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懟」人?你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2021-01-18 秒聞視頻

咱們的漢字博大精深,有些字就算你不會讀,但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意思。比如這個字,一看就知道是「不好」。

再比如這個字,哪怕你不知道它念béng,也知道就是「不用」。

當然了,如果是這個字,那就不是讓你一切從心了,而是驚恐。

你要把它刻在自己身上,那就是真的很「?」了!

其實和「慫」一樣容易讓人認錯甚至讀錯的字還有很多,就比如下面這個字,它幾乎人人都說,但也幾乎人人都說錯,甚至連意思都張冠李戴了!不信你看。

把「肉」念成了「又」,這絕對是誤人子弟。不過這樣的事情你也可能在正在做,不信您說說,這個字怎麼讀?

的確,這個字咱們可是天天和它打交道。2017年發布的「十大網絡語」中,它更是「獨佔一席」。不過你知道咱們的日常互「duǐ」其實都「duǐ」錯了嗎?這不,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這個字的讀音只有一個,那就是「duì」!也就是說,咱們的日常互「duǐ」其實是日常互「duì」?

怒「duǐ」變成了怒「duì」,可我怎麼覺得哪裡不對呢?其實這個「懟」字咱們不僅讀錯了,還連意思都弄錯了!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中,「懟」字只有一個意思,就是怨恨!這和咱們理解的「語言上的攻擊、頂撞或者反駁」完全就是兩碼事好嗎?而且能用到「懟」的句子往往都非常書面化,就比如這樣:面對網絡水軍,吳亦凡沒有怒懟,而是寫了一首歌!

也許您要問了,那我麼你日常所說的「duǐ」是不是並不存在呢?其實不然,「duǐ」正確的寫法應該是這樣的!

「」字也可以念chéng,當它念「duǐ」時,意思是排和推這種動作,引申出來就有拒斥、反駁的意思。由此可見,此「」這才是我們今天說的「duǐ」。

其實除了「懟」字,還有很多網絡上的流行語也被咱們弄錯了,比如這個常用來形容擺譜、擺架子的字,你以為它念「zhuǎi」?

其實這個字可以念「zhuāi」、「zhuài」、「yè」,但就是不讀「zhuǎi」!還有這句流行語,你以為是「很二呆,很傻,很天真」?其實這個「二呆」念「méi」,而且更「呆」也沒有任何關係,它就是「梅」的意思!

當然了,也有網友在知道真相之後表示要「將錯就錯」,說不定最後改的是《現代漢語詞典》呢?還別說,這還真有可能。

專家表示,有時候一個字的讀音甚至可能因為某位名人而改變。

而之前網上還傳出「部分字詞拼音被改」的消息,雖然事後證實是某些自媒體的炒作,但國家語委也表示的確有一份尚未正式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的徵求意見稿。由此可見,一個字的讀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說不定哪天這個「duǐ」字我們就真讀「對」了呢?

「懟」字到底是誰先讀錯的,這個恐怕已經無從考究了,不過從「懟」字的結構來看,大夥用得這麼「順口」其實不難理解,畢竟「心」「心」相「對」,才是對「duǐ」字最生動的解釋嘛!當然了,讀錯了就是讀錯了,也許將來有一天,「懟」會成為一個有「duǐ」音的多音字,但在此之前,咱們還是先把它讀對吧,不然,會顯得自己很沒文化,容易被「懟」!

相關焦點

  • 很多人都愛用這個字,卻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在漢字圈,有一個字,近幾年以驚人的速度躥紅,幾乎全國的網友都安排上了,流傳得相當之廣。當年,它是毫無爭議的年度熱詞之一,這個字就是——懟。但這個字,不能說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腦子裡響起的讀音都是三聲「duǐ」,少部分人會讀成四聲「duì」。
  • 「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蟋蟀有關,漲知識了!處暑古詩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一種小蟲相關。秋天的「秋」字在甲骨文當中,像是一個蟋蟀的樣子。《詩經·豳風·七月》當中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而且,「秋」字的讀音也是因為蛐蛐的叫聲。後來,因為秋天是禾苗豐收的季節。所以,秋天的「秋」,加了「禾」字部首,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處」不是正處於的意思,而是「出」的意思。天氣開始漸漸轉涼,樹葉也漸漸轉黃了。詠廿四氣詩 處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 「漢字篇5」一個相同的字竟然有三種讀音和兩種寫法「丨」
    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這個字「丨」原諒我眼神不好使,這難道不是阿拉伯數字的1嗎?難道不是英文字母的I嗎?它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個符號,稱之為字也無可厚非。那麼它的讀音是什麼呢,有人說它讀「豎」,也有人直接稱呼它為「一根棍」。其實都不太準確,寫法不同,讀音也不同。
  • 撒貝寧專屬懟懟,行走的新華字典康輝,參加綜藝還不忘糾正讀音!
    撒貝寧專屬懟懟,行走的新華字典康輝,參加綜藝還不忘糾正讀音!康輝這個主持人大家不會不認識吧,每晚的7:00大型「連續劇」主持人之一!在錄製3個自己的出差vlog之後,已然成為了當代知名網紅,與朱廣權、撒貝寧合稱「央視boys」,他的感情生活也是讓人羨慕!最近,央視推出了一個慢綜藝《你好生活》,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天一群神仙主持人陣容親臨,切身體驗了一把生活。平時活躍在大型欄目上的主持人參加綜藝,作為製作人的尼格買提著實功不可沒!
  • 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有人說它是聊天終結者,有人說這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也有人說常對人說「嗯」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嗯」字,你知道它的真正讀音是什麼嗎?「嗯」的真正讀音一說起「嗯」這個字的讀音,很多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是「en」,但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搞錯了它的讀音,雖然在我們平時交流對話時脫口而出就是「en」這個發音,而且用任何一種輸入法都可以打出「嗯」字,但其實「en」並不是它的真正讀音。
  • 原來你一直以為正確的讀音,其實都是錯的!
    (新京報-外事兒 2017年4月4日)不少網友表示,這樣一來,可能再過一陣子詞典就更新「懟」的讀音和含義了,畢竟文字是為人類服務!@eeeeepm:世上本沒有懟,懟的人多了便成了懟。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比如「說客」的「說」很多人可能會讀「shuì」,但現在其實讀「shuō」;「粳米」的「粳」大部分人會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確 鑿 què záo,原讀音:確鑿(què)(zuò)。
  • 據說一大半中國人都搞錯了,你讀對了嗎?
    在中國,名字的重要性有多重要不用說都知道。不管是人還是物,其名稱中的內涵和意義都是非常美好的。而中國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雖然是愈發簡單,非常便於人們使用,但有些漢字結構複雜,在生活中也是很少見的,因此認識的人並不多,很容易讀錯。
  • 我國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可能也讀錯了
    就拿讀音來說,古代漢字有很多讀音,和我們現在的讀音就很不一樣。比如我國就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但是如今的普通話把這個漢字定義成了另外一個讀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要從一首流行歌說起,前段時間火遍大江南北的《買條街》中,有一句歌詞深受大家喜愛:「只要你乖給你買條街,愛不愛你不用你去猜」,歌詞中的「街」就讀成了「gai」。
  • 學者:漢字讀音以字典為準 百度不靠譜-漢字,讀音,書寫,新華字典...
    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這也讓更多地中國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語言文化。說到漢語就不能不提漢字,這種方方正正極具美感的文字一直都是老祖先留給國人的瑰寶。然而,在數位化浪潮的席捲下,現在已經很少見有人整天用筆和紙來記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鍵盤與各種各樣的輸入法。
  • 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由於麗水地區每個縣的都有自己的方言,要搞清楚哪些方言的詞彙和日語的詞彙讀音相近,得下苦功夫學習和收集不同的方言,作為語言方面的非專業人士,做個有心人,才能有研究成果呢!而現代浙江麗水方言則屬於漢語的吳方言,語法與古越語明顯不同,雖然對於外地人包括其它吳方言地區的人來說,晦澀難懂,但和其它吳方言語法一致,語音大體存在一一對應關係,絕大多數詞彙也是一樣的,即使極其少數獨特詞彙,也沒有什麼證據證明來自古越語(很多人連古越語語音都不了解,他們是如何斷定浙江某方言來自於古越語呢?)。
  • 別搞錯了,橘子和桔子的區別主要在這,別再因為讀音搞錯了
    小學裡大家考試應該都經歷過「橘子」和「桔子」傻傻分不清楚的糗事。而且考試的時候,不管這兩個東西是不是一樣的,都會選擇寫「桔子」,只是因為它筆畫比較少,很好寫。那麼問題就來了,桔子,和橘子,究竟是不是同一種東西呢? 其實,答案是肯定的。
  • 湖南有個縣與甘肅一個縣名讀音相同,寫法不同,經濟卻相差甚遠!
    湖南和甘肅有一些相似之處,兩者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根據湖南省的傳說,炎帝神農氏在這裡種植穀物,織麻並製作陶器,甘肅也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伏羲,女媧和黃帝的出生地以來,我們今天不在談論歷史,我們在談論兩個省的兩個縣,名字的發音相同,但漢字不同,這就是澧縣和禮縣。
  • 金泰妍父母姓名大公開,父親姓名讀音疑似和金鐘國重名
    粉絲們也都神通廣大,把金泰妍的信息研究的透透的。比如金泰妍出身全州,本貫也是全州金氏,名字的寫法其實是金泰耎。家人有父母,哥哥和妹妹。在網上有他和金泰妍的合照,也在金泰妍的solo專輯《I》MV中出現過,外貌上和金泰妍非常像,遺傳了比較多的母親的基因。
  • 【洋蔥音樂】這些歌詞讀音,連原唱都唱錯了
    意義可能僅僅在於這個讀音,曾經是正確而已。今晚聽的歌,裡面都有錯別字,而你又聽得出來嗎?我今晚做這個主題有兩個原因,一是被「松茸」氣到了,二是想跟大家說,今晚的這些歌你突然給我聽,我也不一定能聽出來他唱錯讀音了。
  • 正確讀音還是大眾讀音?一場對語言發展變化問題的思考
    漢字讀音要改?近日,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標音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事情起源於網上熱傳的一篇文章——《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文章提及,部分漢字的讀音因為遷就大眾讀音而進行了更改,把原本「錯誤」的讀音改成了標準讀音。
  • 尿尿的正確讀音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念錯了!正確讀音很少用!
    上了這麼多的年學,雖然會讀,但是兩個字疊加在一起以後,還真沒有想過讀音發生了變化。原來錯誤就在自己身邊發生啊!正確的讀音如下:當看到正確的讀音之後,雖然覺得自己一直念錯了,但是也情有可原,比原這樣的讀法實在是很少人在用了。
  •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據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說文》的9353字分列在540部中,都是以類相從:凡所從而得義之字,必屬於某部,也就是隸屬於其主要義符的部首之下。」舉例說明:比如我們學過的「示」部的漢字,均以「示」為主要意符,均與神祇禮儀之事有關,比如「神」字,歸「示」部而不歸「申」部;比如「祏」字,歸「示」部,不歸「石」部;再比如我們學過的「玉」部漢字,均以「玉」為義符。
  • 天天喝粥、吃麵能養胃?很多人都搞錯了,難怪胃病老是不好
    現在很多人也意識到,要養胃。但是怎麼養呢?粥和麵條相對米飯來說,比較軟,吃進去腸胃應該很容易被消化吧,有種減輕腸胃消化壓力的感覺;而且很多人在厭食,覺得米飯比較生硬又油膩,沒胃口吃的時候,特喜歡喝粥。總之喝粥能解決很多腸胃問題的樣子,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則是文化的載體和語言的表現形式。最初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則是根據人們的行為動作演變成的一種文字。所以現代漢字從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經歷了無數代演化的象形文字。
  • 被罵「惡之花」,姚晨怒懟網友:你連人都不是!
    近日,脫口秀演員楊笠的演出內容引起很多男性網友不滿,被人舉報「涉嫌性別歧視」,繼而引發網友熱議。前天深夜,姚晨發文力挺楊笠:「每當這樣一份冒犯被慢慢接受,我們的世界也就多了一份關於生命的、人性的可能。」隨後,姚晨就遭到了網友的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