃飯

感覺象是回到了小時候自己家裡的客廳。


◆ ◆ ◆

再看我一眼,再看我一眼,別急著說再見....

張琍敏,嬌嗲的歌聲,倒轉了時空,

重現光陰的故事,帶著客人回到了眷村的童年歲月。

一碗簡單的炸醬麵,一碟豐盛的滷味,

一盤充滿媽媽愛心的金元寶,

交織成童年的味覺記憶!




◆ ◆ ◆

巷子口的矮房子,漆著藍綠色的大門,

古早簡樸的窗欞前,麵攤搶搶滾。

外場訂單,多到手腳快要忙不過來,

因為飢腸轆轆的客人 久候著淋上醬汁的外省面。



◆ ◆ ◆

豬大腸、豬皮、內臟... 一一放下滷鍋,

和桂皮、八角等中藥材慢慢的融合吸附湯汁。

約一個小時慢火熬煮, 一起鍋香味四溢,

叫眷村的遊子,怎麼能不想起這家鄉味。


撒點蔥花、醬料提味,入味透亮的滷味是鎮店之寶

◆ ◆ ◆

櫃檯把關收錢,帶著眼鏡的就是老闆娘-李曄畇,

人稱陸光大姐。

她和弟弟一起打造這充滿濃濃懷舊味的眷村餐廳。

李曄畇從小就是在五股的陸光一村長大,

眼見眷村文化,慢慢的沒落。

她和弟弟到處搜集眷村改建時鄰居不要的玩意兒,

 希望保留一點點小時候的紀憶。


李曄畇說,

眷村是一個很像小社會、小團體,也像一個大家庭。

大家左右鄰居都是互相幫忙,互相照顧。 

跟現代社會,現代一般年輕人來講,

我們小時候在一個左右鄰居都互相保護的環境裡長大,

 可能你犯一點錯,左右鄰居的媽媽也會指正你。

那如果你父母有事情不在家,

左右鄰居媽媽也會照顧你吃啦、睡啦 !

各方面他們都會幫忙照顧,

小時候 真的是睡覺都可以不用關門。


◆ ◆ ◆

在那個守望相助的戒嚴年代,

到處都是黨國思想。

蔣介石、蔣經國的照片高掛,

陸光大姐的父執輩的照片,

顯現出歷史的榮耀。



◆ ◆ ◆

眷村的婆婆媽媽、明星花露水,

還有小孩童的痱子粉,

一切一切都成了過去。

但是陸光大姐就是要抓住這消逝中的眷村FU。




◆ ◆ ◆

其實眷村菜,

雖然是以蔣介石的故鄉江浙菜,

和抗戰時期撤守到重慶的四川菜為主,

但這裡賣的,已經是混合大江南北的菜餚了!

美味的幹燒獅子頭、

必點菜色蝦仁臭腐卷、

和著青蔥、紅蘿蔔、高麗菜和蛋的炒餅

 每一口咀嚼

都好像能夠感受到那個熟悉的味道

以及閒聊當年那些簡單而幸福的眷村記憶!


 ▲美味的幹燒獅子頭 


▲必點菜色蝦仁臭腐卷

▲和著青蔥、紅蘿蔔、高麗菜和蛋的炒餅


眷村菜 :陸光小館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四段103號

電話:(02)8771-8855


相關焦點

  • 【春節特輯】臺灣眷村菜的「變」與「不變」
    其衍生的副產品「眷村菜」,卻未隨之成為絕響。在臺灣餐飲界另闢蹊徑,自成一家。 1949年,一百多萬國民黨軍隊及家屬帶著不同的鄉音、記憶和創傷,從大陸來到臺灣,陸續為之建起700多座眷村。這些家庭保留著大陸各省的風土人情,以獨特的聚落形態,發酵出獨一無二的眷村文化。
  • 眷村菜:我不是網紅!
    老人們回憶,眷村各家有不同的手藝,張伯伯會做鮮肉包、李大嬸的蔥油餅最香脆、金奶奶的蛋黃面最Q、何媽媽的醃漬菜最嗆鼻,而這些食品都不需外買,各家常常做,且一定會分食左鄰右舍。▲「炒餅「是眷村菜中常見又有溫度的一道菜,一開始是不想浪費食材,卻演變成了有名的眷村菜*ipeen不僅如此,很多國軍兄弟娶了臺灣本省的媳婦,眷村菜裡又融合了臺灣味
  • 眷村裡的人情,餐桌上的臺灣
    有人說,臺灣美食小吃的盛行正是與眷村的外省老兵普遍在這個階段退役,閒暇的時間都用來專心搞美食有關。灣哥在這先不深究這個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臺灣的飲食文化和眷村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接下來灣哥給大家推薦一些「眷村美食」(這裡的『眷村美食』為一個泛指)以及這些美食在臺灣的地圖分布。
  • 厝內小眷村:忠實自然、忠於實在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05 16:53:02 瀏覽:1次 厝內小眷村,不僅僅是做奶茶,更多的想要帶給你溫暖,源自臺灣的小眷村,帶去臺灣的奶茶味道,始終不忘初心,為你做好每一杯奶茶
  • 臺灣眷村紀實:「丟掉的中國」
    圍起眷村的竹籬笆之內,是整個「丟掉的中國」的縮影,南腔北調,相濡以沬;在竹籬笆之外,卻是另一個臺灣。眷村,一個作為臺灣漸逝的特殊生存背景和社會形態,融合著異鄉人的流離悲愴,摻拌著苦樂交迭的命運行板,暗合著時代變遷的生命軌跡,統統都將成為眷村人閃亮而鮮活的集體回憶。記憶背後所衍生出的文化熱,歸根結底還是鄉愁的聚合。
  • 臺灣戲劇裡「眷村」的真實故事
    800多座眷村,收攏了遠離家鄉的「阿山仔(外省人)」。圍起眷村的竹籬笆之內,是整個「丟掉的中國」的縮影,南腔北調,相濡以沬;在竹籬笆之外,卻是另一個臺灣。眷村,一個作為臺灣漸逝的特殊生存背景和社會形態,融合著異鄉人的流離悲愴,摻拌著苦樂交迭的命運行板,暗合著時代變遷的生命軌跡,統統都將成為眷村人閃亮而鮮活的集體回憶。
  • PTS紀錄片 偉忠媽媽的眷村.偉忠媽媽的眷村.2007
    王偉忠表示:「我剛開始只是很單純的想記錄自己的老家,讓我的第二代、第三代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記錄我的媽媽給我的小孩看,但在拍攝中,我逐漸發現有許多眷村的文化是獨特的,也讓我感覺到自己個人對故鄉的依戀,因此我在剪接中放了許多個人的感情,也照我媽媽所希望的,以簡單、有感情、不麻煩別人的方式進行,希望大家都能有屬於自己的感觸!」
  • 彩虹眷村
    位於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內,由87歲老榮民黃永阜在地面、牆上,畫滿如夢境般、充滿童趣的人物、動物圖像與線條,成為網友口中外拍秘境「彩虹眷村」。因面臨拆除,引起大學生蔡克斯等人重視,在臉書上發起「讓彩虹爺爺繼續畫下去」的搶救行動,短短二天,已超過二千人聲援。「臺中缺的是在地文化,不缺豪宅!」曾被全球華人藝術網專文介紹的中市「彩虹眷村」面臨拆除,引起大學生蔡克斯等人重視,在臉書上發起「讓彩虹爺爺繼續畫下去」的搶救行動,二天內破二千人聲援。
  • 眷村
    我知道臺灣眷村是從臺劇《一把青》開始的。作為臺灣的一個文化符號,眷村是許許多多的文學影視作品的背景和發生地。眷村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是時代的產物。——光明晚報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之時,第一批抵達臺灣的國民黨軍隊及其眷屬就已經搭建了最初的簡陋眷村。
  • 臺中市唯一被保留的眷村,彩虹爺爺創造的童話世界
    「臺中有一座奇特的老舊眷村,不同於一般眷村的灰暗破敗,這座眷村充滿了鮮豔的線條與色彩,因此被稱作「彩虹眷村」,猶如一座夢幻的神奇魔幻世界
  • 江湖菜館 | 味在自貢,尋找㮟㮟角角裡的煙火味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可俗話說,「吃在四川,味在自貢」,自貢的江湖美食,可不止是只有兔肉,想要真正揭開自貢美食的神秘面紗,還是有些門道。本期江湖菜館,帶你去自貢的㮟㮟角角裡,尋找自貢人餐桌上的肆意灑脫!【石溝大飯店】一間破屋,四五張散座,兩三張大圓桌。
  • 【臺中】童話世界彩虹眷村
    ,這座眷村充滿了鮮豔的線條與色彩,因此被稱作「彩虹眷村」。 「彩虹眷村」有如一座夢幻的童話世界,吸引著許多人前往拍照欣賞,每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擠滿好奇的民眾,大家對這座彩虹般的眷村都嘖嘖稱奇! 這裡原被規劃為住宅與道路開發用地,一度面臨拆除,後來網友在網上發起了聯署搶救行動,網友們的努力使得彩虹眷村最終被納為公園用地幸運地被保留下來,彩虹爺爺得知消息時,開心極了
  • 黑道竹聯幫大佬誕生地,臺灣眷村那些風雨飄搖的歲月
    正在躊躇著如何能讓我倆從素未平生的第一面迅速進入到他鄉遇故知那種雙眼淚目的感覺,是從和聚會主辦人的關係說起呢?不行,主辦人是誰我自己都不知道。還是從詢問大陸的老家到底在哪兒開始呢?萬一他不是「外省人」是臺灣本土人呢?也不行。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際,他說了一句:「我來自臺灣的眷村。」perfect!一下就讓我逮住了重點!立馬回了一句:「那咱倆可一樣哦。」
  • 高雄市五月推動軍事觀光 深入營區吃眷村美食
    高雄市觀光局長潘恆旭昨天下午宣布今年5月要推動軍事觀光,白天參觀軍事基地,午、晚餐品嘗地道的眷村美食的行程,兩者相得益彰,搭配到最完美。為此高雄市要舉辦眷村美食推賽,由美食家吳恩文、焦桐、孫吳三人組成鑑賞隊,4月11日公布得獎名單。
  • 臺灣三杯雞,三杯醬爆牛蛙,眷村風……在徐州這條百年美食街上煥發光彩!
    柔和的燈光,清爽的鋪面,桃園眷村般的極簡的風格,閉上眼睛也可以脫口而出的招牌菜式,還有用全部身心來料理美味的網紅老闆。詳見食尚徐州首次報導:《他在臺灣眷村做牛肉麵、海南雞飯40年,現在原汁原味搬回了徐州!》在這裡,許多饕客都已經嘗過了鎮店菜式,然而今天,筆者為大家帶來的卻是那一份拼接著溫馨愛意與濃濃鄉愁的畫面。
  • 桃園眷村,竟然偷偷的開到了南寧!
    "中式早點界"的網紅——桃園眷村 桃園眷村,是一家主打臺灣古早味早餐的餐廳。這裡小資範兒十足,寫意、木頭、復古,是「桃園眷村」店內設計的三個關鍵詞。 把豆漿油條做成奢侈品——桃園眷村 在這裡,桃園眷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找尋到屬於自己記憶的味道。
  • 四四南村,臺北「最古老」的眷村,承載了第一代移民的鄉愁與濫觴
    很難想像與高樓林立的 信義 商圈只隔了一條馬路的地方,保留了一個極舊的眷村——四四南村。說起 臺灣 的歷史和文化總離不開「眷村」,而關於眷村的故事卻飽含了辛酸與無奈。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 臺灣 時,帶了大量的官兵和青年壯丁來臺,這些外省人便興建了一處處的「眷村」並聚居其中,說起來倒是與大陸的「部隊大院」有幾分相似。
  • 桃園眷村:把豆漿油條變成詩 拒被定義網紅餐廳
    從最初被公認為「網紅餐廳」的桃園眷村如今卻拒絕被「網紅」冠名。今天贏商網帶你走進桃園眷村,聽總經理聶豹講述其品牌故事。   但近期桃園眷村總經理聶豹在接受贏商網採訪時卻說TA並不是一家網紅店。聶豹認為,「網紅」這個詞是從直播界出來的,網紅餐飲的特性首先是商品結構不是剛需、商品不夠寬泛、商品結構不太容易迭代;其次是要看其是否具備連鎖企業的特質。桃園眷村與傳統的網紅店是有區別的,首先我們經營的是傳統小食,屬於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再者桃園眷村從誕生之初就註定要走連鎖企業的道路。因此,我認為桃園眷村並不屬於一家網紅餐飲品牌。
  • 【招牌菜】梁媽媽家:獨一無二的眷村美食,魂牽夢縈的媽媽味道
    臺灣眷村,一個足以勾起一代人回憶的名詞。
  • 《江湖菜館》裡,是不打烊的人間煙火
    在優酷近期推出的市井美食紀錄片《江湖菜館》中,正上演著8座城市美食江湖的風雲故事。走入街頭巷陌,深入吃貨腹地,每座城市地標級的江湖菜館中,隱藏著解讀城市性格與人生百味的特殊密碼。地攤經濟、鼎沸夜市……這個夏天,熱鬧的煙火氣又回來了。暫時「宅家」的朋友們,請按下躁動的心,先一起嘗嘗《江湖菜館》裡的「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