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之聲》到《天氣之子》,淺談新海誠的方法論

2020-11-21 bigfun的小火汁

文丨千葉君desu@bigfun社區

1997年,一部獲得了eAT金沢』98にて特別賞黑白短片悄悄揭開了新海誠動畫生涯的帷幕,陳舊的老電影效果,熱戀中的男女,以及貫穿始終的憂鬱藍調,這87秒飄忽不定的鏡頭組合中流露出的濃濃意識流風格,奠基了新海誠今後作品的主要走向。

與那些成長在動蕩時代的前輩不同,新海誠的作品顯然擁有著強烈的自我性,「你與我」的他者聯繫一直作為他想要討論的中心話題融會貫通在的時空距離之中,這種通過設定某個巨大危機(或者某個抽象的因素)來弱化外部關係從而達到與他者關係直接聯繫的手法,大家也在之後的表述中也給予了它一個十分唯美的稱呼——「世界系」。

在同時期的大部分作品中「世界系」的身影幾乎隨處可見,《eva》、《akira》、《最終兵器彼女》等等作品中都能夠尋到世界系的一隅之地,然而相比於這類作品中建立在某種毀滅的核心上而帶來的強烈衝擊感,新海誠作品中對於環境的真實描繪,也使得新海誠的世界系被賦予了一種濃鬱的人文色彩。

比如《秒速五釐米》中,貴樹與明理之間的心理距離,就如寓言般預示著都市人的浪漫與命運是如何沉淪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間,並與之融為一體成為我們這一代的矯情造作的,這樣的生活感與世界系的有機結合所產生的浪漫,也讓新海誠的文藝氣息十分的稠密、然而,儘管新海誠式的世界系很難讓人產生一種局外人的感覺,但若要真正品味到那種疲憊之中的浪漫,的確還是需要費盡一番心思的。

「為什麼僅僅只是天空的模樣,就能如此觸動人心」

作為千禧世代中最具代表性的監督之一,光與影的故事一向都是新海誠作品中的重要角色,甚至可以說背景就是新海誠表露心跡的方式,美妙絕倫的風景則成為了意識流動的重要舞臺,通過這種致力於精雕細琢的表現和纖毫畢現的圖景,來提煉出極盡純粹情感的方法論,新海誠作品中哪怕是便利店裡普通的商品架也能揪出觀眾內心最為感性的一面。

然而若是僅僅停留在對於畫面精細程度的美化去喚醒觀眾們的荷爾蒙,審美疲勞最終會成為無法迴避的問題,所幸,新海誠的作品中似乎並不存在這種苦惱。

在頻繁的鏡頭切換中,即便是某個毫無意義的場景也會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去靜靜欣賞,這除了新海誠本人對於背景近乎「貪婪」的執著之外,或許還與新海誠對環境本身的獨特見解有關。

回望人類的整個文學史,無論是表面還是內面,環境與意識似乎都在一種更為原初的層面上互相掛鈎,意識定義了環境「月有陰晴圓缺」,而環境則又反過來隱喻著「人有悲歡離合」,這種源自「枯藤老樹昏鴉」式寓情於景帶來的雙層共振,如一段不見蹤影的獨白般,賦予了背景強烈的感性氣息。

這種極富感性的背景在新海誠的作品中俯拾皆是,比如在《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當浩紀與佐由理依偎在電車的角落時,那股青春期獨有的躁動在暗戀的女生面前變得忐忑不安的情緒,就在電車頂部漫無軌跡、不斷發散又消失的反光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種環境與意識相輔相成所帶來的獨特美感,成為了新海誠塑造氛圍的重要調料,可以說環境不僅僅只是定義人物所在位置的工具,更多的它還成為了人物內心意識最為綺麗的臺詞,而當這些獨具感情的風景被重疊連接起來時,一段飽蘸情感的動畫也由此產生。

在領教了如此細膩風景背後的秘密之後,或許我們仍然會有疑問,為何僅僅只是雨過天晴後的藍天,就能令人如此心曠神怡?為何偏偏要在連綿的春雨中,才能夠觸摸到心底的幽暗?環境的感性到底是如何精準勾勒出我們心中某種特定的情緒的呢?似乎還有某種東西在光影之外的地方悄然暈染著。

朦朧的情感,曖昧的和歌,親暱的交談,東京夏日的暴雨......

過分在意某個具體的東西難免讓人疲倦,只有當我們完整的將上面這句話讀出來時,那種唯美的意境才能被我們所體會,而這樣的氛圍要素之間的蒙太奇結合,便也是新海誠最為鍾愛的表達手法——首先是極富感性的單一場景,其次是通過不斷的重疊切換場景而產生的飽蘸情感的動畫,最後在流動起來的影像上將人物們的獨白與音樂的旋律有意識的重疊。

這種一層一層的對應融合,讓那些本來單一存在在風景之中的隱喻象徵開始主動的流動於各個層之間,而通過不斷的引導與傳遞,本來單純的「枯藤老樹昏鴉」式隱喻也能夠複雜的難以讓人揣摩,這種富有生機的隱喻通過自己的主觀意願(新海誠所賦予的)開始有選擇性的去挑動我們心中的種種情緒,這種通過某種內在規律與含義引導出的共鳴,也許這正是新海誠作品為何能夠如此觸動人心的關鍵答案。

光與影的故事,音與畫的旋律,一切朦朧之中的唯美與意境皆在意識的流動之間悄然暈染。時與空的距離,心與心的聯繫,相遇與重逢的命運藉以不可言說的緣分叩擊著每個靈魂深處的寂寞,在一程又一程的悲歡離合中我們感嘆著生活竟能如此浪漫,卻又對於無法保留這種抱有一絲遺憾,於是我們嘗試將自己整個投入故事,讓自己至少能夠於短暫的隻言片語中去享受這令人窒息的美,但是,還請不要忘了世界系共通的悲慘本質。

當情緒的流動與故事的聚散流轉形成了高度吻合,新海誠世界系的危險之處也即將嶄露頭角。比如在秒五的末尾,當那股流浪在都市中的最後一縷情竇隨著櫻花歸為塵土的瞬間,觀眾們幻想了整部作品的種種可能也隨著列車的疾馳而過被衝撞的七零八碎。

這種典型的「世界系」無奈,也正是新海誠用來限制情緒最為熟稔的手段,情到得意處留餘以「養哀」,哀到極致處留餘以「抒情」,當這些恰到好處的桎梏束縛了情緒的湧動,被掀起的共鳴也隨之支離破碎,而當我們再次嘗試拾起這些碎片跟隨故事的發展走去,卻發現言猶未盡的情緒已經隨著零散的敘事以及細膩的畫面沉澱下來,成為新海誠作品的毒性所在。

秒速五釐米的英文翻譯十分的寫意——「a chain of stories about their distance」,這段富有詩意又有條不紊翻譯,像是一句忠告般,告誡著那些嘗試尋找命中注定的人。

熾熱的愛情於少年之時迸發,最終又褪為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戀,我們的人生中或許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命中注定,有的,只是對於緣慳一面的過度懷想,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人與人之間今生今世的一點點情緣往往就是這樣點到為止,不再越過半步。無奈,我們的大腦總是試圖創造一些命中注定的錯覺,試圖逃避枯燥又乏味的生活——疲憊的生活需要一些浪漫主義,這也許正是新海誠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感慨吧。

參考資料:

RADWIMPS/野田洋次郎さんに腳本をお渡しして3、4ヶ月後に「前前前世」が上がってきたんです 『君の名は。』新海監督インタビュー<君の名は。>新海監督「価値観訴える映畫、作りたくない」我們是怎樣相遇的——從無法磨滅的感覺解讀《你的名字。》——Anitama個人專欄:紅茶泡海苔[翻譯]大塚英志:新海誠、 Layer的美學——知乎:紅茶泡海苔スコア·コンテニュ一テ ィ——新海の垂直のモンタ一ジ ュ手法の戦時下起源——2019第八屆御宅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作者:紅茶泡海苔大塚英志. 2013.ミッキ一の書式戦後 まんがの戦時下起源.東京:角川學芸出版サカウエ、難波優輝など.2019.アニクリvol.3. 5「アニメにおける音(楽)」[J].アニメクリティ一ク刊行會「世界系」迷思——知乎:zecy

相關焦點

  • 新海誠(三)|《天氣之子》
    從早年的《星之聲》到《你的名字》,再到如今的《天氣之子》,新海誠執拗地重複著「世界系」的故事——或者說,通過不斷的「重複」而探討著「世界系」的可能性
  • 新海誠《天氣之子》延續前作你的名字口碑 究竟是過譽還是佳作?
    由日本人氣動畫導演新海誠執導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Weathering With You)已於臺灣各大影院上映。延續前作《你的名字。》的口碑,本作在日本首周上映票房已達16億日元。
  • 2019-天氣之子-新海誠
    基本信息《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Comix Wave Film負責製作的原創動畫電影,該片講述了少年帆高與擁有操控天氣超能力的少女陽菜之間的奇幻愛情故事
  • 天氣之子 | 請讓新海誠繼續講自己的故事
    大學畢業後,他到遊戲公司Falcom就職,因為這份工作,「愈發對編寫故事以及製作影像產生了興趣。」[1] 置身於技術革新的新時期,CG的應用使得畫面的自由創作成為可能。他在最初製作《星之聲》時,除了音樂與配音,用一臺電腦就完成了所有的製作[3]。 要知道,此時電腦上色還都未普及,更不用說電腦動畫。
  • 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一路走來,新海誠式感動從未改變
    點擊播放 GIF 0.0M11月1日,新海誠攜新作《天氣之子》再次和大家見面啦!三年前陪你去看《你的名字》的人,三年後還會陪你去看《天氣之子》嗎?「你是否會用八年時間,等待一個遙不可及的愛人」——《星之聲》被地球和宇宙分開的一對戀人惟一的聯繫方式只有手機簡訊這部就是2002年新海誠的動畫電影《星之聲》在2046年的夏天憧憬著即將到來的高中時光的阿升騎著單車帶著美加子這時候的他們還未曾料想一年後美加子會被選中去外太空男女主角之間發出的簡訊從最早的可以隨時聊天到後來的一條信息要一年以後能收到最後一條信息的接收時間用了八年女孩美加子在遙遠的另一個星球上向他訴說這種東西叫思念
  • 《天氣之子》失利因為新海誠墨守成規?不,是我們長大了
    如果各位是長居動漫二次元的觀眾,新海誠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2016年《你的名字。》席捲而來,至今這部依然屹立在動漫電影界的頂端。在2019年時,新海誠攜著的他的新作《天氣之子》再次來到大眾面前。可成績卻不如當年的《你的名字。》。
  • 安利《天氣之子》的正確姿勢
    我們在現場聽到了新海誠導演對於作品創作心聲,並在第一時間觀賞到了本片——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之後,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那麼《天氣之子》是如何延續《你的名字。》的成功的?它在此基礎上又有哪些改變呢?之後,從《星之聲》到《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從《秒速五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到《言葉之庭》,新海誠作品中對於唯美畫面的追求從未停止過,並成為了新海誠作品最重要的招牌之一。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究竟有何看點?
    新海誠的名字也終於不僅限於「小眾文青」的世界,而是在全世界都打響亮了自己的「品牌」。三年間,《天氣之子》從企劃到最終成品都飽受矚目。那麼,繼君名之後,新海誠的新作又會呈現出什麼樣子?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話題。心隨景生,景隨心現。是新海誠動畫的一大亮點。新海誠的筆下,總是充滿了詩意的場景。
  • 【動畫影評】《天氣之子》真的很糟糕嗎?它依然是新海誠式的浪漫主義
    但時至今日《天氣之子》卻有著不小的爭議,很多人都覺得它令人失望,但也有人覺得它比肩《君名》。那它到底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在初見後我沒有過多去評價它,而是想對它有了充分的了解後才說出我的感受。因此,以下為長評,全程劇透討論,未觀影慎入。我相信熟悉新海誠的朋友都會同意他是一位很會描寫距離感的導演。從他最早期的作品《星之聲》,就可以看出他對空間與時間的距離的演繹凸顯出的那種濃厚的孤獨感。
  • 《天氣之子》今日上映,新海誠是如何修煉成「壁紙狂魔」的!
    時隔三年,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國內定檔11月1日上映。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新海誠如何練就了「壁紙動畫」絕技。從他的第一部個人動畫長篇電影《星之聲》開始,《雲之彼方約定的地方》《秒速5釐米》《言葉之庭》《追逐繁星的孩子》,直到2016年的《你的名字》以及2019年的最新作《天氣之子》。
  • 從《秒5》到《天氣之子》,看新海誠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
    從《秒速5釐米》中的妥協,到《言葉之庭》中的勇氣,再到《天氣之子》的激進,從距離到年齡到時空,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新海誠的作品的變化本身就是新海誠的突破之旅,激進之旅,成長之旅。新海誠,一直都在進步。
  • 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
    今天來和你們討論討論這部電影——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寫下了這篇影評,僅限於個人的觀感,畢竟也沒什麼專業性~首先從直觀感覺來說,場景畫得真的好看,畫者對於天空的層次感和光線色彩的掌握已經到了很高的程度。
  • 《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無法抵抗神木隆之介滿滿的可愛
    就「身為演員的神木隆之介」的性感這一話題,動畫導演新海誠向《ANAN》談了他的看法:  「在《天氣之子》中他那種青年獨有的性感幾乎使我折腰」「演員一般通過全身來表演人物感情,但神木君可以只憑藉他獨有的『聲音』來演出溫柔、男子氣概和性感等氣質。他的聲音中所蘊含的信息量是遠超普通人的,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 新海誠動畫電影《天氣之子》公開特別宣傳影像
    知名動畫導演新海誠的最新作《天氣之子》,官方公開了特別宣傳影像,預計2019 年7 月19 日於日本上映,8月8日在香港上映,9月12日在臺灣上映,內地有望引進(預計將於全球140 個國家與地區上映) 。
  • 天氣之子什麼時候在中國上映?天氣之子中國上映時間
    即將於11月1日本周五上映的日本2019票房冠軍(暫列)《天氣之子》發布終極預告及海報。此番預告釋出眾多關鍵性鏡頭,透露出影片現實感與童話感並存的「新海誠式愛情」,讓不少觀眾被「感動到哭泣」;終極海報則再度展現「畫質狂魔」新海誠筆下極致唯美的世界。
  • 【德信影城•即將上映】《天氣之子》終極預告公布 新海誠秀中文手寫信
    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手寫信即將於11月1日上映的日本2019票房冠軍(暫列)《天氣之子》發布終極預告及海報。終極預告感動到哭泣 用新海誠方式說「我愛你」新海誠被譽為「少年心事代言人」,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其每一部作品所描繪的少男少女間的情感,都令人印象深刻。
  • 《天氣之子》中出現新海誠其他3部作品彩蛋,遠不止三葉和瀧
    大家最近最關注的動畫電影,一定是新海誠的《天氣之子》。這部電影不僅僅票房和口碑齊飛,更是帶動了新海誠另外兩部作品《你的名字》和《言葉之庭》播放量的飆升。從《秒速五釐米》開始,新海誠的動畫世界,永遠有那麼一對少年少女打動我們,細膩的故事總是觸碰到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 新海誠愛情觀:從秒五和言葉的悲觀,到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的圓滿
    我們知道,新海誠早期的作品都是悲劇。曾經的一部《星之聲》,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圖片的質量比較差,但是也已經可以看出,他在製作人物和背景精細度上的差別了。而04年推出的《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也同樣充滿了悲劇色彩。
  • 郭帆力挺《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
    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金句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金句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金句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金句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金句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金句電影《天氣之子》導演新海誠金句
  • 新海誠繼《你的名字》之後的全新力作《天氣之子》原作小說
    本書是2019年由新海誠執導的長篇動畫電影《天氣之子》的原作小說,小說延續了新海誠電影美學的風格,以第一人稱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出發展開故事,補充了大量電影裡沒有的人物獨白,豐富了《天氣之子》整個故事的層次,並邀請到人氣樂隊RADWIMPS主唱、負責《天氣之子》配樂的野田洋次郎擔當解說,分享了電影和小說幕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