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是以正統自居,是強大的象徵。而中原王朝一般都盤踞在北方,北方人口多,經濟發達,所以北方向南打叫南徵,徵討弱小的一方,稱之為徵。
南方政權難道就甘願束手待斃嗎?當然也不甘願,他們有時候也會選擇向北進攻,討伐中原王朝,所以南方向北打叫做北伐。一般來說,強大便是有罪,討伐比自己強悍的對手,稱之為伐,所以就有了北伐。
一、歷史上的南徵屢屢得逞,而北伐卻少有成功。
南徵在歷史上,是最常見的。一般政權在徵服了北方以後,也就佔據了天下最富饒人口最多的地盤。這個時候他們想要一統天下,就顯得容易得多。
為什麼?因為他們手裡的資源比較多,在相同發展的情況下,中原王朝的發展速度也比南方快得多。所以中原王朝佔據了奪取天下的天然優勢。
南方政權也不是一無是處,否則也建立不起來一個政權。他們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擁有天塹。比如說東南地區的長江天塹,西南地區的山地天塹,這都是比較難徵服的。
不過綜合實力來看,北方政權,徵服南方政權,要相對容易一些。畢竟資源這一塊兒,南方是存在硬傷的。南徵勝利的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
1、曹魏政權南徵。
我們最熟悉的南徵,當然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了。魏蜀吳三國本來是處於三足鼎立的狀態,這種狀態長達50年左右的時間。
東吳憑藉長江天塹,蜀漢憑藉山溝溝,長期和中原王朝曹魏抗爭。可是時間長了以後,曹魏的發展,那是蜀漢和東吳比不上的。
所以曹魏在司馬昭的帶領下,向西南地區進軍,滅了蜀漢帝國。十多年後,又在司馬炎的領導下,南徵滅了東吳帝國,實現了大一統狀態。
2、隋文帝南徵。
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政權以後,建立了大隋王朝。在穩定北方中原王朝後,他們也打算著手解決南方的問題。
南方和北方當時已經對峙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期間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個時候隋文帝所面對的,就是南朝陳國。
這是一個由陳霸先建立的王朝,此時陳叔寶當政。這哥們不思進取,從來沒想過北伐,只想著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結果問題來了,隋文帝命令兒子楊廣掛帥,所有大隋朝的武將各顯神通,大軍南徵一舉滅了陳國,隋朝也就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重任。
3、趙匡胤南徵。
趙匡胤本來是後周王朝的將軍,後周世宗柴榮去世以後,年幼的柴宗訓繼位。趙匡胤索性就篡奪了柴宗訓的皇位,建立了宋朝。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所篡奪的後周政權,本來就是北方中原王朝。宋朝建立以後,更是將北方的對手逐一消滅,此後便考慮到了南徵。
趙匡胤所面臨的南徵對手有點多,因為當時正處於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到處是政權。趙匡胤便先滅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等政權,又招降了吳越,徵服了南唐。
雖說北方的燕雲十六州還沒拿回來,但是宋朝在趙匡胤一番南徵的操作之下,基本保證了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大一統局面。
二、北伐成功的例子乏善可陳。
中國歷史上,北伐成功的例子實在是太少了,所以能拿得出手的北伐,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由此可見南方政權想要一統江山,到底有多困難。
1、劉裕北伐。
劉裕是南朝宋國的建立者,這哥們號稱皇帝收割機,看到皇帝就殺,一輩子解決了6位皇帝的小命,繼而才建立了南朝宋。
當時他還是東晉主帥的時候,曾經帶領大軍北伐,一路上擊敗後秦、北魏的軍隊,攻佔了洛陽和長安,一度收復中原地區。
可惜這個時候他的核心主政大臣劉穆之去世了,他不得不回來登基稱帝,從而失去了北伐的成果。不過當初的北伐是相當成功的,畢竟當時大北方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下。
2、朱元璋北伐。
這個就比較有名氣了,朱元璋陸續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一統南方後,便著手開始北伐之路。他派遣徐達作為北伐軍主帥。
徐達實在是厲害,一口氣打到了大都,攻佔了元朝的大部分地盤,成功將蒙古軍隊趕出了長城,完成了大明王朝大一統的局面。
這次北伐也很成功,徐達徵戰能力很強是一方面,元朝的內亂是另外一方面原因。當時的元順帝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朝廷,甚至連太子都跟他對著幹了。
三、兩次北伐的勝利,純屬僥倖。
劉裕北伐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北方依舊處於南北朝混亂的局面當中。五胡亂華以後,其實北方存在若干小的諸侯國。這些國家互相爭鬥,壓根就沒有同氣連枝對付劉裕,所以才讓劉裕佔了便宜。
至於朱元璋的北伐能夠成功,那是因為元朝內部出現了嚴重內亂,此起彼伏的叛亂,使得元朝元氣大傷,根本就沒有跟徐達大戰一場的能力。
除了這兩次北伐以外,幾乎沒有其他成功的北伐案例了。近代史咱們不能扯,由此可見北伐是一件多麼艱辛的事情。相對來說南徵可就幸運多了。
歷史證明,只要北方中原王朝處於大一統狀態,那麼南方的小朝廷就很難北伐推翻中原王朝。
總結:徵和伐其實意義是不同的。
徵一般是攻打弱小的勢力,而伐則是攻打邪惡的勢力。自古以來,文人這樣的弱勢群體會將實力強大的一方,看成邪惡勢力,所以對付他們則是用伐。
比如說曹魏本來和蜀漢、東吳一樣,沒什麼好與壞的區別,大家都是軍閥集團罷了。可是在文人筆下,強大的曹魏就成了邪惡的一方,你說虧不虧?
至於徵,則對付的是弱小的力量。這些力量因為不夠強大,無法應付強大王朝的武力攻佔,所以成為了文人筆下的弱勢群體,惹人心疼,比如說蜀漢就是這麼個情況。
參考資料:《三國志》、《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