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今天推薦的書是《基督教思想史》。
這部三卷本的著作是介紹兩千年來基督教思想發展的專著,出版後不斷再版,極為暢銷,被美國和其他英語國家的多所大學及神學院廣為採用。
作為教授基督教思想史的教科書或進行該學科研究的主要參考書,該書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基督教思想歷史和入門的基礎知識與有關的歷史背景,它既適合一般讀者,作為了解基督教思想發展的普及讀物,也可以作為一些大學宗教系基督教專業的師生的擴展課外讀物。
此外,這部書在以時間順序敘述的同時,突出了一些重要的人物與思想流派,因而既適合於按時序來閱讀,也可以按人物或思想流派來分類查閱。本書條理清楚,觀點中允,內容充實,思路開闊,行文流暢,頗具可讀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讀物。
《基督教思想史》是神學家胡斯都.L.岡察雷斯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權威性著作,其觀點公允,分析客觀,文字通俗,歷來都是研究基督教極佳的入門書。
我對於宗教的興趣其實並不大,之所以會讀這本書,真實目的是想搞清楚,究竟是什麼東西可以讓西方國家多年以來,都能始終保持一個內部紛爭不斷,卻總在大戰略上一致對外的狀態,總的來說,共同的宗教信仰,似乎是非常關鍵的原因之一,可是,世界上像基督教那樣傳播廣泛的宗教不止一個,為什麼基督教國家就能呈現出如此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呢?
從宗教角度來講,基督教主張「上帝是唯一的主」,當然,這並非基督教獨有,伊斯蘭教也信奉「安拉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從這一點來看,二者長期以來都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思想體系,其典型表現是,拒絕其他一切神的存在。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區別在於,信眾把這一信仰也應用於世俗世界中,其典型的表現是,對於皇權和世俗的統治者,並不像其他宗教信仰者那樣,充滿敬畏,因為他們認為,除了神,不應崇拜任何其他神和人。
英國人為了這一點,可以與自己的國王展開長達數百年的戰爭,法國人可以發動大革命,宰掉自己的國王,教會想要獨攬大權,也會受到持久且堅決的反抗,思想根源都在於此,即不管對人,還是對其他神的崇拜,都是與基督教的戒律相違背的。
基督教的信徒為此曾付出過慘重的代價,尤其是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因為對於羅馬皇帝的不尊重,導致基督徒一度被大量的屠殺,其遭遇不比猶太人好多少,但正如猶太人對信仰的堅持那樣,多年以來的迫害,不僅沒有瓦解基督教的信仰體系,反而使得他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當這種因宗教而形成的團體加入了世俗的利益關係後,聯盟變得牢不可分。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基督教內部就是團結的,思想一致的。事實上,自古以來,有關基督教,基督教內部有多個流派,對於聖經有著不同的解讀,就連對於上帝的看法,也有許多紛爭,是的,基督教根植於歷史之中,可它在與現在的結合中,充斥著矛盾。
是堅守信仰,還是尋求真理?許多個世紀以來,基督教內部對此爭論不休,這種宗教思想上的不統一,折射到現實生活中,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景象,所以,當你覺得自己是在讀一本宗教書籍時,只需要把它與世俗社會聯繫起來,就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到西方國家內部紛爭的核心矛盾。