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工信部發布通報,已約談廣汽、比亞迪、吉利、北汽等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
違規問題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包括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目前計程車行業,已有多地更換過電動計程車的地方,車輛自燃、裡程縮水等負面新聞不斷。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至今沒有關鍵性突破。
電池的安全性、續航能力,還是大難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除了時見報導的自燃事件,每到冬天,北方新能源車主更是叫苦不迭。不止是續航縮水,在車裡要穿棉襖,更糟的是,車輛甚至無法行駛,容易出現趴窩的情況。
對此很多已經在使用電動計程車的司機們紛紛表態:被電動計程車害苦了。被交通局忽悠了。
電動汽車目前的技術根本就不成熟,換了電動車的的哥的姐們被當小白鼠試驗了。且不說電動車的輻射,因為目前至今也沒有一家權威部門能給一個報告。
長沙的電動計程車司機們冬季來臨時在後座上備上毛毯。
洛陽電動計程車司機們用上了摩託車手的裝備和飛行員的皮帽
鄭州電動計程車司機們在群裡大倒苦水。
如今工信部明確這麼多電動汽車存在問題,就是明確告訴大家,問題還不少,技術不成熟。
當的哥們開著電動車難受的時候
有關部門在享受著盤算著
當大家急需要幫助的時候
有關部門在學習太極拳推拿
計程車更換電動車,更換牌照,讓計程車改變了原來的使用性質。
這和計程車,經久耐用,行駛裡程長,是背道而馳。
背道而馳結果就推動新能源的發展。
把所有風險轉嫁社會無辜人民群眾。
底層人民是不可能鑽出,那設計好的套
新能源汽車,買來容易充電難。
目前各地的相關基礎設施還十分薄弱,充電的技術也不夠先進。
許多小區沒有也不允許安裝汽車充電的相關設施,導致車主無電可充,而市面上大部分公用充電樁,一是數量不夠用,二是標準不統一,三是充電費用比較高。
還有,就是''充電太慢了''。有位車友開的某國產純電動汽車,快充充滿也要90分鐘,而對燃油車來說,最多也就十分鐘的事。
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有時候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而是讓電動計程車司機們煩惱的現實。
就算是這樣,還有一些企業趁火打劫!
近日運城地區突然提高電動計程車充電的電價,讓廣大運城市的計程車主們叫苦不迭,紛紛表示墜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