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教會的歷史進程
以為還年輕,其實已經長大了。但是掐指一算,中國基督教也已經有兩個世紀的歷史了。我們以為中國教會很年輕,但是其實已經有漫長的歷史了。那些初期的時候,就如以色列初期在曠野的時候一樣,雖然弱小,但是卻是聖經所說的幼年的恩愛時期。「【耶2:2】「『你幼年的恩愛,婚姻的愛情,你怎樣在曠野,在未曾耕種之地跟隨我,我都記得。」這個早期階段是算在中國教會的救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色列的救贖歷史是借著歷史的蔓延來進行的,中國教會的救贖進程也是借著歷史的蔓延而展開的。以色列的救贖歷史是一個整體的故事,中國教會的救贖進程也是一個整體的故事。
以為還年輕,其實已經長大了。在我們以為需要收割還有四個月的時候,已經是收割過太多了。我們沒有經歷衛斯理和愛德華茲的復興運動,這是我們嚮往的。但是我們經歷了宋尚節等人的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復興。我們經歷了文革時候的悄然的復興。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後幾個大團隊的復興。在我們以為我們距離衛斯理的復興遙遠的時候,復興已經距離我們遠去。還好,我們還活在復興的餘波中。在2010年前後的幾年的時間,我們經歷了中國大學生歸主運動。
雖然這個運動,大家未必知道,但是各地的人碰在一起,都是在那個時期信主的。而且出來上神學的是同一批人,上神學後服事的年輕人一部分也是那個時期的人。我們不只是定睛在愛德華茲的復興運動上,也要舉一反三到中國的復興運動也是同樣的收割運動。信心的眼睛能夠舉一反三,因為能夠看到本質。而眼見,則只看到一個點,卻不能看到一條線。信心具有歸納提取本質的作用,又能夠勇敢應用,而眼見則只是此時此地、此事此人。信心的範疇要深刻的多,應用範圍也廣泛的多。在信心的眼睛裡,我們看到愛德華茲復興運動與中國的宋尚節時候的復興運動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復興運動的一脈相承。二者有同樣的本質:同一個聖靈的收割行動。二者都是救恩歷史脈絡中,比較清晰、可圈可點的部分。
在我們所不知道的地方,在我們所不知道的時候,神的工作悄無聲息,「他不喧嚷,不揚聲,街上也聽不見他的聲音」,他悄無聲息地把人收割,悄無聲息地把人留下。【太24:38】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衝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那時,兩個人在田裡,取去一個,撇下一個;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可見,真是是悄無聲息地收割,悄無聲息地撇下。日子平常過,日月繼續輪換,但是神悄無聲息地收割他的莊稼,以至於被撇下的人也覺察不到神的作為。面對此狀況,我們在等待神的大作為,但是神的作為一直在奇妙的方式進行。他在人的心靈深處行走,叫醒他所呼召的人,給他們悔改的心和每日禱告的口。對於神悄無聲息地施行救恩,對世人或者混跡教會圈的人來說,則是災難和審判。
02 中國教會的世俗化現狀——屬靈實用主義的興盛
歐洲的教堂被關閉,成為餐廳或者穆斯林的地方。一直以為中國教會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為自己國家的教會慶幸。周圍還是有很多的基督徒,很多也是真心信主的人,一直認為歐美教會的世俗化距離我們很遙遠。昨天跟一個弟兄聊天,說到想當然和講道理。大概這麼得出是想當然。在上個世紀中新派神學那麼學術化的神學,都會被帶入到國內。而如今是更加的國際化地球村了。從一個人的角度來說,世俗化的火燒到我們的周圍也是必然的。只是沒有想到這麼快。
今天看一本書,書名是《沒有基督的基督教》。說到美國的基督教很多已經沒有基督,而是實用無神論的翻版。我們看周圍,也覺得吃餅得飽,求神跡醫治動機不對,也變為吃餅得飽的變種。人心比萬物都詭詐,人的沒有立場的自圓其說,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本的立場。人的需要成為最終的。作為神,就應該滿足人的需要。可能你覺得這個說法,不是事實。但是反過來說,如果神不滿足你的需要,尤其是重大疾病的需要,或者大的災難中神的沒拯救,你為什麼生氣呢?一方面是基督教的跟隨者,為什麼自己家裡也災難迭起呢?面對如此難以調和的矛盾,迷茫、失望和抱怨油然而生。在人的心裡,總是有實用主義的因子。所以,耶穌被推舉做王,他們跟隨耶穌是為了吃餅得飽,他們都在想要利用耶穌的神跡為自己服務。耶穌成為他們隨叫隨到的阿拉丁神燈,才是合格的神。
基督教之神在人災難時候的沉默無作為,成為很多人不再堅持信仰的理由。當建立在沙土上的信仰,也就不難怪會崩塌了。這也是早晚的事兒,事情沒有不顯明出來的。不是信仰的不管用,而是信仰不是為了實用來服務的。耶穌雖然以自己的生命來服事信徒,但是他也呼召他們委身、舍己甚至捨命。基督以捨命來服事,我們基督徒也是以捨命來服事基督,來順服基督的命令。那些尋求實用主義的人,不會得著什麼,除了魔鬼的虛假的神跡。那些尋求天國而寧願舍己受苦的人(來11),最終會得到他們所渴慕的天國。他們的天國是以他們的忠心來匹配的,而他們的忠心就是他們在地上甘願為了天國信仰的緣故受今生的貧乏和痛苦。
那些建立在沙土上的為了自我滿足的信仰,只是自欺的,耶穌知道人心裡所存的。就算是屬靈的神跡,也會被拿來使用作為醫治的良藥,而不是顯明耶穌是誰的輔助工具。醫治大會對神跡的濫用,使創造主成為為人服務的醫生。他創造主的角色被忽略了,所要發出的對創造主的敬畏被淡化了。人本主義距離屬靈也可以這麼近,只是在本質裡和在動機裡,可以分得請誰是真跟隨耶穌的人。
03 你是屬世俗還是屬神?
中國教會覺得還很有生命力,卻已經世俗化了。沒有推舉成功神學,卻是以在工作上榮耀神的工作主義和精英主義,改頭換面地出現。當人心沒有更換為新的時候,工作的呼召和工作的意義,也會成為愛世界到努力奮鬥到底的見縫插針的理由。沒有基督的基督教,多少人是基督教人士,而不是基督人士。只是地上的教會圈裡人,卻不是天國俱樂部的人。在救恩論和教會論之間的張力在於,救恩是心靈的救恩,而教會則是呼召人得救恩的地方。只是召來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有些人只是湊地上教會的圈子的人數,但是卻可能影響到教會的整體屬靈氛圍。所以這部分人,也是真基督徒的考驗。真信徒會跟隨這些世俗者思考和行事,把他們當成「榜樣」,因為人想要推卸責任的時候,總是拿倒數第一名說事。(人總是拿自己跟倒數第一名來對比,可見人心真的不是那麼積極向善。)真信徒會把他們看作是基督徒,結果自己卻變成了不追求天國財寶的愚昧的天國之子。
「召來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這個真理,因為不講,就會使真信徒對教會為什麼這麼不屬靈產生迷惑,對信徒為什麼信了又否認信仰迷惑,以至於對神的救恩體現上的信任和確據打折扣。教會除了服事那些信仰的邊緣人,盼望他們歸主以外,我們所服事的重點之一是對他們真信徒的服事,讓他們考察他們心裡的聖靈,在活著的時候對救恩不斷進行進深上的認識。以至於他們活著的時候,就能夠享受天國的喜樂和永恆的盼望。讓他們活著的時候,就熱愛救主、享受救主、讚嘆救主和感恩救主。挑戰真信徒,借著操練讓他顯明他的真信心和真生命的內在素質。
真基督徒的責任則是在心裡拒絕受他們的影響,反而要靠近屬靈的核心地帶。「你要與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屬靈的操練和屬靈性情的培養。和清心禱告主的人一同禱告,和清心禱告主的人一同追求公義、信心、仁愛和和平。如果和清心禱告主的人,沒有一起禱告,一定是一大損失。禱告會的人數稀少,是因為大家願意詢問屬靈的問題,但是卻不願意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禱告。禱告「技能」的習得,是從禱告會當中聽來的。清心禱告主的群體,才是真正你該心嚮往之的群體歸屬。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同禱告,才是你心應該心嚮往之的最高活動。基督教除此以外沒有其他,就是禱告而已。路德如此說。撇除其他的,我們人生中留下來的就是在禱告中培養的與主的關係,在禱告中培養的對主的信任,在禱告中培養的對主的敬仰讚嘆感謝和降服委身。
從群體中獲益,也要警惕群體中的不良影響會不會蔓延滲透到自己的世界觀裡。我們容易拿群體的現狀為標準,但是我們的思考標準是聖經、禱告和良心。我們會從聖經中,在禱告中,在良心是非裡,來判斷我們的屬靈責任如何。
你是受誰的影響?是受真基督徒的影響,還是跟教會圈內的人跟著一起奔向心靈的世俗化?愛世界,愛世俗,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沒有敬虔的實際。在聖靈與情慾相爭中,真信徒會變得從世俗的嗜好中脫離出來,世俗的嗜好是魔鬼的權勢的產物。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可能不是明顯的犯罪,就像貪心看不見一樣,但是貪心卻被定罪。而與世俗為友也是如此,不一定是明顯的罪,卻是整個世界觀上的扭曲和對神世界觀的悖逆。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
羅得漸漸遷移帳篷,心裏面愛好今生的繁榮,而不是像亞伯拉罕尋求一座天上的城(來11),寧願在地上住帳篷而居無定所,在地上漂泊。與世俗為友,就是所說的基督教的世俗化。世俗化都是心裡的事,你的心在哪裡?你把你的心交給了誰?聖經箴言說「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23:26】」愛世界的,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在聖靈跟情慾的相爭中,在愛父的心與愛世界的心的相爭中,在愛神與愛瑪門的相爭中,你選擇站在哪邊?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做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 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彼前4:2】【弗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