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日本友人又來送詩句了!這一次是「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到「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衣帶水的鄰邦對於詩詞的熟練程度,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尤其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更是成為了表達友誼和善良標杆性名句。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導苗懷明教授認為,在一片簡潔有力的「加油」之聲中,優美的詩句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詩句表達了日本人民善良的願望,和我們一起戰勝苦難。這也是日本朋友們給我們上的一課,他們善良、真誠、慷慨的義舉令我們感動。」
日本友人都能熟練使用的詩句,我們更應該了解背後的含義。苗懷明教授應邀為我們解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背後,你不知道的歷史——
有人說它出自唐代高僧鑑真之口,這其實這個誤解。何以為證?先看原始文獻。這句話的最早出處是鑑真弟子思託所寫的《大唐傳戒師僧名記大和上鑑真傳》:遠承昔有日本長屋王子,敬信心重,造一千領袈裟,附向本唐,供養眾僧。其袈裟緣上繡四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遺憾的是,這部書已經失傳,但佚文仍保留了一些,幸運的是,其中就包括「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
稍後日本人真人元開根據這部書撰寫了《唐大和上東徵傳》,這部書今天仍能看到。該書雖然做了修改,但這句話還在:聞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眾僧。其袈裟緣上繡著四句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眾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
這句話又見於《宋高僧傳唐揚州大雲寺鑑真傳》。弄清楚這句話的來歷,也就知道了其原創者。思託是鑑真的弟子,他的記載來自親聞親歷,自然是可信的。這是鑑真法師轉述日本長屋王子的話,是長屋王子所寫的一首佛教偈語,後者才是真正的原創者。
這位長屋王(684-729)是日本天武天皇之孫,高市皇子第一子,後來死於宮廷鬥爭。這句話雖然並非鑑真法師所創,但得到他的高度認同則是無疑的,並且成為他東渡傳法的動力,經他之口,受到中日人民的喜愛。可以想像,如果鑑真法師不提到這句話,可能不會有這麼廣泛的傳播。
鑑真東渡對日本文化各個方面影響深遠,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也由此流傳開來,並不斷賦予新的內涵。
就這句話的內涵來講,主要有三個指向:
一是鑑真法師。
後人談到鑑真法師,往往會用這句話來讚美其大德,讚美其情懷。在揚州的大明寺裡有一塊石碑,即《古大明寺唐鑑真和尚遺址碑記》,立於1922年,碑文系當時的日本東方文化學院院長、文學博士常盤大定所擬,碑額上寫著「山月異域,風月一天」八個字,是當時的江蘇省省長、前清舉人韓國鈞所寫。
揚州大明寺內還建有一座鑑真紀念堂,在紀念堂裡所懸掛的對聯中,也有這句話。
還有一些與鑑真法師有關的傳記、論著及紀念集等,也喜歡用這樣的書名。可見後人已經將鑑真法師作為這句話的踐行者和楷模。
二是中日關係。這句話伴隨著鑑真東渡而得以廣為傳播,是中日友好的見證與象徵。
因此,後世無論是談及中日關係,還是中日文化乃至文學,總愛使用這句話作為書名,或者作為文章的題目,由此可見其深入人心的程度。
三是佛教。這句話本來就是一句日本王子所寫的佛教偈語,完全符合佛教倡導的大愛精神,因而也受到歷代僧人的肯定和頌揚。
正是因為有著如此豐厚的文化內涵,千年以來,這句話被不斷傳誦,受到人們的喜愛。
隨著日本的援助物資,這一名句再次為人們所熟悉,風行一時,也並非偶然。
這句話不僅顯示了一種博大的情懷和境界,而且也很有啟發意義。我們現在所說的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等等,不都是這句話的現代版嗎?
疫情期間,重新溫習這句名言,別有一番感受。
時至今日,這句話早已超出中日的範圍,成為一種人類的共識和財富。隨著科技和資訊的發達,整個地球成為一個村莊,成為一個真正的命運共同體,大家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利益,誰都無法置身事外。這句話裡所體現的那種大愛和情懷,不分國界,不分民族,它屬於我們每個人。
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