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已經是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個月,駐紮在蘇州的日軍第60師團接受國軍第5師的受降。該師團轄2個步兵旅,每個步兵旅轄四個大隊,整個師團共有8個大隊近1.8萬人。但是,由於該師團屬於"警備師團"性質,沒有了過去的聯隊級編制,師團部直接管轄旅團部,旅團部直接指揮大隊部。在接受投降時,該師團只剩下72挺重機槍,在投降前夕,該師團一度不敢輕易走出城門,生怕遭到伏擊。
戰爭末期,日本的資源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戰爭初期的優質兵員也已經損失殆盡。這個第60師團雖然仍舊轄有上萬人,但是很多都是娃娃兵,老年兵,青壯年並不多。而地方遊擊隊與新四軍主力部隊在經過多年抗戰後,雖然裝備仍舊無法與日軍直接對比,但是作戰經驗卻豐富許多,新兵在多年的實戰中得到了鍛鍊,戰力正處於巔峰時刻。所以,日軍出了城門配合偽軍掃蕩的話,多半會遭到襲擾乃至伏擊。
除了兵員質量縮水嚴重外,火力配屬同樣大幅弱化。在投降時,該師團僅剩山炮35門,步兵炮,迫擊炮和擲彈筒286具。輕機槍數量雖然沒有直接數字,但保守估計應該在300~400挺之間,三八大蓋步槍則有14327支。由於在投降前,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的戰事非常吃緊,加上蘇聯也已經解決了歐洲戰場,大量兵力投送到遠東,為了防範蘇軍的可能進攻,日本大本營將中國戰場的師團級150毫米重炮,105毫米榴彈炮全都集中給了關東軍。
所以,第60師團在接收投降時,山炮只剩下35門,迫擊炮,擲彈筒和步兵炮為286具,如果日本不宣布投降而是繼續頑抗的話,第60師團的裝備可能還會更差,因為有限的資源首先要投入給最困難的地方,日本最困難的地方首先是太平洋,其次是東南亞,最後是中蘇邊境。其中,東南亞已經是日軍獲得戰爭資源的主要來源之一,大量的橡膠和石油從這裡產出,但美英部隊及中國遠徵軍在東南亞戰場的,令日本在東南亞的侵略狀況非常悲觀。
此外,從第60師團投降時部署的駐地來看,蘇州是一座大型城市,周邊還有大量的鄉野村鎮及炮樓碉堡需要駐防,兵力不足,兵員素質太低,在局部戰鬥中,已經難以對中國軍隊構成優勢。而且,72挺重機槍及300~400挺輕機槍,防禦大片的區域,火力顯然是不夠的。如果繼續交戰的話,只會不斷壯大新四軍和遊擊隊的實力。只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在此艱苦抗戰多年的新四軍和遊擊隊在受降的最後一刻被國民黨軍捷足先登,勝利果實就這樣被搶佔,大量的裝備直接歸屬給了國民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