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4個姐妹4種性格,人生的岔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

2020-09-14 書蟲豆豆

周末去電影院觀看了豆瓣評分8.1的《小婦人》,全程佩戴好口罩觀影,也算為電影行業的復工復產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七夕檔上映的《小婦人》並不是一部獻給情侶的愛情文藝片,反而更適合女性朋友間聚會時一起觀看,它是一部主要面向女性,旨在描寫女性成長的作品。

電影的主角——馬奇家的四個女兒年齡不同,性格各異,來到命運的十字路口,她們自然而然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影片的最後四姐妹看似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但你依然能感受到她們作為馬奇家的姑娘,內心始終保有一種相同的東西。

當故事結束,電影院裡暖黃色的燈光重新亮起,作為女性你一定能在這部影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四種不同的性格,四種迥然的命運,你更欣賞哪一位姑娘?

創作的背景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是美國的女作家,出生在日耳曼敦。父親布郎遜·奧爾科特是一位烏託邦主義者,整日沉溺於一些超前的理念卻無力養家。但也得益於此,當時與父親同處於愛默生超驗主義俱樂部裡的頂級文豪與奧爾科特一家來往密切,路易莎從小就受到這些思想家的薰陶。

《小婦人》是路易莎在接到書商「寫一本關於女孩子的書」的建議後,根據自己孩提時的記憶撰寫的家庭傳記小說,她僅用兩個多月便完成了此書,在1868年首次出版時銷售一空,成為廣為流傳的經典。

1917年初次登上大熒幕,在此之後又被多個國家翻拍成各種版本的電影或電視劇,1933年上映的第一部有聲版電影《小婦人》更是成為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的救市之作,後來的日本動畫片《愛的若草物語》和韓劇《大小姐們》,也都是當時炙手可熱的作品。

從1868到2020年,《小婦人》的故事經久不衰,讓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有所感悟,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四個性格迥異的女孩

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父親因為戰爭常年不在家,四個女孩在母親的照料下拮据且快樂地成長著。在一個聖誕節,善良的母親希望家人能為飽受戰爭之苦的同胞做出小小的犧牲,在「沒有禮物的聖誕節不足以稱為聖誕節」的感慨下,四姐妹展開了一系列關於願望和未來的討論,電影裡這一幕也使她們各自的性格真實地凸顯了出來。

老大梅格愛慕虛榮,感嘆著貧窮真可怕,希望自己日後能過上富裕的生活,擁有很多的錢和僕人,再也不用工作了;老二喬討厭裝模作樣的淑女形象,性格粗魯像個假小子,但她熱愛寫作,能夠整晚構思劇本,拿著手稿在沙發上睡著了也不自知,成為知名作家是她的願望;老三貝思無私內向,擁有音樂天賦,但只想演奏給家人聽,聖誕節禮物不禮物的都不打緊,和家人團聚才是最重要的;老四艾米任性自我,不甘趨於人下,認為就算不切實際,表達自己真實的願望並不羞恥,憧憬著有一天能成為巴黎最出色的畫家。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從來都很骨感。隨著時間的推進,除了二姐喬,四姐妹各自許下的願望,似乎誰的都沒有實現。十字路口,馬奇家的姑娘站在自己的選擇前遠望,這前路是直是曲,她們無法預知,但卻依然舒展笑容,毫不猶豫地邁出堅定的步子。

認清現實和追求理想同樣值得尊重

《小婦人》之所以如此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在其中多多少少找到自己的影子。

梅格虛榮,但見識到上流社會的虛偽後她遵從內心選擇了愛情。婚後無法忍受他人嘲諷的目光,她頭腦一時發熱買下了華麗的布料,爭吵之後,夫妻倆還是都做出了暖心的退步。丈夫願意犧牲自己今年的冬衣預算成全妻子的夢想,妻子冷靜後還是為家庭打算把布料轉賣了出去,二人和好如初,感情反而更加深了一步。

喬追求獨立的人格,認為女性擁有自由的靈魂,對「女人一生所追求的一切就是家庭和愛」這種言論感到深惡痛絕,因此她拼命地寫作掙錢,以一己之力對抗著世俗的標準。在冰冷的紐約市處處碰壁時,她也曾哭泣迷茫,超越時代的獨立思想讓她倍感孤獨,在她差點放棄堅持準備融入俗世中時,和母親的一番對話讓她重新堅定了自己的心,決定堅持自我繼續創作。

貝思在看望貧困人家時不幸感染上了猩紅熱,在那個醫療不發達的時代,這意味著死刑。躺在病床上一天天看著自己越發病弱的身體,貝思也不曾後悔,坦然談論死亡,並鼓勵當時萎靡不振的喬繼續堅持創作,她不抱怨,只是享受著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最後給我們留下無盡的傷痛與懷念。

艾米期待自己能在繪畫領域有所建樹,但在跟著姑媽遊歷歐洲時,她意識到自己與天才的差距,聽從了姑媽的建議,不再做夢轉而把嫁給貴族改善家族當做人生目標。她一直愛慕著鄰居勞裡,但當勞裡把她當做喬的替身時,艾米流著淚拒絕了,她有屬於自己高傲的靈魂。直到她確認勞裡對自己是真愛,才答應了他的求婚。

《小婦人》中的生活和煩惱如此真實,跨越時間和空間,讓你不自覺將自己代入其中,想看一看面對現實的殘酷,她們到底會如何選擇。馬奇家的姑娘交出屬於自己的答卷,不可否認,我們可能並不會選擇她們所選擇的道路,命運的齒輪緩緩轉動,四姐妹從來都遵從自己的內心的做法,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感悟的。

結語

《小婦人》是一部女性的教科書,面對世俗,女性可以有自己的堅持和妥協,但永遠要忠於自己,且坦然面對結果不後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若是過於貪婪,什麼都想要,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永遠不滿足,也無法獲得幸福的人生。

四個姐妹,你最欣賞哪一位姑娘呢?

我是豆豆,每周分享好書,期待你的關注!你的每一次轉發、評論、點讚都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

相關焦點

  • 七夕影片《小婦人》:敢於追求愛情,遵從內心
    今天在國內上映的《小婦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影片《小婦人》以生動細膩的鏡頭展現了馬奇家四姐妹的性格、愛好及成長經歷,反映了美國南北時期小城鎮的社會風貌,表達了編劇心目中的真善美。Amy:四個姐妹中最小的,也最漂亮,幻想成為藝術家,從小就立志要嫁給有錢人,去歐洲學畫畫偶遇到醉生夢死的勞裡,大膽地訓斥了他一頓,而後兩人墜入愛河。
  •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4個女孩性格迥異,對自己的女性價值和定位也大不相同,電影通過對這4個女性角色的刻畫和她們各自最終命運的演繹,開始了對19世紀美國女性意識的探尋,從而體現出那個時代女性身上的獨特魅力。她的獨立並不僅僅表現在,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還表現在她對愛情、對婚姻、對家庭這些社會世俗規定的女性命題的不一樣的見解與追求。為了寫作的夢想,她可以離開家鄉、親人獨自去紐約追尋自己的靈感寫作;面對富家子弟勞裡的求婚,她遵從內心,拒絕過一種被約束的生活,轉而和自己靈魂契合的老教授展開戀情,哪怕他一貧如洗,哪怕他年紀尚大。
  • 《小婦人》:作為女性,你要如何選擇人生道路?
    這四個姐妹個性各異,儘管生活在同一個家庭,最後卻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其中女主喬的選擇最能代表一個獨立女性的成長經歷。遵循自己的內心,有夢就去追喬是整部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她從小活潑開朗,喜歡寫作,夢想成為一個流芳百世的作家,她選擇的人生道路也遵循了自己的內心。
  • 奧斯卡最佳服裝《小婦人》:中產家庭四姐妹,穿衣暴露了性格
    《小婦人》這部經典小說誕生於1868年,由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背景,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故事~四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閃光點,100多年來鼓舞和溫暖了很多人,正因如此《小婦人》一直被以各種形式演繹著,光是電影就有好幾版,比如1933版、1949版↓
  • 電影《一點就到家》:能遵從自己內心選擇的人,都是生活的強者
    因為我相信,能真正遵從自己內心的人,都是生活的強者,老天爺也一定會眷顧他!電影中的三個青年,其實像極了現實中的你我他,只是現實中的你我他,沒有幾個人會真的有他們身上的那份勇氣。他們心有熱愛,心有堅持,他們拾起了很多人都已經丟到的東西。
  • 電影《一點就到家》:能遵從自己內心選擇的人,都是生活的強者
    因為我相信,能真正遵從自己內心的人,都是生活的強者,老天爺也一定會眷顧他!他們三人,性格迥異,遭遇不同,對人生的看法和心態也完全不一樣但父親不想讓他種咖啡,因為作為父親,他有自己內心的堅守。祖祖輩輩都是種茶的,是身後的這片大山,是身後的這片茶林,孕育了他們村祖祖輩輩的人,這份情懷和責任感,他的內心比誰都要強烈。
  • 《小婦人》最近爆火的新片!性格迥然不同的四姐妹,後來怎麼樣了
    從1933版、1949版、1994版《小婦人》電影都是如此。作者路易莎曾經寫道:人們總是問她喬和誰結婚了,這無形中在隱喻著那是女人的一生好像是唯一的目標與終點。直到2019版《小婦人》,喬終於走了另一條路,彌補了路易莎的遺憾——喬是獨身主義,憑自己的力量走向了成功。
  • 遵從自己的內心,朝無限可能發展,人生會更加精彩!
    1 遵從自己的內心,朝無限可能發展,人生會更加精彩。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內心澎湃,我從小就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喜歡受別人的安排。我喜歡遵從自己的內心,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2 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遵從自己的內心?恐怕不會很多。我們很多時候,會順從父母的意願,朝著父母的期待發展。但時代在變遷,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我們永遠要相信時代在前進,一代勝過一代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 新版《小婦人》:輕快而充滿態度
    這是好萊塢才女格雷塔·葛韋格親自改編並執導的最新版《小婦人》的開頭。當羅南肆意奔跑在精緻的時代造景間,她飾演的喬無所拘束,身體和表情都散發著自由自在,這讓我們很容易聯想起《弗蘭西斯·哈》裡的葛韋格出演的女主角,在紐約中國城紛雜的人流和車流包夾下,還能毫不在意周圍的眼光,輕易地舞動著跑過一個個街道。
  • 《小婦人》:千千萬萬個女孩一定要自己「定義」自己的人生
    》電影,喬的內心獨白,她無疑代表了這個時代女性的那份獨立、自信、強大。原本以為可以脫離愛情的枷鎖,追逐屬於自己的自由人生,最後卻發現,自己弄丟了一份值得珍視的感情麵包和愛情,到底究竟該選擇哪一個?150年來,成為了無數女性的教科書,你想成為一個為家庭付出的女人,還是想要不受世俗的約束,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你完全可以成為任何你想要的那種人生」。這句話貫穿著這部電影,也正是導演所想傳達的一種理念。
  • 《小婦人》上映 馬奇家4姐妹穿搭憑啥拿奧斯卡最佳服裝獎
    趕在七夕當天,曾因為疫情原因撤檔的《小婦人》再次甜蜜上映!拉著你的男票女票一起去看看這部勵志又經典的愛情故事吧!由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背景,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故事。
  • 《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雄心之下柔軟在生長
    哪怕擱到今日,這四姐妹努力追求自己人生的模樣也讓人羨慕,她們更是對女性獨立和追求勇敢最好的詮釋。這四個女孩子的命運也可以被看做是當時美國女性的幾種不同的人生選擇。對她來說,無論是結婚還是生育,都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而非他人期待中,你必須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再說說Papi醬,僅僅用幾年時間,從一個素麵朝天的小姑娘,成為擔負起一個團隊的領袖,再到如今為人母,papi醬的人生實現了「三級跳」。papi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用實際行動給大家展示了順其自然的態度。
  • 《小婦人》| 多樣化的女性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小婦人》講述了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六口之家中的4個姐妹相互陪伴選擇愛情、婚姻,親情、還是自由?讓我們來對《小婦人》中的四姐妹的選擇進行一一分析。擁有自由的靈魂,跳出社會對女性固有的限制,主動選擇自己的活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活得灑脫自在,也能夠承擔得起選擇後的代價,這就是女主Jo帶給我們對獨立女性的思考。
  • 《小婦人》:選擇自己的人生,不負愛與自由
    喬是個寧願當個老處女,劃自己的獨木舟的獨立女性,姐妹們中她最有才華,為了事業,她拒絕了勞裡,因為她不想被婚姻束縛。堅定了創作的決心後,喬拋棄以前為賺錢而寫作的路子,在小閣樓上埋頭寫下屬於她自己的人生著作。
  • 《半個喜劇》:生活就是一場遵從內心的選擇與舍取
    這部劇情比較簡單,主要講述了三個年輕人三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觀。三個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樣,他們對生活,工作,愛情的需求更有了落差。雖然這三個人性格不同,但是最終他們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找到了理想的歸宿。1孫同雖然性格懦弱,但是還是勇敢的選擇了最終的初心。
  • 100多年了,《小婦人》的美裙依舊經典!還暴露了四姐妹性格
    和這些電影相比,《小婦人》的服裝不算華麗,卻也符合時代背景和人物性格。馬奇一家並不富裕,父親遠赴戰爭,母親養育了四個性格迥異、各懷理想的孩子:大女兒Meg有當演員的天賦,二女兒Jo沉迷寫作,三女兒Beth喜歡鋼琴,小女兒Amy善於畫畫。
  • 《小婦人》:誕生在茅坑裡的愛情不值得稱道
    《小婦人》講述的是在南北戰爭時期,馬奇家性格迥異並擁有不同理想四姐妹之間經歷了愛情、親情、友情的考驗,變得更加相互理解,相互珍惜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我看完電影的感受就是: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四姐妹之間的救贖和成長。而另一非常明顯的體會是,電影體現了當時非常鮮明的時代特點,比如說那時候的女性幾乎沒有工作賺錢的機會。
  • 《玩具總動員4》: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聽從內心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幾部,兩位好搭檔,帶著玩具們一起攜手共進,度過一個個的難關,為我們演繹精彩的成長故事。這四部的玩具們,都傳遞的一個主題,玩具的使命就是陪伴它們的主人,讓主人開心是最重要的事。在《玩具總動員4》中安迪把他送給另一個小朋友邦尼,雖然邦尼不怎麼喜歡胡迪,但是胡迪為了自己的使命還是全心全意地陪伴新主人邦尼,並悄悄跟隨著主人去陪伴主人適應新的幼兒園生活。邦尼的幼兒園生活開始得並不美好,胡迪為了哄邦尼開心,在垃圾桶用叉子、塑料眼睛等拿給邦尼,邦尼用這些廢舊垃圾創造新玩具「叉叉」,並且「叉叉」也成為邦尼最喜歡的玩具。
  • 小婦人——不一樣的四姐妹
    一直想提筆寫關於《小婦人》的觀後感,但因為手術前限制用眼,而且觀影過程中許多電影細節還沒來得及拿起相機記錄就一閃而過了,於是決定手術後一定要去二刷,再提筆記錄。9月27日,也就是手術後重見光明的第4天,下午終於一個人去了趟電影院,把《小婦人》又看了一遍。
  • 《小婦人》小婦人的姐妹們
    看了一圈影片,最終和姐妹們選擇了它。不是首映去看的,享受了了一下包場的感受!!!hhhhhhhh《小婦人》中的四個姐妹各有特點,有的靦腆害羞也有開朗外向的。在看完之後我看到了一篇影評。寫的是最新版和以前幾個版本的對比。最後覺得這一版本我還是很喜歡的(因為甜茶吧!hhhhh帥哥美女我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