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破產債權確認之訴15日起訴期限的性質

2020-12-23 騰訊網

一、問題的提出

《企業破產法》第五十八條第三款首次規定了對債權表記載的債權有異議的債權人、債務人可以提起債權確認訴訟,2019年3月27日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下稱「《破產法解釋三》」)第八條在此基礎上規定了異議人應在債權人會議核查後15日內提起訴訟。債務人、債權人對債權表記載的債權有異議的,應當說明理由和法律依據。經管理人解釋或調整後,異議人仍然不服的,或者管理人不予解釋或調整的,異議人應當在債權人會議核查結束後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債權確認的訴訟。當事人之間在破產申請受理前訂立有仲裁條款或仲裁協議的,應當向選定的仲裁機構申請確認債權債務關係。

而對於該15天的起訴期限,屬於什麼性質的期間,司法解釋未給出明確的答覆,審判實踐中也呈現觀點不同的判決。本文試圖通過各地法院的指導性規定及相關案例對此問題進行再檢視。

二、各地法院的規定

在破產法實踐過程中,各地高院發布的指導性規定對下級法院、破產管理人及債權人有相當強的指導意義。筆者查閱了幾個重點省市高院/中院的相關指導性規定,對其中涉及破產債權異議起訴期限的問題做如下摘錄:

從上述規定可見,不少法院通過「視為無異議」、「該債權確定」等措辭實質上對債權人的異議權加以限制甚至否定。但除重慶五中院明確十五日為訴訟期間外,其餘均未對該期限的性質做出明確的回答,也未正面規定債權人逾期起訴後法院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三、15日期限不是訴訟時效

關於訴訟時效制度,《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做了原則性的規定,當事人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以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損害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除外規定散見於其他法律中,如《海商法》、《拍賣法》、《產品質量法》及《保險法》中。

對於這一觀點,首先,訴訟時效制度由《民法總則》規定,《民法總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沒有立法權,司法解釋不屬於《民法總則》規定的「其他法律」,無權設定其他特別時效。如認為該15日的起訴期限為訴訟時效,則顯然與《民法總則》的規定衝突。其次,縱觀我國的訴訟時效制度,期間最短的是《海商法》規定的海上運輸貨損賠償糾紛中追償請求權人向第三人追償的特別時效九十日,《破產法解釋三》第八條規定的15天的起訴期限如若以訴訟時效論,明顯過短。再次,訴訟時效適用中止、中斷,而該15日期限原則上作為不變期間,與中斷、中止的規定並不相容,並且若適用中止、中斷,則必然導致破產程序的拖延,不利於債權人的公平清償。

四、15日期間也不是除斥期間

有觀點將這一起訴期限以除斥期間論[1]。其理由的邏輯在於:認可人民法院對債權確認的裁定具有既判力,當裁定出具後債權人即喪失債權異議的訴權,否則的話,該15日期限的規定將毫無意義。該觀點同時認為,本文前述第一部分表格中所提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破產案件債權審核認定指引》第三十條、《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企業破產案件審理規程》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款,《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破產審判工作規範指引(試行)》第六條第三款及《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產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解答》第九點所述的「逾期起訴按無異議處理、逾期起訴不予受理」的規定,從側面認可了債權人逾期起訴的將喪失實體權利。

同時筆者注意到司法實踐中有個別案例亦認為該15日期限是除斥期間[2],其理由不外乎為,若破產債權長期處於未確定的狀態將不利於破產程序的推進,勢必影響整個破產程序的進行,因此將15日認定為除斥期間。

另有一觀點認為人民法院債權確認裁定不具有既判力,因而15日期限也不應當是除斥期間[3]。其理由的邏輯在於:債權確認裁定是程序性裁定,非實體性判決,不具有確認各項債權真實、合法的實體性法律效力,所以仍允許對債權表上確認的債權或(暫)不確認的債權提起債權確認訴訟。且若將15日期限作為除斥期間,則將使得債權人喪失實體權利而對債權人過於不利。

筆者傾向性同意後者的觀點。首先,若將15日期限視為除斥期間,則顯得過於嚴苛。15日期間屆滿後,當事人的實體權利歸於消滅,而《破產法解釋三》第八條並未規定在異議人逾期提起訴訟之後排除其實體權利。將該15日期限推論為除斥期間尚缺乏充分的法理依據。

其次,關於除斥期間制度,我國立法中沒有成體系的規定,相關規定散見於各法律、各條文中。筆者總結現有法律法規關於適用除斥期間的規定,摘取典型幾例如下:

可見,現有法律法規中除斥期間最短也有60日,若將15期限視為除斥期間,則該期間明顯過短,不利於當事人權利行使。

再次,關於債權確認裁定既判力的問題,筆者也認為應當特殊對待。債權確認之訴及別除權糾紛與普通民事訴訟有一定的差別。破產程序中,破產管理人就債權確認先於人民法院做出一輪認定,即我們常說的破產管理人的「準司法權」。當無異議時,人民法院再根據破產管理人的報告做出相應的裁定。在做出裁定的過程中,人民法院不會也不應當就具體債權進行實體審查。因此,債權人在債權確認裁定後進行起訴的,不構成「一事不再理」。

最後筆者認為,若要積極推進破產程序的進行,避免債權人惡意拖延破產進程,不一定必需以剝奪債權人實體權利為前提。若將該15日期限視為訴訟期間,同樣可以督促債權人積極行使自身權利。

五、15日期間應當認定為訴訟期間

若上所述,筆者認為該15日期限應當是訴訟期間。所謂訴訟期間即《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所規定之「期間」,也即當事人參加民事訴訟活動應當遵守的期間。該15日起訴期間實質上等同答辯期間、舉證期間、上訴期間一樣,其約束的客體是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及義務,主要目的均為就當事人應為的訴訟行為規定一定的期限,強制當事人嚴格遵守以保障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並且,此期間一旦經過,當事人就不能再進行該訴訟行為,由此承受程序上的不利後果。

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撰寫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三)理解與適用》也明確表達了該15日期間不是除斥期間以及「本條規定的期間屬於訴訟法意義上的期間,而非實體法意義上的期間」的觀點。

訴訟期間貫穿於整個民事訴訟的過程,從案件進入訴訟、審理、到執行,當事人和法院的所有行為均受到訴訟期間的限制。因此,在債權確認訴訟中,當事人逾期提起訴訟的,應當認為訴權已經喪失。當然,如此嚴苛的失權制度是否可取,抑或應當如舉證時限制度一般採寬鬆的「證據失權主義」,可待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的進一步明晰。

六、15日期間不應適用「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的規則

筆者注意到,海門市人民法院在其一份判決書[4]中認為,由於破產管理人未在債權異議確認函最末處就15日的起訴期間向債權人作出提示,因此針對該名債權人的15日起訴期限應當自起知道或應當知道該規則之日起起算。筆者不能認同該種觀點。

在我國法律的規定中,「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對象一般為當事人遭到侵害的某一項權利。姑且拋開實體法規定不談,筆者歸納了部分訴訟法中提及「知道或應當知道」的規定:

由此可見,即使是在程序法的規定,「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對象也是某一項事件。若將15日期限的規定也視為可適用「知道或應當知道」規定的,則實際將其對象定義為該15日規定本身,造成邏輯上的混亂。而且,《破產法司法解釋三》的內容是公開的司法解釋,對每一個債權人皆應推定為應當知道。此外,該15日期限應從債權人收到會議核查結果之日起算,還是從會議作出核查結果之日起算?這個問題實際涉及訴訟期間的邏輯起點,如同上訴期應從當事人收到訴訟文書之日而非法院作出訴訟文書之日起算是一樣的,在此不再贅述。(實習生範婷賢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1]池偉宏:破產法司法解釋(三)全面解讀與分析(程序篇)——以債權人利益保護為視角

[2]遂寧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川09民終1156號案件

[3]王欣新|異議人提起債權確認訴訟的十五日期限,是訴訟時效還是除斥期間?

[4](2020)蘇0684民初2524號

作者:章馳律師/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圖解觀點7 | 鄧婕律師:破產案件申請費及債權確認之訴的訴訟費用如何交納?
    破產案件申請費及債權確認之訴的訴訟費用如何交納?文/鄧婕問題:破產案件申請費及債權確認之訴的訴訟費用如何交納?除了破產案件本身,與破產程序緊密相關的其他訴訟即衍生訴訟諸如債權確認之訴、破產撤銷權訴訟、破產取回權訴訟、債務人追索財產的訴訟等也涉及到訴訟費用的承擔和交納問題,其中債權確認之訴的訴訟費用的交納實踐中存在不同做法。訴訟費用的交納問題,雖然是很細小的話題,但在實際中也是管理人和法院處理破產案件事必然遇到的問題,其與債權人的權益直接相關,有必要予以釐清。
  • 破產逾期申報債權怎麼處理?申報期限是多久?
    公司或企業因為經營不善無法經營下去後,常常會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那麼破產逾期申報債權怎麼處理呢?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民事訴訟法第76條規定情形的,在破產財產分配前可向清算組申報債權。清算組負責審查其申報的債權,並由人民法院審查確定。
  • 天神娛樂破產重整程序結束 恆豐銀行11億債權"懸空"
    (原標題:21說案丨恆豐銀行 11億債權「懸空」之謎)11月6日,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上市公司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天娛」或「天神娛樂」)的重整計劃,公司已進入《重整計劃》執行階段,並宣布破產重整程序正式結束。根據重整方案,該公司將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
  • 聰利說法‖面對債務人破產,如何申報債權?
    一、向誰申報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分為兩類,一類是破產清算,一類是破產重整,但無論是哪一類,債權人都有權利向破產管理人申報債權,由管理人對其債權進行確認,進而參與到破產分配中去。那麼,作為債權人應當向誰申報債權呢?根據《破產法》規定,無論是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清算程序還是和解程序,債權人都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指定的破產管理人申報債權。
  • 一般起訴期限和最長起訴期限的適用條件
    2015年5月4日劉德君訴至法院,請求確認124號批覆違法。一審法院認為,劉德君起訴請求確認違法的是濟寧市人民政府作出124號批覆,劉德君在庭審中承認其於2009年9月28日收到該批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劉德君於2015年5月提起訴訟已經超過法定的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故裁定駁回劉德君的起訴。
  • 以信訪事項複查意見書的作出時間作為起訴期限的起算時點
    訴訟系履行職責之訴,起訴期限應當從行政機關作出答覆之日起計算。行政機關分別作出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和信訪事項複查意見,系以處理信訪事項的形式對當事人的申請進行了答覆,對其申請不予支持,該處理結論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有實際影響,因此,應當以信訪事項複查意見書的作出時間作為起訴期限的起算時點。
  • 通州建總集團有限公司訴安徽天宇化工有限公司
    :民事/別除權/優先受償權/行使期限/起算點  裁判要點  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第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視為解除的,承包人行使優先受償權的期限應自合同解除之日起計算。2013年7月19日,安徽省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1)滁民二破字第00001-2號民事裁定,宣告安徽天宇公司破產。通州建總公司於2013年8月27日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債權享有優先受償權。
  • 最高院:債權人無權就債務人的離婚判決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原審裁定認定李某敬不具有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主體資格錯誤。1.根據沈某華2015年2月10日的承諾書,沈某華借款時已明確將101號房產作為債權擔保抵押給了李某敬。2.××號房屋所有權證書:1**房產系沈某華單獨所有。據此,李某敬對101號房產雖然不具有法律上的實體權利,但作為可供債權實現的特指性標的物,李某敬對該房產享有債權請求權。
  • 上市公司*ST天娛重整成功 恆豐銀行11億債權卻「懸空」 只因為這一...
    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的*ST天娛破產案的《重整計劃》和《債權申報表》顯示,經過債權審查工作,管理人確認債權103筆,確認金額38.71億元;暫緩確認的債權共4筆,申報總額13.15億元,其中恆豐銀行申報的11.49億元債權未能獲得確認。
  • 南陽一食品飲料公司破產清算獲受理,10月19日前申報債權
    【大河財立方消息】7月22日,河南省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2020)豫13民破7號公告。該院根據河南金廈智能裝配建築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王鵬、河南京澳置業有限公司的申請於2020年6月29日裁定受理南陽佳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並於2020年7月21日指定河南問鼎律師事務所與南陽中科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聯合體為南陽佳吉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管理人。
  • 案例探析:執行異議之訴中再審案件等訴訟監督程序權利探析
    因此,本案爭議債權保全系訴訟保全,尚未進入執行程序,被上訴人博辰建材海陽分公司即提出執行異議之訴,不屬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範圍,因此,一審法院予以受理並作出判決,顯屬不當,法院予以糾正,應裁定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博辰建材海陽分公司的起訴。綜上所述,上訴人博辰建材海陽分公司的起訴不符合民訴法規定的起訴條件。
  • 「山東鋼簾線大王」遭深交所處分,破產重整後確認217億債權
    受經濟下行和「擔保圈」影響,2018年山東勝通集團便爆發債務危機,2019年3月申請破產重整,近日合併重整草案提交至法院,確認債權217億。01深交所處分4月30日,深交所公告稱,對山東勝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勝通集團」)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處分。
  • 辦理民事訴訟案件有關期限的規定
    從權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則》第137條)2、申請財產保全(1)訴前財產保全。法院接受申請後,應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應立即執行(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應該在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起訴或者申請仲裁。(《民訴》第101條)(2)訴中財產保全。
  • 丁冬冬的債法筆記丨給付與債權
    丁冬冬的債法筆記 給付與債權 1.15 債權的客體只能是給付而非標的物,債務人。在古希臘有債奴制度,當債務人無法償還債權時,就會淪為債權人的奴隸,喪失自由民的身份,任他人支配。但現代債法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上的制度,當事人均為獨立個體,受自由意志支配,即便債權人可以訴請法院強制執行,也只是受到法律的約束,而非對方的支配。 債權的客體是給付,但對給付的作用並非支配。
  • 「公報案例」第三人撤銷之訴主體資格及若原案確有錯誤的救濟途徑
    陳蓮英應於2010年12月28日辦理好12%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並在收到上列1300萬元的同時辦理好20%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該補充協議還約定,陳蓮英將其剩餘10%股權轉讓給XX平,於2011年1月15日前辦理好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X平應按上列期限和條件支付陳蓮英轉讓款5700萬元(其中10%股權轉讓款100萬元,投資轉讓款5600萬元)。
  • 西王集團:債權和解協議獲得法院裁定認可,和解程序終止
    自和解協議經法院裁定認可之日起15日內,債權人應將債權受償方案的選擇意見送達西王集團指定聯繫人。來源:西王集團公告截圖西王集團指出,為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西王集團的實際情況, > (以下簡稱"和解協議" )將對確認普通債權實現100%的全部清償。
  • 孫小莉:論我國企業破產簡易程序之構建
    此外,2019年最高法院先後批准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溫州設立破產法庭,專門審理破產案件。2020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印發了《關於推進破產案件依法高效審理的意見》(以下簡稱為高效審理意見),從而可以進一步指導破產案件的簡化審理。這些對簡易破產程序的探索是幫助我國構建簡易破產程序的寶貴經驗。
  • 行政訴訟中法院應當主動審查起訴期限
    並重新向其發放退休證,申請人自2003年12月起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被訴行政行為的內容,其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自2003年12月即開始起算,其於2016年起訴已超過法定起訴期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情形的。據此,上述規定明確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主動審查起訴期限,申請人以原審法院不應主動審查起訴期限為由申請再審,該理由不能成立。
  • 開發商破產重整業主必須做什麼 對業主有什麼影響?
    一、開發商破產重整業主必須做什麼1、債權人和債務人直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請》,啟動重整程序。在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法院受理申請後宣告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自額佔債務人註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法院申請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