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愛用這個字,卻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2021-01-18 鄂爾多斯發布

在漢字圈,有一個字,近幾年以驚人的速度躥紅,幾乎全國的網友都安排上了,流傳得相當之廣。

當年,它是毫無爭議的年度熱詞之一,這個字就是——懟。

但這個字,不能說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腦子裡響起的讀音都是三聲「duǐ」,少部分人會讀成四聲「duì」。

「懟」究竟是讀三聲還是四聲,或者是個多音字,很容易就能搞清楚。

《現代漢語詞典》中「懟」的讀音只有一個,是四聲:duì。

這是要糾正的錯誤之一,大部分人都把「懟」字的讀音搞錯了。

但是,今天要說的重點並不是「懟」的讀音錯誤,而是另一個,更加顛覆大家認知的一個知識點:

我們現在常說的「duǐ」

根本就不是這個字!

大家平常說到的「duǐ」,是表示語言上的攻擊、頂撞、對峙或者是反駁的意思。

而在《說文解字》中「懟」的含義很單一,就是怨恨的意思,「懟,怨也」。

可以組詞為怨懟、慍懟、懟怒,這些詞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一聽就挺文言的,是很書面化的表達,除了一些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現在幾乎很少有人使用。

而且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中可以看到,它的古今義是一致的,一直都是表示怨恨,並沒有延伸出別的用法來。

這顯然跟大家平常使用的習慣不一樣。

大家平常說的「duǐ」,正確的寫法應該是:。

「」有兩個讀音,一個讀音是:chéng,同「朾」,是撞擊的意思。

另一個讀音就是:duǐ,本意是表示排和推這種動作,引申出來就有拒斥、反駁的意思,這才是我們今天說的「duǐ」。

還有一個證據也可以證明,大家說的「duǐ」是「」,而不是「懟」。

在這個字沒被大家「盤」之前,北方小夥伴們就一直在使用,是一個很地道的北方方言詞彙,「」也早就被收錄到了《漢語方言大詞典》裡面。

不僅是北方小夥伴們經常使用的意思,其它地方的方言裡也有這個字,這些都能在「」這個詞條下一一找到對應。

所以說,大家平常用「懟」想要表達的意思,不管是讀音還是寫法,其實都是錯誤的,明白了嗎?

來源: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

相關焦點

  • 天天在「懟」人?你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其實和「慫」一樣容易讓人認錯甚至讀錯的字還有很多,就比如下面這個字,它幾乎人人都說,但也幾乎人人都說錯,甚至連意思都張冠李戴了!不信你看。把「肉」念成了「又」,這絕對是誤人子弟。不過這樣的事情你也可能在正在做,不信您說說,這個字怎麼讀?的確,這個字咱們可是天天和它打交道。2017年發布的「十大網絡語」中,它更是「獨佔一席」。
  • 「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蟋蟀有關,漲知識了!處暑古詩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秋的讀音和最早的寫法,都與一種小蟲相關。秋天的「秋」字在甲骨文當中,像是一個蟋蟀的樣子。《詩經·豳風·七月》當中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見,在商朝,人們就發現了蟋蟀這個在初秋唱歌的小動物,在秋天的活動變化。所以用這個象形字來記錄這個季節。而且,「秋」字的讀音也是因為蛐蛐的叫聲。後來,因為秋天是禾苗豐收的季節。所以,秋天的「秋」,加了「禾」字部首,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處」不是正處於的意思,而是「出」的意思。
  • 「漢字篇5」一個相同的字竟然有三種讀音和兩種寫法「丨」
    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這個字「丨」原諒我眼神不好使,這難道不是阿拉伯數字的1嗎?難道不是英文字母的I嗎?它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個符號,稱之為字也無可厚非。那麼它的讀音是什麼呢,有人說它讀「豎」,也有人直接稱呼它為「一根棍」。其實都不太準確,寫法不同,讀音也不同。
  • 他改變一個字的讀音,讓已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這個字人人都在用
    發展到現在,有些字可能是同一個字但是卻有好幾個讀音,比如說尾、了等字,也有一個讀音但是意思卻不相同的,比如說他、她、它,這三個字現在分別是第三人稱用來表示男性、女性以及人以外的事物。但在很久之前「她」其實並不是表示女性的,是一個叫劉半農的人將「她」改了讀音的,當時還轟動了全國並被反對攻擊。
  • 尿尿的正確讀音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念錯了!正確讀音很少用!
    上了這麼多的年學,雖然會讀,但是兩個字疊加在一起以後,還真沒有想過讀音發生了變化。原來錯誤就在自己身邊發生啊!正確的讀音如下:當看到正確的讀音之後,雖然覺得自己一直念錯了,但是也情有可原,比原這樣的讀法實在是很少人在用了。
  • 都願意寫「連筆字」,可不能亂連,這2個行楷偏旁部首漂亮寫法
    都願意寫「連筆字」,可不能亂連,這2個行楷偏旁部首漂亮寫法。看起來簡單,寫起來卻難,看此圖輕鬆學會漂亮結構,行楷偏旁部首包字頭。這個偏旁部首,確實看起來簡單,但是動筆一寫就知道難度了。再來看例字:這個字,注意:橫折鉤的橫與折筆的長度,儘量寫的橫長於折筆(或者相等),這樣顯得整個字圓滿大方。
  • 歌曲《生僻字》有成語「煢煢孑立」,「煢」字最早的寫法更生僻
    【猜想】依照字的小篆字形,許慎稱「蹇省聲」或者跟意義相關,這或許也是一個形聲兼會意字,即穹廬之下,人行走在草茻之中的樣子,人走在草茻中會是什麼樣子呢,當然是行走艱難了。這裡有行走意,有舉足不前意,但卻沒有「寒」字下面「冰」的意思,所以,「蹇省聲」,應當有依據,段玉裁的修改可能誤解了字義。如圖:
  • 你用錯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讀「en」,字典裡都查不到這個讀音
    是說秀才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讀半邊字,一般都能對上。這是一個偷懶查字典的小技巧,同時也是我們讀錯字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上趣味故事就是誤讀半邊字的結果。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幾乎十人九錯的漢字:嗯。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極高,尤其是隨著網絡聊天的不斷普及發展,它被賦予了太多含義:它曾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的詞彙,也可以是話題終結者,表示自己想要結束對話,還可以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緒。可是,「嗯」該怎麼讀呢?很多人脫口而出:「ēn!」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不論是哪一種輸入法,只要使用拼音「en」就可以打出「嗯」字,大家平時都是這麼用的,難道還有錯嗎?
  • 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嗯」這個字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網絡的發展,原本一個單純表達應允、肯定或疑惑的嘆詞被賦予了多重含義。有人說它是聊天終結者,有人說這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也有人說常對人說「嗯」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嗯」字,你知道它的真正讀音是什麼嗎?
  • 據說一大半中國人都搞錯了,你讀對了嗎?
    在中國,名字的重要性有多重要不用說都知道。不管是人還是物,其名稱中的內涵和意義都是非常美好的。而中國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雖然是愈發簡單,非常便於人們使用,但有些漢字結構複雜,在生活中也是很少見的,因此認識的人並不多,很容易讀錯。
  • 【洋蔥音樂】這些歌詞讀音,連原唱都唱錯了
    我問了很多人,都是讀「蟲容」,包括我在內都是讀了很多年「蟲容」。很正常啊,從來、從化都是讀「蟲」啊。於是代理公司跟我說,那個字廣州音字典裡面讀「松(sōng)」,有且僅有這個詞讀松,就是「松容淡定」,那一刻我一點都不「松容」了。於是我也在想,語言這個東西是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正音真的很重要嗎?當大部分人都誤讀的時候,我們一味去追求所謂的正確,有什麼意義?
  • 當他讀出這個字讀音,網友:旁邊都是學渣
    很多覺得他都是靠著他父親才能發展得那麼順利,對於郭郭麒麟的學歷有人更是表示了深深的質疑,他這種藝人會影響到粉絲的。在大家的思維裡,學歷高的藝人或者有文化的人才能給大家帶來正能力。雖然郭麒麟沒有讀大學,但他的文化涵養要高過很多藝人,文化素質更是展現出了他的個人魅力。
  • 學會這幾種偏旁部首的寫法,很多字都能寫好!
    2、起筆稍突出例字:言字旁:點、橫折提要點:1、橫向上傾,轉折與上點對齊2、稍停,輕快出提例字:先學習單人旁的寫法:單人旁是由撇和垂露豎組成,注意垂露豎與撇相交的位置,是寫好單人旁的關鍵:垂露豎要放在撇的中間位置,豎要寫直,不要歪。
  • 最神奇的字,千年來全國方言讀音都一樣,恐怕你的發音也不對
    由於幾千年的演變,發展和沉澱,漢語的複雜程度是其他語言無法比擬的。中文有多複雜?光是拾起一句方言,就能讓無數外國友人折腰。中國的方言體系確實是世界各國和地區中最難的,更別說外國人了。在「十裡不同音」的南方,連我們自己人都聽不懂。方言的產生既與漢語自身的發展有關,也與地理上的隔絕密切相關。南北方方言的差異可以說明問題。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漢字在人們一代一代使用的過程中也慢慢在發生變化,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隸書,直至我們如今所使用的簡體字,漢字的讀音以及寫法都和之前有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中國有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前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這個最為奇特的漢字就是「街」字,我們很多人在平常讀的時候都會讀成「jie」,但其實它的發音並不如此。從古至今這個字就一直念作「gai」,一些古代的著作和詩句裡這個字都是這樣的讀法,甚至在現在的一些方言裡依然保留下來。
  • 我國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可能也讀錯了
    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簡體字,漢字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本質上的改變。就拿讀音來說,古代漢字有很多讀音,和我們現在的讀音就很不一樣。比如我國就有一個奇特的漢字,幾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但是如今的普通話把這個漢字定義成了另外一個讀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陳寅恪中「恪」字讀音考證
    和我走到四大國導雕像面前,因他和王國維都是浙江人而陳寅恪和我都是江西人,我對他說這裡面有你的一個老鄉也有我的一個老鄉。他說就是你的老鄉給我的老鄉寫的碑銘。我們自然地又聊到陳寅恪,這時我們都是讀確的。我讀陳寅恪為陳寅恪是聽別人這樣讀的。我問他為什麼讀確,他說以前字典上有注音讀確的且在讀大學時聽老師們這樣言說的(先生沒有說錯,後面我們就會知道從民國和之後很多的字典上恪字就有舊讀que四聲的)。
  • 學者:漢字讀音以字典為準 百度不靠譜-漢字,讀音,書寫,新華字典...
    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這也讓更多地中國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語言文化。說到漢語就不能不提漢字,這種方方正正極具美感的文字一直都是老祖先留給國人的瑰寶。然而,在數位化浪潮的席捲下,現在已經很少見有人整天用筆和紙來記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鍵盤與各種各樣的輸入法。
  • 這5個漢字都只有一筆,99%的人都不認識,你知道是哪些嗎
    中國的漢字不僅對中國有非常大的影響,更是影響了中國附近很多個不同的語言和文字。雖然大多數漢字都在歷史中傳承了下來,但是有一些漢字因為平常用得太少,所以成為了生僻字,以至於很多中國人都已經不認識這些字了。一般人都認為,生僻字都是筆畫很多的複雜的漢字,但是其實,有一些漢字筆畫非常少,但是大多數人都認識。這5個漢字都只有一筆,但是99%的人都不認識。
  • 中國最古怪的字,各省方言都是同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上街」的「街」普通話讀音是「jie」,如果用方言讀又該讀成什麼呢?  神奇的是,街在全國的方言讀法幾乎都是「gai」,上gai、gai頭、gai景,粵語相對來說和普通話離得比較遠,但他們也把街讀成「gai」,例如:撲g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