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作為近幾年為數不多的叫好又叫座的華語電影,至今豆瓣評分9.0,位居豆瓣電影TOP250第47,這在華語電影裡真的很少見,裡面還有很多的細節和伏筆,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發現。
豆瓣截圖
它不光從人物設定還是主角團隊的建設都恰到好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用,每個角色都性格鮮明,沒有重複贅餘的感覺。
情節設置有張有弛,故事的推進、人物的行動都符合邏輯。
不論是開始程勇為什麼要賣藥,中途為什麼要散夥,後來為什麼又開始賣藥,為什麼會被舉報,為什麼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故事得一起發展都有自己相對比較完整得邏輯解釋。
不像有些所謂的「大片」,為了需要矛盾而製造矛盾,為了故事發展而人物性格突變,一點解釋都沒有,邏輯上不能自洽,就讓人覺得很生硬。
這部電影最開始是叫《印度藥神》,但一部華語片叫《印度藥神》總感覺哪裡不對,恐有被噴的嫌疑,再者,這個名字很有被誤以為是印度的電影,而印度電影,嗯……你懂的,歌舞片的標籤恐怕是撕不掉了,哈哈哈……
於是便改成了《中國藥神》,可是感覺味兒還是不對,畢竟主人公在一開始到電影的三分之二處,妥妥的唯利是圖的藥販子形象,絲毫「神性」都沒有,況且這部片的主題也不止是講主人公的靈魂救贖,這個名字還不貼切。
於是改成了《生命之路》,呃……這一聽又是妥妥的紀錄片的感覺,況且也是不能完整的概括電影的主題,最終才確定為《我不是藥神》的名字。如此倒貼合了電影的主題和對社會的思考以及主人公的蛻變歷程。
在電影一開始交待中年程勇生活狀態:
離婚、開著一家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店、沒什麼生意、交不起房租、每天抽著煙在電腦上打牌,妥妥的中年油膩男人的形象。
油膩的中年男人形象
好在他的兒子還認他這爹,於是每周一次的和兒子相聚的時間就是前期他最開心的日子。
由於前妻打算移民海外,要帶孩子走,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程勇自然是堅決反對,那前妻只能說法院見了。
先是律師上來調解,說只要程勇答應放手,就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經濟補償款。
程勇一聽就火了,這等於就是在變相賣兒子,而兒子是他現在糟糕的生活中唯一的安穩,於是就把律師暴打一頓,從這裡隱約可以推測程勇之前有家暴的傾向。
打了律師,自然沒好果子吃,下個鏡頭就是在乖乖地坐在派出所裡,而這時他的JC小舅子上場了,也是要暴打他一頓,好在被他的同事攔住了。
此時程勇嚇得抱頭蹲坐在長椅上,縮成一團,可見現在對待他的這個小舅子還是心有愧疚和懼怕的,畢竟自己的生活一團糟,愧對別人的姐姐,現在還動手打人,於情於理都不佔理,只能縮在一起。
而在中期程勇賣藥掙了一點小錢,也變相地救了一些人,手底下也有了一部分「馬仔」,讓他覺有了些底氣。
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很多病人在吃上他的藥救命後紛紛給他送來了錦旗「仁心妙手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
這就讓他有點飄飄然了,甚至看起了書,書名是《做人的資本》,而神父在一旁頻頻點頭奉承到這個有水平。
在面對JC在搜查走私藥除了一面面錦旗外一無所獲時,他對他的JC小舅子則是一種不屑、調侃的態度,仿佛在說「怎麼樣?老子現在也算混出個模樣來了,你還能把我怎麼著?」
此時的程勇還是一副小人得志的表現,雖然市儈,可不就是我們身邊經常見到的一些人的嘴臉嗎?極為的真實。
再到後期,JC在追捕程勇他們時,黃毛為了掩護程勇逃跑,自己在沒有駕照的情況下開車吸引JC的注意,結果出車禍被被撞,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了。
而此時程勇追到醫院得知人沒了時,攥著他的JC舅子的衣領質問道:「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麼罪?」
此時我想他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是「佔理」的一方,拯救他人生命和在不危害他人生命的前提下自己求生都是正當的,而JC為了他們所謂的「法律正義」而逼si他人才是不正義的。
由於白血病人的特殊性,他們身體十分脆弱,最好是待在無菌環境中,所以他們平時出門都是戴著口罩。
呂受益第一次見程勇時求他去印度帶藥時是戴了口罩的,而當時程勇覺得呂受益既然是來求我辦事的還戴著口罩,要求他摘下來。
起初呂解釋道自己的特殊情況,但程勇還是很強硬,呂被迫摘下來了,足足有三層口罩。
這也暗示了呂對生的渴望和對可能帶給他一線生機的人的無可奈何。
此時呂受益唯一能給程勇的「好處」就是「吃個橘子」,後來在醫院裡程勇去看他,他也是說「吃個橘子」,第一次拉攏黃毛時也是說「吃個橘子」。
至於這個橘子的意象到底有什麼用?據說劇本原來安排的是橙子,因為橙子富含維C,對白血病人有好處,但是王傳君覺得橙子這種水果對於一個有白血病病人的普通家庭還是有點貴的,於是就換成了跟橙子差不多但是價格要便宜得多的橘子。
這波細節好評,王傳君果然是個對角色有深刻理解的演員。
再到後來程勇帶大家一起賣藥,一起掙錢,一起活命,就下了一個規矩,所有人都不準戴口罩,此時大家都很自覺摘下了口罩,當著程勇面也沒再戴過,這表示大家應該是出於對程勇的信任和對他的藥的依賴,呂受益也是一樣。
再到後來程勇請大家吃火鍋說要散夥時,其他人基本都是確認兩句就走了,而呂受益還是不相信或者說不敢相信、不願相信程勇是認真的,一直在打圓場。
直到程勇破口大罵撕破臉後才知道程勇是認真的,就在呂受益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退出來後,那久違的口罩又默默地戴起來了,這表示他對程勇信任的喪失和對未來不確定有沒有明天的擔憂。
再到影片的最後,那些受到程勇幫助過的人在送程勇入獄時,在道路的兩旁,眾人對他都摘下了口罩,已經死去的黃毛和呂受益也在,這裡用了一點超現實的表現手法,也是表現了此時眾人最後對他的一點感激之情,也是全片的一大淚點所在,反正當時我一個1米8的摳腳大漢當時也是流了幾滴不爭氣的眼淚的。
劉思惠是程勇賣藥核心小團體中除了他自己外唯一一個不是白血病病人的人,她加入主要還是程勇和呂受益在一開始賣藥受阻才想起她的,她作為白血病的病友群群主,在各位病人的心目中還是有點信任的。
呂受益第一次帶程勇去迪廳找劉思慧時程勇都不敢相信,那個舞臺上搔首弄姿活蹦亂跳的會是白血病病人,而呂受益卻介紹說「她不是,她女兒是」。
這一切就講得通了,孩子的父親不願受孩子高額醫藥費的拖累跑路了,只剩她一個照顧孩子,而高額的醫藥費她根本負擔不起,她只能選擇這種「來錢快」的職業了。
有她加入,程勇的藥賣得很順利,大家算是小有成就,便到了劉思慧工作的迪廳裡去喝一個,而此時迪廳經理這時很不識趣地過來說有客人點名叫劉思慧去跳舞。
劉思慧有些犯難,而程勇就不樂意了,兜裡有錢後便想見識一下金錢的威力,程勇不停的砸錢,讓經理自己去跳,而經理迫於金錢的淫威也真的去跳了。
當經理在舞臺上「賣弄風騷」時,大家都在臺下起鬨,而劉思慧卻噙著眼淚笑著喊「脫」!這是她的一種發洩,一種憤恨,可見她平時應該無奈接受了不少這種噁心的要求,而她今天所能這樣痛快都是程勇帶給她的。
在眾人喝大之後,程勇非常麻溜的把另外三個大老爺們兒打發走後,自己堅持要送劉思慧回家,而劉思慧畢竟也是在場面上混的,自然也就明白了程勇的意思,沒有再拒絕。
而劉思慧之所以沒有拒絕,我想應該不僅僅是程勇掌握著仿製藥的命脈,還有就是她其實並不討厭程勇,畢竟他現在是離婚單身男士,剛剛還花錢幫她出了一口惡氣,而她也沒有什麼能夠可以報答她的。
雖然不厭惡,但免不了有些輕蔑,男人果然都是大豬蹄子,總歸總還是回到了褲襠裡的那點事。
回到劉思慧家後,劉思慧先去洗澡,程勇不自覺的有些得意,果然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正在他興奮不已時,劉思慧的女兒突然出現在他的門口呆呆地看著他,並沒有對家裡突然多出一個赤裸陌生男子表現出驚訝。
而且程勇還發現劉思慧的家中有好幾套多種款式的情趣內衣,這表示劉思慧之前可能為了買藥的錢,帶了很多有錢的男人回來,那些情趣內衣就是為他們所準備的,所以孩子就見怪不怪了。
可這把程勇給嚇一跳,剛剛點起來的小火苗現在全沒了。
此時劉思慧洗完澡出來了,正準備寬衣解帶投懷送抱時,程勇卻不幹了,雖然現在是劉思慧很主動,但程勇意識到她其實是一個可憐孩子的媽媽,他現在要是上了就無異於是在乘人之危。
怎麼辦,面對這樣主動的一個大美女,不上就是禽獸,而上了就是禽獸不如。
所幸程勇最後的理性戰勝了他的獸慾,他果斷叫停,迅速穿好衣服,囑咐他照顧好孩子,安分的離開了,思慧雖然一臉懵逼,但還是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看錯人,程勇還是跟之前的那些人渣有點區別的,所以在程勇關上門的那一刻,思慧嘴角由衷地露出了一絲微笑。
本片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一部優秀的電影,除了要為了滿足他的商業價值,把笑點和淚點安排的比較妥當,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還對人物成長與救贖有著細膩和成熟的表現,還讓觀眾引起社會思考,滿足了電影的商業性和社會性的雙重需求,個人覺得他的最近10年華語電影中最好的一部電影也不為過,倘若華語電影每5年就能出一部這樣的高分片,那真的就華語影壇的黃金時代來了!
對於這部優秀的電影,你們還有其他的要分享的嗎?歡迎評論區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