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爐香》成《駱駝祥子》,張愛玲的作品為什麼難以改編?

2021-02-19 活字文化

許鞍華宣布改編《第一爐香》後,關於這件事的後續就成了張迷關注的焦點。從馬思純在微博曬出的「張愛玲語錄」,到電影版《第一爐香》的選角爭議,網友們圍繞許鞍華的改編展開熱烈討論。廣為傳頌的一句調侃是:『』這不像是《第一爐香》,倒像是《駱駝祥子》。」

彭于晏、馬思純劇中造型

張愛玲的作品翻拍成影視劇的為數不少,但絕少經典。李安的《色戒》更像是張愛玲原作的一部「同人創作」;許鞍華之前的《半生緣》則失之鈍拙,原著的殘酷與蒼涼在影視化後遜色不少。

為什麼張愛玲的作品難以改編?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作家王安憶論張愛玲的文章《世俗的張愛玲》。同為書寫女性在上海這個繁華都市中欲望與掙扎的女作家,王安憶認為張愛玲「對現時生活的愛好是出於對人生的恐懼,她對世界的看法是虛無的。」這種悲涼的底色與人生的虛無感,或許就是強調戲劇性的影視作品所無法呈現的吧。

文/王安憶

對於我們這些與張愛玲交臂而過的人,就只能從她留下的文章去認識她。在散文裡,她顯得清晰和直接一些,小說則要隱晦與曲折一些。而說到底,認識張愛玲,是為了認識她的小說,因為於我們來說,唯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所以,認識的結果就是,將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後再還給小說。

先看張愛玲的散文。我在其中看見的,是一個世俗的張愛玲。她對日常生活,並且是現時日常生活的細節,懷著一股熱切的喜好。在《公寓生活記趣》裡,她說:「我喜歡聽市聲。」城市中,擠挨著的人和事,她都非常留意。開電梯的工人,在後天井生個小風爐燒東西吃;聽壁腳的僕人,將人家電話裡的對話譯成西文傳給小東家聽;誰家煨牛肉湯的氣味。這樣熱騰騰的人氣,是她喜歡的。

在另一篇散文裡,她寫的街景,也是人間冷暖的:煮南瓜的氣味與那種明亮的桔紅,給她「暖老溫貧」的感情;寒天早晨,有人在人行道上生小火爐,嗆人得很,可是,「我喜歡在那個煙裡走過」;一個綠衣郵差騎車載了他的老母親,使她感動;有人在自行車輪上裝著一盞小紅燈———在我們的時代,已經看不見了。小時候,有人在車輪上系彩色的絨線,大約是一樣的意思———她認真地觀賞著,贊道:「流麗之極」。

在《談畫》中,她看塞尚的《抱著基督屍身的聖母像》,大感驚訝的是,聖母是最普通的婦人,清貧,論件計值地做點縫紉工作,灰了心,灰了頭髮「,並且注意到,聖母並不是抱著基督,而是,」背過身去正在忙著一些什麼「,抱著基督的則是」另一個屠夫樣的壯大男子「。而基督呢?沒有使她聯想起世間的任何一個人,」他所有的只是圖案美「,於是,他就錯過了她的興趣。她喜歡的就是這樣一種熟稔的,與她共時態,有貼膚之感的生活細節。這種細節裡有著結實的生計,和一些放低了期望的興致。

張愛玲對世俗生活的興趣與蘇青不同。胡蘭成對寧波人蘇青的評價很對,他說寧波人過日子多是興興頭頭的,但是缺少回味,是真正入世的興致。張愛玲卻不是,她對現時生活的愛好是出於對人生的恐懼,她對世界的看法是虛無的。

在《公寓生活記趣》裡,她饒有興味地描述了一系列日常景致,忽然總結了一句:「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於是,這短促的人生,不如將它安在短視的快樂裡,掐頭去尾,因頭尾兩段是與「長的磨難」接在一起的。只看著鼻子底下的一點享受,做人才有了信心。以此來看,張愛玲在領略虛無的人生的同時,她又是富於感官,享樂主義的,這便解救了她。

她寫她上街買菜,遇到封鎖,只得停留在封鎖線以外的街道上。有一個女傭想衝過防線,叫道:「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燒飯吧!」然後,「眾人全都哈哈笑了」。這是合乎張愛玲人生觀的地方,大難臨頭,回家燒飯的鐘點卻一絲不苟。在那無意識的女傭,是一種積極,但在張愛玲,卻是消極。因她是要比女傭了解「封鎖」的含義,了解這個時世裡的災難。她卻又不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能夠就事論事地面對現實。她並不去追究事實的具體原因,只是籠統地以為,人生終是一場不幸,沒有理由地一徑走著下坡路,個人是無所作為的。

她在《更衣記》的末尾寫的,一個小孩子,在收了攤的小菜場,滿地的垃圾裡面,騎了自行車,撒開把手,很靈活地掠過了。於是,她寫道:「人生最可愛的當兒便在那一撒手吧?」就是在這輕盈地一掠之中,有了小小的冒險,終卻是安全的,便小小地得意著。就是這麼一點雕蟲小技的手腕。張愛玲喜歡歸喜歡,其實又是不相信它們的意義的,否則,她就是寧波人蘇青了。否則,她就不會如此貪饞地抓住生活中的可觸可感。她在千古之遙,屍骨無存的長生殿裡,都要找尋出人間的觸手可及的溫涼。在《我看蘇青》裡,寫楊貴妃和唐明皇鬧氣,逐回娘家,「簡直是『本埠新聞』裡的故事」。她不喜歡小提琴,因為太抽象,而胡琴的聲音卻貼實得多,「遠兜遠轉,依然回到人間」。

蘇青(1914年~1982年),本名馮允莊,早年發表作品時署名馮和儀,後以蘇青為筆名。作家,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寧波人。

這是散文中,由自己直接告白出的張愛玲,在小說裡,張愛玲就隱到了幕後。大約僅有一次,沒藏好,顯現出了真身。是在《傾城之戀》裡,白流蘇剛到香港,與範柳原的關係處於膠著,暗底裡使著勁。他們在淺水灣飯店分住兩個客房,晚上範柳原將電話打進白流蘇的房內,向她念起《詩經》:「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底下還附有一大篇解釋。卻像張愛玲在說話,而不是範柳原。

在張愛玲的小說裡,是少有如此自覺到人生的蒼茫,並且有詩情的人物,張愛玲從不曾將自己放進小說中,扮演一個角色。因連她本身都是虛無的,不適合作世俗的小說的材料和對象。在她的小說裡扮演角色的,多是些俗世裡的人———市民。最具俗世的特徵的,怕就是上海了。香港也有一些,但比較誇張,更像是俗世的舞臺,是戲劇化的俗世。《沉香屑第一爐香》與《沉香屑第二爐香》,這兩則故事就要奇異一些。而發生在上海的故事,則更具有俗世的情調。

《花凋》裡那家的女兒們,我以為是再真切不過的上海小姐。父親是個輕佻不盡責的人,大約是像《金鎖記》裡的三少爺,妻子卻不如三少奶的賢慧,無能且又無味。我以為,《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白玫瑰,煙鸝,老了以後,就是她。女兒們曉得誰也靠不上,只有靠自己,到社會上汲取養料,掙一份好生活。張愛玲寫道:「小姐們穿不起絲質的新式襯衫,布褂子又嫌累贅,索性穿一件空心的棉袍夾袍,幾個月之後,脫下來塞在箱子裡,第二年生了黴,另做新的。」摩登裡面粗陋的,潑辣的芯子,經得起折騰。姊妹多,也成了一個小社會,互相傾軋著,有些弱肉強食的意思。像川嫦這樣老實,柔弱,帶幾分情致,命運就不濟了。她生的是癆病,這也有著些哀婉的情致,可這情致卻被病期的拖延,一點一點侵蝕掉了。學醫的未婚夫自然早知結局,但算得上有耐心了,兩年後才另有了人。然後,家裡連買藥的錢也計較起來,每日吃兩個蘋果成了家人的說嘴。最後,她想來個多情的了結,自殺,卻買不來安眠藥。她只得坐著黃包車兜一轉,吃一頓西餐,看一場電影。這大約就是一個上海小姐閒暇中的全部樂趣,她要最後地享一享。這是相當感傷的一幕,可這感傷卻被病期的拖沓又腐蝕了。川嫦還又做了兩雙繡花鞋,一雙皮鞋,用一隻腳試了鞋,很長遠地說:「這種皮看上去倒很牢,總可以穿兩三年。」三周之後,她方才謝世。這就是俗世裡的人了,死都逼在眼前了,這世界早已經放棄她了,她卻還愚頑地留意著一些小事,不自量力地掙一掙。

張愛玲小說裡的人,真是很俗氣的,傅雷曾批評其「惡俗」,並不言過。就像方才說的,她其實也是不相信這些俗事有著多大的救贖的意義,所以便帶了刻薄的譏誚。而她又不自主地要在可觸可摸的俗事中藏身,於是,她的眼界就只能這樣的窄逼。

《留情》裡,米先生,敦鳳,楊太太麻將桌上的一夥,可不是很無聊?《琉璃瓦》中的那一群小姐,也是無聊。《鴻鸞禧》呢,倘不是玉清告別閨閣的那一點急切與不甘交織起來的悵惘,通篇也儘是無聊的。在這裡,反過來,是張愛玲的虛無挽救了俗世的庸碌之風,使這些無聊的人生有了一個蒼涼的大背景。

這些自私又盲目的蠢蠢欲動,就有了接近悲劇的嚴肅性質。比如,《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始終在作著她醜陋而強悍的爭取,手段是低下的,心底極其陰暗,所爭取的那一點目標亦是卑瑣的。當她的爭取日益陷於無望,她便對這個世界起了報復之心。然而,她的世界是狹小的,僅只是她的親人。於是,被她施加報復的,便是她的親人了。在她扼殺自己的希望的同時,也扼殺了她周遭的人的希望。生活就這樣沉入黑暗,這黑暗是如此深入,以至粗鄙的曹七巧也泛起了些許感時傷懷的情緒,想到她抗爭的不果與不值:她要是選中了與她同一階層的粗作的男子,「往後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可是,在張愛玲的筆下,這也已是三十年前的舊事了,連曹七巧的懊悔都已經死去了。如曹七巧這般積極的人生,最終又留下什麼呢?逝者如斯,虛無覆蓋了所有的欲望。而張愛玲對世俗生活的愛好,為這蒼茫的人生觀作了具體,寫實,生動的註腳,這一聲哀嘆便有了因果,有了頭尾,有了故事,有了人形。

於是,在此,張愛玲的虛無與務實,互為關照,契合,援手,造就了她的最好的小說。

《傾城之戀》也是她最好的小說之一。白流蘇和範柳原這一對現時的男女,被命運擲骰子般地擲到了一起,做成了夫妻。這是張愛玲故事裡,少有的圓滿結局。如文中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可那也是不可琢磨的,湊巧了的,世界依然,甚至更加不可理喻。人生,還是蒼茫的。在此,張愛玲也為這蒼茫作了合情合理的註腳。白流蘇和範柳原在各自的利慾推動下,迂迴著,探試著,欲擒故縱著,卻不料世事大變,生存之計為上,忽才珍惜起眼面前的一點慰藉,它給人一種盲目的安全感。在這裡,張愛玲是與她的人物走得最近的一次,這故事還是包含她人生觀最全部的一個,這含有著對虛無的人生略作妥協的姿態,是貼合張愛玲的思想的。就因走得太近,露了真身,人物略有些跑題,就像前邊說過的,在月夜裡,範柳原的喟嘆。多虧白流蘇說了句:「我不懂這些」,才將事情又拉回了情景。

就這樣,張愛玲的世俗氣是在那虛無的照耀之下,變得藝術了。她寫蘇青,寫到想與蘇青談「身世之感」,便想像蘇青的眼神是:「簡直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麼!大概是藝術吧?」蘇青是不「藝術」的,她的世俗後面沒有背景。在此,可見得,張愛玲的人生觀是走在了兩個極端之上,一頭是現時現刻中的具體可感,另一頭則是人生奈何的虛無。在此之間,其實還有著漫長的過程,就是現實的理想與爭取。而張愛玲就如那騎車在菜場髒地上的小孩,「放鬆了扶手,搖擺著,輕倩地掠過。」這一「掠過」,自然是輕鬆的了。當她略一眺望到人生的虛無,便回縮到俗世之中,而終於放過了人生的更寬闊和深厚的蘊含。從俗世的細緻描繪,直接跳入一個蒼茫的結論,到底是簡單了。於是,很容易地,又回落到了低俗無聊之中。

所以,我更加尊敬現實主義的魯迅,因他是從現實的步驟上,結結實實地走來,所以,他就有了走向虛無的立足點,也有了勇敢。就如那個「過客」,一直向前走,並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並不知道前邊是什麼。孩子說是鮮花,老人說是墳墓,可他依然要向前去看個明白,帶著孩子給他裹傷的布片,人世的好意,走向不知名的前面。

《給孩子的故事》由著名作家王安憶選編。王安憶為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早年從事兒童文學,現於復旦大學開設創意寫作課程,於實踐、教育兩方面都有極為豐富的經驗。 《給孩子的故事》中,王安憶憑藉多年寫作、教學經驗,打破文體界限,在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中,精心遴選25篇適合孩子閱讀的短篇小說及散文,回到文學的源頭,為孩子提供保有美學本能的完整故事,讓孩子感受最原初的閱讀樂趣。 《給孩子的故事》編選者別具慧眼,與通常所看到的兒童文學或者青少年文學有很大不同,傳達的是一種平起平坐的視角,將社會、人性、欲望、友情等等冷靜而又不失溫情地展示給孩子,誠如編者序言所說,希望追求一種天真,一種認識世界的是非觀。 《給孩子的故事》為孩子提供衡量人生價值標準的範例,通過展示各式各樣的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命運,讓孩子於虛構中體驗真實,在與故事人物同喜共悲的情感共鳴中,重新觀看與感受自己的生活,滋養心靈的成長。

「視野叢書」第二輯:王安憶《成長初始革命年》,即將問世,敬請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王安憶選編《給孩子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第一爐香馬思純不及俞飛鴻風情,彭于晏的喬琪喬更像駱駝祥子
    由張愛玲同名小說《第一爐香》改編的電影已經結束拍攝,製作團隊可謂王牌雲集。導演許鞍華、編劇王安憶、攝影杜可風、配樂坂本龍一、造型和服裝設計和田惠美,都是電影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尤其是導演許鞍華獲得了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和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拿獎拿到手軟。
  • 《第一爐香》未播先垮!馬思純、彭于晏被吐槽演成了「駱駝祥子」
    A:這……《第一爐香》的預告看了吧,網友的吐槽都聽到了吧,演員陣容何其強大,為何得過獎的馬思純會被diss,為何連民國才女張愛玲《第一爐香》翻拍,只看演員陣容我很喜歡《第一爐香》是民國才女張愛玲的著作,講述的是上海女子「葛薇龍」,遠赴祖國的香港求學,與「喬琪喬」情愛糾葛,最後沉淪與墮落的故事。
  • 彭于晏馬思純主演《第一爐香》遭狠吐槽 該是《駱駝祥子》吧?
    最近由張愛玲的同名小說《第一爐香》,由名導演許鞍華執導,彭于晏和馬思純主演男女主角的開機深受網友們的關注。由於這部劇一直都是封閉式拍攝,為了透露太多讓觀眾失去了新鮮感,只是放出了一張劇照,可是網友們看到這張劇照後,都紛紛熱議了起來,這簡直就是抗戰劇吧!
  • 《第一爐香》演成了「駱駝祥子」?這次許鞍華能否力挽狂瀾
    這部《儂本多情》,是他轉投TVB之後的第一部電視劇。由金牌編劇陳麗華(《射鵰英雄傳》《上海灘》)和林少枝(《棟篤神探》《陀槍師姐》)操刀。改編自張愛玲的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還加了些《傾城之戀》《心經》的情節。要想聊許鞍華的版本,不妨先從這一部「經典中的經典」說起。
  • 《爐香》變《駱駝祥子》尊龍李麗珍才是打開《爐香》的正確方式
    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將影視化的時候,有多少人驚喜,又有多少人擔憂呢?很多人在知道導演許鞍華準備選角的時候,很多書粉就千叮嚀萬囑咐,希望導演在選角這一塊慎重,雖然在之前,許鞍華導演已經有過多次拍攝張愛玲作品的經驗,但還是希望這一次能夠慎重一些。
  • 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第一爐香》的電影~是非真多
    原創 大表哥 幾天前,電影《第一爐香》推出了預告片,引發無數網友的嘲諷。這部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第一爐香》,由彭于晏、馬思純和其實電影開拍前,馬思純的質疑聲最大,特別是書fans,《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葛薇龍則是個
  • 為什麼張愛玲IP很難將選角改編成電影?
    正在談論泛娛樂/每晚分享有價值的原始內容/根據小說張愛玲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高調舉行開機儀式。《第一爐香》電影開幕式這是大多數網友對此事的直接反饋,甚至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對於馬思純和彭于晏圖像陽光,健康甚至天真的演員實際上更適合在《駱駝祥子》中扮演虎妞和祥子,而不是張愛玲《第一爐香》中墮落的社會主義者和勢利的第二代。根據張愛玲作品改編影視作品一直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
  • 《第一爐香》許鞍華第三部改編張愛玲作品
    許鞍華導演的最新力作《第一爐香》一定是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上觀看人數最多的中國電影,甚至是今年中國電影界最受期待的新電影。這部《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作家生涯出版的第一張同名中篇小說,自項目開始以來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 第一爐香預告惹爭議,書迷:會在張愛玲9月30生日當天上映嗎
    《第一爐香》從發布演員定妝照起,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最近剛剛發布的預告成了網友的群嘲對象。不少網友感慨彭于晏演的根本不是喬琪喬而是駱駝祥子,而原小說裡的葛薇龍瘦瘦弱弱,也完全看不出來馬思純的外形哪裡符合原著。
  • 彭于晏馬思純主演張愛玲這部小說,卻被說更適合演《駱駝祥子》?
    今天看到一個劇組的選角有點黑人問號臉就是昨天開機的電影《第一爐香》,說起來是許鞍華的戲,演員陣容也是非常可以。而且監製、攝影、服裝、美術、錄音、剪輯也全是著名的大佬▼這樣的配置,不管換成什麼樣的IP,淑芬應該都會大笑出聲。但是《第一爐香》的淑芬卻全在哭天搶地,主要是不滿意男女主角的人選。
  • 《第一爐香》確定不是虎妞和車夫祥子的樸實動人愛情故事嗎?
    許鞍華是最喜歡改編張愛玲小說的導演之一,香港大學文學碩士畢業的她曾先後兩次將其文學電影化,自1984年《傾城之戀》、1995年《半生緣》之後,許鞍華再次操刀張愛玲的小說經典《沉香屑·第一爐香》。其實《第一爐香》要拍成電影,起初大家還是非常期待的,感覺拍成電影也很有優勢的。今年適逢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這部由處女作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意義非凡,也引發了觀眾的超高期待。其次,繼許鞍華成為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全球首位獲獎女導演後,作品再度受到威尼斯的認可。
  • 新電影《第一爐香》入圍威尼斯卻遭吐槽?
    導語:近日,由馬思純,彭于晏主演以及許鞍華執導,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發布了首個預告。據悉,《第一爐香》入圍202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卻遭到網友吐槽為「第一爐鋼」?近日,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發布了首個預告。
  • 《第一爐香》曝光首版預告,選角不適被吐槽:應改名「第一爐鋼」
    9月6日,由馬思純、彭于晏主演的電影《第一爐香》首曝預告,選角不太合適9月6日,《第一爐香》曝光了首版預告片,這部電影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入圍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單元,原著篇幅不長,還是很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導演是許鞍華,曾經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 張愛玲《第一爐香》將被許鞍華改編電影,出賣自己換來的愛情和物質...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因為許鞍華要改編成電影而又一次被熱議,《第一爐香》原名《沉香屑:第一爐香》,是張愛玲二十多歲時寫的作品,描寫細膩,尤其是對人物心理描寫特別生動。
  • 張愛玲《第一爐香》馬思純彭于晏第一爐鋼,改編作品選角是關鍵
    張愛玲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是一大挑戰,這一次許鞍華導演挑戰了有網友說:這不是葛薇龍和喬琪喬,這是丫鬟和司機,有網友說:第一爐香變成了第一爐鋼早在電影選角時,就遭到了群嘲,憑心而論,許鞍華導演是個難得的好導演,很優秀,是史上首位榮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特別金獅獎的女導演,對於改編張愛玲作品
  • 《第一爐香》預告片翻車,馬思純被嘲,連彭于晏的顏值都被吐槽
    本文由明星粉絲團作者蘆笙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由許鞍華導演,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於近日發布了第一支預告片,但是預告片發布後,整體的情況算是翻車無疑了。張愛玲的原著中,對於男女主角的皮相描寫都是令人神往的高顏值,哪怕故事大多悲情,但高顏值才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前提條件,不然只會變成搞笑。
  • 電影第一爐香:張愛玲小說改編成文藝電影
    哈嘍哈嘍,大家好,小編來了,小編繼續給大家推薦影視劇集,今日推薦劇集之第一爐香,電影第一爐香是由許鞍華執導,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發布首個預告,揭開葛薇龍、梁太太、喬琪喬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該片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可見這部電影的製作班底的強大。
  • 張愛玲 | 沉香屑·第一爐香
    前不久,由許鞍華執導的電影《第一爐香》舉辦了盛大的開機儀式。影片改編自張愛玲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由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張鈞甯、範偉、梁洛施、張佳寧、尹昉、秦沛、白冰等實力陣容出演。張愛玲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創作於1943年,這篇小說在上海的《紫羅蘭》雜誌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文壇關注。《第一爐香》此次是首次進行影視改編,獲得讀者和觀眾的矚目。
  • 馬思純彭于晏《第一爐香》要撲街?
    自從許鞍華導演要拍《第一爐香》的消息傳出以後,關於電影的爭議就始終沒有停息。不是信不過導演的功力,實在是選角過於一言難盡,試問當年誰沒有吐槽過呢?姜文摸了彭于晏的腹肌,都讓人恨不得魂穿,絕沒有當彭于晏是駱駝祥子的意思。
  • 馬思純太土就算了,彭于晏造型也翻車,網友吐槽像「駱駝祥子」
    相信在同一片網際網路那個衝浪的吃瓜群眾,最近一定看到了《第一爐香》的首款預告,這部由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從開機時就已經受到了眾多關注,時隔一年這部電影才終於放出了首款預告。預告中彭于晏飾演的喬琪喬就被吐槽不像公子哥,像一個拉黃包車的車夫,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調侃是「駱駝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