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東森電視‧臺灣1001個故事
◆ ◆ ◆
眷村長大的一對姊弟,看著眷村的文化,
漸漸沒落消失,實在很捨不得。
為了留住兒時的溫暖回憶,
姊弟倆到處去找眷村改建拆遷的時候,
被屋主丟掉的東西,帶回家當作珍貴文物收藏著。
他們還做起媽媽口味的眷村菜,
滷味、水餃、獅子頭...大江南北,各色菜餚應有盡有。
顧客說,來這裡吃飯
感覺象是回到了小時候自己家裡的客廳。
◆ ◆ ◆
再看我一眼,再看我一眼,別急著說再見....
張琍敏,嬌嗲的歌聲,倒轉了時空,
重現光陰的故事,帶著客人回到了眷村的童年歲月。
一碗簡單的炸醬麵,一碟豐盛的滷味,
一盤充滿媽媽愛心的金元寶,
交織成童年的味覺記憶!
◆ ◆ ◆
巷子口的矮房子,漆著藍綠色的大門,
古早簡樸的窗欞前,麵攤搶搶滾。
外場訂單,多到手腳快要忙不過來,
因為飢腸轆轆的客人 久候著淋上醬汁的外省面。
◆ ◆ ◆
豬大腸、豬皮、內臟... 一一放下滷鍋,
和桂皮、八角等中藥材慢慢的融合吸附湯汁。
約一個小時慢火熬煮, 一起鍋香味四溢,
叫眷村的遊子,怎麼能不想起這家鄉味。
▼撒點蔥花、醬料提味,入味透亮的滷味是鎮店之寶
◆ ◆ ◆
櫃檯把關收錢,帶著眼鏡的就是老闆娘-李曄畇,
人稱陸光大姐。
她和弟弟一起打造這充滿濃濃懷舊味的眷村餐廳。
李曄畇從小就是在五股的陸光一村長大,
眼見眷村文化,慢慢的沒落。
她和弟弟到處搜集眷村改建時鄰居不要的玩意兒,
希望保留一點點小時候的紀憶。
李曄畇說,
眷村是一個很像小社會、小團體,也像一個大家庭。
大家左右鄰居都是互相幫忙,互相照顧。
跟現代社會,現代一般年輕人來講,
我們小時候在一個左右鄰居都互相保護的環境裡長大,
可能你犯一點錯,左右鄰居的媽媽也會指正你。
那如果你父母有事情不在家,
左右鄰居媽媽也會照顧你吃啦、睡啦 !
各方面他們都會幫忙照顧,
小時候 真的是睡覺都可以不用關門。
◆ ◆ ◆
在那個守望相助的戒嚴年代,
到處都是黨國思想。
蔣介石、蔣經國的照片高掛,
陸光大姐的父執輩的照片,
顯現出歷史的榮耀。
◆ ◆ ◆
眷村的婆婆媽媽、明星花露水,
還有小孩童的痱子粉,
一切一切都成了過去。
但是陸光大姐就是要抓住這消逝中的眷村FU。
◆ ◆ ◆
其實眷村菜,
雖然是以蔣介石的故鄉江浙菜,
和抗戰時期撤守到重慶的四川菜為主,
但這裡賣的,已經是混合大江南北的菜餚了!
美味的幹燒獅子頭、
必點菜色蝦仁臭腐卷、
和著青蔥、紅蘿蔔、高麗菜和蛋的炒餅
每一口咀嚼
都好像能夠感受到那個熟悉的味道
以及閒聊當年那些簡單而幸福的眷村記憶!
▲美味的幹燒獅子頭
▲必點菜色蝦仁臭腐卷
▲和著青蔥、紅蘿蔔、高麗菜和蛋的炒餅
眷村菜 :陸光小館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四段103號
電話:(02)8771-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